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

迷路的薛朗被秦王解救後,順利到達宣政殿。剛到含元殿門口,還未到宣政殿,秦王突然停住腳步,道:“幼陽只需順着階梯進去,從日華門或是月華門走皆可,進去就是宣政門,宣政殿即在那裡,如若還是找不到,可讓內侍帶你去。”

薛朗奇怪道:“大王難道今日不上朝嗎?”

秦王道:“我身爲尚書令,自是要去的。只是,如若讓人看到幼陽與我一同上朝,只怕又給幼陽招惹是非。”

原來是爲這個!

薛朗道:“下官以爲大王多慮了。要說怕被人看見,從下馬橋下官就與大王一道走,這一路走來,看到的人多了去了,哪裡至於都快到了才分道揚鑣?這不是做賊心虛嗎?”

這詞用的,秦王殿下直接咳起來。薛朗還沒反應過來,還勸秦王道:“下官與秦王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不過是湊巧,何必遮遮掩掩,反而惹人相疑!還是一塊兒進去,坦坦蕩蕩的好!”

秦王點頭,讚賞的看薛朗一眼,道:“幼陽言之有理,今日,我就與幼陽一道去宣政殿。幼陽,請。”

薛朗拱手:“多謝大王,大王,請!”

兩人一起進宣政殿。

上朝的時間已差不多,殿中大臣已來得差不多了。沒過一會兒,太子、齊王也來了,太子、齊王剛到,就有小黃門在外宣道:“聖人到!”

聖人李淵踱着方步進來,坐到御座上,底下羣臣一起行禮:“見過聖人。”

“衆卿家平身,免禮,坐吧。”

衆臣在自己位子上跪坐下來。剛坐下,聖人就讓小黃門拿起一封疏奏,讓小黃門宣讀——

薛朗看那封疏奏有些眼熟,想到聖人說朝議時討論他的疏奏,心頭涌起不好的預感!再聽小黃門宣讀的開頭——

果然是他的疏奏!

好吧,反正不會文言文寫作這個問題,遲早會暴露。所謂早死早超生,所謂破罐子破摔,總之,愛咋咋地,反正他就是不會寫,現在暴露了,以後呈送疏奏,也就不用怕被三省的人嫌棄了。

小黃門把薛朗的疏奏唸了一遍,薛朗偷偷

看滿朝文武的臉色,倒也沒人笑話他……哦,除了齊王殿下。齊王殿下嘲弄的看了他一眼,倒是忍住了性子,沒當場譏諷薛朗沒學問。

對於小屁孩兒的嘲弄,薛朗根本沒放在心上——

是的,看鬍鬚比中年人還茂盛的齊王殿下李元吉,其實還是個年未弱冠的少年。在薛朗的眼裡,可不就是小屁孩兒麼?雖然人家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爹了,但也不耽誤薛朗把人看成小屁孩兒就是。

在小黃門唸完疏奏後,李淵道:“這就是薛卿對於如何推廣紅薯之計劃和建議之措施,諸位卿家且議一議。”

在薛朗的疏奏中,主要寫的就是紅薯的推廣計劃及措施。沒經過加工的紅薯,至多隻能保存一年,這還是氣候寒冷,建有地窖的地方,如果是在溫暖的南方,要把紅薯保存一年是很困難的事情。

爲了解決南北差異的問題,薛朗提出的辦法就是深加工,加工成粉條。之後,只要放置在乾燥的地方,別說一年,就是保存兩三年也沒問題。

但是,要加工成粉條,就要牽扯到一個加工方法的問題。如何把這個方法推廣開,可以說直接涉及到紅薯推廣的成敗。

裴寂問道:“敢問薛郡公,這粉條,多少斤紅薯可製成一斤粉條?”

薛朗道:“約五斤左右。”

蕭瑀道:“如此看來,耗費並不算多。”

薛朗道:“紅薯的高產就註定紅薯的價格自然比不上米糧,更不用提和麪粉相比。與米糧相比,我把紅薯定位爲渡荒物資。就如大豆、黃豆一類的粗糧等同。如此高產的作物,加工一下,更易於保存,想來爲了保存糧食,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做出粉條。”

衆人頷首,薛朗繼續道:“論起推廣,無論什麼手段都比不上國家的支持來的迅速、有力。所謂上有所行,下必效之。只要措施得當,穩妥推進,要把紅薯推廣開,其實不難,速度也不會慢,怕的反而是加工條件沒跟上,讓紅薯的產量平白浪費、空置。所以,臣才建議讓各地官署籌建加工粉條的作坊,收取加工費,以維持開支。”

薛朗在疏奏中分析了推廣紅薯

的方式。採用以點帶點,層層遞進的方式推廣。如今有紅薯種子的就兩個地方,長安與葦澤關。

以這兩個地方爲原點,慢慢的,逐層逐片的把紅薯推廣出去。由國家開設加工作坊,爭取在推廣紅薯的地方,紅薯剛種下地,就要把加工作坊建立起來。

作坊建立起來後,等紅薯收成,作坊就能投入運作,加工費既可以收取現金費用,又可以換算成紅薯。收上來的紅薯,做成粉條後,也能供給國家儲糧,可謂一舉多得。

薛朗道:“紅薯由於產量高,推廣起來其實很快。第一批長安和葦澤關的加工作坊,需由府庫出錢,待後來的作坊就可以用先期的收益來走建設經費,如此一來,就能減輕府庫開支上的壓力。還能避免推廣太急可能造成的惡果,也足夠穩妥。”

以紅薯的產量,加工費就算一斤只收一文錢都能有錢賺。而建造加工作坊是很簡單的事情,有水的地方可以建水磨,沒水的地方就用驢,需要的人手也不用多,主要是地方夠寬敞就行。

而現在可不是後世的人口地少,現在還是地廣人稀的古代,地皮還真不是什麼稀缺的東西。

薛朗的疏奏寫的通俗易懂、條理分明,在座皆是飽學之士,聽懂簡直不要太容易。薛朗剛纔又解釋了一通,更是已然成竹在胸。

李綱道:“臣奉敕命至葦澤關調查祥瑞一事時,聽聞紅薯之產量後,就曾覈算過,紅薯如此高的產量,一戶無須多種,只需種上一畝,以我大唐之戶數,也是一個駭人的產量。如此巨大之產量,加上還能種植其餘糧食……不止飽腹,飽腹之外尚有餘糧也不是難事。”

薛朗道:“李尚書的推斷沒錯,不過,還要考慮到種植條件和技術等的因素,如若是在高山地區,土地肥力弱,耕種技術又落後些,只怕達不到現時的產量,到時候,這些地區多種幾畝是必須的。”

李綱道:“即便多種幾畝,供數口之家食用卻是足夠的。”

蕭瑀接話道:“如此一來,至多五年,就有一個問題放在諸位面前。”

薛朗早有預料,道:“產能過剩的問題!”

(本章完)

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
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