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六章 去他孃的上下尊卑

三百一十六章 去他孃的上下尊卑!

李大人一手縣試大棒,另一手縣學大棒,雙棒猛揮將全城鹽商打懵了。事情最終將變成什麼樣,李佑心裡也沒有定案,這得看鹽商們的反應和誠意再做決定了。

趁這功夫,他躲在縣衙中,又研究起府衙。不過從他本心來講,確實不想針對府衙如何,但這羅知府也忒可惡了,是不是還得忍?

爲了打破出身禁錮而向上爬,必然會付出很多代價。一路走來,李大人在某些方面的黑歷史已經足夠使人側目了,從腦袋搬家的毛知府到黯然去職的石參政,再到咬牙切齒的內閣大學士…這個前上司黑名單上,最好還是不要增加新人了,總是這樣,形象很不好,官員該有的上下尊卑節艹全都沒了。

再說揮着棒子打鹽商,好處甚多,但和府衙相爭,李大人看不出自己能有什麼收益。就算完成了最大成就打倒知府,他也不可能接任的。

經過兩年官場錘鍊,李大人在小事上或許出錯連連,但在大方向上從來是深思熟慮謀定後動的。打鹽商,忍府衙,就是一種思考後的結果。除非羅知府進行當面侮辱,他爲了自己的名望不得不反擊,但也僅限於事情本身,沒有進行窮追猛打。

話說自從到揚州城履新後,李大人處處與鹽商過不去,或許令人很莫名其妙。但他也有他的考慮。別人不是揚州府通判、署理江都縣事,自然無法體會到他的心思。

當初他捨身與大學士搏鬥,搞得內閣裡雞飛狗跳,朝廷上下大都斷言他必定迅速完蛋,可是結局使多數人出乎意料,反而被他藉機騰空成勢。因爲他事先便敏銳的覺察到,打壓強勢內閣是太后、外朝、長公主(天子)的共同意志,這是大勢。

這次到了江都縣,鹽商固然有政治勢力,但比起他那明有次輔加兩尚書、暗有長公主殿下的背景,差距還是很大的。倚仗這些打擊鹽商,除了保住自身問題不大之外,還有三大好處,立名、結勢、政績。

所謂立名,就是立名聲。不過這與廟堂上被廷杖那種類型的名聲不同,一個是仗義執言的剛直,一個是爲官一方的清正,自然是多多益善。

名聲這個東西說重要也重要,關鍵時候可以是你的絕大助力;說不重要也不重要,有時候空有名望也沒有什麼大用。但對於沒有出身的李大人而言卻是不可缺少的,這幾乎是他唯一的進階之本。

比如前蘇鬆道參政、現任國子監祭酒石大人,在朝中沒有過硬背景,一直在地方爲官不得升遷,但有兩風太守、海內名臣的天下第一知府聲望。就算做參政做到丟官棄職,一樣可以被朝廷叫回來擔任國子監祭酒這個清流官。朝廷也是需要裝裱門面的。

李大人如今也算是個有名的人物,在時人心中又是一個什麼名聲?可以說,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種李佑。

在同道者眼中,李大人是獨當一面、戰力驚人的攻擊手;在敵人眼中,李大人是兇狠狡詐、無恥難纏的肉中刺。

在清醒衆眼裡,李大人是殲猾猥瑣、運氣超好的小人;在厚道衆眼中,李大人是仗義執言、敢作敢爲的官員;在小吏眼裡,李大人是多疑似鬼、不好糊弄的上司;在大佬眼裡,李大人是辦事雖得力、從來不安分的下屬。

在文人眼裡,李大人是縱意花叢醉、詩詞南北傳的人生贏家;在記家眼裡,李大人是落花全都有意、流水就是無情的可恨郎君…如果江都縣籍士紳百姓對新縣尊的初步印象卻是清正有爲、節艹滿滿,你信不信?

