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

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

對許尚書來說,李佑已然掃盡了幾位閣老的威風,間接擡高了他的江湖地位,某種意義上也算達成目標,暫時沒有必要繼續咄咄逼人。

若鬧到整個臺子徹底坍塌,那就誰也別想唱戲了,說不定後世史書還會給他一個大大的差評,例如熱衷權勢罔顧大局因私廢公之類的。

那邊廂,天官大人的幾句話宛如一盆冷水,將小宇宙爆發幾乎要領悟第七感的李中書澆了個透心涼,強大的火力頓時癱瘓了。

他不能置信的偏頭看了看許尚書,隨即徹底清醒過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過猶不及強極則辱情深不壽什麼的啊?或者是傳說中的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什麼的啊?

在大明朝,三個同時要挾辭職的大學士加上吏部、兵部兩個尚書對某件事同一個態度,不管是普文二中的哪一種君主,也不便隨意拂逆的,錢太后亦不例外。

只聽簾內諭道:“吏書言之有理,知道了。”

此言一出,三個大學士鬆了口氣。他們也是提着心吊着膽的,真要因爲一個七品官集體“被辭職”,那他們也成了百年笑柄。

太后這明顯是叫李佑去職的口風,之所以不直接罷去職務,那是因爲聖母仁善,優待臣下,畢竟讓李佑自己主動辭去分票中書,面子上更好看一些,說出去也比被罷免好聽一些。慈聖皇太后不愧是以賢德著稱哪!

有人便心裡迅速計算了一遍,如果今天三個回合下來,李大人用分票中書實職換了一個六品官銜,算是賺了還是賠了?很難說得清。

按着慣例,又該李佑說幾句“臣有罪過不勞聖念”之類的場面話,然後皆大歡喜的光榮下崗待分配。反正有許天官把持吏部,李大人再就業應當問題不大。

李佑年輕的臉龐上泛滿愁容,從腰袋裡掏出牙牌,深情的望了幾眼上面的“中書舍人”和“直誥敕房”兩列字樣,很依依不捨。

這種等級的牙牌不刻人名只刻職位,誰擔任了相應職位就給誰。李佑如果卸去中書舍人直誥敕房這個職位,那麼手裡這面剛剛熟悉的牙牌就要換主人了。

放下牙牌,李佑陳情謝罪道:“分票中書十月新設,七十年來無有前規。臣年輕德薄,冒領重任,只知盲目奮勇,愈做愈錯,實在不能擔負創基之責。辜負聖恩,罪莫大焉。”

這話倒也給李佑博回一丁點兒同情分——可憐的炮灰,成了新生事物的試驗品。當然大家此刻也僅僅是感慨幾下而已。

李佑又對太后奏道:“分票其責重大,梳理章本一曰不可無,中樞機密亦不便委託他人代勞。不知在臣之後是誰繼任?現諸公皆在,宜早定人選,也好議事之後儘速交割,以免有誤國事。”

大明慈聖皇太后便問羣臣道:“以諸卿之意,若李佑去中書職,誰人可繼任?”

殿中政治嗅覺敏感的人立刻就覺察到,聖母太后的意思是要搞廷推?不然何須問諸卿,直接問吏部尚書或者大學士就可以了。

選拔官員無非是部選、部推、廷推、特簡幾種程序。七品這種檔次的京官,一般情況下都是吏部直接擬定人選上奏獲批,也有宮中特旨再補上吏部程序的。

那廷推是什麼?簡單說是專爲大員而設的,不是每個職位都有資格以廷推方式選拔,我大明歷史悠久但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七品官職要搞廷推。

歷代規制各有不同,總體來說有資格進入廷推程序的官職不多,也就侍郎、尚書、總督、巡撫、大學士這些而已。但分票中書這個位子何德何能….

這是擡舉,這是榮耀,感覺分票權柄觸手可及的王啓年王御史激動到渾身顫抖不停。不是王啓年自大狂妄,他自然有他的把握。

放眼朝堂之內,五品以上的不用考慮了,再眼熱分票大權,也沒法拉下臉面自降幾級去爭分票中書位置。而六七品這個層次裡,除了他這樣的科道清流還有什麼人更有資格去幹這份鉗制內閣的差事?

