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

陳覺乃是陳家的僕從、家丁,從祖輩開始,就爲彭城陳氏服務,本是在陳家祖宅爲僕,但因看出陳止的潛力後,主動投靠。23us.com更新最快

陳止家的老僕陳輔,因年紀漸大,開始頤養天年,陳覺作爲早起投靠的家僕,漸漸得到了陳止和兩個兄弟的信任,理所當然的成爲了家僕之首、大管事。

在陳止於洛陽站穩了腳跟,又有了自家宅院之後,這位信得過的大管事,就順理成章的過來,接手了洛陽陳止府邸的管理工作。

不得不說,陳覺這個人還是有能耐的,他能在陳止未完全發跡的時候,看出端倪,又有魄力直接下注,就表明此人心志不小,也確實有一定的統籌之能。

雖然剛來的時候,因爲洛陽的風土人情,略微顯得生澀,但在陳止的支持下,他很快就習慣起來,並迅速掌握了府邸內外的權柄,然後安排人手,補充僕從、丫鬟,將偌大府邸梳理的井井有條。

陳止大婚之後,楊家派出了幾名得利家僕,過來幫襯的時候,陳覺也沒有被比下去,依舊執把持住大部分的府邸權利,不過免不了也有勾心鬥角。

陳止對這些並不關注,只管放權,也不問多餘的,在府邸有了女主人之後,他更是將後宅之權,盡數交託給自家夫人,由她安排,並不過問,只是把控大概的氛圍,不至於淪爲宮鬥劇。

只是,府邸畢竟是姓陳的,因此楊氏掌權後,陳覺的權威並未削減,但凡有消息,還會第一時間通報給他,由他轉告陳止。

不要小看這個轉告、通報的權力,在大族的府宅之中,能有這樣權力的,一般代表着大管事的地位。

現在,聽到陳覺的稟報,陳止點點頭,吩咐了幾句,讓他準備一些瓜果之類的。

陳覺就道:“這些夫人吩咐過了,都已備好了,就等着老爺您來了。”陳止成親之後,就是齊家了,正式讓他這一支的陳氏,有了完整的世族結構,在先秦之時,若是士大夫子弟,都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了,所以陳覺對他的稱呼,也就從少爺變成了老爺。

陳止聞言,笑着點頭,說道:“好,我先去見叔祖,等問清楚來意,再去見她。”言罷,在陳覺的領命中,陳止大步而去。

陳覺口中的太爺,指的正是太僕陳永。

面對這位陳氏一族中地位和官職最高的老人,無論是下邳陳氏,還是彭城陳氏,都不敢有絲毫怠慢,陳覺第一次見的時候,更是緊張的話都說不出來了。

陳永坐在正堂主位上,邊上陳止府邸中的僕從,不管是來自陳家,還是楊家的,都畢恭畢敬。

陳永隨意說着話,不時品茶,他的邊上站着蘇遼。

和一年前相比,陳永顯得更老了,他臉上的皺紋更深了,頭髮也更白了,作爲太僕,掌管馬政,每天要處理的問題太多了,要梳理的利益關係更是數不勝數,哪怕是精力充沛的壯年之人,時間長了,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何況他這樣的老人?

這一點,站於一側的蘇遼都看在眼裡,心裡更是清楚。

蘇遼本就是陳永府中幕僚,在陳止入洛時,被派過來相助陳止,然後蘇遼抓住機會,決定跟着陳止,因爲以他的年齡和資歷,在陳永的麾下無從施展,想出頭太難了,不如順勢在陳止這邊紮根,反正都是一家,也不算背叛。

放下杯盞,陳永看着蘇遼,說着:“守一的事,我都知道了,他給我陳家長臉了,坐鎮秘書省,各司衙都去資政,皆有可言,過去翻找文獻的宗師,對他也是讚譽有加,更不要說那諸多大家,時常過去找他談玄論道,我那太僕府的幾個從屬官,都經常款贊他啊,哈哈!”

