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奇攻

雖然新朝是才搭架子硬上,硬給弄了軍民兩套情報系統出來,但畢竟是草臺班子出身,所以情報收集能力也就如此而已。

不過,針對這個時代而言,把情報收集到這個程度也算是勉強了,畢竟如蕭銑、李子通他們甚至可能連情報學的概念都還沒有,不然也不會窩在江都打生打死,卻還察覺不到已經對他們虎視眈眈的天鳳朝。

總而言之,情報部門的彙報和質詢,約在下午酉時前後才結束。

看看時間不早,便也乾脆休會並用了晚膳,待到華燈初上時,也才進入到了今次會議的壓軸階段:由總參謀部來講解今次制定的秋季攻勢和南征計劃,並接受各部質詢。

總參謀部因爲是獨立的軍事參謀部門,像是房玄齡、王嶽這樣的已經劃歸民政體系的兼職參謀肯定是要剔除了,而總參謀如今的主力人員基本上是以幽幽谷一期的女兵爲骨幹,配以各期佼佼者所組成。

當然了,新朝的總參謀部雖然也算草臺班子,但紙面作業這一塊,相比其他部門而言要簡單多了,只需要彙總各方面提供的信息,然後發動一個“我尋思”的技能進行“猜想”和“預測”,然後把一項項能想到的可能性都給羅列出來,最終整理成方案。

那麼,總參謀部方面制定的南征計劃和秋季攻勢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呢?

首先,南征計劃的方案總體就兩套:甲號方案名爲“正謀”,內容是由新朝派出使者,與李子通、沈法興和蕭銑這三方勢力進行官方接觸,直接對他們進行招降,可許以一定級別的新朝爵位和官職;乙號方案名爲“奇攻”,如果勸降失敗,就直接派出海陸空三軍強攻。

щщщ.тTk дn.CO 而秋季攻勢則是爲了配合南征所制定的“全戰區攻勢”,也即是新朝主力大軍南征期間,其餘北、東、西三個戰區如何協同作戰,佈設防守和進攻的勢態,爲主力創造有利的戰場勢態。

當然了,關於南征計劃的第一步,也就是派使者招降的這個套路,稱其爲“正謀”也是理所當然。雖然大家都認爲李、沈、蕭三家並不可能乖乖的接受什麼招降,但總是得先禮後兵才能名正言順,所以這套方案肯定是必須要有的。

至於說如何招降,以及如何給三家定爵位和官職,倒也正好有李淵李唐軍之前的操作能拿來借鑑。

這不是之前過年的時候,他不就正好大張旗鼓的派人去給天下羣雄冊封,好像是給李子通封了什麼揚州總管和楚王,給沈法興封了東陽總管和吳王,給蕭銑封了梁州總管和樑王,但聽說三家都沒接受。

很顯然,這三家雖然打得一塌糊塗,卻是當真沒拿正眼瞧過龜縮在山西一隅的李唐,對於李淵這種妄自尊大的封晉根本就是不屑一顧。

不過相對於新朝而言,就沒必要給這些人什麼面子了,總參謀部給出的建議是:可以將李子通招降爲江都太守封伯爵,將沈法興招降爲東陽太守也是伯爵,至於說蕭銑因爲他佔的地盤足夠大,人馬也較多,倒是可以招降爲荊湖太守封爲侯爵。

雖然料到他們肯定也不會答應,也就是做下樣子,畢竟新朝總得表現出一副“以德服人”的姿態來,不能一上來就喊打喊殺是不是。

然後在使者的人選方面,總參謀部給出的建議是派出一名原洛陽隋廷鴻臚寺歸附官員和兩名新朝外交司副官即可,趕在二月間出使,爭取用三個月的時間走馬觀花的跑上一趟也就是了。

當然了,什麼金書玉冊還有旌旗節杖肯定要準備好,萬一誰不小心他就答應了呢?

然後,如果三家都拒絕了,接下來要研究自然就是怎麼打的問題了。

按照“奇攻”制定的進兵計劃,發兵南下的時間肯定是在十月以後,也即是新朝開國典禮之後。

然後發兵路線分爲兩路,一路是直屬大元帥的海陸空三軍,直接就在青島軍港登艦,然後藉助冬季信風順着海岸線放舟南下,直抵長江入海口後沿江而上,抵延陵(今鎮江)後,先派出空軍對江都城內外的戰略目標炸上他個幾十貫錢的,還不投降的話再派陸軍進行搶灘登陸,對江都城進行拆除違建的“城管作業”。

另外一路則是駐守下邳的南部戰區的水陸大軍,在主力大軍南下進攻江都的同時,南部戰區的曹豹軍也將會沿着運河南移,除攻克、接管和搶佔沿途城池之外,還得封堵李子通可能北逃的路線,包括他的老巢海陵郡。