他王啓年已經是資深的掌道御史,雖然才三十幾歲,但憑藉近十年資歷已然是言官界裡德高望重的前輩級人物,沒這個資本他也聚不起人馬去圍攻李佑。更何況本次倒李風潮中,他可是最著名的尖刀先鋒,出力最多,當然也最有資格接收李佑的政治遺產。

最重要的是,王御史目前同時有彭閣老在明和歸德千歲在暗的支持。

今天簡直是幸運曰,居然用不着他挖的陷阱發揮作用,李佑卻自己先敗事,連風險都沒了…王啓年御史袖中緊握雙拳,等待着得意的一刻到來。

話說回來,要廷推的話,殿中公侯勳貴武官詞林都要靠邊站了。雖然他們自從進了殿後一直在靠邊站,但至少理論上是可以發言的,只是他們不想或者不願發言而已,現在連發言權利都沒有了。

李佑無悲無喜無慾無求的回到班列,手捏牙牌,等待着它的新主人出現。

內監搬出一張書案,放置於陛前,又擺上筆墨和一本空冊。

殿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六部侍郎、左副都御使、六科掌科給事中、十三道掌道監察御史,共計四十五人一起出列,在書案之南面北而立。

對太后行禮後,吏部尚書許天官又從參加廷推的人羣中走出來,手持空冊對羣臣道:“現推中書舍人直誥敕房兼理分票事之缺。”

說完這句,許天官便閉口不言。如果是正常情況,吏部尚書應該會列出一兩個候選人,但這回許天官只說了這麼一句就閉嘴了,估計是表示他沒有準備候選人的意思。

吏部天官不提名,自然有別人推出候選人。

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靜默不動,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與文淵閣大學士徐閣老對視一眼,大約是彭閣老爲了避嫌,便由徐閣老出面道:“我推監察御史王啓年。”

又有禮部金尚書推舉給事中尹維傑。

靜候半晌,似乎再無其他候選人了。許天官正要繼續進行下一步,這時候東閣大學士楊閣老開口道:“我推李佑。”

聲音不大,卻很響亮,吸引了殿中所有注意力。

在衆人目光裡,楊閣老淡淡的道:“分票之事草創艱難,隨意去職未免寒了勇於任事之心,不如叫他繼續做着。”

好罷,這也算個提名,大家都知道這僅僅是聊勝於無。如今大勢所趨之下,李佑肯定沒法繼續幹了。

許天官將空冊放回書案,在首頁寫上王啓年、尹維傑、李佑三個候選人的名字。

隨後參加廷推的人便按照站位排序,一個一個到書案在空冊上畫題。

遍覽廷推廷議這種事,除非在專權人物一言堂和黨爭劇烈時期,其實往往只有幾個特別有主見的,大多數人都是看形勢隨大流而已,這次亦是。

王啓年身爲候選人沒有去畫題,所以最終實際參加廷推的是四十四個人。

畫題是不需署名的,統計起來容易得很。許天官和吏部左侍郎各自數了一遍,再由不參加廷推的吏科給事中上前又數了一遍。

最後由許天官對太后奏報道:“王啓年,三十一;李佑,九;尹維傑,四。”

李佑聽到許天官報數字,感動了一把,居然有九個好人投他的同情票啊。

而王啓年聽到三十一,頓時熱淚盈眶。此前一切辛苦煎熬都沒有白費,都是值得的!

今後他再也不是隻能賣弄嘴皮子的言官了,在科道近十年終於熬出了頭!他將入直中樞,在長公主和天子的支持下柄持分票,成爲大權在握的人物!

到此爲止,今天武英殿這個劇場差不多也該謝幕了。觀衆們紛紛表示大飽眼福,不虛此行,而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分別授予了李佑和王啓年。一個慷慨激烈力壓三閣老,一個不聲不響成了最後贏家,雙雙奪得大獎實至名歸。

正當殿內諸君懈怠下來時候,人影一閃,便見前中書李佑又從班位中鑽了出來。

早晨空腹上朝此時準備回家吃午飯的人有點煩,李大人你別再不甘心的拖戲了好不好?

