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

兩日之後,冀州,常山郡,鎮定縣。

新一封的書信就已經擺在了張賓的桌上,信封的旁邊,還有一個布包,裡面鼓鼓囊囊的,有不少凸起。

張賓面容清瘦,留着長鬚,高冠博帶、兩袖寬肥,靜靜坐着,看着信封與包裹。

這位石勒麾下的首席幕僚卻沒有急着拆開信,而是詢問對面那人:“這信還是射進來的麼?”

在他對面的那人,卻是一名神色焦慮的青年,此人名爲張鐸,乃是張賓的侄子,也是張氏一族之人,算是張賓少數幾個心腹之一了,平時就幫着他來回奔走。

這時聽到張賓詢問,張鐸便道:“這次並非是把信綁在箭上射來的,而是有人送來的,今日一大早,侄兒剛剛起來,就聽到有人敲門,開門之後,卻有一人藏頭露尾,頭帶兜帽,遮擋面容,二話不說,就將這封信塞到我的手裡,隨後又將這包裹遞過來,侄兒一時沒有回過神來,便就接下來了,隨後那人轉身就走,腳步快急,轉眼就在街角,跟着那門外的幾個乞兒、商販忽然拔腿追去,便是一番吵雜。”

張賓點點頭,笑了笑,也不再問,伸手把那包裹解開,露出了裡面的物件,卻是幾個畫軸。

“那位徵北將軍倒是有心了,只是這般贈送物件,着實是太過沒有章法了,顯得心不誠,”這麼說着,他伸出手去,抽出一根卷軸,鋪展開來一看,不由眼中一亮,“好字!這恐怕是那位徵北將軍親筆書寫的吧,早就聽聞此人書法了得,也見過幾人臨摹之作,但他親筆所書的,還未曾見過,現在一看,當真不凡!送來的是他的親筆,這又顯得有些誠意了,倒也有趣。”

這嘴裡稱讚着,張賓又看了幾眼,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般若經?”

他這邊皺眉不語,對面的張鐸卻忍不住道:“叔父,侄兒這心裡着實有些不安啊。”

“哦?”張賓將目光從那畫軸上收回來,擡頭看向侄子,“你有何不安?”

張鐸聞言,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左右看看。

此時,他就在張賓的府上,左右並無僕從他人,只有這叔侄二人相對而坐。

打量了一番,張鐸身子前傾,小聲說道:“侄兒本來以爲大帥真個並不在意,結果今日才知道,我家周圍滿是探子,那乞丐、小販,乃至行人走卒,竟然十有五六都是窺測之人,所以今日那人東西一送,馬上就有人過去圍堵、追趕,唉。”

“這有什麼意外的?”張賓搖頭輕笑,“大帥本就是雄猜之主,否則焉有這般氣魄立足冀州?先前幾封信送過去,他說並不在意,確實也是信任,派人監視,則是爲人主者當所爲,否則這下面的人都會覺得收信無妨,長以此爲,人心早晚盡散。”

“但現在要怎麼辦?”張鐸一副難以決斷的樣子,“今日這人送來的東西,既然已經被大帥的人看到了,是否也不上呈?”

石勒早就允許張賓得信不報,這表現了他的大度,與對張賓的信任,其實也是做給麾下其他的漢家從屬看的,畢竟發展到現在,石勒的隊伍裡面,漢家屬下已經佔據了很大的一塊份額,不可忽視。

但是,張賓心裡卻清楚,那位大帥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般大度,其心中其實依舊在意,只是隱藏了起來罷了,而這些信息,也或多或少透露給了這個侄子,讓他平時多家留心,不可太過張揚。

於是,張鐸此時便有這般擔憂。

“東西……”張賓聞言,眉頭一皺,看向那幾個畫軸,“還是要呈上去的,只是這裡面的內容,恐怕會有隱患。”

“有何隱患?”張鐸神色變化,“恕侄兒愚鈍,這似乎只是普通的佛經。”

張賓沒有說話,取出了其他幾根畫軸,一一鋪展開來,裡面依舊還是佛經,而且還都是那篇《般若經》,但每一篇的內容雖然想通,可這寫出來的字體卻既然不同,小篆、隸屬、正體等等,皆有其妙。

哪怕張賓本意不是欣賞書法,卻還是忍不住稱讚道:“難怪那位徵北將軍在書法上好大名聲,只是這六卷字,就可以流傳後世了,相同內容,不容字體,可以稱爲‘六文書’,若是傳了出去,第一個想要過來求要的,恐怕就是佛家之人!”

