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

然而任務交代下去以後,得到的反饋卻是匠師們的滿臉懵逼,結果一問也才知道別說什麼水密艙了,便是五牙艦的龍骨怎麼鋪設也就只有一個年齡高達六十五歲的老匠師知道。

隨後黃小剛一統計,這一百二十二個匠師裡面,懂得船隻龍骨鋪設的只有一人,負責製造船底板的十二人,負責製造梁木的八人、製造船幫、雜件的二十五人、制繩和制膠漆的十五人,還有打榫的四人、做鐵件的十人、製漿的六人……等等,搞了半天居然連一個懂得船舶設計,乃至通曉全部造船技術的匠師一個都沒有。

當然了,這事也不是很難理解,畢竟古代的匠師技藝傳承都講究師門和親疏,便是老子傳給兒子都還要留一手做防備,所以這些匠人各有專精防着串活兒也是情有可原。

思來想去,反正短期內也沒有什麼大活,拋開少部分還要給現有六條船搞加固和善後的雜工後,乾脆黃小剛讓他們自行拉人組隊脫產搞新船的研究,一起動手來按照黃小剛的模型來制船模,誰得船模做得好便有一筆大獎勵。

然後黃小剛也把要求進一步細化,比如說新船的內部必須要有三層,最底層必須要設計水密艙,中間一層作爲貨艙要有較大的空間和容積,上層作爲船員休息的空間要符合人體工學等等。

而水密艙這種隋朝還沒有的技術說白了倒也不難,也就是用隔板在船底設置一些密封的艙室來增加船隻的浮力,黃小剛研究了一下便將理論知識整理出了一個大概教給了工匠們。

一連好幾天,匠師們分成了好幾個小組都在開動腦筋搞設計,而黃小剛也沒閒着,根據記憶又打造出一艏飛剪船的模型。

對於飛剪船,黃小剛知道其實也不多,也就是曾經在看奧運會帆船比賽的直播時聽主持人介紹過,知道這種船的特點是長寬比大,似乎是六比一還是七比一,然後是船頭輕、身子圓、屁股窄、桅杆高、風帆多,是木製帆船中航速最快的船型。

不過做好之後他並沒有拿出讓工匠們研究,眼下還是全力攻關三桅蓋倫船,等把科技樹的圖譜點開以後再來升級研究也不遲。

眨眼到了九月二十六這日,高密突然傳來了好幾個消息,首先是據報張須陀領三千驕果軍北上到了下邳後,突然轉到向西,竟是在符離(今江蘇宿州)與盧明月的先鋒部隊接了一仗,戰況似乎隋軍佔優,因此張須陀的部隊轉往彭城方向去了。

根據早先得到的情報,盧明月自打被驅趕南下以後,最近一年時間都在淮陽郡(今河南漯河附近)左近肆虐,距離符離倒也不遠,所以張須陀突然拐彎跑去符離攻擊盧明月的部隊倒也不是不可理解,畢竟軟柿子更好捏一些,所以只要他不來跟天鳳軍搞事情也算是個好消息。

然後是北面的臨淄來報,說是竇建德一行已經返回了豆子航,在大勢招兵買馬的同時還到處跟人傳頌天鳳軍的仗義,搞得最近有不少義軍隊伍紛紛派使者前來接洽,甚至還有一些小股義軍乃至百姓平民前來投靠,因此想向高密詢問對策。

此外,瓦崗方面也傳回消息,說是到了七月中的時候,翟讓不但放出了李密,還委派他外出遊說各路義軍,目前東郡一帶的小股義軍紛紛歸降瓦崗寨,使得瓦崗軍的實力與日俱增。

左右一看,事情的發展似乎進行得很順利,黃小剛也懶得費什麼腦筋,還是釘在船廠這邊主持科技樹的圖譜進階工作。

又過了幾日,裴晉卻是藉着彙報今秋稅賦錢糧收入的機會,主動尋到了桑島,三言兩語之後便將話題突然轉到了建制一事上來。

所謂建制,也就是建立政權,雖然黃小剛和黃娜搞出了天鳳軍的名號,但在之前的階段只能算是個江湖草莽的野路子,然而按照裴晉的說法,以現在天鳳軍佔有四郡地盤,並且控制區域內的統治也是穩如磐石,加上軍力強大,因此已經夠格宣佈建國了。

對此,黃小剛卻是感到好笑,只得告訴裴晉,眼下天鳳軍的策略是“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如今大隋的根基還穩,所以沒必要如椎間盤般去凸出,還是老老實實的靜待時機,不要搞什麼妖蛾子。

雖說當場黃小剛是把裴晉的勸服了,但不知道怎麼搞得這個事情卻很快在黃縣的天鳳軍當中傳播了起來,沒多久便傳到了高密,然後在高密竟也有人向黃娜建言此事。

畢竟古人較爲看重名義,所謂的名不正則言不順,有人提出如今既是起義反叛隋朝,就不宜再用隋朝的年號作爲紀年,不得已黃娜只能派人用快馬傳信與黃小剛商討,兩人用了好幾封書信討論之後,倒也發現了此事的嚴重性,因此就算暫不稱王也得想辦法改改年號。

