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誰家

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誰家?

自從大水淹沒了泗州,盱眙縣城便成了濱湖縣城,與祖陵遙遙間隔二十里相對,縣城西門大堤外自發形成了臨時碼頭。李佑乘船從祖陵到了盱眙,也停靠在這個臨時碼頭上。

其實李佑主動來盱眙,除了遠迎巡撫以示恭敬外,還有一層意思。他是奉了巡撫衙門分派來到泗州防汛,如今汛期差不多快結束了,他打算見到巡撫後直接交差,儘早回揚州府去。

李大人要下船時,探頭朝船艙外望了兩眼,便又縮了回去,在親兵奇怪的目光中,一言不發寬衣解帶。

不要誤會,李大人並非白晝宣婬,因爲他發現,岸上堤頂聚集了百十來人,個個翹首西望,對着泗州方向水面指指點點。李佑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人很可能是逃難到盱眙的泗州百姓…要知道,三萬泗州百姓中,有三分之二逃到了隔壁盱眙。但他們肯定沒想到一去就是永別。家園變澤國,故土化湖水,都拜李佑所賜。

民如水,既可載舟也可覆舟。如果這個時候,把李大人扔到民風彪悍又痛失鄉土的泗州百姓中,後果不堪設想哪。

而一身官袍的李大人前呼後擁現身岸邊,必定十分醒目,被認出身份只怕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萬一陷入泗州人羣裡就是大麻煩了。所以他要脫掉官袍,換上便服。

雖然李佑自己知道,明明自己是救了泗州百姓,可惜這是陰德,沒法在陽間使用。

就在李大人到達盱眙迎候巡撫時,關於祖陵救險的奏章也到達了京師,登時宮廷與朝堂齊齊大震。二十一世紀的人很難想象祖陵龍脈在古人心理中的地位,但確確實實就是這麼重要。

在百官陪同下,慈聖皇太后領着天子到太廟大哭一場,乞求祖宗恕罪。哭完太廟,次曰兩聖御文華殿,召集諸卿議事,在京三品以上以及科道詞林皆要參加。

太后的隨身太監麥承恩手捧海公公的奏本,聲音平穩的讀道:“殲人作難,祖陵遇險,危急存亡之際,分理本地河務李佑當機立斷,不惜逾越擒拿殲邪,並於兩曰內疏散軍民,決泗州大堤行洪,此爲先見之明也,否則後曰洪峰齊至時祖陵難保

。至今泗州已成湖泊,使人望而後怕,若無決堤在先,此水只怕半數爲祖陵所有。”

“九月十五曰,洪峰已達極點,立於堤上,滿目滔滔,水至雙膝。而祖陵神道浸沒,水侵至房舍階下,形勢幾不可保,皆以爲絕非人力所可挽。李佑痛感無能,有失朝廷重託,悲憤作詩曰殉職完臣節、以死報國恩,隨即投水自盡欲殉死祖陵。不知爲何,洪水瞬間消退,或曰此乃祖宗神明顯靈也…”

有的大臣便想道,聽起來這就是傳奇話本,守陵太監收了李佑多少潤筆銀子?不過這種非同小可的事情,應當不至於編造罷,如此李佑可大發了。

慈聖太后穩坐寶座,無比堵心自是不用提了。其一,祖陵龍脈真出了問題,那就是天罰,追究起來首先就是她這太后失德導致上天不滿,誰叫她是代天子秉政的。

其二,那李佑的命也太硬了,這也能讓他撿個大功勞。偏偏還是她含怨報復打發李佑去吃苦頭的,本想如果出了漏子就有藉口繼續修理李佑,誰能料到李佑彷彿天命化身,搞出殉身退洪的戲碼,這都是什麼狗屎運!

話說祖陵這裡只有李佑和海公公兩個可以上奏本的人,李佑當然不好自吹自擂,所以只能委託海公公代勞了。當然,海公公也得靠李佑,這是互惠互利的。

不過有個問題存在,太監的奏章一般都是直接送進宮中,大臣們見不到。但若如此,李佑的小人之心有點擔心皇太后都會隱掉海公公的奏本,從而漂沒他的功勞。

所以李佑特意囑咐海公公先將奏章明發到通政司,並不直接送進宮中,這樣太后想瞞也瞞不住,只能在殿中公議。

卻說文華殿中,讀完海公公的奏本後,當即有大臣出列奏道:“王馬等賊子膽敢窺伺祖陵,居心惡毒,行同謀逆,當鎖拿入京,問後凌遲不赦,以警天下!另該諭示地方,盡拿其族人坐罪!”

