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李佑與新寧侯之間,之前從無交情,也沒有任何共同點,現在只是交易關係。()談完了交易,兩人幾乎無話可說,李佑便告辭了。

回到家中,卻見歸德駙馬府遣人在門房守候,又是傳喚他。李佑推辭道:“煩請回報,本官有恙在身,不能成行。”

原來少府所轄事情,很多都是與內監衙門相重合,需要從內監衙門移交過來,對此內監頗有怨言。歸德長公主這幾日主要精力便放在這上面了,涉及到內監事務,除了她親自出馬一處一處解決,別無它法。

今天她在得閒時聽到九日朝議的結果,小小吃了一驚。李佑能夠復職在她意料之中,也算得不到“左”字頭的補償,她實在無法勸服袁閣老去支持李佑轉爲檢校左僉都御使。

但是這個“免朝參”卻非她所料,沒想到袁閣老居然巧妙的借用朝中情勢,將李佑排斥到朝堂之外。

長公主認識到這是自己最近精力不足,對朝政關注少了些,所以出現失誤導致情夫利益受損。所以又想請李佑過來,打算安撫他一番。

但聽到回報說李佑自稱抱恙,歸德千歲也只能一笑了之。她倒是第一次聽到李佑找這種拙劣藉口,只道情夫這次真是無可奈何,所以只能以鬧情緒表達不滿,想必過幾日就好了。

不過情夫這個樣子,不再是詭異近妖,在長公主眼裡,總算像個正常點的同齡人了。

卻說李佑寫的是密奏。不經內閣直接呈送御前。九月十二日,天子看到了李佑的密疏,當場很無語。

十三日又是朝會日,閣臣、翰林在午門外東朝房第一間候朝。等時辰到了,次第出房,卻見李佑立在門口。

這是他履任前最後一次進宮朝參了罷,衆人皆想道。又見那李佑狀甚恭敬的對袁閣老拱手爲禮道:“君之惠。在下無以爲報!”

袁閣老冷哼一聲,沒有理睬,直接向午門而去。如果不出意外。今日天子將在朝議上吹風,讓他進位爲次輔。所以實在沒有必要大失身份的與李佑在這裡計較。

大朝會結束後在文華殿中例行小朝議,羣臣行禮後。錦衣衛官正要喊“有事進奏,無事散去”。

卻聽到景和天子先開了口下旨道:“內閣擬旨,朕要賜右檢校僉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李佑四人擡輿,並賜曲柄青羅傘蓋一頂,以壯其巡城觀瞻。(_)”

還沒有將精神集中起來的廷臣齊齊大吃一驚,這又是哪一齣?

擡輦也就罷了,天子怎麼忽然想起賜給李佑傘蓋?這裡面有什麼深意?要知道,京官與地方官不同,任何官員在京城出行儀仗都沒有傘蓋,宰輔公侯亦不例外。

那李佑前天才被閣臣集體奏準。免了朝參,今日天子怎的又要賜李佑這些恩榮擡舉他?

當即有掌道御史站出來,叩首諫道:“恩賞皆出於上,本不該由人臣所議!但追古鑑今,恩賞萬萬不可過濫!李佑新近並無大功。何能得此殊恩,叩請陛下收回旨意!”

景和天子卻把一封奏疏交與侍班中書,諭示道:“念!”

侍班中書接過來後,朗聲讀道:“臣李佑以肝膽熱血爲官,不敢有惜身之念。於今見疑於朝廷,放逐於廟堂之外。頓成笑柄,京師之大無以自處。故欲效景和八年二月廷杖故事,自請外放,替朝廷牧民一方,或可聊慰生平之志。”

這本奏疏寫的簡單,殿中羣臣立刻就聽出來了,這是李佑自請外放奏疏。其中含義還沒有細想,但有一句話先引起了衆人的注意,便是“故欲效景和八年二月廷杖故事”這句。

此句本身無問題,但是插在奏疏裡顯得很突兀,所以才引人注意。李佑寫這麼一句,絕不是無的放矢。

廷臣們略略回憶了一下,李佑在景和八年二月挨本朝第一廷杖的事情,聰明的人當即恍然大悟!

