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

這個青年僧人正是寺院主持、住持,法號贊若。

剛纔,他在前面帶着僧衆面壁誦經,還不覺得如何,這時候一走過來,衆人都忍不住驚歎起來。

這個主持,還真年輕。

看起來,贊若約莫三十歲出頭、四十歲不到的樣子,這樣的年齡就爲院主,可以稱得上是年輕有爲了。

就算這座廟宇不大,地處偏僻,可院中衆僧、沙彌少說也有二三十人,能脫穎而出,說明主持在佛學上是有過人之處,能維持這麼多人的生活、以及寺院的運轉,在管理上也該有獨到之處。再加上此僧背景,自是讓人高看一眼。

明法僧聽得問候,雙手合十的回禮,說着:“是有些時間沒見了,看你的樣子,在佛法上有所精進。”

“般若如海,談不上精進,”那贊若主持搖搖頭,語氣真誠,不是謙虛,而是真情實感,“諸位與明法老師同來,當是北去論道的名士了,是過來拜佛的麼?”

他對衆人的來歷有所瞭解,但一想就明白過來,陳止提前來過,那杏壇論道的消息傳出來也不奇怪,況且以贊若僧的情況,就算他接到了青州的請帖,也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在他們轉念的時候,贊若僧已經當先說道:“我看幾位,對陳施主留下來的這句話,也是很感興趣的,那我等可以一論。”

荀折等人聞言,一一過去見禮,然後荀折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大師與陳止交談有無之論,最後他留下的話語,裡面到底有何玄機?”

“非也,”贊若僧卻搖了搖頭,看得衆人一愣,以爲那小沙彌隱瞞了什麼、或者都是謊言,跟着就聽贊若說道:“陳施主說的並非是經學、名教的有無,而是我佛門的‘知’。”

“啊?”

這個答案,讓衆人一愣。

孫敏卻覺得有趣,指了指牆上留下的那話,問道:“那這話作何解釋?無爲有爲,明顯的道家之言。”

贊若僧還是搖頭,就說:“此話的無爲、有爲,本不是重點,前面的無知、無所不知方纔是關鍵,陳施主領悟了無知則無所不知的奧秘,知道般若無知,方能遍觀天地真理。”

衆人聽得面面相覷,尤其是那魏歐更感詫異,他很清楚,陳止在彭城期間,從來沒有表現出對佛家的傾向性,更不要說領悟什麼佛家奧秘了。

“我在彭城的時候,聽了不少傳聞,說那陳止研究過農家,寫過書法,論過法家,談及經學、儒家,連墨家之術都涉獵過,就是沒聽他研究過佛法,而且從一些細節來看,陳止對佛家並無傾向,怎麼在這個贊若僧的口中,陳止彷彿一下子得了佛家的大智慧?這裡面肯定有問題!”

和他抱着同樣想法的人不少,但直接問出來的,只有孫敏一人。

“這是陳止的原話麼?”孫敏臉上帶着一抹笑容,“他就是用道家之言,給佛家註釋?”

贊若僧沉默片刻,搖頭道:“陳施主本身不是這個意思,按他的說法,是用佛家語作爲註釋,來闡述道家之言。”

這話一說,衆人面面相覷,越發覺得離奇了。

照這個僧人之前的話來看,衆人以爲是陳止用道家的話,給佛家之語作註釋,這就有藉着中土文章,傳播佛法的味道;可等孫敏一問,衆人才恍然驚覺,意識到事實根本就反過來了,是陳止用佛家的語句,闡述着道家的精神,分明是辯論之術,是陳止在和佛家之士的辯論中,用對方的武器表達自己的理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結果,等陳止走了,這位主持卻大言不慚的扭曲了願意,但被人一問,卻又實話實話了。

贊若僧卻面無慚色,反道:“陳施主佛性深厚,只是自身並無察覺,他所言的‘無知、無所不知’之境界,比之荀子的‘虛一而靜’境界更高,實是無心而覺悟者。”

衆人聽到這裡算是明白了,敢情這位是自顧自的將陳止看做了佛性之人,然後給了個評斷,關鍵他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因此才理直氣壯,這是極度相信自己心中信仰的表現。

孫敏卻笑道:“大師這話可不地道,你這是爲了弘法,不惜用陳止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你就這麼看好陳止?”