“恐怕陳將軍的這六卷書,是意有所指,”張鐸坐在一旁,看着叔父將一個個畫軸展開,同樣驚歎於其中書法,只是聽聞“六文書”這個稱呼的時候,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另外,我亦看過陳將軍的法《佛論》一書,其中就曾重點談過‘般若學’,裡面隱隱有所分化,如今中原佛家,似有六宗之說,這幾幅書法如果傳揚出去,佛家人未必高興。”

“他們高興不高興,其實不重要,但到時候爲了給信徒一個交代,也會來討要,”張賓說話間,忽然嘆了口氣,“因爲這是陽謀啊,若是我所料不差,今日陳將軍給我手書的這封信,恐怕也是陽謀,他給我送的這幾幅字,同樣還是陽謀,便是有智計,亦無從抵擋。”

這般說着,張賓將面前那封信拿起來,撕開信封,看着其中內容,最後搖頭嘆息:“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啊。”

“這次又是招攬?”張鐸在旁邊看着,“既然這次送物件過來,被大帥的人看到了,那這封信也得呈上去吧?”

“不錯,但問題就在這裡了,”張賓放下信,還是嘆息,“這信一旦送出去,再加上這幾幅字,以及將要過來的人,我的處境可就難了。”

“有這麼厲害?”張鐸滿心疑惑,“那位陳將軍也不是第一次招攬叔父了,過去您不都是說,陳將軍是想要離間麼?既然咱們這邊都知道,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問題是這封信,”張賓話是這麼說,卻沒有把信給侄子看的意思,“這信幫我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在我手裡,那就是一封招攬用的書信,但送到了大帥手上,就是教他如何借用佛家關係的方略,可以說,此信一旦送上去,配合這幾幅字,還有將要過來的人,便是大帥再怎麼英明,也會按着上面的說法行事,問題是,此事一旦施行,不說我的地位不保,大帥更是會格外注意,以後的日子不好過了。”

這麼說着,他忽然笑了起來:“說真的,之前幾封信,我只覺那位將軍有些意思,如今卻不得不認真思考一下了。”

張鐸卻是憂愁和疑惑,不明白爲何遇到這般局面,自家叔父還能笑得出來。

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與幽州世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漁翁,兩王立關中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邊新城疑紮根,車上書冊源雕版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爲,而郡王可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六百二十二章 弦震火延蒺藜散,骨斷顱裂心膽崩!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動人心第六百零四章 不問兵馬問煉丹?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匡天下之志,爲此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八百四十七章 敵亂第三百零一章 這不是個好差事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陳家老爺第七十章 筆走龍蛇言莫賭第六百六十八章 都沒來!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圍洛陽,三王挾真龍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傳信,北地歸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謊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難安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後之策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四百一十二章 禍從口出急從書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楊論兵第九十章 請看此物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五百一十九章 學與財相伴,哪個爲真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五百二十六章 將軍謀郡,太守懲僕第六百六十四章 鮮卑都覺得你胡說第二百五十章 只對弈,不破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四百六十章 觀人猜計,有人訪之第一章 新漢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氣而煉命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五百零三章 皇帝略送小禮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縣,再活捉陳止!第七百四十章 死氣瀰漫,虯影飄忽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爲鮮卑,亦長嘆惋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五十一章 我優勢很大!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五百零一章 陳止的三重身份第七百九十四章 錢糧!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二百八十四章 這名字好,我碰巧也寫過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後悔啊!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八百章 九官何屬?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國亡了!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一百章 莫非北地皆如此 元旦快樂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
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與幽州世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漁翁,兩王立關中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邊新城疑紮根,車上書冊源雕版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爲,而郡王可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六百二十二章 弦震火延蒺藜散,骨斷顱裂心膽崩!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動人心第六百零四章 不問兵馬問煉丹?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匡天下之志,爲此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八百四十七章 敵亂第三百零一章 這不是個好差事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陳家老爺第七十章 筆走龍蛇言莫賭第六百六十八章 都沒來!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圍洛陽,三王挾真龍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傳信,北地歸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謊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難安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後之策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四百一十二章 禍從口出急從書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楊論兵第九十章 請看此物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五百一十九章 學與財相伴,哪個爲真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五百二十六章 將軍謀郡,太守懲僕第六百六十四章 鮮卑都覺得你胡說第二百五十章 只對弈,不破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四百六十章 觀人猜計,有人訪之第一章 新漢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氣而煉命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五百零三章 皇帝略送小禮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縣,再活捉陳止!第七百四十章 死氣瀰漫,虯影飄忽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爲鮮卑,亦長嘆惋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五十一章 我優勢很大!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五百零一章 陳止的三重身份第七百九十四章 錢糧!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二百八十四章 這名字好,我碰巧也寫過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後悔啊!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八百章 九官何屬?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國亡了!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一百章 莫非北地皆如此 元旦快樂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