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

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

國朝鹽場中,當然以兩淮爲第一。淮鹽行銷地區最廣、包括南直、湖廣、江西等處,名聲也最大,淮鹽或者說揚州鹽商的響亮名頭堪稱婦孺皆知。但是本次風波發源地長蘆鹽在國朝的分量並不輕於淮鹽,甚至政治意義更濃。

河間長蘆地近京師和邊境,不但鹽業產量僅次於兩淮、兩浙爲天下第三,更直接涉及到京城、直隸、遼東這些可比擬心臟咽喉的地方,還牽扯到大批邊軍和勳貴。以長蘆鹽爲生的鹽商多聚集在京師,所以本次歇業風潮主要波及到的也就京城北直一帶,範圍不大響應極快,仍能使得朝廷大爲震動。

廟堂上袞袞諸公準備絞盡腦汁爲國操勞,剛剛醞釀好了“錦繡胸懷報國恩”的情緒。風起雲涌,重責在肩,從寬從嚴路線之爭在朝房裡激烈展開,與勳貴的碰撞幾乎不可避免…這時候視野裡突然闖入一個只是以搞宮鬥聞名的小字輩,輕描淡寫、信手拈來的將諸大佬嚴陣以待的難題灰灰了,彷彿“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效果…既不在意料之中也不在情理之內,使人難以置信,兩個正在爲爭奪第一輔臣位置而積極表現的大學士對此感到很不科學。風頭被搶了,他二位忍不住吐槽幾句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這個世界上做事方法從來不會只有一種,諸公肯定可以憋出另外的主意,但是想要達到李大人這三條的水準,很難。

戶部晏尚書爲了鹽事憂慮數日睡不安枕,此刻心情放鬆下來。雖然李佑的提議在目前只是紙上談兵,但以他的經驗判斷,可操作性很強,應當能夠推行下去。關鍵還在於李佑這個辦法相對比較柔和,不至於引起大沖突叫他這個戶部當家人難做。便點頭讚道:“雖不見驚天動地,卻有如潤物細無聲。”

戶部大司徒如此友善,李佑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老大人過譽了,只是一點淺見,尚須諸公更正。”

一時各自如沐春風春意融融,最近難得朝堂上有如此和氣時候,讓人錯以爲寒冬將盡。

太后便下旨了,“如此照依李佑之法,着戶部辦理。”

晏尚書接旨後奏道:“此法或有不詳盡明白之處,請差中書舍人李佑協理此事。”

李佑暗喜,這尚書還是挺知趣的,居然主動爲他請纓,省的他自己另費心思了。到時候他在這邊,程老爹在那邊…要知道,經濟活動中既當甲方又當乙方,那是再爽不過了。

“可。”錢太后允了晏尚書所奏,又對左右吩咐道:“言語或有所漏不盡,將李佑所寫詳細條例傳示諸卿,以明晰事理。”

太后身邊中官麥公公捧出李佑的密疏,走下來遞給羣臣傳閱,第一個便是晏尚書。

李佑瞬間臉綠了。

心情大好的晏尚書微笑着打開密揭,掃了幾行,然後…臉也綠了。如果他沒有花眼的話,這份密疏開頭幾句是:“臣李佑謹以奏聞,戶部平庸無能,怕事推諉,區區鹽事也敢驚動天聽,以至聖心憂慮,其罪難辭…”

要命啊!李大人慾哭無淚。官場人都知道,密疏之所以叫密疏,從來都是直送君前開拆,只有太后或者天子單獨閱覽的,因而大臣可以在密疏裡寫點不適宜公開的真心話,也是上眼藥、進讒言的不二利器。

他之所以在秘密小報告裡詆譭戶部,一是因爲憤恨戶部召集廷議時膽敢忽略自己,二是爲了突出自己拉一個陪襯。沒有配角的襯托,怎麼顯得主角的英明神武?同時順便報復一下戶部,兩全其美的很。