老人說着說着,笑了起來,臉上滿是欣慰之色。

蘇遼在旁邊點頭,等陳永詢問陳止家中事的時候,他就第一時間給予回答,讓老人不時點頭。

“老爺來了!”

兩人正在說着,門外傳來一個聲音,就見陳止大步走了進來。

“來的正好,我正說着你呢,聽說郭宗師去秘書省了,又和你探討什麼了?我還以爲,你要和宗師論道一番之後再來,沒想到回來的這麼早。”陳永一見人,就笑了起來。

陳止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堂中,給陳永行了一禮,這才說道:“郭宗師那等人物,我如何能與他論道?不過在旁以供詢問罷了,宗師問過之後,就要著文,我也就沒了事,因此吩咐了一下,直接回來了。”

“這樣不好,”陳永搖搖頭,“你該抓住機會,多和這些宗師交談,哪怕不能學到什麼,但只要有了交情,以後辦事會方便很多,要知道,宗師的弟子遍及天下各處,即便是在邊疆之地,也有很多人會賣面子的。”

陳止敏銳的從中聽出了一點其他含義,眼睛眯起來,問道:“聽叔祖您的意思,莫非是時候到了?張應,要有行動了?”

“不錯,”陳永點點頭,笑容收斂了很多,“這半年的局勢,正像你在大典後分析的那樣,朝中越發分化,而張應乃是張家之人,有這樣的背景,加上一直以來的退讓,對廣漢王的逢迎,上下聯絡,到底還是要真正成爲尚書令了,你不是說,他若是成了尚書令,想要立威,很可能會拿你下手麼?不知道可曾做好準備?”

“準備,早就已經做好了。”陳止點點頭,露出淡淡笑容,“其實這也是次機會,這半年在秘書省中,我得以博覽羣書,又和諸多宗師交談,開拓了眼界和人脈,加上給諸司衙資政,算是摸清了大漢的內外官府虛實,自問在洛陽,也已經沒有什麼好學的了,更無更進一步的機會,與其困於此地,靜靜等待、以熬資歷,還不如去地方上走一遭,也好真錘鍊手段。”

陳永聞言,卻有憂愁,不由說道:“話雖如此,但若能在中樞坐穩,誰又願意去往地方呢?現在不比以往,承平之時,地方郡守政績也有極限,何況按照你的分析,八成要去邊疆苦寒之地,那種地方難出政績,影響晉升啊。”

陳止則道:“叔祖多慮了,比起晉升,止更注重的是那治民之術,況且以孫兒如今的年齡,已然爲五品,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今所得,在洛陽也算是極限了,若是再有什麼動靜,必然引起各方矚目,洛陽乃是天下中心,匯聚各方勢力,其實難以施展,稍有出頭,就被各方打壓,倒不如去往地方,就算有什麼動靜,也不至於讓旁人顧忌,從而過來掣肘。”

陳永眉頭皺起,卻微微點頭,以他的眼光,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縱觀陳止一年多所爲,確實有這個問題,出身地方世家,一出仕就是中樞七品,又因功受皇帝青睞,直入五品官品,別看風平浪靜,其實早有人不滿了,不過陳止的表現讓旁人無從下手罷了,若是他更進一步,又要升遷的話,就要有問題發生了。

畢竟,陳止的年齡擺在這裡、背景也擺在這裡。

陳止這時又道:“止的好友中,有位陶侃公的侄子,按他所說,如陶公那樣的人物,穩定江南,以軍功起家,尚且還被壓制,何況是我?但我亦發現了,正因陶公的以軍功而起,旁人固然對他有顧忌、有打壓,卻依舊無法撼動他的地位,這就是立足的根本。”

“這麼說,你也思慮得一二軍功?”陳永卻有些不太同意,“未免太過危險,而且也不是是正道,你若是存着這樣的心思,老夫拼着這張老臉,也不能放任你行事了!”語氣是責備的語氣,但話中的諄諄愛護,陳止自能聽得出來。

