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

聽得陳止透露了計劃,蘇遼便沒什麼好說的了,更重要的是,他從這番話中聽出了弦外之意——

自家主公顯然打算在幽州長期待下去。

一個正常的刺史任期,也就是四到六年,哪能趕得上選出來的孩子成年?這些被挑選出來爲學的,想要學有所成,少說也得五到十年,要是陳止到了任期便走,怕是要盡數錯過了。

即便算上徵北將軍這個職位,那也說不過去。徵北將軍更加側重於兵家事,對於民政之事的干涉力度,其實很有限。

另一方面,這話也從側面體現了陳止對天下局勢的判斷——

天下將持續很長時間的動盪,甚至傷及朝廷的根本。

否則的話,陳止何必佈置這樣一個後手?

將近十年的成才週期,以及足夠充沛的爲學之人,無疑是爲了更長週期的割據和擴張在做準備。

事實上,這四年以來,陳止就沒放鬆對教化之事的關注和投入力度,在幾個主要的郡和縣中都興建了官學,對於求學之人給予諸多便利,目前陸陸續續的有些學子出師,通過文舉,投入到了幽州的建設中。

見蘇遼明白了自己的用意,陳止掀過這個話題,又問:“這民間的風氣倡導如何了?”

這其實是在問,舉子講學對百姓的輿論導向,進行的怎麼樣了。

面對蘇遼,不用包裝,陳止無需像與盧志等人交談時那樣,還要有一番遮掩和說辭。

蘇遼回答的也乾脆利索:“百姓平日少有尋樂之處,既有舉子宣講,多數會過去旁聽,以之爲樂,將很多事當做是傳奇話本來聽,事後更多有討論。”

“這是個好現象。”陳止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控制幽州的輿論環境。

任何形式的宣講,都是強加自己的思考給旁人,當後者習慣了這種吸收信息的形式之後,就會逐步喪失思考能力,按宣講之人的思考邏輯進行判斷。

這種事,在後世就被稱之爲洗腦。

事實上,任何人都逃脫不了被外界信息洗腦,不過有些人認爲自己沒有被洗罷了。

一個最爲典型的例子,就是後世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中,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門檻降低、途徑增多,但零零散散的信息、不成體系的片段,卻考驗着一個人的分析和整理能力,這時候,許多便利的搜索工具出現了,於是很多人就習慣了搜索。

搜索得到的信息,往往帶有結論,於是很多人就成爲了搜索的傀儡,看起來得到了結論,其實沒有思考,卻認爲自己得到了知識,但這個知識並不能長久,幾天之後就會被更多嶄新的信息覆蓋,因爲這並不是自身感悟,留不住。

陳止現在要做的,就是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代,用高人力和高成本,來儘量實現類似的效果。

“幽州不會永遠和平,我們也不會一直蟄伏,”陳止看了陷入思考的蘇遼一眼,“一個勢力,就像是一個人,兵力、糧草、財富,就是力氣、體格和塊頭,而不同的思想,就好比是諸多念頭,勢力與勢力之間的比拼,就是兩個人打架、對峙,可以用拳頭,但勝負不光看體格,還要看誰更堅定,雜念越少,意志越堅定,幽州要做的,就是將整個州的力量全部集中起來,無論是力氣還是思想。”

蘇遼點點頭:“屬下明白了。”

………………

“兄長又見蘇遼了?”

另一邊,陳梓回返到家中,卻見到了幾位族人,而那爲首之人的身份非同一般,正是陳止的三弟陳息。

以陳止在幽州的地位,他的親兄弟自然是重要人物,不過陳止沒讓自己的親兄弟在將軍府或幽州刺史府掛職,而是給陳停安排了一個行走的職位,讓他在幽州各地行走,又安排陳息處理家族事物,行經商之事。

最初,陳息還很不理解,做出幾次任性舉動,比如隱瞞身份參加文舉之類的,只是他確實沒什麼天賦,雖然讀過書,卻不算突出,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事後被陳止知道之後,只是略微提了一下,並未責罰。