他的話一說,旁人才反應過來。

對呀!

陳止說了一句,就被這個僧人曲解,用來證明佛門之言,但問題是陳止的話就一定是對的?除非,陳止的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種權威。

這個思路一理順,衆人的表情就都古怪起來。

贊若僧也不以爲意,反對明法僧道:“明法師,陳施主乃是心有大智慧的人,若能入我佛門,必能光大弘法,我已問清楚了,他尚未娶親,說不定早就有出塵之心,未防西南道教趁虛而入,當儘早詢問纔好,好在老師北上青州,還有機會碰上陳施主,不妨詢問一下。”

此言一出,衆人都僵在風中,對陳止的觀感複雜起來,他這留下了一句話,就讓和尚惦記上了,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最尷尬的還是明法僧,他只是笑笑,沒有接話,跟着話鋒一轉,談及佛理。

頓時,贊若僧來了興致,拉着幾人來到正殿,談論起佛法。

說是正殿,但山中簡陋,論大小好比大戶人家的正堂,幾個人坐在蒲團上,說着說着,又繞回了陳止身上,圍繞着那句話交談。

很快,能夠接上話的,就是曹慶、孫敏、荀折三人,那明法僧則垂首不語,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但看他的表情,又不像是在思考。

………………

另一邊,陳止的車隊又經過了兩座小鎮,接近了武原縣,同行幾位正聚在陳止的馬車中,談論着過去兩天的見聞。

但這彭城周圍的景象,對劉綱來說沒什麼新鮮的,對陸映、陶涯、趙興而言,也沒什麼吸引力,所以風土人情說了幾句,話題就轉到了那日在不真空寺,陳止和寺院主持的一番對話上了。

“陳兄,你在廟中和那個大和尚討論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半天都沒聽明白。”劉綱在衆人裡面鄉品最低,相對的最沒什麼負擔,問起話來沒什麼顧忌。

他的這個問題一問出來,衆人的注意力就都集中起來。

那日廟中,陳止和贊若僧的對話,聽起來頗爲高妙,讓人想不在意的都難,偏偏佛家喜好機鋒,話不通透,要讓人自己參悟,這就陶涯等人頗爲迷惑,不解其意。

陳止聽了,笑了起來,說道:“其實也沒什麼,那位贊若法師的話,實體現了他看待世界的觀點,他所精研的佛法有獨到之處,但因爲身爲主持,所以又有偏差,有些難以解脫的東西。”

陶涯奇道:“是什麼偏差?難道作爲主持,還會影響參悟佛法?”

陳止就道:“佛法是一種思想、思維方式,乃至某種精神,但寺院是一種組織、一種實體,用實體來傳播精神,難免就有矛盾之處,比如說,贊若僧倡導萬物皆虛,但作爲主持,偏偏又執着於拜佛之禮,難道萬物皆虛,唯獨佛像是實的?我只是提出了這個看法罷了,沒什麼複雜的地方。”

“就是這樣?”劉綱很是驚訝。

陳止點頭道:“就是如此,佛法和寺廟本就不能一概而論,就像百家精神和各家書院一樣。很多書院源自同一本典籍,最後發展出不同主張,就是因爲典籍承載的是精神,而書院卻是人組成的組織,人對典籍理解的差異,就是癥結所在。”

“我好像明白了一點。”劉綱點了點頭,車上的其他人也鬆了一口氣,跟着陷入沉思。

陳止看着衆人,沒有多言,他清楚的知道,贊若僧的思想,乃是一種唯心思想,追求的是邏輯自洽,其實不能多言,否則容易思路混亂。

這時候,那陳舉過來通報衆人,說是有武原縣的王希,領着五名騎手過來迎接。

“王兄有心了。”陳止一聽,就笑着下車,準備會見老友,而車上的衆人還在思索着陳止話中之意。

“同一個典籍,不同的主張,這不就是註釋典籍導致的不同麼?同樣的語句,斷句、理解不同,註釋有偏,就會誕生不同的主張。”