可現在太后卻將他的密疏公開了,開頭那段也暴露在人前。這好似在背後說別人壞話卻被當事人聽到,太尷尬了,尤其是剛纔還與晏尚書彼此示好如沐春風的情況下。

經驗不足啊…李佑心中嘆道,真實在不該將鹽事條例和詆譭戶部寫在一本里,一旦像眼下這樣將條例拿出來討論就泄露了。

密疏在殿裡衆人手裡轉了一圈,又回到麥公公手裡。衆人都有啼笑皆非之感,不過這種事在官場也不算什麼,大家臉面上和肚子裡不一致的時候太多了。只是李大人運氣真不錯,今天被戳出來了變成個笑話段子而已。

熟知前朝史的,便想起一個李大人的同鄉,萬曆朝的首輔申時行。申吳縣因爲立儲之事進密疏與天子說了幾句知心話,隨後天子故意將密疏發到六科公開了。結果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最後申首輔頂不住壓力辭職回蘇州,就此告別官場。

其實一切都是巧合。前幾天某個對朝政不敏感的戶部小官負責召集廷議時,拿着過去舊模板依葫蘆畫瓢,能有李佑這個新鮮人就見鬼了,然而這卻導致了李佑的不滿和誤解。套用一句名言與看官共勉,工作無小事。

閒話不提,卻說這晏尚書涵養不錯,臉上沒有現出不平之色。他又上前對太后奏道:“臣方纔所慮不周,罪莫大焉。李中書位居中樞要地,每日不得輕離。而我戶部人數諸部第一,足可應付,想來也不須勞駕李中書擅離職守,以免誤了中樞文牘運轉。”

話至於此,殿裡衆人都聽得出其中三味。誰不答應晏尚書所請,誰就是不信任整個戶部。所以除非想逼晏尚書辭官的,誰又敢不答應?

李佑有點蕭索,創造了理論,卻不能聯繫實際,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啊。何況得罪了戶部,想在這場鹽事中找點腐敗快感也難辦了,難道只能通過程老爹去賺老實銀子?

不過他也不必太沮喪,表現自己才幹、塑造新形象這個最大目的總是完成了。

只是仍有問題反覆想不明白,太后將密疏傳示大臣,這是無意的?還是有意的?算是真真切切體會了一把聖心難測。

但如果以爲李大人就此接受事實,那就大錯特錯了。殿中這些人,很有幾個已經摸透了李佑的秉性。李中書絕不是願意平白吃虧的性格,只肯有失必有得,有得卻再不肯有失。所以下面必然還有花樣。

果然,戶部接了差事快要散時,又見李中書對太后奏道:“本次鹽業風波驟起,有邸報推波助瀾之力也!某日邸報不識天時地利人和,如實抄發程家冤案,致使鹽商人心動盪,終釀變故,此不可不察!”

大明的邸報是由負責外朝公文上傳下達的通政司抄出來的。通政司有專門負責邸報的小吏,每日主要工作便是將重要奏章與詔令內容進行摘抄公佈,謂之邸報。然後各衙門都會派專人每天來通政司抄下當天邸報帶回去。當然,其他對邸報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來通政司抄寫,大明朝有個好處,就是非常鼓勵言路暢通。

通政司正堂官通政使亦爲九卿之一,此時在武英殿裡站班的。他聽到李佑這話,臉也綠了,但無可奈何。

通政司在國朝初年是個很厲害的衙門,不過卻越來越弱勢,如今也只相當於外朝的收發室而已。在九卿裡面,通政使肯定是影響力最墊底的一個,基本就是掛名旁聽,雖爲三品但權勢甚至比李佑都差了幾籌。

“當然,通政司衙門因實循例並無過錯,所以一切都是體制的錯!前車之轍後車之鑑,臣奏請今後每日邸報由內閣審閱增刪後,簽押過纔可抄發,以免再出現不當之事。臣推舉楊閣老擔當此任!”

東閣大學士楊閣老聽見李佑提到自己,不由得擡頭愕然,邸報抄發都是小吏的事,叫堂堂大學士去幹小吏頭目的活計,這算什麼?