說起李佑這次任職,官場中人都曉得,去揚州城做官就像老鼠掉進了米缸裡,稍微與鹽商親近些就可以爆的肚滿腸肥。這是一致的共識,大多數人也選擇了這麼做的。

在這樣的輿論氛圍裡,李縣尊進了揚州城沒有被花花世界迷亂眼睛,沒有像別人一樣向鹽商示好,反而處處要整治鹽商,動作一步一步升級,甚至悍然揮出了禁科舉的大棒,反差之大誰也感到驚異。

這便彰顯出了新氣象,清正名聲漸漸傳揚起來了。

不過要插話解釋一下,這年頭“清”的標準不是海瑞那樣的,若需舉一個模板爲例,就是給李佑賜字的陳巡道。只要一個地方官在漸成習俗的常例錢之外,沒有對百姓另有加派苛求便可以被稱爲“清”,若太儉樸反而會被視爲沽名釣譽的作秀。

如果在二十一世紀,設想一個地方官上任後先把富豪們修理一遍,老百姓怎麼想?大概會覺得這個官員看起來不錯,起碼不會故意偏向富人,像個爲民做主的好官…在江都縣百姓眼裡的李縣尊,可能就是這種樣子。

前提是不要深入李大人的內心世界感受他的最真實思想。其實如果能夠深入絕大多數人的內心,恐怕多多少少都會感到些齷蹉,不只是李佑。

話扯遠了,卻說李大人打擊鹽商的第二個好處,就是結勢。結的自然就是長公主的勢,也就是長公主背後天子的勢,他很自覺的將自己看做是給皇家打前站的。從長遠計,歸德千歲整合了北方鹽業後揮師南下之曰,就是他的立功之時。

第三個好處就是撈政績。作爲地方官,完成錢糧是基本功,此外的政績無非就是刑名和修建兩條路子。對了,也有靠天災撈政績的,但那要看老天爺給不給臉,沒人能把握的了。

出政績就要花錢,無論搭橋鋪路挖河修堤建城,沒錢搞什麼政績工程。當然,搞政績時手裡落一點也是人之常情。

錢從哪裡來?歷代揚州地方官常用辦法是靠鹽商自願捐輸。可以李大人以小人之心認爲,勒索比勸捐搞來的銀子肯定更多…與其和鹽商拉關係,不如直接抓痛腳敲竹槓更乾脆利索,預期收益還更高。反正他又不打算在揚州幹一輩子,竭澤而漁了就讓後人發愁罷!

不管用什麼辦法,不對平民加徵苛捐雜稅前提下,能增加官府財政收入說到哪裡也是硬邦邦的政績。萬一配合長公主玩大了,每年能從鹽商腰包裡多摳出幾十萬或上百萬的鹽稅,他李佑就可以從戶部那裡領一幅晏尚書親筆所題的“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的題字了。

有這三點大好處,又有足夠強硬的靠山,李縣尊不拿鹽商來佈局,簡直就對不起身上這張官皮。

還是那句話,別人不是從地方到中樞、又從中樞到地方、資歷雄厚的揚州府通判、署理江都縣事,自然無法體會到李佑的境界,即使手下們盲目相信但也理解不了他的意圖。

華麗的棋局,卻只有一個弈者。從這點而言,李別駕李縣尊李鎮撫在江都縣是高手孤獨的、寂寞如秋雨的。

有時候,他不禁有點懷念起朝堂上棋逢對手的熱鬧。

“人沒有老,怎麼卻喜歡回憶了…”李佑嘀咕着,打開最新的邸報,快速瀏覽消息。

然而第三頁的一則消息讓他驚到了,他的老上級,蘇州府王知府的散階被朝廷連跳兩階,從中順大夫直接越過中憲大夫加授爲中議大夫,並記功。

這意味着什麼?這就是傳說中的“遇缺即補”,意味着王知府進入了升遷序列,只要有合適的從三品空缺,他就可以優先補入。運氣好說不定可以超升爲正三品。

王知府是什麼背景,李佑再清楚不過了,一個運氣不錯的老貢監出身,根本沒有任何後臺可言,連這個知府都是靠着他幫忙牽線運作的。

這老頭都有六十了罷,才當了一年知府,年老不堪又是能力平平,還只是個監生,爲什麼可以這樣異乎尋常的升遷?

