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奇攻

雖然新朝是才搭架子硬上,硬給弄了軍民兩套情報系統出來,但畢竟是草臺班子出身,所以情報收集能力也就如此而已。

不過,針對這個時代而言,把情報收集到這個程度也算是勉強了,畢竟如蕭銑、李子通他們甚至可能連情報學的概念都還沒有,不然也不會窩在江都打生打死,卻還察覺不到已經對他們虎視眈眈的天鳳朝。

總而言之,情報部門的彙報和質詢,約在下午酉時前後才結束。

看看時間不早,便也乾脆休會並用了晚膳,待到華燈初上時,也才進入到了今次會議的壓軸階段:由總參謀部來講解今次制定的秋季攻勢和南征計劃,並接受各部質詢。

總參謀部因爲是獨立的軍事參謀部門,像是房玄齡、王嶽這樣的已經劃歸民政體系的兼職參謀肯定是要剔除了,而總參謀如今的主力人員基本上是以幽幽谷一期的女兵爲骨幹,配以各期佼佼者所組成。

當然了,新朝的總參謀部雖然也算草臺班子,但紙面作業這一塊,相比其他部門而言要簡單多了,只需要彙總各方面提供的信息,然後發動一個“我尋思”的技能進行“猜想”和“預測”,然後把一項項能想到的可能性都給羅列出來,最終整理成方案。

那麼,總參謀部方面制定的南征計劃和秋季攻勢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呢?

首先,南征計劃的方案總體就兩套:甲號方案名爲“正謀”,內容是由新朝派出使者,與李子通、沈法興和蕭銑這三方勢力進行官方接觸,直接對他們進行招降,可許以一定級別的新朝爵位和官職;乙號方案名爲“奇攻”,如果勸降失敗,就直接派出海陸空三軍強攻。

而秋季攻勢則是爲了配合南征所制定的“全戰區攻勢”,也即是新朝主力大軍南征期間,其餘北、東、西三個戰區如何協同作戰,佈設防守和進攻的勢態,爲主力創造有利的戰場勢態。

當然了,關於南征計劃的第一步,也就是派使者招降的這個套路,稱其爲“正謀”也是理所當然。雖然大家都認爲李、沈、蕭三家並不可能乖乖的接受什麼招降,但總是得先禮後兵才能名正言順,所以這套方案肯定是必須要有的。

至於說如何招降,以及如何給三家定爵位和官職,倒也正好有李淵李唐軍之前的操作能拿來借鑑。

這不是之前過年的時候,他不就正好大張旗鼓的派人去給天下羣雄冊封,好像是給李子通封了什麼揚州總管和楚王,給沈法興封了東陽總管和吳王,給蕭銑封了梁州總管和樑王,但聽說三家都沒接受。

很顯然,這三家雖然打得一塌糊塗,卻是當真沒拿正眼瞧過龜縮在山西一隅的李唐,對於李淵這種妄自尊大的封晉根本就是不屑一顧。

不過相對於新朝而言,就沒必要給這些人什麼面子了,總參謀部給出的建議是:可以將李子通招降爲江都太守封伯爵,將沈法興招降爲東陽太守也是伯爵,至於說蕭銑因爲他佔的地盤足夠大,人馬也較多,倒是可以招降爲荊湖太守封爲侯爵。

雖然料到他們肯定也不會答應,也就是做下樣子,畢竟新朝總得表現出一副“以德服人”的姿態來,不能一上來就喊打喊殺是不是。

然後在使者的人選方面,總參謀部給出的建議是派出一名原洛陽隋廷鴻臚寺歸附官員和兩名新朝外交司副官即可,趕在二月間出使,爭取用三個月的時間走馬觀花的跑上一趟也就是了。

當然了,什麼金書玉冊還有旌旗節杖肯定要準備好,萬一誰不小心他就答應了呢?

然後,如果三家都拒絕了,接下來要研究自然就是怎麼打的問題了。

按照“奇攻”制定的進兵計劃,發兵南下的時間肯定是在十月以後,也即是新朝開國典禮之後。

然後發兵路線分爲兩路,一路是直屬大元帥的海陸空三軍,直接就在青島軍港登艦,然後藉助冬季信風順着海岸線放舟南下,直抵長江入海口後沿江而上,抵延陵(今鎮江)後,先派出空軍對江都城內外的戰略目標炸上他個幾十貫錢的,還不投降的話再派陸軍進行搶灘登陸,對江都城進行拆除違建的“城管作業”。

另外一路則是駐守下邳的南部戰區的水陸大軍,在主力大軍南下進攻江都的同時,南部戰區的曹豹軍也將會沿着運河南移,除攻克、接管和搶佔沿途城池之外,還得封堵李子通可能北逃的路線,包括他的老巢海陵郡。

至於說,江都城能扛得住多久,李子通又能守多久,總參謀部給出的行動預案是最快三天,最慢一旬(十天),在佔領了江都城之後,主力軍會把防務交接給南下的南部戰區曹豹軍,然後繼續順風沿海南下前往餘杭,在錢塘(今杭州)登陸,然後進擊東陽的沈法興。

