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農納匠,減稅分地

“舉子講學,可讓將軍掌握各地局面,進一步更能知曉宗族動向,甚至掌握世家局面!”

孫秀開場的一句話,就讓陳止眯起了眼睛,仔細的打量着這個下屬。

孫秀如無所覺,繼續道:“先前將軍提倡工坊之事,卻無足夠勞力,於是便引導佃農,以官府擔保爲其脫身,然佃農多年歸附,過的安穩,很多人不願離去,將軍沒有逼迫,對那些願意脫離的人,加以擔保,又有諸多惠策,這部分人本就是少數,可世家依舊不願放行,利用了宗族百姓加以掣肘,這其實就是上下溝通不暢所導致的,世家與宗族,橫在百姓與官府之間,舉子宣講,或可緩解此事。”

說到這裡,孫秀回憶起前幾年的那場聲勢浩大的局面,依舊難免生出了感慨。

他此時說到的,是那佃農新法。

…………

“佃農新法?”

幽州之南、冀州之北,有一座文武縣城,屬冀州治下。

此刻一支車馬剛剛抵達,城中的縣令馬上就出來迎接,口稱使者,卻是洛陽派去幽州的使者,途徑此地,那使者看着城內城外的荒涼景象,不由詢問緣由,就得到了這四個字作爲答案。

那章武縣令就道:“正是此法,此乃章武城內外凋零之根源啊。”說話間,他將這位使者請了進去。

使者姓溫,名嶠。

溫嶠入了城,過了街巷,來到衙門坐下,就繼續詢問起來。

縣令嘆息一聲,指着衙門外的一座樓閣道:“使君可見那樓?”

溫嶠點頭,笑道:“自是見得,莫非此樓與佃農之法有關?本官這一路走來,看街道上也是人跡寥寥,按理說冀東也算安穩,在河間王治理之下,有那河間國作爲屏障,不用擔心石賊來犯,偏偏人口不多,莫非都被幽州用所謂佃農之法給吸引過去了?”

“正是如此啊!”縣令收回目光,苦笑道:“實不相瞞,那座樓閣的主人,姓王,算起來與使君祖籍很近,都是太原。”

“太原王氏的分支?”溫嶠馬上就明白過來,“幽州的太原王氏分支,都和前大將軍王浚脫不了干係,莫非貴縣的這個王氏,是從幽州過來的?”

“使君果然精明,正是如此!”縣令誇讚着,臉上卻沒有一絲笑意,反而嘆息道,“幾年前徵北將軍挾大勝之威,幽州上下無人敢多言,加上週圍局勢兇險,洛陽幾次被圍,一副天下將傾的味道,於是他趁機推行了一番變法,這法子他過去在代郡施行過,就是要推廣工坊,尤其是冶鐵之事。”

溫嶠點點頭,說道:“此事我亦知之,聽聞那單梢砲,還有傳聞中可能存在的平興炮,皆是那段時間被鍛造出來的。”

章武縣令接着便道:“拿下了幽州之後,陳徵北所圖更大,這工坊的規模更上一層樓,所需人手更多,於是便故技重施,要讓幽州的世家釋放家中佃農,入他的工坊勞作。”

溫嶠笑道:“這就有些想當然了,工坊所需的可不是一般人,普通百姓難以爲之,必須得掌握了一定的手藝,起碼有匠戶基礎的才行!”

正像溫嶠所言,陳止在幽州擴大工坊,規模更大,需要的人手更多,而這種人即便用勸學茶來教育,亦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更何況幾年下來,勸學茶早就消耗殆盡。

章武縣令不知勸學茶,卻知陳止是如何做的,就道:“人手不夠,徵北將軍自然就盯上了整個幽州範圍內的工匠、匠戶。”

溫嶠馬上就明白過來,他是太原溫氏出身,當初奉劉琨之命南下傳信,跟着就留在洛陽做聯絡人,對邊疆事也知道的很詳細,就道:“幽州作爲邊疆地區,工匠數量上與中原腹地無法相提並論,但在技巧的掌握上卻不見得落後,只是邊疆的工匠人口,大部分都掌握在世家手中。”