四品到從三品,看似平常,但卻是國朝官場一個節點,在流品上那可是跨了一大步,可以勉強稱爲大員了,而且很容易平調進京,多少知府熬到致仕也邁不出這一步。不過風憲官自成體系,不套用這種說法。

李佑對自己將來升到四品很有信心,但是他能不能打破四品到三品的天花板,卻是一點把握也沒有的。

少年得志、從來只有被別人羨慕的李大人難得對別人升官抱着羨慕嫉妒心情,趕緊擦亮了眼睛細看內文。

看完後,李佑扔下邸報,唏噓道:“天意也!”

原來上個月,江南地區突降六十七年一遇的大暴雨。在這場讓朝廷揪心的天災中,錢糧賦稅佔到天下十分之一的蘇州府居然沒有遭到很大損失,沒過幾天漕糧稅銀就恢復了正常輸送,保證了對京師的供應。

這其中原因,李佑很無語。去年時候王知府在他的煽動下,爲了和當時的石參政賭氣,推出了全府齊動的龐大水利計劃,怎奈經費短缺厲害,所以沒修什麼堤壩閘門,只以免費民役挖泥開溝、疏浚河道爲主。

沒想到錯打錯着,今年就降了暴雨…這河道都是冬閒時候剛疏通過的,洪水很快就排入了海,沒怎麼淹在府境內。隔壁幾個府全都慘不忍睹,相較之下蘇州尤爲可貴。

於是乎,王老頭靠着天災誤打誤撞立了大功一件,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麼?

李佑對此哭笑不得,剛剛還想着靠天災撈政績需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結果轉眼間王老頭就撿到這麼一樁美事。如果自己還在蘇州府,搭着順風車也能坐地升級了罷…李大人正在回憶和王老頭並肩戰鬥的歲月時,崔師爺氣沖沖的走進堂中,稟報道:“從府衙那邊得了消息,那六個鹽商今曰全被知府判爲無罪,連我們縣衙的人犯都沒提審就敢這樣判,是不合程序的,再說還有東主的告示在先!這是羞辱!”

李佑攥緊拳頭,旋即又鬆開,波瀾不驚道:“本官早就預料到會如此宣判,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崔真非憤然道:“東主,這…”

“戒急用忍!”李佑擡高了聲調道。現在的主攻方向是鹽商,府衙那邊還是先忍着罷。再說他剛剛決定做一個有上下尊卑節艹的官員,還是不要隨便和上司開戰,再給羅知府一次機會好了。

崔真非正要表現一下主辱臣死的義氣時,胡師爺也進來稟報道:“昨曰那些大鹽商聚會,除了一個和尚,別的外人進不去,怎麼商議的無從得知。”

李大人想了想,問道:“那此輩今曰可有聚會?”

“不曾有。”

“那說明他們已經有了對策,並且我們很快就要見到了!”李佑迅速做出了判斷。

胡師爺遞給李佑一封公文道:“東主所言極是。這是府衙剛剛送來的,在下覺得這就是鹽商的對策。”

李佑狐疑的拆閱文書,其內容很簡單,就是告知縣衙,奉知府命令,府學要轉移四十六個生員到縣學,請縣學做好安排。

雖然沒有一個字提到鹽商、徽州、寄籍這些字眼,但李佑看完後就很清楚,這絕對是衝着他禁止徽州生員入縣學來的。

他從縣學中移除的寄籍生員數目是四十六個,而府衙打算轉移過來的數目也是四十六個,這說明府衙即將空出四十六個生員名額。是留給誰的?不言而喻。

李佑沉聲問道:“那些被府學轉移過來的生員,沒有不滿的麼?”

胡師爺繼續稟報道:“無論府學縣學,都是生員進學,只是換個地方讀書而已,再說還是在揚州城裡。所以差別不是很大,無非府學好聽一點而已。而且,聽說鹽商送給每個轉移過來的府學生員五十兩銀子爲安置費,就算不滿也平息了。”

這簡直就是故意和自己針鋒相對,又一次公然打自己的臉!自己剛開除了四十六個寄籍生員,府衙受了鹽商好處就用這種方式向自己示威!沒有羅知府的意思,誰敢這樣安排?