在幾十道埋怨目光中,垂死掙扎的李佑對慈聖太后奏道:“臣中書舍…尚寶司丞李佑,彈劾河南道監察御史王啓年心胸險惡,玩忽職守,推諉枉法,請聖裁削職爲民!”

在場人中,最普遍的心思是:李大人好像自從朝爭以來,一直抓大放小,只與諸閣老搏鬥,並不搭理其他人,現在卻反常的彈劾王御史了。還臨時弄了這許多空洞罪名,看來也真是急眼了。再說風聞言事是科道官的職責,你一個無緣無故的內廷官說這些是不是有點撈過界?

李佑繼續道:“臣數曰前去教坊司採風,見到樂師程氏女,卻得知了一樁趣事。她自稱乃鹽商之女,數年前受武英殿大學士彭春時四子陷害而家破人亡!”

彭閣老本來正帶着幾絲嘲笑,卻猛然聽見自家名字,陡然變了色。說實話,此事他並不知道,但他對這四子的品行卻是略知一二的,若干出那等事並不奇怪。

“更奇特的是,王啓年與她家乃舊交,卻不施以援手,只教唆她將此事告與臣得知!臣愚昧無知,始終想不透其中詭秘之處!”

“臣有兩點不明,其一,都察院是三法司之一,御史可監察百僚,王啓年當年已知曉此事,身爲御史爲何不糾察此案?其二,王御史既然知曉內情,爲何要指使苦主將此事告知下臣這個無關之人?臣又非理刑官。”

“所以臣斗膽彈劾王啓年此人心胸險惡,玩忽職守,推諉枉法,豈可繼續立於廟堂!”

聽到這裡,本來大獲全勝正在春風得意喜洋洋的王啓年毫無心理準備,一時間頭暈目眩,幾乎站立不穩。那案子確實人證據在,程家小娘子和秦司樂只要照實陳述即可,不該露出什麼馬腳纔對,李佑怎麼會懷疑到自己頭上的?

大家都不是傻子,李佑所陳述若是真的,王啓年的作案動機隨便猜猜也能猜出幾分。將彭閣老家的黑材料送給彭閣老的對頭,這種行爲是什麼姓質還用去想麼?

果然是精彩在後頭,眼看要散場了卻又爆出這等驚天內幕,殿裡觀衆重新興奮起來,竟然出現了喧譁場面。相較起來午飯不算什麼了,難道李佑對只拿下最佳男主角不滿意,還想包攬最佳導演?

彭閣老亦是心念急轉,那李佑雖然牙尖嘴利的可惡,但他如果沒有幾分把握,絕對不敢在這裡胡言亂語。想至此,彭閣老狠狠盯住王啓年,恨不得要吃了他。

丹陛之上珠簾後傳出一句問話:“可有實證?”

李佑從袖中抄出鹽引,遞與內監。又道:“當年彭家四子誣陷程家的罪名爲假造鹽引冒領私鹽,此乃程家暗藏至今的部分真鹽引。程氏之女手中還有千餘引,足可以爲推翻舊案的實證。”

慈聖太后傳旨道:“着殿前錦衣衛即去教坊司提程氏女、秦姓司樂!”

完蛋了…王啓年徹底呆住,他知道想再狡辯也無用了。

看看王啓年的表情,其實此時大部分人都已經相信李佑所言。

這起大案其實是兩個案子,一個是彭家四子爲惡,倒是不用着急,可以慢慢查。另一個是王啓年身爲御史瀆職枉法,還有蓄意構陷大臣的嫌疑,纔是當務之急。

至於他出賣坐師的坐師,門主彭閣老,屬於道德範疇,不過在這年頭,道德有時候可以頂替法律的。

想當初,若王啓年正大光明的告知李佑這些黑材料,李佑說不定還得感謝他。這會兒在自己無力迴天時,估計會誠仁之美了。

但王御史鬼鬼祟祟遮遮掩掩的,企圖隱瞞住自己,這就叫李大人十分警覺了。便抱着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原則,拼命拉王御史下水。反正不是自己可以確認的友軍,順手害死就害死了罷。

可嘆王啓年先生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了。當一個自作聰明的人,遇到了多疑多思量小非君子的人,只能說真是遇到了命中的剋星。

李佑暗暗擦汗,如果不是發覺了些奇怪之處,只怕早就沾沾自喜狀告彭閣老了,到那時反而落入了王啓年彀中。多疑看來不是壞毛病,今後還得發揚光大…東閣大學士楊閣老忽然想起了什麼,眼前一亮,出列奏道:“本次廷推王啓年應當廢除。”

太后點頭道:“可!”

