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通向中樞之路

所謂分票,就是各種奏章題本送到內閣後,將奏本分給各大學士進行票擬。負責這個事情的中書舍人,就叫做分票中書。這份工作那是相當的意味深長。

近年來本是沒有這個制度的,但爲何如今要增設分票中書?不嫌多餘麼?

李估略一思索恍然大悟,對許尚書猜測道:,“下官雖位卑職低,但也聽說過首輔養病、次輔致仕,現下只有四學士直文淵閣。以此看來,莫非閣中有羣雄逐鹿相持不下之事?”

“然。”許尚書點頭,心裡對李估的讚許又多了幾分,暗道此子確如學生和趙總憲所言,悟性不錯。

話說景和朝延續了前朝舊制,內閣大學士設置依然是標準的四殿兩閣冠名。排序按慣例是首輔中極殿、次輔建極殿,隨後是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理論上應該有六個大學士輔政當國、參贊機務。

不過今實再情況是隻有五個,建極殿那位次輔去年告老還鄉了。

不知爲什鼻一時也定不下補缺人選,所以內閣位子就空着一個,其實也無所謂,真不差這一個非首輔的位置。

但內閣還有個情況,當朝首輔,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集閣老年因老多病,所以閉門休養,久不視政。

他老人家是先皇臨終時的顧命大臣,先皇口述遺詔和今上即位詔都是他親筆寫的,端的是德高望重。就算在家白拿四份傣祿到海枯石爛,朝廷裡也沒人敢主動勸他退休騰位置。

這裡插幾句話,張閣老這個吏部尚書是加銜,只享受政治待遇不管部事的。許大人的吏部尚書纔是實授”算作吏部衙門的坐堂官,一般意義上的天官冢宰。

國朝同時有好幾個某部尚書的現象多了去了,大都是加銜以示恩榮和品級地位,看官們不必大驚小怪。

這樣算下來,當前的內閣其實只有四個大學士在處理政務,問題就出在這裡。

都曉得內閣最重要的權力就是票擬,對中外章本提出處理意見,再由聖母皇太后過目後成爲正式詔令。所幸當今太后以賢德著稱,十分支持內閣工作,並不輕易干政自專,頗得大臣們認可。

依照嘉靖萬曆以來的老規矩,首輔在時,自然是首輔把持票擬,首輔不在次輔暫代。可眼下沒有首輔,沒有次輔,只有四個資歷差不多的羣輔。

這四個大學士閣老都是股肱之臣,誰服氣誰?一天三位數的奏章題本到了內閣,誰去出面負責主持票擬?

沒有政治敏感性的人或許會問,萬事好商量,都當上大學士了還有什麼可爭的?可關鍵之處在於,首輔張閣老不管是身死還是去國”註定時日無多,又沒有次輔在閣遞補。剩下的四個大學士誰佔了上風,豈不就隱然成了未來首輔人選?

任何讀書人的最高政治理想不就是宰相麼”雖然殿閣大學士在口頭上都有閣老宰相的美譽,但首輔才真正最接近宰相的一個。

大好機會就在眼前,距離人臣頂點中的頂點僅有一步之遙,四個大學士誰肯相讓票擬大權?

太后也和不了這個稀泥,還未親政的天子更是沒話語權”局面僵持影響到政務也不是辦法……,

卻說李估和吏部尚書許大人的談話還在繼續,李估忽道:,“此事任是誰也束手無策,想必有飽學大才,熟悉祖宗典故建言分票。”

許尚書被李估說的臉上帶出幾分得意”“太后問計,本官記起當年崇禎朝故事,獻了此策。太后便下旨暫行此制。”

當年崇禎皇帝“勵精圖治”刷新政治,曾創出了內閣分票制。

中外章本發到內閣後,由中書舍人分發給諸大學士,每人寫自己的票”

署自己的名,各行其事”各負其責,省得和中老年婦女搶特價雞蛋似的搶票擬。不料此法今天又被拿出來用了。

我就猜是你鼓搗出來的不留痕跡拍馬成功的李大人心道,又愈加的警惕。能讓吏部尚書和顏悅色的耐心說了這半天話,豈是一般人的待遇?

許天官到底想的什麼?天官,內閣天官,內閣便小心翼翼問道:,“如今內閣空餘,老大人已是六部之首,不想順勢進位大學士補缺?以下官淺見,應當不難罷?”

