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

迷路的薛朗被秦王解救後,順利到達宣政殿。剛到含元殿門口,還未到宣政殿,秦王突然停住腳步,道:“幼陽只需順着階梯進去,從日華門或是月華門走皆可,進去就是宣政門,宣政殿即在那裡,如若還是找不到,可讓內侍帶你去。”

薛朗奇怪道:“大王難道今日不上朝嗎?”

秦王道:“我身爲尚書令,自是要去的。只是,如若讓人看到幼陽與我一同上朝,只怕又給幼陽招惹是非。”

原來是爲這個!

薛朗道:“下官以爲大王多慮了。要說怕被人看見,從下馬橋下官就與大王一道走,這一路走來,看到的人多了去了,哪裡至於都快到了才分道揚鑣?這不是做賊心虛嗎?”

這詞用的,秦王殿下直接咳起來。薛朗還沒反應過來,還勸秦王道:“下官與秦王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不過是湊巧,何必遮遮掩掩,反而惹人相疑!還是一塊兒進去,坦坦蕩蕩的好!”

秦王點頭,讚賞的看薛朗一眼,道:“幼陽言之有理,今日,我就與幼陽一道去宣政殿。幼陽,請。”

薛朗拱手:“多謝大王,大王,請!”

兩人一起進宣政殿。

上朝的時間已差不多,殿中大臣已來得差不多了。沒過一會兒,太子、齊王也來了,太子、齊王剛到,就有小黃門在外宣道:“聖人到!”

聖人李淵踱着方步進來,坐到御座上,底下羣臣一起行禮:“見過聖人。”

“衆卿家平身,免禮,坐吧。”

衆臣在自己位子上跪坐下來。剛坐下,聖人就讓小黃門拿起一封疏奏,讓小黃門宣讀——

薛朗看那封疏奏有些眼熟,想到聖人說朝議時討論他的疏奏,心頭涌起不好的預感!再聽小黃門宣讀的開頭——

果然是他的疏奏!

好吧,反正不會文言文寫作這個問題,遲早會暴露。所謂早死早超生,所謂破罐子破摔,總之,愛咋咋地,反正他就是不會寫,現在暴露了,以後呈送疏奏,也就不用怕被三省的人嫌棄了。

小黃門把薛朗的疏奏唸了一遍,薛朗偷偷

看滿朝文武的臉色,倒也沒人笑話他……哦,除了齊王殿下。齊王殿下嘲弄的看了他一眼,倒是忍住了性子,沒當場譏諷薛朗沒學問。

對於小屁孩兒的嘲弄,薛朗根本沒放在心上——

是的,看鬍鬚比中年人還茂盛的齊王殿下李元吉,其實還是個年未弱冠的少年。在薛朗的眼裡,可不就是小屁孩兒麼?雖然人家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爹了,但也不耽誤薛朗把人看成小屁孩兒就是。

在小黃門唸完疏奏後,李淵道:“這就是薛卿對於如何推廣紅薯之計劃和建議之措施,諸位卿家且議一議。”

在薛朗的疏奏中,主要寫的就是紅薯的推廣計劃及措施。沒經過加工的紅薯,至多隻能保存一年,這還是氣候寒冷,建有地窖的地方,如果是在溫暖的南方,要把紅薯保存一年是很困難的事情。

爲了解決南北差異的問題,薛朗提出的辦法就是深加工,加工成粉條。之後,只要放置在乾燥的地方,別說一年,就是保存兩三年也沒問題。

但是,要加工成粉條,就要牽扯到一個加工方法的問題。如何把這個方法推廣開,可以說直接涉及到紅薯推廣的成敗。

裴寂問道:“敢問薛郡公,這粉條,多少斤紅薯可製成一斤粉條?”

薛朗道:“約五斤左右。”

蕭瑀道:“如此看來,耗費並不算多。”

薛朗道:“紅薯的高產就註定紅薯的價格自然比不上米糧,更不用提和麪粉相比。與米糧相比,我把紅薯定位爲渡荒物資。就如大豆、黃豆一類的粗糧等同。如此高產的作物,加工一下,更易於保存,想來爲了保存糧食,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做出粉條。”

衆人頷首,薛朗繼續道:“論起推廣,無論什麼手段都比不上國家的支持來的迅速、有力。所謂上有所行,下必效之。只要措施得當,穩妥推進,要把紅薯推廣開,其實不難,速度也不會慢,怕的反而是加工條件沒跟上,讓紅薯的產量平白浪費、空置。所以,臣才建議讓各地官署籌建加工粉條的作坊,收取加工費,以維持開支。”

薛朗在疏奏中分析了推廣紅薯

的方式。採用以點帶點,層層遞進的方式推廣。如今有紅薯種子的就兩個地方,長安與葦澤關。

以這兩個地方爲原點,慢慢的,逐層逐片的把紅薯推廣出去。由國家開設加工作坊,爭取在推廣紅薯的地方,紅薯剛種下地,就要把加工作坊建立起來。

作坊建立起來後,等紅薯收成,作坊就能投入運作,加工費既可以收取現金費用,又可以換算成紅薯。收上來的紅薯,做成粉條後,也能供給國家儲糧,可謂一舉多得。

薛朗道:“紅薯由於產量高,推廣起來其實很快。第一批長安和葦澤關的加工作坊,需由府庫出錢,待後來的作坊就可以用先期的收益來走建設經費,如此一來,就能減輕府庫開支上的壓力。還能避免推廣太急可能造成的惡果,也足夠穩妥。”

以紅薯的產量,加工費就算一斤只收一文錢都能有錢賺。而建造加工作坊是很簡單的事情,有水的地方可以建水磨,沒水的地方就用驢,需要的人手也不用多,主要是地方夠寬敞就行。

而現在可不是後世的人口地少,現在還是地廣人稀的古代,地皮還真不是什麼稀缺的東西。

薛朗的疏奏寫的通俗易懂、條理分明,在座皆是飽學之士,聽懂簡直不要太容易。薛朗剛纔又解釋了一通,更是已然成竹在胸。

李綱道:“臣奉敕命至葦澤關調查祥瑞一事時,聽聞紅薯之產量後,就曾覈算過,紅薯如此高的產量,一戶無須多種,只需種上一畝,以我大唐之戶數,也是一個駭人的產量。如此巨大之產量,加上還能種植其餘糧食……不止飽腹,飽腹之外尚有餘糧也不是難事。”

薛朗道:“李尚書的推斷沒錯,不過,還要考慮到種植條件和技術等的因素,如若是在高山地區,土地肥力弱,耕種技術又落後些,只怕達不到現時的產量,到時候,這些地區多種幾畝是必須的。”

李綱道:“即便多種幾畝,供數口之家食用卻是足夠的。”

蕭瑀接話道:“如此一來,至多五年,就有一個問題放在諸位面前。”

薛朗早有預料,道:“產能過剩的問題!”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長安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三卷_第219章 豆漿生崽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一卷_第32章 精明的公主殿下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一卷_第4章 驚奇的打開方式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四卷_第395章 靈光一閃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
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長安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三卷_第219章 豆漿生崽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一卷_第32章 精明的公主殿下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一卷_第4章 驚奇的打開方式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四卷_第395章 靈光一閃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