至於說,江都城能扛得住多久,李子通又能守多久,總參謀部給出的行動預案是最快三天,最慢一旬(十天),在佔領了江都城之後,主力軍會把防務交接給南下的南部戰區曹豹軍,然後繼續順風沿海南下前往餘杭,在錢塘(今杭州)登陸,然後進擊東陽的沈法興。

所以南征計劃到了這裡,就只能用“預測”來預估隨後的戰場情況,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主力軍的首要任務是攻堅克敵,而非用來肅清殘敵守禦城池,所以不管是攻打江都還是東陽、餘杭,都不可能浪費太多的時間在當地,基本上也就是用雷霆掃穴的手段直接將守軍打爆,後續的接管、清剿和鎮壓就會交給南部戰區的後續接管部隊來負責。

至於說在南下平定了李子通和沈法興這兩股勢力後,接下來的第三步倒也不是去打蕭銑,人家的老巢可是在江陵(也即今湖北荊州),那麼這個時間去打他就沒什麼意思了,再說他隔壁可是杜伏威,萬一兩家聯手不是自己找事麼?

所以南征攻略到了這裡,就給出了一個建議:建議主力大軍在攻克東陽之後,立即撤回餘杭上船,然後繼續放舟南下,繞行浙江、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珠江口,然後沿江北上收復南海郡(今廣州),而後順勢收復南方各郡,並配合南部戰區大軍南下進駐雷州半島。

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主力大軍登船借春季信風沿海北上,從長江口入內河,以江都爲橋頭堡,再行攻略蕭銑和杜伏威兩家。

第一百七三章 巧了第五百三六章 規劃濟州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四百十五章 何人無臍第八十章 曹衝之後第五百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百六三章 所圖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四百五八章 飛天紙鳶第七百二四章 回府第三百五十章 兵臨孔家第三百四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二百零一章 埋伏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二百四五章 房喬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六百八六章 試飛第一百五一章 口號第五十三章 搞後勤第一百七二章 突襲第六百十五章 箭定勝局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一百四四章 器成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四百三五章 吉人天相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六百四九章 一計不成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一百六三章 約法第六百八六章 試飛第四百零九章 毀天滅地第一百五五章 官威第六百七二章 奴兒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三百三一章 清河崔氏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三百一十章 天變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第六百三十章 一對眼間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四百七十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九九章 出陣第四百九九章 解決辦法第八章 蘆山第一百二九章 三堂會審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三百零九章 非戰之罪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六百十八章 置之死地第五十六章 糧票第七百四二章 安置第二百十九章 放還第五百六八章 魏公先行第六百九六章 年節第五百六五章 準備入城第三百四三章 試探攻擊第三百七五章 異軍突起第五百六九章 歷史巧合第五百三四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一百二七章 浮客編民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二百三九章 亂戰第二百十七章 毒丸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五百二五章 黎陽整訓第二百零六章 激將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五百九六章 起錨待發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五百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百十八章 置之死地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四百九九章 解決辦法第六百五四章 頂層設計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十九章 接戰第六十三章 打掃戰場第三百八一章 防守反擊第五百七九章 倭軍演陣第六十四章 掘洞爲牢第七百五十章 涼涼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六百三五章 整合規劃第一百二六章 一步到位
第一百七三章 巧了第五百三六章 規劃濟州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四百十五章 何人無臍第八十章 曹衝之後第五百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百六三章 所圖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四百五八章 飛天紙鳶第七百二四章 回府第三百五十章 兵臨孔家第三百四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二百零一章 埋伏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二百四五章 房喬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六百八六章 試飛第一百五一章 口號第五十三章 搞後勤第一百七二章 突襲第六百十五章 箭定勝局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一百四四章 器成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四百三五章 吉人天相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六百四九章 一計不成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一百六三章 約法第六百八六章 試飛第四百零九章 毀天滅地第一百五五章 官威第六百七二章 奴兒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三百三一章 清河崔氏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三百一十章 天變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第六百三十章 一對眼間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四百七十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九九章 出陣第四百九九章 解決辦法第八章 蘆山第一百二九章 三堂會審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三百零九章 非戰之罪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六百十八章 置之死地第五十六章 糧票第七百四二章 安置第二百十九章 放還第五百六八章 魏公先行第六百九六章 年節第五百六五章 準備入城第三百四三章 試探攻擊第三百七五章 異軍突起第五百六九章 歷史巧合第五百三四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一百二七章 浮客編民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二百三九章 亂戰第二百十七章 毒丸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五百二五章 黎陽整訓第二百零六章 激將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五百九六章 起錨待發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五百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百十八章 置之死地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四百九九章 解決辦法第六百五四章 頂層設計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十九章 接戰第六十三章 打掃戰場第三百八一章 防守反擊第五百七九章 倭軍演陣第六十四章 掘洞爲牢第七百五十章 涼涼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六百三五章 整合規劃第一百二六章 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