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洛陽有敕來

“朝廷的旨意?”

陳止聽聞此言,卻沒有感到多少意外,反倒是其他人,一個個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朝廷的旨意帶過來,莫不是說給王家之人聽的?那陳舉何必過來通知我等?”劉綱滿臉的不解,他過去在自己的家族中,也曾經有人說是將朝廷的旨意帶來。

這朝廷的旨意,民間都聖旨,因爲不再官僚體系之內,向外的一些諭令,都要經過皇帝的加蓋,由此才能名正言順。

不過,劉綱的劉家,當時只是接到了誥命,家中衆人事先要沐浴更衣,然後擺上香案,鄭重其事的接下來,這纔是一個完整的禮儀流程。

所以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族的問題,要通知肯定得告知王家,結果陳舉卻來告知幾人,那話中之意,隱隱還有旨意是來找他們的意思,當然會感到奇怪。

不光他奇怪,其他人也又不解,只是沒有問出來罷了,等着陳舉的回答。

陳舉也沒有讓他們久等,很乾脆的就道:“回稟諸位少爺,那上門的人,指明瞭說是旨意是給我們家少爺的,還說是什麼敕旨。”

“敕旨?”趙興頓時明白過來,衝着陳止拱手笑道,“那我在這裡,可就要恭喜陳兄了,敕命自來都是封官授爵方可用之,若那門外兩人,所言不虛,那就是朝廷終於中道山野有遺賢,要徵辟陳兄了,而且單純的徵辟,不該用敕令,當有官職之外的加封。”

“原來是這樣麼?”劉綱露出驚喜之色,“那可真是個好消息啊!陳兄這樣的本事,若能爲官,定然可以造福一方。”

6映卻眉頭微皺,說道:“不過只有二人過來,是否有些草率,我在江東之時,家中也有親人接到過敕命,那都是提前幾日就會傳達過來,而過來傳命的,往往也是諸多人手,浩浩蕩蕩,鬧出好大的威勢,怎麼這邊只有兩人上門,可別是什麼騙子。”

“騙子怕是沒有膽量以此爲藉口,不如過去問問吧,他們敢來登王家的門,那就肯定會有一番說法。”陶涯這麼說着,其他人則紛紛點頭。

事實上,6映的擔心,並非沒有根據,這次的傳信確實有很多不符合過往傳統的地方,但都是有原因的。

這徵辟陳止,給他封官的決定,是之前劉淵身死的消息傳來後,皇帝連夜召集諸多公卿大臣,商討後做出來的決定,隨後就立刻派出了人手,急切趕路。

其一,就是要趕在北線戰敗的消息之前,先給陳止封好官,畢竟這個消息是瞞不住的,等傳開了,再給陳止封官,傳出劉淵身死的消息,別人難免會認爲,這是牽強附會,趕在消息擴散之前,那情況就不同了,給人一種有來有回的感覺。

這其二,則是因爲糜軍的那封戰報,讓相關之人意識到陳止怕是有了麻煩,這就需要盡過去,也算是給陳止撐腰。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則是不少公卿對這次的封賞結果,還有一點微詞,並不甚滿意,於是用時間緊迫這個藉口,削減了過去傳旨之人的規格和人數,以此來減少影響。

這些內裡的緣由,旁人自然是無從得知,所以等陶涯見到了那兩名騎手後,還是驚訝於這個宣命隊伍的簡陋,若不是趙興認出了來人,恐怕真要被當成是騙子對待了。

“徐慮蔡究,沒想到是你們過來傳令。”趙興走過去,和兩名騎手交談起來,還叫出了他們的名字,隨後又給陳止他們介紹了一番。

徐家蔡家,都是有名的士族,雖然不是頂尖,但在京城也是有些影響力的,他們的後輩子弟,起步就過旁人,比如這徐慮和蔡究,他們如今身兼多職,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宮中當差,近天子之地,能接觸到各方大臣,對積累人脈格外有好處,未來真要是仕途起步,可以免去諸多瑣碎,因爲根基已經打好。

這兩人倒也客氣,見了陳止之後,先提到了陳歡,這個陳家子弟也是他們的同僚。

“陳歡時常會提及陳先生,現在一見,真是不虛此名啊!”

幾句寒暄過後,二人就提到了這次過來的主要目的,不過在說話之前,卻先示意陶涯等人離開。

陳止笑問:“可是現在就要宣佈?”他朝着兩人的手上但並沒有什麼卷軸之類的,這朝廷的旨意,再怎麼隨意,也不該被隨隨便便的就戴在身上的。

那徐慮解釋道:“陳先生還望見諒,這次的事,實乃是事急從權,可即便如此,還是不能太過隨意,否則也顯得不夠莊重,因此我們已經吩咐了此地的差役去做準備,也通知了王家的管事,讓他準備好東西,我二人這次登門,是爲了稍微透露一點緣由,也好讓您心裡有個數,只是這事還要有一定的保密……”

“可是與匈奴有關?”陳止則直接反問,他早就估算了許多,所以並不意外,見對面兩人的表情,就知道自己是猜對了,於是就道:“若是如此,大可不必擔心,在場的人都是我的好友,定然會守口如瓶,不會輕易透露,況且,若是我所料不差,你們口中的消息,也只能保密一時,遲早是要曝光的。”

徐慮和蔡究對視一眼,有了決定,就聽那徐慮靠近兩步,低語道:“這朝廷在北邊的戰事十分不利,已經有潰敗之役了,損兵折將,而匈奴國主劉淵,卻突然身故,這也是會給陳先生您封賞的原因。”

“北線當真是潰敗?”