隨後楊閣老故作糊塗的對許天官問道:“按着舊例法度,廷推結果裡主推廢除後,以陪推補上。今次廷推,其次陪推是何人?”

許天官哭笑不得的念出一個人人皆知的名字:“其次爲李佑。”

殿裡一百多人齊齊驚呼,鹹魚翻身乃常見事,不過這次翻的太快了罷?簡直就是一眨眼功夫。

折騰半天,李佑從暗箱艹作的部選官搖身一變,反而成了衆望所歸的品流高了無數個檔次的廷推官?那豈不腰桿更硬氣了?怎的就成這樣子了?

李佑也傻住了。這一切都是那天意啊,難道穿越者都有天命?

()

三百二十八章 還真幫得上忙三百八十四章 何員外的詩文盛會第48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下)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第54章 躺着也中箭的名聲第53章 過雁不會拔毛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六百零三章 意識形態問題四百八十八章 最權威司法解釋四百三十八章 靜夜思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四百三十一章 李佑此人很有意思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二百二十章 千歲殿下的弱點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四百八十六章 一寬一嚴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六百二十五章 霧裡看花五百四十六章 煤市行六百三十二章 開張瑣事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四百九十九章 奇貨可居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第188章 離鄉進京第155章 相聲說不成便罵人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攤牌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第206章 該幫着誰說話?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五百五十六章 李佑下野三百七十八章 各種無事生非六百四十八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第111章 腳踩兩隻船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還要與你合作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第18章 流言蜚語的殺傷力第204章 不如歸去?第132章 畏威才能懷德二百四十六章 去採風二百二十五章 你還好嗎第161章 我兒是李佑!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四百八十章 輪番登場三百三十九章 風向徹底變了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164章 李推官也要開科考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第104章 險些名不符實了二百六十三章 舉重若輕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三百四十六章 還放心嗎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四百零三章 棋局與抉擇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二百九十九章 衙門裡的人心真崩壞第90章 街頭訂下美人約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四百六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8章 流言蜚語的殺傷力六百二十七章 影響力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六百一十六章 報紙的輪廓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第176章 老實人發飆了!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
三百二十八章 還真幫得上忙三百八十四章 何員外的詩文盛會第48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下)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第54章 躺着也中箭的名聲第53章 過雁不會拔毛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六百零三章 意識形態問題四百八十八章 最權威司法解釋四百三十八章 靜夜思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四百三十一章 李佑此人很有意思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二百二十章 千歲殿下的弱點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四百八十六章 一寬一嚴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六百二十五章 霧裡看花五百四十六章 煤市行六百三十二章 開張瑣事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四百九十九章 奇貨可居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第188章 離鄉進京第155章 相聲說不成便罵人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攤牌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第206章 該幫着誰說話?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五百五十六章 李佑下野三百七十八章 各種無事生非六百四十八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第111章 腳踩兩隻船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還要與你合作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第18章 流言蜚語的殺傷力第204章 不如歸去?第132章 畏威才能懷德二百四十六章 去採風二百二十五章 你還好嗎第161章 我兒是李佑!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四百八十章 輪番登場三百三十九章 風向徹底變了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164章 李推官也要開科考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第104章 險些名不符實了二百六十三章 舉重若輕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三百四十六章 還放心嗎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四百零三章 棋局與抉擇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二百九十九章 衙門裡的人心真崩壞第90章 街頭訂下美人約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四百六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8章 流言蜚語的殺傷力六百二十七章 影響力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六百一十六章 報紙的輪廓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第176章 老實人發飆了!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