“數月前太后下詔廷推大學士,本官呼聲頗高,不過本官堅辭不受。”許尚書毫不隱瞞道。

其實也沒什麼可瞞的,隨便用心打聽都打聽得到。今年上半年,也就是李推官還在蘇州府和石參政鬥得不亦樂乎那段時間,吏部尚書許大人入閣呼聲甚高。

很多人都盼着許大人入閣,騰出吏部尚書這個超級肥缺但許尚書令人驚訝的堅決推辭掉了,寧肯守着他的吏部尚書不動。

許大人下面對李估這句就帶了幾分剖心置腹的意思”“明年是京察之年,本官欲有所爲,不想此時離職。”

所謂京察,是對京城官員六年一度的拉網式大考覈,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操持,不合格的要降級裁汰外族。

許天官自稱欲在京察大計時有所作爲,顯然有內幕的李估很聰明的住口不往下問了,但從老大人的口氣可以聽出,他不是不想入閣,只是想選一個好時機。

,“你不必多慮。”許尚書又道:,“使你任中書,不過是讓你預聞機密,以備不時之需,不用多想。”

李估先謙虛道:,“下官唯恐不能讓老大人中意。”

許尚書:“不必自謙,衆口同聲道是你稍顯年少浮躁,但有任事之能,仍可委用。”

李估心思通透,豈能聽不出來?預聞機密這四個字是老大人話裡的重中之重,點題之筆,說難聽點不就是通風報信麼。

不過卻冒出一個念頭,與閣臣地位差不多的許天官入閣並不難,莫非他不想按照慣例當那個最末位最沒話語權的東閣大學士?他到底算計到了哪一步?

李大人到現在也沒有痛快的答應,但也沒有明確的拒絕。本來以他的性格,不會想幹這個前程莫測的事。

若換成別的地方也就罷了,那可是大內禁宮,帝國中樞不知道爲什麼,有一種莫名的誘惑抓住了他的心死死不放。

每個男人心底都有一個權傾天下的夢想。

有詩云,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

他李估固然不可能位極人臣,但能去這個擁有東西南北上百藩屬、

數百州府的天朝帝國權勢最熾熱的中樞,看n看那妖冶的風景也好啊。

這算不算飛蛾撲火?李估捫心苦笑,至少在這個沒有鎮撫司、東廠的年頭,只要不犯大逆,生命安全還是有保障的罷,大不了罷官回鄉養兒育女。

許尚書當然看得出李估心動了。這種事不能強迫別人去的,那樣只能壞事,能心甘情願去纔是兩全其美。遂道:“本官其實另有人選,但不太中意,本打算將就着,文書已經擬定,明日就要加了印信上報。

不過今日忽有所感,還是你更合適一些,所以便有緊急傳你面見之茶…………”

李估拱手道:,“老大人有所差遣,下官自當效力,但有一處不滿。”

“說!”許尚書道。

“下官出身寒微,歷盡艱難纔有這正七品官身。不升也就罷了,可那中書舍人是從七品,降一級使下官有些難以遣懷。”

許尚書啞然失笑道:,“這有何難,你之前是理刑官”那便順理成章加大理寺左評事銜,以中書舍人直誥敕房如何?前朝有過此例,倒也不逾矩。如何能虧待得了你。”

官銜方面,吏部天官當然是最權威的,他這麼說了,那就百分百沒問題。

大理寺評事和蘇州府推官一樣是正七品,但京官的七品在人們心中還是比地方七品稍高一點的。國朝確實有府推官行取入京改任大理寺評事的升遷途徑”所以李估這個身份變化倒也不算是奇異。

但李估這個大理寺左評事顯然和閣老們的尚書一樣,也是個加銜,是虛的。

只是人家全稱是某某大學士、兼某部尚書入直文淵閣,李估只能叫做大理寺左評事、兼中書舍人直誥敕房,可謂是天差地遠。

按規矩,中書舍人外放不得直接遷入六部、科道爲官。這對李佑倒無所謂”反正以他的出身能進六部科道的可能性幾乎爲零,出了天官府,夜色依舊漆黑一片,李估感到恍然如夢,卻在冷風裡打了個寒戰。

,“我確實是個最合適的人,非我莫屬。”他對自己說道。

這個分票中書人選,不能從現有的內直文官中尋找,更不能找那些與諸大學士攀的上關係之人,所以肯定要由吏部詮選補缺。

天官大人卻想在這個位置安插私人,但他的門生故吏基本都有功名的清流,沒人願意去幹什麼分票中書,即使一時得意也是自毀前途。恰好這時候,雜流出身品級剛好又夠格的李大人出現了從許尚書角度看,李估簡直太合適了。情商智商且不說,一是政治上比較可靠,是他視若子侄的學生髮掘出來的,也是他提拔過的,

打着他的烙印,相信李估也不會蠢到敢背信棄義。

二是李估在京城社會關係比較簡單,有點關係的趙總憲、盧尚書都算是同黨,比較令人放心。

三是李估分量輕成本低,一個破雜流損失也損失不了什麼。

李估走了幾步,忽然驚醒道:,“不!我是最不合適的!”