趙興和其他人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擔憂。

藉助趙家的消息渠道,他們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大概的情報,但此刻從代表朝廷過來的二人口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還是讓人感到震撼。

不過,在震撼過後,就是更深的疑惑了。

劉綱問道:“劉淵真的死了?他匈奴剛剛大勝,本來正是乘勝追擊之時,結果國主卻身死,那肯定是一團亂麻了。”

“這個消息,暫時還沒有傳開,請幾位不要隨意談論。”蔡究先提醒了一句人,然後話鋒一轉,“這劉淵之死和陳先生還有關聯,按着諸公的意思,這個誅殺匈奴賊的功勞,也是應該給與陳先生的。”

“這個功勞要給我?”陳止神色詫異,對裡面的邏輯一時也沒有理清。

徐慮就低聲將事情的起因經過說了一下,當聽到因爲劉韻言和劉曜的關係,那位匈奴之主情緒激盪,最終一命嗚呼的時候,陶涯等人止的目光,都有了明顯的變化,更是下意識的遠離了幾步。

陳止頓時哭笑不得,這是真要把自己當成災星了?

只是他的表情,卻讓徐慮二人誤會了,那徐慮不由又壓低了幾聲,說道:“陳先生,我知道您高風亮節,怕是不喜歡被官職束縛,只是這次的事,太僕也出了很大力氣,事關朝廷顏面,還望您能暫時接下來職位,這對您鞏固名聲也是很有好處的,若是日後這官做的不快,大可棄官而去,更增灑脫之意。”

陳止聞言,就知道這人誤會了,但也不解釋,而是反問道:“既然這些都透露了,不知道這上面是給我安排了一個什麼官?”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陳止已經越的意識到,自己當前的身份和位格,有着極限,想要突破這個極限,出仕已經是一個不能繞開的問題了,但是怎麼出,怎麼仕,也有講究。

那徐慮遲疑了一下,還是說道:“乃是太常麾下的太樂令,爲六百石之位,享七品。”

太常?

陳止默默點頭。

這太常也是九卿之一,銀章青綬,進賢兩樑冠,五時朝服,佩水蒼玉,職典天地,兼掌宗廟,時人皆稱之爲列卿之,這樣的一箇中央職位,其麾下自然諸多屬官,太樂令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太樂令,按照最初的定義,乃是掌管妓樂,展到如今,更增了諸多職能,除了本職之外,還領清商署丞之職,掌諸樂及行禮節奏等事。

所以,這雖然是一個七品的官職,但意義卻和地方上的截然不同,不光是位於中央,而且還另有實權,對一個領域有着干涉的能力,同時還算是一個容錯率比較高的位置,不怕新手犯錯,明顯是經過精挑細選的。

陶涯等人也中深意,紛紛拱手:“恭喜了,能以這等官職起家,那是再理想不過的了。”

陳止默默點頭,沒有多說什麼,而是思量着這個官職,能有何等作爲。

“太樂令麼?說高不高,說低不低,影響力有,但並不大,或許可以嘗試着引入一些其他思潮,做一個社會實驗,換句話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定點試驗職位。”

他這邊還在想着,那徐慮又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稱號封賞,這個乃是皇上親自定下來的,就不能在這裡公佈了,陳先生只需知道,這次的封賞雖然來的有些急,但絕對會讓先生您滿意的。”

“還有稱號?”

餘下衆人面面相覷。

不等他們再次提問,王家的人已經趕了過來,將這報信的兩人請了進去,隨後的一日時間,整個王府張燈結綵,做好了準備。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五章 不在對錯在喜惡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爭霸,沾親帶故!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九百零二章 城中不知年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師,冠絕青州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華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諸官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三百二十九章 莫後悔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農納匠,減稅分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路找人,無人敢出頭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氣,耳聰目明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改勢,敵自變第八百三十八章 執金鐵,親臨沙場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七十二章 穿街拜老再抽籤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運,與國同休第七百三十三章 竹籤消,銅板碎,乃成眼中景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七百零三章 何其不公!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消息不對!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書生宣,粗漢亦可談大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避而不見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僧笑論陳,兩左急登門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乃避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爲爐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農固名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四百零一章 南北名士聚一堂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貞,皆有其歸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車路遇兵押囚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強勢面前,何來心機?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裡沒點數?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個散財童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砲退敵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五章 不在對錯在喜惡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爭霸,沾親帶故!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九百零二章 城中不知年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師,冠絕青州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華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諸官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三百二十九章 莫後悔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農納匠,減稅分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路找人,無人敢出頭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氣,耳聰目明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改勢,敵自變第八百三十八章 執金鐵,親臨沙場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七十二章 穿街拜老再抽籤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運,與國同休第七百三十三章 竹籤消,銅板碎,乃成眼中景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七百零三章 何其不公!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消息不對!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書生宣,粗漢亦可談大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避而不見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僧笑論陳,兩左急登門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乃避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爲爐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農固名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四百零一章 南北名士聚一堂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貞,皆有其歸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車路遇兵押囚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強勢面前,何來心機?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裡沒點數?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個散財童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砲退敵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