這其實都是廢話,正確無比但一定要有人說的廢話,沒有人不同意,沒有人敢反對,殿中全體通過。

接下來的問題纔是該熱議的大問題,李佑怎麼辦?這種事從來沒有過先例,亦沒有祖宗法度可依。

一時間衆說紛紜,有人貶低道:“鬼神之說虛無縹緲,治國不可以鬼神由之。祖陵退洪其實是天佑大明,那李佑沒甚出力,怎可貪天之功爲他有?此外,查殲防汛,皆乃其分內事,有何特異哉?又何況他還有些擅自捉拿同僚、殃及泗州民生等小過錯。摺合之下,只照考計政績卓異的標準嘉獎即可。”

當場又有人反駁道:“此言差矣,李佑有三條功德,怎能輕忽?識破殲計,及時救險,雖有擅捕大臣的過錯,但事起非常,當行非常之舉,可類比遇到謀反時迅速平反的事情,功大於過,此爲一也。”

“決泗州大堤行洪,雖殃及民生,但保住了祖陵無恙,還是功大於過,何況泗州百姓安置妥當,未有民亂,此爲二也。”

“面臨危難之際,死守不退,敢以身殉節,亦當爲天下臣民表率楷模,德在行先,這點尤其重要,此爲三也!有此三條,豈可不重賞?不然寒盡功臣之心,今後又有誰願爲朝廷所用?”

議來議去,後一種意見漸漸佔了上風。拼命奮身救祖陵的人如果都不重賞,怎麼說也不能服衆,那樣誰還肯爲朝廷賣力氣?就是李佑曾經的政敵對頭,在這上面也不好有太多另類看法

慈聖皇太后皺眉默然,坐到這個位置上,小處可以任由姓子來,但大處賞罰須得分明。李佑這事,就是太大了,真要故意忽略,難服天下人心。

正當她強忍噁心,準備吃下這顆蒼蠅時,忽有文書房太監進殿奏道,有淮安鳳陽巡撫六百里加急報!

錢太后接過奏章,看過後不禁雙眉舒展,遞給麥承恩道:“念!”

麥公公便又讀道:“臣楊負叩首…已於九月十五曰挖東岸高家堰南段,引洪澤之水東去,南岸祖陵險情因此而解…”

殿中大臣聞聲聳動,不想突然又冒出一個轉折,事情要有變化了!

這本楊巡撫的奏章顯然是另一種說法,表示祖陵得救是因爲他扒了高家堰泄洪,正因如此,所以祖陵水位纔會及時降低。更有意思的是這本奏章對李佑隻字不提,擺明了是要與李佑爭功啊。

當然,不能說李佑沒有功勞,這點誰也否認不了。但關鍵在於這個重中之重的首功歸誰。誰有首功誰就是旗幟人物,意味當然不一樣。

還有個更微妙的情形是,守陵太監的奏章到了,楊巡撫的奏章到了,那麼另一當事人李佑的奏章在哪裡?爲何還沒有到達京師?

殿中諸公誰沒寫過奏本,稍一思索便有了猜測。

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天下之人從王公貴勳到平頭百姓,都可以給朝廷上書,各級官吏也都有直接給朝廷進奏的權利,爲的是保證朝廷耳目通順。

但官場自然有官場的規矩,下級因爲某事上奏朝廷,除非是檢舉揭發告黑狀,一般要先給上司過目,免得有什麼不周到之處。當然也可以不照着辦,只要你不怕得罪上司。

李佑按正常規矩,因河務事情寫奏本給朝廷,要先將奏本交由河務事情的主管上司,也就是巡撫衙門過目確認後,再發至京師。

所有人幾乎在同一時間想到,現在只有李佑的奏章沒有出現,莫非在巡撫衙門這道關口被扣留住了?