隨後兩人倒也搞了個折中的辦法,由黃娜在高密發佈元帥令,宣佈將東萊、高密、北海和琅琊四郡更名爲東華省,臨沂、臨淄、高密和掖縣四座郡治城升格爲市(掖縣改稱萊州市),其餘各縣、鄉、村形制不變,並且從大業十三年正月初一起,天鳳軍治下的所有地區將會採用新的“天鳳元年”作爲紀年單位。

將四郡更名爲東華省,這麼做等於是推翻了隋朝的郡縣制度,從此開啓了屬於新朝的新制度。而其實舅侄倆當初早在蘆山時就商議過,日後建立政權,對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劃分,將會照搬後世的“省、市、縣、鄉、鎮、村、組”的七級聯動機制,從此改變古代“王權不下鄉,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的政治生態環境。

結果這修改紀年、變郡爲省,改縣爲市的命令下達以後,天鳳軍內部雖然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可治下託管的諸縣卻是紛紛驚恐側目,竟然硬着頭皮紛紛上書希望黃娜收回命令。

因爲他們認爲,此時他們的狀態屬於“賊陷”(被賊軍攻陷),所以就算這麼一直託管下去也無所謂,萬一日後官軍前來收復,官吏和城中百姓也都無甚罪過,可要是他們奉了天鳳軍的號令果真改用了什麼天鳳紀年,還遵守了這什麼新的行政劃分制度的話,也即是徹徹底底背叛了大隋,屆時萬一官軍再來收復,怕是一干官吏都罪責難逃。

對此,黃娜給出的答覆卻是:“如不尊此令,你們這些官吏也不用繼續幹了!”

第六百四九章 一計不成第七百五八章 鬼話第七百七三章 不拘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七百三四章 講法第五百二六章 齊頭並進第四百三五章 吉人天相第四百五五章 戰術小隊第三百六五章 準備攻城第四百六三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陣第六百八三章 窮鬼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七十章 天闕何在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六百二七章 輕裝上路第四百零四章 卻月車陣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論道第五百五八章 登名開考第一百七五章 傳檄第十六章 決死之策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六百六九章 入彀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四百十五章 何人無臍第一百二七章 浮客編民第三百六一章 大唐之風第五百九九章 事不宜遲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一百八十章 備戰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一百八七章 意外第四百七七章 難下江南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四百六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零十六章 寶庫第六百二三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四十九章 去心魔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五百三五章 耽羅來附第五百七五章 去留自便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四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八四章 旅順港第六百八五章 矮人第六百七六章 新都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六百六八章 模型第七百四三章 督學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七百一十章 奇攻第五百五五章 國之誥憲第二百二六章 時運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四百二八章 創刊發行第七百五五章 消息第五百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零三章 雙殺第一百八一章 萬金第五百四四章 不隨人願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七百三四章 講法第七百二八章 不可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六百四一章 二翟授首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三百二七章 誓師出征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二百二四章 正心第六百六十章 手談問心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三百七六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五四章 急戰第三百四十章 心懷鬼胎第四百五八章 飛天紙鳶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四百六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三五章 呂母起義第三百十三章 臣妾做不到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
第六百四九章 一計不成第七百五八章 鬼話第七百七三章 不拘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七百三四章 講法第五百二六章 齊頭並進第四百三五章 吉人天相第四百五五章 戰術小隊第三百六五章 準備攻城第四百六三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陣第六百八三章 窮鬼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七十章 天闕何在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六百二七章 輕裝上路第四百零四章 卻月車陣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論道第五百五八章 登名開考第一百七五章 傳檄第十六章 決死之策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六百六九章 入彀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四百十五章 何人無臍第一百二七章 浮客編民第三百六一章 大唐之風第五百九九章 事不宜遲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一百八十章 備戰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一百八七章 意外第四百七七章 難下江南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四百六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零十六章 寶庫第六百二三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四十九章 去心魔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五百三五章 耽羅來附第五百七五章 去留自便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四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八四章 旅順港第六百八五章 矮人第六百七六章 新都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六百六八章 模型第七百四三章 督學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七百一十章 奇攻第五百五五章 國之誥憲第二百二六章 時運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四百二八章 創刊發行第七百五五章 消息第五百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零三章 雙殺第一百八一章 萬金第五百四四章 不隨人願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七百三四章 講法第七百二八章 不可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六百四一章 二翟授首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三百二七章 誓師出征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二百二四章 正心第六百六十章 手談問心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三百七六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五四章 急戰第三百四十章 心懷鬼胎第四百五八章 飛天紙鳶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四百六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三五章 呂母起義第三百十三章 臣妾做不到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