或許最初接納陳止時,這位老人本着功利之心,考慮的是家族利益,但人非草木,隨着一年多的接觸下來,他與陳止之間的關係慢慢變化,如今是真的將陳止看作是家族晚輩。

“叔祖放心,並非如此,”陳止要讓老人吃一顆放心丸,“但考慮到張應的選擇,必然會接觸到兵徵之事,與其逃避,不如做好準備,更何況,被任命爲邊疆太守,總歸要多帶家丁,這兵家的事是不能避免。”

陳永沉默起來,最後嘆了口氣,道:“老夫說不過你,這一年以來的事,都按着你的分析在變化,張應如果鐵了心的要用你立威,老夫最多是更改一二小節,不過,有件事你沒莫要忘了,你這一年都在洛陽……”

陳止點點頭道:“我明白,上任之前,必定攜妻往彭城一去,我離家也有一年多了,不知家鄉有何變化。”

這一年,陳止屢屢建功,收穫不小,名望、地位、人脈都扶搖直上,但相對應的,他的時間也就很緊,而且因爲接連升職,又擔任着被各司衙資政的職務,連大婚都未能返鄉,離開彭城已經一年多了,未曾有機會回鄉。

“明白就好,可惜時間緊迫,也不知張應會不會有其他安排,不然你少不得去下邳走一趟。”陳永說話間,又露出一點笑容,“另外,你光說服老夫那是不夠的,楊家那邊,也得有所表示才行。”

第四百三十章 稱讚求字老人說第七百五十五章 練兵掃郡,聚財遷民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亂南散,皆不成運第一百三十章 一篇師說演百年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爲國背鍋,使人驚懼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四百五十章 關津、市肆、山澤,皆有稅哉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張爲將,領三百入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劍,文有口中律第五百六十七章 問兵難入營,家書予諸君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三百零二章 暗潮涌動,當快刀斬亂麻第八百七十五章 殺進去!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二百三十七章 虛張聲勢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鮮卑來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結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就擊潰了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爲鮮卑,亦長嘆惋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八百九十七章 衣錦還鄉,亦是名士所求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正請陳止,快馬出洛陽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謀劃者,各懷鬼胎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爲爐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請賢與面聖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觀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隱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三百八十六章 藏書館的陳秘書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得遠,傳得慢,錯的多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一百四十章 廣陵紙貴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強勢面前,何來心機?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四百八十八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六百四十九章 幾窯上下品,文思有驚雷第九百零三章 直接抓了!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一百四十一章 賊首探,郡守訪 還債2/50第五百零八章 這從何算起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七百零八章 事關功業,教主指路
第四百三十章 稱讚求字老人說第七百五十五章 練兵掃郡,聚財遷民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亂南散,皆不成運第一百三十章 一篇師說演百年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爲國背鍋,使人驚懼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四百五十章 關津、市肆、山澤,皆有稅哉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張爲將,領三百入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劍,文有口中律第五百六十七章 問兵難入營,家書予諸君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三百零二章 暗潮涌動,當快刀斬亂麻第八百七十五章 殺進去!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二百三十七章 虛張聲勢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鮮卑來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結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就擊潰了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爲鮮卑,亦長嘆惋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八百九十七章 衣錦還鄉,亦是名士所求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正請陳止,快馬出洛陽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謀劃者,各懷鬼胎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爲爐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請賢與面聖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觀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隱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三百八十六章 藏書館的陳秘書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得遠,傳得慢,錯的多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一百四十章 廣陵紙貴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強勢面前,何來心機?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四百八十八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六百四十九章 幾窯上下品,文思有驚雷第九百零三章 直接抓了!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一百四十一章 賊首探,郡守訪 還債2/50第五百零八章 這從何算起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七百零八章 事關功業,教主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