章武縣令點了點頭。

這也很容易理解,有手藝、又不想成爲流民的,就得把這本事找一個賣家,於是,在天災人禍的推動下,工匠人口大量聚集在世家籍下,這對陳止的工坊推廣計劃,造成了嚴重阻礙。

但跟着,溫嶠又道:“佃戶跟着主家多年,肯定不願離去,否則就失了保障,單純政令,未必可行。”

章武縣令苦笑道:“要不怎麼說徵北將軍能稱雄北地呢?在佃戶新法中,這位將軍列出了許多規矩,針對匠戶的有稅收減免,也有分田、分地,甚至對匠戶子女的教化,都有一套說法,可以將軍府出錢出力,讓他們爲學!”

“爲學?”溫嶠神色微變,“匠戶之子也能爲學?那可不得了了,這種誘惑面前,哪怕是崇尚安穩過日子的佃農,也沒有不心動的!只是照你這麼說,徵北將軍府得耗費不少錢財,這錢財都是從哪裡來的?”

章武縣令無從得知,只是搖頭,卻讓溫嶠記在心中。

他們自然不知道,代郡如火如荼的商業擴張,以及整個幽州範圍內的剿匪行動,給陳止提供了充沛的財力,能支撐他完成這項改革。

隨後,溫嶠又問:“接下來,豈非就一切順利了?”

章武縣令搖頭道:“可惜,世家卻不願意放手。”

“對世家而言,無論是佃農還是工匠,都是家族財產,哪怕陳將軍給出了補償,亦不會願意輕易放手。”溫嶠很清楚裡面的緣故,他也是有出身的人,“最後是如何發展的?以陳徵北的行事風格,肯定不會作罷,既然有世家南遷至章武,那勝負也該很清楚纔是。”

章武縣令就道:“當時陳將軍聲勢正隆,沒人敢輕易觸動黴頭,可世家也不願意退讓,最後就藉機聯合起來,統一抵制,想要以此施壓,逼迫陳止談判,結束新法,維持穩定。”

溫嶠嘆了口氣,說道:“不用多說,最後肯定是失敗了,還有可能因此弄巧成拙,令陳止行雷霆之舉,一舉蕩平阻礙,這才逼得不少家族遷徙南下。”

那位縣令一愣,苦笑點頭。

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個陳止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縛,以賈誘,溫水煮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觀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隱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七百零三章 何其不公!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書北上請玄兵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個弟子吧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曉第一百八十章 當除禍根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人如掛畫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九百二十七章 化人爲書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六十無章 再近一步,必殺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賊尚且不敢攻幽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運,與國同休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應其索兵臨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與王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仕爲官,非爲這般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書生宣,粗漢亦可談大勢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六百六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三百章 洛陽京畿在眼前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將亂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六百七十八章 北望代郡,暗夜過溝渠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諜司的“大敵”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諜司的“大敵”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懼與怒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九十五章 品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消息不對!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尋奇兵,背後有人催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殺意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四十四章 矚目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實在是高!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當然耳!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爲官,那就與虎謀皮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陳氏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爲官,那就與虎謀皮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尋神仙方,算世家計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靠你,有什麼好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一百一十五章 原本事泄,陳家衆喜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盡被擒
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個陳止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縛,以賈誘,溫水煮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觀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隱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七百零三章 何其不公!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書北上請玄兵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個弟子吧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曉第一百八十章 當除禍根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人如掛畫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九百二十七章 化人爲書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六十無章 再近一步,必殺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賊尚且不敢攻幽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運,與國同休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應其索兵臨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與王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仕爲官,非爲這般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書生宣,粗漢亦可談大勢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六百六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三百章 洛陽京畿在眼前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將亂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六百七十八章 北望代郡,暗夜過溝渠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諜司的“大敵”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諜司的“大敵”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懼與怒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九十五章 品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消息不對!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尋奇兵,背後有人催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殺意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四十四章 矚目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實在是高!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當然耳!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爲官,那就與虎謀皮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陳氏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爲官,那就與虎謀皮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尋神仙方,算世家計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靠你,有什麼好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一百一十五章 原本事泄,陳家衆喜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盡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