李佑在挨廷杖之前,可是在太后面前喊出了請天子親政的呼聲,號稱爲首倡天子親政之人!這可是個很有象徵性的人和事!

以國朝政治傳統,一人得道必須雞犬升天。一方面,身邊雞犬畢竟親近放心;另一方面,即使不想雞犬升天的,也得做出雞犬升天的樣子給別人看。如果身邊雞犬都不能昇天,那誰還給你效力?

所以在官場上,東宮職位纔會備受青睞,一旦東宮登大寶,那便坐擁潛邸從龍之功。

李大人雖然不是景和天子的潛邸舊人,但作爲在朝堂上第一個公開喊出請天子親政的臣子並被貶謫,這個分量在當時公認與從龍差不多。

上面這些內容,不會寫在任何制度裡,但卻是牢牢存在人心中的。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作爲具有如此意義的政治象徵,天子親政後第四天,沒有任何表示也就罷了,居然聽了閣臣之言,在毫無過錯的情況下將他打發出朝堂,這就未免……

這要讓天下人怎麼看?

對錯不論,從政治角度看,確實就是一件蠢事。難怪今日天子臉色不甚好看,大概是覺得自己遭到閣臣忽悠,幹了一件蠢事的原因。

五個大學士不由得面面相覷,前幾天他們居然忘記了這點。本來輕鬆如意的袁閣老神情也微微有變化,這不會影響到他的前程罷,應該不會…

首倡天子親政之功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印記深刻的大事情,可以當做一個人的終生標記。可是李佑身上驚天動地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首倡天子親政的事反而被沖淡到大家快忘了…

奏請天子收回賞賜的御史也十分尷尬,跪地進退兩難。

景和天子皺眉掃視,想起李佑這個年紀最相近的同齡人,幾次相處覺得此人果斷機敏、條理清晰、敢作敢當。再看殿中,對比之下真是一羣老糊塗!便揮揮手道:“此乃追賞李佑昔年首議之功,嘉獎忠臣節義,無須再言。”

羣臣便又紛紛想道,天子手段有長進,這次施恩收取人心真有幾分純熟老練味道了。

換做一般官員,聽到五位閣老一致奏請將自己排斥出朝堂,必然是滿懷怨望,憤恨不已;但他在這時突然又得知天恩浩蕩,那還不得百感交集,恨不能肝腦塗地以報君恩!

但李佑將會怎麼想,羣臣如今都不敢說自己可以猜得出。不過同時又對李佑產生些許羨慕,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羨慕的是,這說明李佑在天子心中有一定位置的。不然天恩沒有那麼廉價,這既是給別人看的,也是給李佑自己看的,讓李佑安心去鎮守地面,不要心懷怨憤。

若說天子年少不更事,那也至少說明天子身邊有人力捧李佑,天子受了影響,近乎簡在帝心也。

可是天子身邊近臣與李佑關係都不大好,聽說那幫人在南巡到揚州時被李佑挨個羞辱打臉,大部分朝臣心底對此還是喜聞樂見的。想來想去,很多人都猜測起一個人,歸德長公主…

第二羨慕的是,今後李佑出行時能夠張羅打傘的威風,在京城堪爲皇家之外的獨一號了…

忽然此時又有給事中站出來,大聲奏道:“臣彈劾文華殿大學士袁立德排擠他人,以私心離間君臣!”

景和天子正要說什麼,忽然殿外有內監進來,認得是慈聖宮那邊的。如今天子剛剛親政數日,很多事情尚未完全交割完畢,所以錢太后要等到徹底結清了纔可以退養。

這個內監帶來了錢太后的口諭:“袁立德私心太重,行事多以一己偏好,不宜重用爲次輔,武英殿大學士彭春時年高望重,可以補爲建極殿大學士次輔。自今日起,哀家不再理政事,一切皇上自可做主,亦望羣臣盡心輔弼。”

