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問題不能拖着

誰也沒有想到,大同城在李徵還未到來之時,便即完成了投降。

當李徵收到巡撫瞿成周的人頭與印信之後,他還有些不敢相信,尤其是虎大威遇害的消息也傳來之後,這裡面的陰謀氣息更是直接的撲鼻而來。

但是在大同城衆口一詞之下,李徵也不能也不會去驗證心中的懷疑,真的大肆尋找大同變亂之夜的真相,那不是一個玩政治的該做的事。

將大同鎮收入囊下,纔是他最需要做的事。

虎大威及其最後家丁的遺體都被收斂出來,雖然形體已經殘破,但是還是可以從他隨手的物品將他從衆人中分辨出來。

他們一同被李徵大葬於大同鎮以北大青山上,雖然有些惋惜,但是李徵知道,這是虎大威的選擇。大家立場不同,沒有最後刀兵相見便已經是極大的幸事了。

大同鎮西起玉林,東至美峪關,背靠太原,正面對着的便是茫茫的草原,向來便是大明抵禦外族的第一線。

大同鎮在冊官兵數量十七萬六千三百,但是實際兵力只有這個數字的五成不到,其中可堪一戰的兵員更是三成都不足。

這數萬兵馬若是戰力強橫,以攻代守,那不僅可以穩固邊關,更可以揚威塞外。但是在明朝中期之後,大明國策開始趨向保守,變攻爲守,後備鬆馳,更是戰力一落千丈,這點人馬看似不少,但是防禦着綿延上千公里邊境線,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在李徵的思維裡,從來都是進攻至上,就算四面被圍攻,也是會選擇主動出擊。

不過如今他還不能繼續進攻,大同鎮亂七八糟的事情,還需要他在此處理。

首先便是遍地的堡壘,還有那無數的衛所,這些衛所早就已經糜爛,兵無戰力,官無戰心,若非這裡是邊關要塞,時不時會跟入侵的蒙古人打上幾場,這些衛所軍幾乎都要退化的和內地衛所一樣,快要成爲地主佃戶了。

一連幾日,李徵都在處理着大同繁雜的人事工作,重新整編太原以及大同這邊的降軍。

裁汰老弱,補發裁汰老弱的一年軍餉,令他們可以暫時生活無憂。

只是對於大同邊關這些將領們,李徵並沒有採取和陝西以及太原府一樣的降級處理,這些將領哪怕身邊只有百多個家丁和加幾百個士兵,他們的官職都不會有什麼變化。

只有那些完全混日子的軍官,纔是李徵下手的對象。

不過下手也並不強硬,只是補發一筆錢糧,讓他們離開軍營完事。

有本部嫡系潞州軍近兩萬在側,一切整編都十分的順利,並沒有太大波瀾。

對於獻城有功者,李徵也只是給予錢糧賞賜,並沒有讓他們的位置向上提一提。

這一點,李徵在第一次召集這些降將之時便立過規矩,那便是潞州軍從來沒有靠獻城晉升的先例,一切晉升都需要拿軍功來說話。

這個態度自然是會有降將不滿,但是在這個拳頭大便是道理大的時代,任何不滿也只能在心底壓着。

只要李徵沒有虛弱下來,這些人還是不敢有什麼動作出來。

至於各地的衛所,李徵並沒有動他們蛋糕的意思,在宣佈所有衛所田地持有人不變之後,李徵宣佈從此廢除衛所,所有軍戶皆爲平民,去留隨意。

李徵相信,在軍戶人身自由得到解放之後,這些軍戶在自己推出的大量優惠佃田政策下,一定會有一個明智的選擇。

廢除衛所制,衛所之內原本主官在突然失去密之後,肯定會個個不滿,畢竟衛所雖然沒人看上,但是官職可是不低的,正三品武官的指揮使,正四品的千戶官職,拿出來還是可以嚇唬嚇唬人的。

衛所人心浮動,但李徵並不放在心上。若是大明朝廷宣佈撤消衛所制度,那多少還有些忘恩負義嫌疑,但李徵撤消衛所,卻是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他並非堵死這些人晉升之路,只要他們能夠拉的出兵來,李徵還是可以將他們再次納入體制之中。

不過他們再想進入軍隊之內,就得看他們手中握有力量的多少了,官職也肯定不會如之前那般的顯赫。

至於可能出現的叛亂,李徵更是早在期待着,所謂不破不立,不將舊秩序砸碎,新秩序就不可能建立的起來。

大半月內,收到大同府新政的各地衛所,人心浮動,蠢蠢欲動之輩比比皆是。

但令李徵失望的是,等了大半個月,卻依舊無人敢挑頭鬧事。雖然私下痛罵聲不絕,但真正敢站出來說不的好漢,卻沒有一個。

雖然他們不敢出言,但後續的發展卻是令他們都有些忍無可忍了,因爲無數的潞州軍學子們開始涌進太原、大同鎮。

他們並沒有接管當地的官吏,反而大部分沉入民間,硬生生的在縣村之間多出一個環節,那便是亭長制度。

這多出來一環雖然簡單,卻是直接結束了大明皇權不下鄉的慣例,真正做到了對基層的控制。

之前大明朝廷收賦,地方官員根本作不到直接控制,全部都是全權交於地方縉紳大戶收繳,運送。

雖然官府省了其中許多麻煩,但是卻是將地方的控制權完全交給了縉紳們,任由他們在地方上變成一方土皇帝,把持着鄉村和丁口。

但這並不是短時間能夠達成的,不僅僅需要衆多學子能夠在地方打開局面,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令地方不得不認可這種模式。

不過李徵不是一個喜歡等待的人,他更喜歡將矛盾激發出來,然後雷霆萬鈞的加以解決。

而士紳、官吏一體納糧這個政策,就足以將矛盾完全激化,而李徵帶來的這批人,就是催化劑,將這個過程更加的迅速完成!