無論誰來當中書舍人,有一條基本原則就是,“能書”不見得非要多好,但至少要能把官方指定的楷體寫的規整些,這是主業爲抄寫的中書舍人的基本功。

這點對天下大多數讀書人都不是問題,可對李大人卻是個大麻煩。

許尚書大概根本沒想到,薄有才名的李才子其實不會寫字的李估只顧得沉浸於各種情緒中,連自己都忘了自己這一手爛字。

三百四十一章 豪邁的金百萬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62章 此輩豈可爲師法?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第191章 李佑進京四百九十九章 奇貨可居第127章 一個接一個的震撼三百四十章 真期待他灰頭土臉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五百二十六章 兵馬司鬧劇第179章 八宗罪第159章 良辰美景流言天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四百八十二章 奇詭的武英殿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五百一十五章 似是故人來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第202章 真不該來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第110章 李巡檢的“遺產”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第190章 踩出個什麼東西?!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第165章 醜聞迭爆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四百六十二章 邁不動的腳步五百七十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恥二百七十七章 被打斷的暢想曲五百五十二章 狗官騙子小人奸賊二百三十二章 曲終人散餘味悠長第133章 得隴望蜀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五百一十二章 僵持住的局面第156章 在蘇州府做官不容易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第42章 劉巡檢細說端詳第2回 合第139章 剛上任就開張了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還要與你合作第168章 千算萬算不如一個漏算!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三百二十四章 變幻的賭局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第6章 人生弱智如初見第71章 望老爺自重!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二百二十三章 賢良正直李大人第94章 喬遷之喜前後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二百八十五章 揚州城印象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四百七十五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五百三十四章 紈絝偶像第63章 香甜的誘餌六百一十三章 白馬非馬六百二十一章 批示的奧妙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第204章 不如歸去?三百五十九章 人算和天算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二百二十九章 恩情如紙薄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第96章 我本低調人五百五十五章 敗第161章 我兒是李佑!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五百五十三章 你禍事快上門了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第93章 關繡繡的實用主義三百章 還是做官好二百一十八章 貨比貨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三百三十二章 一個時辰後是良辰喜時三百九十七章 對此我很憂慮四百七十七章 挑釁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四百八十章 輪番登場第124章 賊喊捉賊三百三十九章 風向徹底變了四百零三章 棋局與抉擇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二百三十一章 失態的大學士四百三十六章 清流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第145章 掛冠而去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
三百四十一章 豪邁的金百萬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62章 此輩豈可爲師法?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第191章 李佑進京四百九十九章 奇貨可居第127章 一個接一個的震撼三百四十章 真期待他灰頭土臉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五百二十六章 兵馬司鬧劇第179章 八宗罪第159章 良辰美景流言天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四百八十二章 奇詭的武英殿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五百一十五章 似是故人來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第202章 真不該來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第110章 李巡檢的“遺產”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第190章 踩出個什麼東西?!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第165章 醜聞迭爆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四百六十二章 邁不動的腳步五百七十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恥二百七十七章 被打斷的暢想曲五百五十二章 狗官騙子小人奸賊二百三十二章 曲終人散餘味悠長第133章 得隴望蜀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五百一十二章 僵持住的局面第156章 在蘇州府做官不容易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第42章 劉巡檢細說端詳第2回 合第139章 剛上任就開張了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還要與你合作第168章 千算萬算不如一個漏算!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三百二十四章 變幻的賭局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第6章 人生弱智如初見第71章 望老爺自重!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二百二十三章 賢良正直李大人第94章 喬遷之喜前後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二百八十五章 揚州城印象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四百七十五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五百三十四章 紈絝偶像第63章 香甜的誘餌六百一十三章 白馬非馬六百二十一章 批示的奧妙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第204章 不如歸去?三百五十九章 人算和天算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二百二十九章 恩情如紙薄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第96章 我本低調人五百五十五章 敗第161章 我兒是李佑!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五百五十三章 你禍事快上門了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第93章 關繡繡的實用主義三百章 還是做官好二百一十八章 貨比貨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三百三十二章 一個時辰後是良辰喜時三百九十七章 對此我很憂慮四百七十七章 挑釁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四百八十章 輪番登場第124章 賊喊捉賊三百三十九章 風向徹底變了四百零三章 棋局與抉擇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二百三十一章 失態的大學士四百三十六章 清流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第145章 掛冠而去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