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玉露,家人團圓。往年都是王爺公主進宮來共度佳節,今年皇上得知太后邀請了樊丞相,就差人請章太尉來赴宴。
中秋民間有打餈粑的習俗,所謂餈粑就是將糯米蒸熟,再在石臼裡搗碎,隨後做成圓球沾炒香的豆粉吃,剩下的做成圓形餅狀放幹。
先皇特別愛吃,每逢中秋,必親自督促宮人打餈粑。這似乎已成了宮中習俗。
晚宴開始,宮人們將事先蒸好的糯米放進兩個大石臼裡打餈粑。
第一杯酒過後,皇上就提議作詩賞月,第一個被點之人就是樊丞相。
太后知道弟弟是武將出生,定會出醜,立刻反對:“丞相乃武將出生,這種風雅之事還是從其他大臣開始!”
章太尉接話道:“既然太后這樣說,那臣就自薦賦詩一首,拋磚引玉了。”
說完又看了看衆人才說:“月宮有嫦娥,玉兔解憂愁,吳剛不自量,金桂立萬年。月月有盈虧,人人嘗甘苦,待到佳節至,散米樂團圓。”
詩不算好詩,但詩中話各人自有定奪。章太尉的意思太后是嫦娥,長公主是玉兔,只有蠻力的吳剛自然就是不通詩文的樊臣相,他們想同皇上抗衡,自是做不到。
可在太后和長公主心裡,皇上卻成了那個傻傻的吳剛,故不約而同地看着皇上笑,誰知皇上也笑了,在他眼裡誰又是吳剛呢?
在坐的人都笑了,唯有樊丞相笑得最牽強,他完全不懂其他人在笑什麼,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參加宴會,上次如此,這次亦如此。
不笑的只有宮人,她們正在分發剛打好的餈粑。
這時離京好久的六王爺趕來了,衆人趕緊招呼他坐下。
餈粑要趁熱纔好吃,衆人都開始品嚐起餈粑來。
皇上喜歡吃甜的,自然是蘸糖,六王爺比較親民喜歡吃蘸豆粉的,只是沒吃幾團六王爺就站了起來。
六王爺今日是有備而來,奪魂幫的人想要殺他,也沒這麼容易。
不僅如此反而還被他抓了個活口,未免打草驚蛇,今日才抓了樊府里人逼供,這也是他爲了得到證詞,來晚的原因。
他要乘今日皇親重臣都在,揭露太后和樊臣相謀殺自己,謀殺先皇,在罪證之前,皇上就算想保也無能爲力。
“不知太后……”
誰知六王爺剛說到這裡,臉色就變得不是那麼好看,隨後就聽見“噗噗噗”連着放了三個響屁,旁邊的人忙掩鼻躲開。
這下樊丞相高興了,總算有人搶了他出醜的風頭,而那個人還剛好是他討厭的六王爺,正要打趣幾句。
誰知六王爺又放了幾個響屁,只好匆匆離席。
以小見大,皇上眉頭皺了起來,後續基本上沒吃過東西。宴會結束便安排徹查各宮飲食,宮中用品查得更緊,而皇上的飲食更是嚴上加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