至於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李徵倒是有些無所謂,甚至還十分歡迎他們的出現。

畢竟如今的潞州軍是處於全盛之中,什麼問題在這個時間段內出現,他都可以乾脆利落的將之消滅。

第202章 辭行第285章 救命的奏章第397章 撤退第313章 該做準備了第500章 盛京城下第365章 招撫李徵第一百二十一章 窮治其罪第487章 放開手腳第一百二十二章 端茶送客第九十七章 打斷他們的脊樑骨第533章第255章 如何生存下來(3/3)第十五章 不吃虧第八十一章 李自成第一四九章 謝文舉第五十六章 老子親自去迎第389章 關寧軍覆滅第一七五章 會師盧象升第533章第十二章 過小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戰下第232章 戰局變化第228章 收穫滿滿第二十八章 被坑了第231章 傷兵營第十七章 立威第一九八章 傻眼了無題第294章 向北便逃第400章 迎戰第一八八章 士氣如虹第一七五章 會師盧象升第224章 日子還挺滋潤的第241章 這個人叫陳奇瑜第一六二章 內憂外患第九十八章 爲大人賀第269章 大軍壓境第一五九章 衝鋒第479章 山海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窮治其罪第七十八章 顆粒火藥第262章 爲何就是不懂第231章 傷兵營第276章 城破了第六十三章 妥協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261章 這一仗似乎能打第八章 對衝第八十八章 求援第一六二章 內憂外患第一三三章 高闖入晉第497章 登城第312章 尚不能量產第十八章 崔標第一百零七章 全滅第217章 惡寒第415章 盟好第360章 敲詐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戰下第四十一章 經營之道第381章 招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窮治其罪第一八九章 趁勝追擊第420章 到來第338章 等待着的財富第一百一十七章 聖旨來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退第314章 應付差事第一三九章 鎮撫官第400章 迎戰第442章 對耗第一百零四章 囂張(第二更)第391章 決議一戰第414章 來客第483章 昨日黃花第278章 歸於平靜第291章 盤中的菜而已第489章 如魚得水第333章 破城第510章 大明君臣第十章 封賞第319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七十八章 顆粒火藥第411章 完全不一樣第442章 對耗第272章 要的只是李徵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戰中第359章 有必要談麼第452章 四朝並立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嚇到了第224章 日子還挺滋潤的第五十四章 大亂第252章 隨我殺奴第二十二章 選舉第502章 盛京城下三第三十二章 全滅第283章 白甲兵出擊第一三五章 懲罰第265章 敗退第456章 戰前佈置
第202章 辭行第285章 救命的奏章第397章 撤退第313章 該做準備了第500章 盛京城下第365章 招撫李徵第一百二十一章 窮治其罪第487章 放開手腳第一百二十二章 端茶送客第九十七章 打斷他們的脊樑骨第533章第255章 如何生存下來(3/3)第十五章 不吃虧第八十一章 李自成第一四九章 謝文舉第五十六章 老子親自去迎第389章 關寧軍覆滅第一七五章 會師盧象升第533章第十二章 過小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戰下第232章 戰局變化第228章 收穫滿滿第二十八章 被坑了第231章 傷兵營第十七章 立威第一九八章 傻眼了無題第294章 向北便逃第400章 迎戰第一八八章 士氣如虹第一七五章 會師盧象升第224章 日子還挺滋潤的第241章 這個人叫陳奇瑜第一六二章 內憂外患第九十八章 爲大人賀第269章 大軍壓境第一五九章 衝鋒第479章 山海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窮治其罪第七十八章 顆粒火藥第262章 爲何就是不懂第231章 傷兵營第276章 城破了第六十三章 妥協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261章 這一仗似乎能打第八章 對衝第八十八章 求援第一六二章 內憂外患第一三三章 高闖入晉第497章 登城第312章 尚不能量產第十八章 崔標第一百零七章 全滅第217章 惡寒第415章 盟好第360章 敲詐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戰下第四十一章 經營之道第381章 招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窮治其罪第一八九章 趁勝追擊第420章 到來第338章 等待着的財富第一百一十七章 聖旨來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退第314章 應付差事第一三九章 鎮撫官第400章 迎戰第442章 對耗第一百零四章 囂張(第二更)第391章 決議一戰第414章 來客第483章 昨日黃花第278章 歸於平靜第291章 盤中的菜而已第489章 如魚得水第333章 破城第510章 大明君臣第十章 封賞第319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七十八章 顆粒火藥第411章 完全不一樣第442章 對耗第272章 要的只是李徵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戰中第359章 有必要談麼第452章 四朝並立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嚇到了第224章 日子還挺滋潤的第五十四章 大亂第252章 隨我殺奴第二十二章 選舉第502章 盛京城下三第三十二章 全滅第283章 白甲兵出擊第一三五章 懲罰第265章 敗退第456章 戰前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