等時間長了,陳息就安生下來,這幾年過來,年歲長了,懂事了許多,現在經營着幾家工坊,名下也有些田地,娶了妻子,因爲陳止的關係,這幽州上上下下都敬他幾分,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

不過,靠着兄長的名頭得了實利,但陳息對陳止這位大哥,卻是敬畏多過親近,面對面見着,反倒很不自然。比起親兄弟陳止,倒是與陳梓更爲親近。

其實,嚴格算起來,出身下邳陳氏的陳梓,和陳息之間的血脈關係頗爲疏遠,但比起高高在上的陳止,掌握了一定權柄的陳梓,卻讓人覺得更爲真實些,這也是由於陳梓會照料一下陳氏在幽州的發展,幫助處理一些族中的問題、難題。

相比之下,陳止的地位反而制約了這般舉動,有些事他不好做,是防止給下面的人一種錯誤的示範,讓他們誤解,進而讓陳家走錯了陸。所以更多的時候,陳止想要照看陳家,會囑意陳梓去做,而非親自動手。

久而久之,陳梓在幽州陳氏之中名聲很大,受人尊重。

聽說他回來,就有不少人主動上門拜訪,陳息算是來得快的,也是他的身份擺在那裡,所以能當先開口。

都是陳家族人,幽州又是陳止主政,所以這陳氏的人,普遍都有種“主人翁”精神,很是關心內外大事,說話的時候也很少有顧忌。

很快,一羣人就圍坐在一起,品茶論道,好不自在。

他們也知道蘇遼去找陳止了,陳息就主動提起,話中透露出一點厭惡和畏懼之意。

蘇遼作爲特務頭子,就算是陳氏族人也吃了幾次虧,心裡忌憚,如果是其他人,哪怕是在家宴之時,也不敢議論此人,難保自家僕從裡就有密諜司的探子,可能晚上吃了什麼、喝了什麼、說了什麼,直接送到密諜司的衙門,第二天就被陳止拿來詢問。

陳姓族人是少了些顧忌,可聽到陳息提起,氣氛還是陡然凝重起來。

陳梓擺擺手,道:“不提政事,還是說說家事,聽聞咱們陳氏最近出了點事,還和主公的小妹有關,不知詳情如何?”

第九百三十一章 一字曰:易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八百七十三章 王浚起意,審則危第二百零九章 豈非有如殺雞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五百一十一章 不按劇本走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後方能聚人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這也有一篇文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結局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學了假學問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徵北將軍陳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皇如龍,離巢西行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動,家丁成千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難定品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問,匈奴短矣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210章 北邊酒宴,南邊兵急第二十三章 不漲不足以平人心啊!第三百七十六章 請陳爲太守第八百章 九官何屬?第一千零六十章 邊城絕一首,都城龍氣動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四百五十五章 開工!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訪陳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十五章 一念荒唐,願者上鉤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三百三十章 請人者非陳止,乃太樂令爾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爲你好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二百五十章 只對弈,不破局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縣,再活捉陳止!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東已傳其名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問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休言權術,我自取之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處代卒有多少?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玄甲不可勝?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術雛形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三十章 蒼頡循聖,作則制文第二百九十一章 洛陽有敕來
第九百三十一章 一字曰:易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八百七十三章 王浚起意,審則危第二百零九章 豈非有如殺雞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五百一十一章 不按劇本走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後方能聚人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這也有一篇文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結局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學了假學問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徵北將軍陳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皇如龍,離巢西行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動,家丁成千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難定品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問,匈奴短矣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210章 北邊酒宴,南邊兵急第二十三章 不漲不足以平人心啊!第三百七十六章 請陳爲太守第八百章 九官何屬?第一千零六十章 邊城絕一首,都城龍氣動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四百五十五章 開工!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訪陳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十五章 一念荒唐,願者上鉤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三百三十章 請人者非陳止,乃太樂令爾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爲你好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二百五十章 只對弈,不破局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縣,再活捉陳止!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東已傳其名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問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休言權術,我自取之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處代卒有多少?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玄甲不可勝?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術雛形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三十章 蒼頡循聖,作則制文第二百九十一章 洛陽有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