整個文華殿中登時充滿了竊竊私語。太后擺明了講,此乃她臨退前的最後一詔,所以分量不輕,天子出於孝道和慣例,應該要接受。

但是這個詔書卻提了彭閣老爲次輔…羣臣又想起了大諫議時,彭閣老被懷疑與太后有勾結的事情,現在看來,還真有可能。

太后的諭示很明顯。這個時候說袁閣老私心重,顯然指的是袁閣老排擠李佑的事情。

李佑在太后眼裡是什麼角色,大家都清楚,太后爲了提拔彭閣老,居然不惜站在李佑這邊貶低袁閣老。到了這個程度,要說彭閣老與太后沒有勾結,誰也不能相信。

彭閣老驚訝的老臉都變形了,他的行情一直走低,對次輔之位沒報多大希望,誰能想到太后憑空忽然出了這麼一道旨意?這下他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袁閣老更是憤怒的不知該如何是好,誰能告訴他,這是爲什麼?是哪裡出了問題?他排擠李佑難道做錯了不成?當日全部閣臣都同意的!

天子看了看彭春時,又看了看袁立德,對傳旨內監道:“謹受母后之命。”

聽到這句,羣臣不由得暗暗驚呼,這廟堂之上當真詭異莫測,今天又是一出讓人云山霧罩、不容易看懂的大戲。

只有一點很明白,這袁閣老好像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啊。他排斥李佑,結果又因爲這個成了把柄,導致輕易喪失次輔寶座。

看來這李佑確實邪門,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人不在此,也能引發大事端。

———————————————————————————————

二百五十五章 一室皆春二百六十五章 該守成了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報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四百七十五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第97章 陳知縣終於露底了三百二十九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三百四十章 真期待他灰頭土臉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萬不要誤會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五百八十八章 百聞不如一見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第67章 十六個字的官名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三百五十五章 潰堤了第123章 平地驚雷震翁婿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四百零五章 淳樸的百姓泣血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四百六十三章 檢校僉都御使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第135章 李佑的捆綁銷售第132章 畏威才能懷德第192章 詭異的國子監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進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六百三十一章 來之不易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二百二十章 千歲殿下的弱點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第56章 盛名之下二百五十八章 忠貞好女子三百八十六章 怪異的一府兩署二百一十八章 貨比貨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第111章 腳踩兩隻船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六百二十章 要正確對待輿論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二百七十五章 敢與本官比狠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四百三十四章 揚州行宮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需要大家的月票打強心劑三百四十八章 人生處處有天雷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第191章 李佑進京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第68章 新官上任二百六十二章 下廷議二百四十二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六百三十二章 開張瑣事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第110章 李巡檢的“遺產”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三百一十六章 去他孃的上下尊卑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四百七十五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第75章 迎接考察團三百二十五章 李大人是個好官保駕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五百一十七章 這不太好罷二百三十九章 宮中流言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
二百五十五章 一室皆春二百六十五章 該守成了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報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四百七十五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第97章 陳知縣終於露底了三百二十九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三百四十章 真期待他灰頭土臉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萬不要誤會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五百八十八章 百聞不如一見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第67章 十六個字的官名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三百五十五章 潰堤了第123章 平地驚雷震翁婿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四百零五章 淳樸的百姓泣血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四百六十三章 檢校僉都御使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第135章 李佑的捆綁銷售第132章 畏威才能懷德第192章 詭異的國子監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進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六百三十一章 來之不易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二百二十章 千歲殿下的弱點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第56章 盛名之下二百五十八章 忠貞好女子三百八十六章 怪異的一府兩署二百一十八章 貨比貨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第111章 腳踩兩隻船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六百二十章 要正確對待輿論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二百七十五章 敢與本官比狠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四百三十四章 揚州行宮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需要大家的月票打強心劑三百四十八章 人生處處有天雷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第191章 李佑進京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第68章 新官上任二百六十二章 下廷議二百四十二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六百三十二章 開張瑣事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第110章 李巡檢的“遺產”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三百一十六章 去他孃的上下尊卑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四百七十五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第75章 迎接考察團三百二十五章 李大人是個好官保駕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五百一十七章 這不太好罷二百三十九章 宮中流言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