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道,是早期道教派別之一,形成於北魏時期,流傳至隋唐間,在南北隋唐影響極大。
於黃巢之亂大傷元氣,毀於元初至元毀藏。
它尊尹喜爲祖師,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時代與老聃齊名的道家人物關尹。
在主世界,傳承至今,依然有一二支脈流傳,只是不再以樓觀道之名。
司馬遷爲老子作傳,有曰:“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爲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於是關尹遂成爲關令尹喜,道德五千言之《老子》遂成爲老子爲尹喜所寫之書。
樓觀道在隋唐年間,也就是這個時代,名聲極盛,幾乎是北方道教之首,與南方茅山宗並列。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已經興起了“內丹”修煉。
《太玄經》雲:“無無日道,義樞玄玄。而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
此外,據《仙苑編珠》所引《樓觀傳》和《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十所編樓觀道士諸傳訊載,樓觀道士除修習上述諸經外,又傳習多種上清經,如《大洞真經》《黃庭內景經》《上清瓊文帝章經》《太上素靈洞玄大有妙經》《太上隱書》《靈書紫文》等,和少數靈寶經和三皇文。
此時修煉內丹方術,用外丹術語解說內丹修煉步驟,開始形成體系。
樓觀道傳習的修煉方術,表現了雜採兼收的特點,即符籙與丹鼎皆習。
如樑諶“食炁吞符,大盡其妙,又廣索丹砂,還而爲餌”。
馬儉既曉遁甲占候之法,又斷谷、服藥、行氣、導引,還能役使萬靈,制役羣邪,驅使六丁二十四神。
尹通“服黃精、雄黃、天門冬數十年”,又能爲人治病。其他樓觀道士大都如此。
不過,兩者相比,服食藥物在樓觀道士中更爲普遍。
唐代,因樓觀道士岐暉(字平定)曾贊助李淵起義,故李淵作大唐皇帝后,對樓觀道特予青睞。
武德初,敕修樓觀宮宇,並賜田土十頃以充基業;又令改樓觀爲宗聖觀,以岐暉爲觀主,詔賜粟帛以充齋給。
天寶年間爆發安史之亂,此後樓觀道趨於衰落。
中經兩宋,終於默默無聞。
北宋太宗端拱元年,曾改樓觀(宗聖觀)爲順天興國。
至金哀宗天興間,因遭兵亂,樓觀焚燬殆盡。
至元代,全真道加以修復,變爲全真觀宇,原樓觀道士亦轉爲全真道士。
當然,道教內部也不是一片和諧,樓觀道也不是個個都願意加入全真,主世界就有一支,一直隱秘傳承在外,只是不再對外用樓觀道之名。
以上,是林正陽對這個道派的主要認識。
李唐征伐天下,他就把自家小徒弟打發了過去,值此亂世,正是好磨練技藝的時候。
至於他本人,則是受了靜極思動,往樓觀一行。
“可惜了,到底不是主世界,只是個投影罷了。”
在樓觀道逛上一圈後,林正陽索然無味。
要真是主世界歷史上那個樓觀道,這裡就該是地仙七八人,待詔飛昇之人,應該也能湊出三五個,而不是現在這樣,一大堆的武道高手。
武道再好,沒有明悟“明還日月暗還虛空”的破碎之境,根本沒有飛昇主世界的指望。
就連後世大名鼎鼎的八仙之張果,在這裡也一樣是練武的。
至於內丹······還不如林正陽呢!
“我該給他們留下點機會。”
取來筆墨,林正陽寫下一篇經文,論述破碎虛空的武道至境。
寫完之後,一點靈光,自陽神之中灑下,落入紙張,將主世界與投影世界的奧妙,印入其中,後世只要有人能夠達到這個境地,其中心印就能引導他前往主世界,不至於破碎虛空跑到危險的異域,淪爲一些危險的科學怪人的口糧。
比如隔壁家某隻經常穿越世界的伯符鳥,與某個腐朽宇宙的黑山羊結爲夫妻,最是生冷無忌,這等修行人的元神都是一口吞了的。
又或者某個分身無數的精分晚期患者昂·陳、天啓陳,一向喜歡將這種不請自來的異界來客送進實驗室,或者投入某些星球級別的文明實驗室進行慘無人道的小白鼠生涯。
柔風拂過,滿院花樹沙沙作響,觀外的雲氣連綿不絕,往此處別苑涌來。
室內香爐嫋嫋,青煙徐徐升起,漸漸的,與白霧、雲氣混成一片。
這等異象,很快引來了樓觀道道士的圍觀。
林正陽卻不耐與他們分說,把這篇經文當空一拋,就此閃爍着金光,定在空中。
等到樓觀道岐暉趕到這裡,卻不見客人,只見留書。
經文不過四百字,末尾題注“林正陽注破碎虛空。”
岐暉大喜,對左右衆人道:
“這經是仙人所留,仙人名諱林正陽。”
他是自唐王李世民那裡得知林正陽真實身份的,所以根據回憶,當場命擅長丹青之人,繪出圖像,塑造神像。
於是樓觀道今日起就多出來一個供奉的神仙。
林正陽重登陽神之境後,在這個世界越發感到無趣。
這是一個存在界限的世界。
天圓地方,天空止於大氣層,大地被海水包圍,世界的盡頭是無盡之海。
林正陽以秒速二百米的勻速,駕馭着一朵白雲,在天上拖着長長的氣焰,不過一個晝夜,就直衝到世界的盡頭。
前方,海水往下跌落深淵,深淵之外是徹底的黑暗。
雲氣到此止步。
林正陽感受到了熟悉的,虛空的氣息。
每次,往返上界,都會短暫地感受到的氣息。
“海水傾瀉,就是在這裡迴歸了虛空嗎?那得有多少海水纔夠?”
“還是說,海水從這裡留下,又會從世界另一邊流出?”
林正陽不知其中究竟。
每當他想着跳進水中時,陽神總是會感受到強烈的警兆,玉如意也震動不休。
“果然,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秘密,這世界盡頭的海水去處,一定是牽扯到這個世界深層的秘密,我強闖過去,大概率會橫死當場。”
“既然這樣,那就不闖了。”
林正陽笑了笑,負手立於海面,觀看着太陽一點點沉入水下的場景。
那純粹的感動,觸及了他的身心。
“每次看,都愈發覺得自然廣闊,世界偉大········我也是時候離開,尋找我的道路了。”
前世也只修成陽神,今生不過是重走一遍老路,依照前世經驗快速取回修爲,再往上,就再也沒有這種便利了。
作爲一個無門無派的旁門散人,林正陽覺得,要尋找成道之機,還是得去往別的世界。
修成陽神,其實才是真正的靈魂之旅的基礎。
主世界古代,在沒有外力輔助的情況下,唯有陽神地仙能夠神遊天外世界,往返來去,這就是許多轉世歷劫傳說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