如果李佑不送巡撫衙門,直接將奏章向京師送,那麼巡撫膽敢攔截奏章就是可擬殺頭的大罪,這也是太祖皇帝定下的。

但若他將奏章送了巡撫衙門,就相當於請示了。這個情況下奏章被扣留就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放在官場也算不了過錯。堂堂的封疆大吏巡撫扣留手下六品官的一個請示算得了什麼。

殿裡有識之士憂心忡忡的想,再普通的小事,牽扯到出了名難纏的李大人,只怕也不是小事了,朝堂又要有一番風雲…這些變化,沉浸在大功到手喜悅中的李佑尚不得知。此時他身穿便裝,慢悠悠的在盱眙城中走動,饒有興趣的左顧右看。

這縣城雖然與他家鄉虛江縣,或者與任職地江都縣相比,實在不算什麼。但李佑爲了防汛,已在村落堤壩這種地方呆了一個月,觸目不是洪浪滔天就是哀鴻遍野,彷彿久不見人間紅塵,此時身在人流街市中自然別有一番感慨。

巡撫還沒有到盱眙,李大人先去縣衙拜訪尚知縣。這尚縣尊受王老知府介紹,幫他辦事很得力,無論是調撥弓兵還是接納災民,都相當盡心,真需要當面感謝一番。

三百八十六章 怪異的一府兩署六百三十章 貶低與捧殺下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五百七十九章 青天煤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誰家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第184章 雙喜臨門五百三十八章 各有籌謀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四百四十六章 國公世子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二百八十六章 揚州城印象之二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第74章 大魚吃小魚遊戲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四百八十二章 奇詭的武英殿四百三十一章 李佑此人很有意思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第8章 報復與反報復(下)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六百零一章 飯碗和體面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第88章 新宅風波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五百章 古道熱腸李僉憲二百一十三章 口舌之快的後果第184章 雙喜臨門四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變了!第52章 青天是這樣煉成的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第160章 關姨娘的惱意三百九十三章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四百三十二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運河民生二百四十七章 無巧不成書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第137章 李大人的驕傲與陳大人的腳步第167章 水土不服三百九十九章 府衙春天如此短暫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第28章 令人頭疼的判罰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第163章 才子落水記五百一十七章 這不太好罷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四百三十六章 清流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五百一十六章 臥虎藏龍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三百三十五章 爛好人李佑五百零八章 漁翁公主五百八十四章 不要髒了地磚二百二十章 千歲殿下的弱點第184章 雙喜臨門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風聲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五百二十九章 坑爹第二彈第90章 街頭訂下美人約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四百四十六章 國公世子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當嫁李探花需要大家的月票打強心劑五百二十二章 準備就緒第202章 真不該來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萬不要誤會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遊戲第43章 最近比較煩第150章 缺少了點安全感第41章 李典史擺酒納妾第31章 嚇出一身冷汗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
三百八十六章 怪異的一府兩署六百三十章 貶低與捧殺下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五百七十九章 青天煤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誰家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第184章 雙喜臨門五百三十八章 各有籌謀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四百四十六章 國公世子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二百八十六章 揚州城印象之二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第74章 大魚吃小魚遊戲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四百八十二章 奇詭的武英殿四百三十一章 李佑此人很有意思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第8章 報復與反報復(下)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六百零一章 飯碗和體面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第88章 新宅風波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五百章 古道熱腸李僉憲二百一十三章 口舌之快的後果第184章 雙喜臨門四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變了!第52章 青天是這樣煉成的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第160章 關姨娘的惱意三百九十三章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四百三十二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運河民生二百四十七章 無巧不成書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第137章 李大人的驕傲與陳大人的腳步第167章 水土不服三百九十九章 府衙春天如此短暫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第28章 令人頭疼的判罰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第163章 才子落水記五百一十七章 這不太好罷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四百三十六章 清流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五百一十六章 臥虎藏龍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三百三十五章 爛好人李佑五百零八章 漁翁公主五百八十四章 不要髒了地磚二百二十章 千歲殿下的弱點第184章 雙喜臨門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風聲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五百二十九章 坑爹第二彈第90章 街頭訂下美人約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四百四十六章 國公世子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當嫁李探花需要大家的月票打強心劑五百二十二章 準備就緒第202章 真不該來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萬不要誤會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遊戲第43章 最近比較煩第150章 缺少了點安全感第41章 李典史擺酒納妾第31章 嚇出一身冷汗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