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修仙也要講忠孝

“百家籤筒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本身就不能用唯物思路來解釋,說不定在百家籤筒的心裡,還會對於堅持用它來進行現實改造的我,給一個愚蠢的唯物主義者減一千分的評價,而那一枚銅板,同樣玄奇異常,這兩個神秘側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引起了某種變化,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也許從這位道長的玄奇之說中,我能找到什麼端倪?”

這邊,陳止想着想着,那邊葛洪也詳細闡述着自家的學說。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而玄並非冰冷無情,亦有其意志,是爲大道,其唯玄道,可與爲永,是以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爲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只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葛洪的這一番話,算是將自己的主張說的很明白了,隨後又洋洋灑灑的說起諸多看法,卻不是神仙譜系,而是這修行求仙的道理、根源。

陳止聽着,不由點頭,明白了裡面的道理,也清楚了,爲何鮑敬言會與葛洪針鋒相對了。

“葛洪的思路其實很清楚,他這是知道,當今之世玄學大行其道,所以有心要藉助玄學來宣揚神仙學,等於是把陰陽方士之說重新包裝了起來,但他同樣清楚,玄學畢竟是脫胎於經學,是無法直接論證神仙之道的,所以要加以改造,輔佐諸多項目,來證實自身之念,這就是閉關著述了。”

“尤其是這最後忠孝、和順、仁信之說,更是體現出了他的雄心,要知道,這道教固然繼承了陰陽方士之說,算是雜糅了陰陽家,但其精神本質更認同和傾向於道家,這就好像是法與術的關係,道教行事的種種方式,就是其術,接近於陰陽家,但其追求的法,卻是大道,是精神上的框架,也是他們學術的源頭。”

“道家老子曾有眼,天下因有不善,這纔有善,乃是一種對比和對立面,因而善或不善,都無其意,不善不足以卑劣,而善也未必值得誇耀,諸子百家中道家並不時常講善,而對善多有研究的,乃是儒家,甚至還有孟荀的性善說與性惡說之分,衍生派系,經過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已然是貫穿歷史,哪怕如今,百家復蒙,但儒家經義的核心,依舊在士人心中。”

“葛洪這裡強調忠孝、和順、仁信,其實是爲了在士大夫階層中有號召力,不至於被排斥,同時也是爲了讓道教神仙說能有生命力,因爲這積善行德,本就是社會道德的主流,任何時候往主流靠攏,都不用擔心沒有人認可。”

“這位葛小仙師的思路非常明確,如果放到後世現代,恐怕也足以稱宗道祖,成一方教主,當然了,未來世界唯物橫行,精神文明也要符合基本……那個物理法則,葛教主縱然成事,也只能製作理論工作,否則一樣要被鎮壓。”

這並不是陳止在胡思亂想,因爲在介紹了自家神仙學說的精神核心之後,那位葛道長就開始訴說起他一直在做的事了。

也許後世的人,對於葛洪的記憶,更多是停留在《抱朴子》、這部他以自己的道號命名的著作上,一些丹方、化學成就,但對葛洪來說,他最爲看重的,無疑還是其中講述神仙之道,描述自己思想結晶的那部分。

此刻,隨着話題的深入,便漸漸觸及了葛洪最近的一些成果。

“所謂爲善,亦是修行,極少程度,可以長生久視,貧道稱之爲積善功,觀天地之仙,當有座次,有五仙之分,這其中分別,就在善功多少,如那地仙,三百善功便可,而天仙者,非一千二百善功不可得……”

耳中聽着這些,雖然心裡清楚,葛洪的這個善功學說,其實是朝着社會主流靠攏,爲的是幫助神仙之說融入普羅大衆,但依舊讓他有一種串了頻道的感覺,像是從歷史位面,跳到了仙俠世界。

眼瞅着這葛洪越說越是來勁,儼然一副要給自己佈道的樣子。

想來也是,按着陳止如今的身份地位,在京城那邊的人看來,可能只是邊疆之守,不回中樞,則發展前途有限,可在道教、佛家,乃至那墨者墨家來看,能佔據一片地方,還能完全掌控上下,有兵還有地,無疑是一個傳播學說的好目標。