李佑再次攥緊了拳頭,久久才鬆開,再給羅知府一次機會好了。咬牙切齒道了一句:“戒急用忍。”

他按下胸中之氣,又想起什麼,沉思起來。如果說鹽商已經有了定計,那麼利用府學轉移名額,算是應對他禁止寄籍入縣學的辦法。那麼對另一個更嚴重的禁令,又會用什麼辦法應對?

此時吏房司吏晁林匆匆進了堂中,他最近巴結李佑很勤快,所以也獲得了不用通報便可進入後堂的權限。“大老爺不妙了,小的有個好友在府衙當差。他緊急傳來消息說,府衙禮房擬了一份草稿,卻是說大老爺你沒有出身,要剝奪主考縣試的權力。”

一直穩坐釣魚臺的李縣尊當即暴跳如雷,事不過三,去他孃的上下尊卑!

()

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38章 曲曲折折的糾結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三百一十一章 風雲人物的戰鬥力六百四十八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五百八十四章 不要髒了地磚第48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下)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四百八十章 輪番登場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二百五十九章 你爭我奪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第87章 令人惱火的陪嫁婢女第67章 十六個字的官名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第184章 雙喜臨門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第137章 李大人的驕傲與陳大人的腳步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五百八十五章 講理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五百零三章 李氏風格的詭謀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敗給銀子了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第91章 李姑爺耍賴攪渾水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第52章 青天是這樣煉成的第42章 劉巡檢細說端詳第35章 李大善人李閒人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五百四十五章 淡定從容彭閣老二百三十二章 曲終人散餘味悠長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六百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百三十一章 失態的大學士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三百九十六章 李家受誥第139章 剛上任就開張了六百一十七章 賣的是什麼第23章 醉裡方知身是客六百一十五章 幸福都是攀比出來的二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選官記第20章 大明前衛女作家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五百九十八章 萬里閒難宰相才再解釋一下吧二百五十三章 餘波嫋嫋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三百二十八章 還真幫得上忙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五百一十七章 這不太好罷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五百七十一章 讓你高興高興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三百八十七章 修先賢祠的玄機第178章 烈日當空陰雲密佈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第182章 燈下黑的門路三百零八章 又是一個奇葩的官職三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與情婦五百一十四章 諸君勿慮三百九十九章 府衙春天如此短暫五百四十五章 淡定從容彭閣老第108章 良禽擇木而棲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萬不要誤會五百一十五章 似是故人來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第27章 這個世道真黑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第211章 通向中樞之路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四百二十六章 朝臣心中的李大人
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38章 曲曲折折的糾結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三百一十一章 風雲人物的戰鬥力六百四十八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五百八十四章 不要髒了地磚第48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下)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四百八十章 輪番登場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二百五十九章 你爭我奪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第87章 令人惱火的陪嫁婢女第67章 十六個字的官名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第184章 雙喜臨門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第137章 李大人的驕傲與陳大人的腳步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五百八十五章 講理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五百零三章 李氏風格的詭謀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敗給銀子了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第91章 李姑爺耍賴攪渾水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第52章 青天是這樣煉成的第42章 劉巡檢細說端詳第35章 李大善人李閒人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五百四十五章 淡定從容彭閣老二百三十二章 曲終人散餘味悠長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六百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百三十一章 失態的大學士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三百九十六章 李家受誥第139章 剛上任就開張了六百一十七章 賣的是什麼第23章 醉裡方知身是客六百一十五章 幸福都是攀比出來的二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選官記第20章 大明前衛女作家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五百九十八章 萬里閒難宰相才再解釋一下吧二百五十三章 餘波嫋嫋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三百二十八章 還真幫得上忙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五百一十七章 這不太好罷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五百七十一章 讓你高興高興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三百八十七章 修先賢祠的玄機第178章 烈日當空陰雲密佈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第182章 燈下黑的門路三百零八章 又是一個奇葩的官職三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與情婦五百一十四章 諸君勿慮三百九十九章 府衙春天如此短暫五百四十五章 淡定從容彭閣老第108章 良禽擇木而棲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萬不要誤會五百一十五章 似是故人來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第27章 這個世道真黑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第211章 通向中樞之路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四百二十六章 朝臣心中的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