不過他與李佑接觸較多,默契還是有的,立刻醒悟過來,也上前道:“李中書掌內閣文牘收發,兼理邸報較爲便利,故而還是以李中書掌邸報爲好。”

慈聖太后很痛快的答應了,“可!由李佑簽押邸報。”

李佑今天的功勞還是很被錢太后認可的,想他出謀劃策卻一無所獎,又不幸被戶部放了鴿子,怎麼看也有點虧待功臣。既然他有這個意願,那就算酬功了。

殿中其他人都覺得此事很不對頭,但尚未出言,便見太后乾脆利落的准奏了,只好暫且將意見壓住,日後再說。

賺了賺了,前面不先吃虧還真沒這個博同情分後的福氣,李佑竊喜。

邸報是大明朝唯一官方媒體,抄發範圍遍佈天下,當年李佑當小吏時還能天天在縣衙看到邸報。從長遠角度看,審查邸報這個權力比辦理本次鹽事還要划算得多。

舉個厲害的例子,審查邸報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剋制住馬蜂一樣的言官。想想就知道,言官非常依賴於名氣,他的奏疏上不了邸報,不能廣泛的傳播出去,就不能結勢,那影響力就削減了大半,等於變成失去爪牙的老虎。一般普通言官遇到這個局面,就可以宣佈撲街了。

草創了萬惡的大明新聞檢查制度的李大人面對歷史拷問,表示壓力很大,等到自己離職後,一定要想辦法早日廢除這項制度。

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第187章 痛着並快樂着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第174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五百三十二章 穩定壓倒一切二百七十七章 被打斷的暢想曲五百七十五章 外行的新東家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二百七十六章 醍醐灌頂的崔監生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五百二十五章 比你層次高明多了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第43章 最近比較煩四百九十七章 京城刑名之權第5章 剽竊的後果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聲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五百三十三章 很不習慣這樣被動第23章 醉裡方知身是客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三百九十九章 府衙春天如此短暫二百九十九章 衙門裡的人心真崩壞第194章 血書疑案四百零九章 華麗耀目的氣場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第40章 古人不可法也!四百六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第65章 快快迎親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術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六百零三章 意識形態問題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六百一十三章 白馬非馬三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顯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二百七十一章 無家可歸五百零三章 李氏風格的詭謀二百九十八章 撲朔迷離的前任四百六十六章 慈聖宮的後手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當嫁李探花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訓了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五百七十九章 青天煤二百二十九章 恩情如紙薄四百二十九章 迎駕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第40章 古人不可法也!第108章 小人物的交易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風聲五百七十八章 需要教給他規矩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三百五十八章 想回來也不能回來了三百五十七章 奇妙的二比一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四百七十五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四百六十九章 野之遺賢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第30章 好重的一份禮物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進二百八十九章 天倫之樂五百三十二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第31章 嚇出一身冷汗五百四十八章 有點心虛三百四十七章 趕赴洪澤湖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第35章 李大善人李閒人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第17章 長夜漫漫……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第20章 大明前衛女作家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第115章 她到底是誰?
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第187章 痛着並快樂着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第174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五百三十二章 穩定壓倒一切二百七十七章 被打斷的暢想曲五百七十五章 外行的新東家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二百七十六章 醍醐灌頂的崔監生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五百二十五章 比你層次高明多了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第43章 最近比較煩四百九十七章 京城刑名之權第5章 剽竊的後果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聲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五百三十三章 很不習慣這樣被動第23章 醉裡方知身是客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三百九十九章 府衙春天如此短暫二百九十九章 衙門裡的人心真崩壞第194章 血書疑案四百零九章 華麗耀目的氣場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第40章 古人不可法也!四百六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第65章 快快迎親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術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六百零三章 意識形態問題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六百一十三章 白馬非馬三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顯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二百七十一章 無家可歸五百零三章 李氏風格的詭謀二百九十八章 撲朔迷離的前任四百六十六章 慈聖宮的後手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當嫁李探花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訓了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五百七十九章 青天煤二百二十九章 恩情如紙薄四百二十九章 迎駕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第40章 古人不可法也!第108章 小人物的交易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風聲五百七十八章 需要教給他規矩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三百五十八章 想回來也不能回來了三百五十七章 奇妙的二比一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四百七十五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四百六十九章 野之遺賢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第30章 好重的一份禮物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進二百八十九章 天倫之樂五百三十二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第31章 嚇出一身冷汗五百四十八章 有點心虛三百四十七章 趕赴洪澤湖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第35章 李大善人李閒人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第17章 長夜漫漫……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第20章 大明前衛女作家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第115章 她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