“這位道長該不會是因爲這個,才千里迢迢的跑過來的吧,不對,時間對不上,如果真是因爲這個過來,那也得是在我戰勝之後才能確定,現在消息纔剛剛傳入彭城吧?這位道長理應剛剛動身,但現在人都在這裡了。”

想着想着,陳止也意識到,隨着自己在北地的根據地和班底穩定下來,接下來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百家流派的人,主動找上門來。

“這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

這麼想着,他聽着那葛洪正議論着徐州有名的彭祖——

“彭祖壽八百而未能飛昇,便是善功積累的不夠,是以……”

暗暗搖頭,陳止說道:“道長,這些事,我亦有興趣傾聽,只是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談及關鍵,畢竟夜已經深了,你一路趕來,該好好休息纔是。”

這麼委婉的話語,葛洪自然聽得懂,他倏的收聲,轉而笑道:“太守這是不願聽我聒噪,也對,這些事說來繁瑣,要切身明瞭才能知行,其中權衡與玄妙,唯有親自踐行,方可有所明悟,外人之言,不足道哉。”

陳止也不辯解,笑而不語。

葛洪緊跟着就道:“但貧道說這些個,卻也不全是因爲私心,貧道爲神仙排下譜系,並非心空胡說,而是循着《周易》之言而行,《周易.文言》中的四句話,乃是根本,便是‘善之長’、‘嘉之會’、‘義之和’、‘事之幹’,此乃四德之根,詮釋元、亨、利、貞,貧道觀易,以易成書,尋仙之本,亦有所得,知道若要大成,也需集元亨利貞之事,其中那貞之源,就應在此處,在太守身上!是以前來!”

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五十一章 我優勢很大!第三百四十八章 觀畫如知己,手足入國都第九十五章 品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第二十八章 先生千萬不要嫌少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兩士望公卿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難啊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請你們全家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六百五十二章 陳家勢漲諸家退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三百四十八章 觀畫如知己,手足入國都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運竹藤,暗度陳倉第八百三十一章 還沒開戰,就走投無路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陣說與衆,前中後尾各不同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九章 來去間,處變不驚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九百六十七章 盤虯龍,蟒相鬥,自削其運第六百四十三章 伏擊於外,謀算自遠而來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單于”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五百章 打亂局面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農固名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五百零一章 陳止的三重身份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陳氏,後有玄甲第九百零六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裝,問影帝誰屬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間心已定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時攻?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換識字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來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四百二十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動第八百八十九章 這麼巧,你也趕路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六百四十章 先斷其爪!第九百五十七章 少年膨脹,意氣風發入營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爲主,佛評亂於一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殺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盡時,豈能自縛之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十九章 得聞七哥書法了得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一百四十一章 賊首探,郡守訪 還債2/50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徵北將軍陳第二百三十七章 虛張聲勢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六十九章 若出此門便無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八十五章 彭城震動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七十章 筆走龍蛇言莫賭第五百五十八章 驅民攻城
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五十一章 我優勢很大!第三百四十八章 觀畫如知己,手足入國都第九十五章 品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第二十八章 先生千萬不要嫌少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兩士望公卿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難啊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請你們全家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六百五十二章 陳家勢漲諸家退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三百四十八章 觀畫如知己,手足入國都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運竹藤,暗度陳倉第八百三十一章 還沒開戰,就走投無路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陣說與衆,前中後尾各不同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九章 來去間,處變不驚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九百六十七章 盤虯龍,蟒相鬥,自削其運第六百四十三章 伏擊於外,謀算自遠而來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單于”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五百章 打亂局面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農固名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五百零一章 陳止的三重身份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陳氏,後有玄甲第九百零六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裝,問影帝誰屬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間心已定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時攻?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換識字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來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四百二十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動第八百八十九章 這麼巧,你也趕路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六百四十章 先斷其爪!第九百五十七章 少年膨脹,意氣風發入營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爲主,佛評亂於一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殺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盡時,豈能自縛之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十九章 得聞七哥書法了得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一百四十一章 賊首探,郡守訪 還債2/50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徵北將軍陳第二百三十七章 虛張聲勢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六十九章 若出此門便無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八十五章 彭城震動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七十章 筆走龍蛇言莫賭第五百五十八章 驅民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