所以南征計劃到了這裡,就只能用“預測”來預估隨後的戰場情況,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主力軍的首要任務是攻堅克敵,而非用來肅清殘敵守禦城池,所以不管是攻打江都還是東陽、餘杭,都不可能浪費太多的時間在當地,基本上也就是用雷霆掃穴的手段直接將守軍打爆,後續的接管、清剿和鎮壓就會交給南部戰區的後續接管部隊來負責。

至於說在南下平定了李子通和沈法興這兩股勢力後,接下來的第三步倒也不是去打蕭銑,人家的老巢可是在江陵(也即今湖北荊州),那麼這個時間去打他就沒什麼意思了,再說他隔壁可是杜伏威,萬一兩家聯手不是自己找事麼?

所以南征攻略到了這裡,就給出了一個建議:建議主力大軍在攻克東陽之後,立即撤回餘杭上船,然後繼續放舟南下,繞行浙江、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珠江口,然後沿江北上收復南海郡(今廣州),而後順勢收復南方各郡,並配合南部戰區大軍南下進駐雷州半島。

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主力大軍登船借春季信風沿海北上,從長江口入內河,以江都爲橋頭堡,再行攻略蕭銑和杜伏威兩家。

第六百五二章 敢不從命第六百九七章 換質第三百二一章 高密軍議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五百七十章 天闕何在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第六百六八章 模型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陣第三百三八章 客自東萊第五百十八章 飲鴆止渴第三百五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百四二章 活學活用第三百八四章 戰爭之王第四百十六章 革新鼎故第四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五五章 國之誥憲第一百六七章 規劃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四十章 主線展開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三十九章 渣男第五百三三章 登陸日本第五百七六章 既定國策第六百零八章 應勢而爲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三百八四章 戰爭之王第七百五三章 青黴第一百二八章 呂漢歸來第六百二一章 平權法案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三百七九章 聯軍組成第二百二六章 時運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三百十三章 臣妾做不到第三百八十章 萬軍之陣第九十五章 外掛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七百五六章 長孫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四百二九章 東華初音第一百九九章 奈何第四百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二百四一章 善後第四百十二章 地裂天崩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五百七八章 道州矮民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論道第六百二五章 繼續勝飲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六百八二章 漏洞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一百零四章 新家園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四百三十章 千里追擊第一百八五章 坐商第二百九四章 以逸待勞第四十一章 官升一級第五百三一章 刊印天下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三百七一章 徐徐圖之第三百四五章 碰碰石頭第五百六八章 魏公先行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五百九三章 煮茶問對第六百八五章 矮人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一百八七章 意外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三百五三章 日本來使第二十一章 絕境第四百四一章 新朝政體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四百十六章 革新鼎故第一百零六章 天作之合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五百八九章 尚義任俠第七百零一章 錢政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四百五九章 回航沛縣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五百三一章 刊印天下第四百八七章 司馬炸了第四百五七章 援軍已至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第三百零二章 一合之將第五百四七章 臥槽無情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二)卷五 鳳耀中華 第五百六一章 文都歸洛
第六百五二章 敢不從命第六百九七章 換質第三百二一章 高密軍議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五百七十章 天闕何在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第六百六八章 模型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陣第三百三八章 客自東萊第五百十八章 飲鴆止渴第三百五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百四二章 活學活用第三百八四章 戰爭之王第四百十六章 革新鼎故第四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五五章 國之誥憲第一百六七章 規劃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四十章 主線展開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三十九章 渣男第五百三三章 登陸日本第五百七六章 既定國策第六百零八章 應勢而爲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三百八四章 戰爭之王第七百五三章 青黴第一百二八章 呂漢歸來第六百二一章 平權法案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三百七九章 聯軍組成第二百二六章 時運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三百十三章 臣妾做不到第三百八十章 萬軍之陣第九十五章 外掛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七百五六章 長孫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四百二九章 東華初音第一百九九章 奈何第四百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二百四一章 善後第四百十二章 地裂天崩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五百七八章 道州矮民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論道第六百二五章 繼續勝飲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六百八二章 漏洞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一百零四章 新家園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四百三十章 千里追擊第一百八五章 坐商第二百九四章 以逸待勞第四十一章 官升一級第五百三一章 刊印天下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三百七一章 徐徐圖之第三百四五章 碰碰石頭第五百六八章 魏公先行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五百九三章 煮茶問對第六百八五章 矮人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一百八七章 意外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三百五三章 日本來使第二十一章 絕境第四百四一章 新朝政體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四百十六章 革新鼎故第一百零六章 天作之合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五百八九章 尚義任俠第七百零一章 錢政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四百五九章 回航沛縣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五百三一章 刊印天下第四百八七章 司馬炸了第四百五七章 援軍已至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第三百零二章 一合之將第五百四七章 臥槽無情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二)卷五 鳳耀中華 第五百六一章 文都歸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