………………

幾個時辰之後,在山廟拜訪的明法僧等人,經過艱難山路,下得山來。

“那陳止是用道家的言論,講給佛家的人聽,這是辯論的技巧,怎麼想都是那贊若僧曲解了陳止的願意……”

路上,曹慶忽然說出這麼一番話來,他這一路都在思索。

荀折眉頭一皺,搖頭道:“也不能這麼說,你也聽贊若大師對那句話的解釋了,說的很清楚,是般若經中的一種解釋,陳止的話也是符合經文的。”

孫敏卻笑了起來。

荀折轉頭問道:“孫兄,你笑什麼?”

孫密就道:“我是笑啊,那廟中和尚不知不覺中,就給陳止的一句話作了註釋,不過這注釋過後的含義,卻是用佛家的主張解釋,現在呢,你們又在這裡,討論着註釋後的含義。”

曹慶一聽也笑道,點頭道:“師兄說的不錯,就是不知陳止原來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說話間,情緒複雜的衆人回到了斜口鎮,過了一夜,次日一大早就再次啓程,兩日後抵達了武原縣。

只是,還未進城,他們就察覺到此城有些怪異,來往之人頗多,而且形色匆匆。公告:筆趣閣app安卓,蘋果專用版,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動世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統可分善惡第二百八十六章 這晚宴還開不開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五百八十二章 計入宇文,段亂其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八百八十四章 佔范陽而望幽州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陰雲前兆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二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二百零七章 賜予是福林邊攔路!第八百四十五章 跟着兄弟搞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豈能如你願!第五百二十九章 見此見彼第三百七十章 諸卿,跑題了!第四十二章 陳家,我與陳止最親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一百零七章 勸學茶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爲你好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四百三十章 稱讚求字老人說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五百五十八章 驅民攻城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四百零四章 兩方謀劃兩方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三百零七章 正門迎太樂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五百八十章 陳計有所需第二十八章 先生千萬不要嫌少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第一章 新漢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三百五十六章 遺世獨立,非我可言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謀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九百六十七章 盤虯龍,蟒相鬥,自削其運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鄭實第九百六十六章 亂中衍內訌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七百八十八章 再伐代郡,可有勝算?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八百二十三章 投奔?投靠?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殤(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九十三章 真突圍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八百零六章 仇家如狼,飢則可驅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三百零二章 暗潮涌動,當快刀斬亂麻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踵而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師,冠絕青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丈夫生當如此!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
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動世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統可分善惡第二百八十六章 這晚宴還開不開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五百八十二章 計入宇文,段亂其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八百八十四章 佔范陽而望幽州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陰雲前兆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二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二百零七章 賜予是福林邊攔路!第八百四十五章 跟着兄弟搞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豈能如你願!第五百二十九章 見此見彼第三百七十章 諸卿,跑題了!第四十二章 陳家,我與陳止最親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一百零七章 勸學茶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爲你好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四百三十章 稱讚求字老人說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五百五十八章 驅民攻城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四百零四章 兩方謀劃兩方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三百零七章 正門迎太樂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五百八十章 陳計有所需第二十八章 先生千萬不要嫌少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第一章 新漢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三百五十六章 遺世獨立,非我可言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謀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九百六十七章 盤虯龍,蟒相鬥,自削其運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鄭實第九百六十六章 亂中衍內訌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七百八十八章 再伐代郡,可有勝算?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八百二十三章 投奔?投靠?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殤(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九十三章 真突圍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八百零六章 仇家如狼,飢則可驅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三百零二章 暗潮涌動,當快刀斬亂麻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踵而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師,冠絕青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丈夫生當如此!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