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

正當各方都因爲太樂署裡面傳出來的消息,而各有反應的時候,在那太樂署的院子裡,這場奇怪的品評還在繼續。

這個奇怪的說法,是那位作爲品評大家之一的袁荃,在旁聽了一陣子後,忍不住說出來的。由於他們五個人本就是衆人矚目的焦點,因此他的這句話,被衆人清清楚楚的聽到,但沒有人對此表達異議。

因爲,隨着這場品評的進行,在場的衆人都發覺到,這次品評的內容,讓他們越發意外,但也越發的吸引他們的注意。

“這篇文章,寫的是宣武北征的內容,但角度頗爲新穎,不是聚焦於兵家沙場,而是着眼於書林文齋,寫的是幾位經學大家在戰亂之時,是如何堅持爲學的,利益深遠,不知是孫公子你在之前寫下的,還是這三天之中寫出來的?”

此時,經過對五位大家和參加士人的介紹後,品評已經進行到了第三個環節,讓參加品評比試的士子,將他們的文章都拿出來,要展示在五位大家的面前。

不過,在大家觀賞之前,先就有那吏胥過來,把文章的內容通讀一遍。

這文章的好壞,聽起來彷彿是一個主觀問題,但在這新漢時期,其實不然,因爲此時的文章,在流行趨勢上,本就有着一定的劃分,從東西兩漢時的賦,朝着駢文轉變,對文章的對仗、辭藻等,有着較爲普遍的認知標準。

這一點,從陳止的兩篇文章上就能看得出來。

無論是《師說》還是《六國論》,其實都是後世的傳世文章,但陳止卻沒有直接拿出來用,而是結合時代特點,在加入自身理解的同時,還按照此時人們所喜好的文體,加以拓展和深化,這其實就是對文章好壞量化標準的利用。

而對於王衍、郭凡這等文章大家而言,一輩子和文章打交道,更有教書育人的經歷,不光能看出文章好壞,更能一口氣說出其中的關鍵,進行分析。

所以,這邊孫特的文章一被讀過,五位大家就都紛紛點頭,明顯都有了看法。

孫特本來正期待着聽聽大家的品評,作爲大頭陣的,他身上擔負着不小的擔子,期待迎來一個開門紅。

所以,他的這篇文章,乃是經過精心準備的,連書院的幾位師長,都在其中給予了不小的指點和幫助,爲的就是一炮而紅,將南山書院的氣焰給壓下去。

只是,不等大家出聲,倒是陶涯先來詢問他了。

面對詢問,若是在這品評正式開始之前,或許孫特也不會當一回事,更不見得有心思回答,可隨着之前幾個環節的進行,現場的氣氛非常肅穆,充滿了儀式感,整個品評會都顯得重要很多,孫特亦不敢放肆,所以一聽陶涯問起來,也就回答起來。

“這文章,是我在爲學之時,得師長允許,入了守拙書院的藏經閣,在其中看到了前人事蹟,有感而發,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心要寫下來了,直到三天前,正好碰上幹了太樂令的提議,回去之後,正好想到這個念頭,遂成此文!”

他這話一說,這院中觀禮的衆人,不少人都露出了驚訝之色。

“沒想到竟是用了這幾天的時間寫出來的。”

“這話未必是真的,但我聽此文,心中頗多感慨,筆鋒老辣而直接,倒也和這孫特的性子相合。”

“我比較喜歡他的這篇文章,其實裡面有一部分,你們注意到沒有,和陳太樂的《六國論》之言,很是相似,不知道是否是從中得到了借鑑。”

……

衆人的交談,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文章和孫特這個人的上面,實際上,今日到場的衆人,有着種種不同的目的,很少是真心要過來品鑑文章的,但奇怪的是,隨着整個品評會過程的安排和進行,這些人本來的目的雖然沒忘,但也逐步投入到品評會之中了。

不光是院中之人在討論,就連那屋舍之中,正在旁聽的太樂署從官們,也是津津有味,而且聽着聽着,那董續還忍不住道:“這麼一聽,這個孫特雖然性子有些刻薄,但他的文章寫的還真不錯,短短時間就能寫出這般文章。”

高疆則頗爲興奮,他們站着的位置,透過窗子,可以觀察到院中的景象,自是能發現,這院中的衆人,看着那些人的表情、聽着議論聲,他不由說道:“無論如何,這勢頭不錯,看院中人的反應,對孫特的這篇文章,也是頗爲認可的,若是最後能得到衆人支持,就是評判了高低,估計也能省去不少麻煩。”

字裡行間之中,其實還有擔心。

邊上,還站着劉綱、趙興等人,他們也是被邀請過來的,期間還幫了不少忙。

劉綱聽了董續的話,不由對陳止笑道:“陳兄,你當初在那王府晚宴中,乃是當場作文,論這一手,怕是整個天下也沒有幾人能比得上,你倒是說說,這個孫特的文章,到底是不是這幾天之內寫出來的?”

他這話一說,其他人也都留意起來,連董續、高疆等人都側耳傾聽。

陳止見了衆人表情,知道不好敷衍,先說了一句:“我說過很多次了,《六國論》並非當場所作,我亦沒有這般能耐。”

“好,好,我們相信。”劉綱笑嘻嘻的說着,那表情分明是半點都不信。

陳止無奈的搖搖頭,跟着才道:“至於孫特的這篇文章,理應不是最近寫成的,裡面有兩個句子提到了一年多以前的事例,其介詞卻表現出近似之意,所以這篇文章,其雛形至少不是這幾日才寫就的。”

陳止的解釋並不複雜,衆人都聽的明白。

高疆眉頭一皺,有些不解的道:“其實我也能想通裡面的道理,這文章堪稱上佳,短短三天,怎麼可能寫得出來,而且其中筆鋒老道之處,怕還有守拙書院的師長指點吧。”

馬選點頭說道:“這種情況是難免的,孫特他們今天過來,代表的乃是書院,那書院長者豈能不重視?根本無須從細節處分析,就可看出。”

他們當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劉綱朝着窗開看了一眼,就有些不解的說道:“咱們能想通這點,院中都是書院學子,見多識廣,沒理由看不出來,怎麼一個個卻不見半點疑惑。”

“他們不是沒有疑惑,而是沒有必要疑惑,”陳止笑着回答,同樣朝着窗外看了過去,“對這些人而言,此事真假並不重要,他們本來也不是真心過來看品評的,只是想知道結果罷了,現在被氣氛感染,覺得事情新奇,就當成是一樁逸聞,想要一探究竟,對他們而言,孫特說的是真是假,根本就不重要,也不會有人深究,更沒有深究的理由。”

這番話讓衆人陷入沉思。

“我有一是不明。”忽然,陸映卻開口了,“先前的一番佈置,讓這太樂署中氣氛不同,肅穆許多,其實已經足夠,爲何還要在讓陶兄詢問那孫特這些呢?品評的乃是文章,孫特生平,衆人也多有知之,豈非多此一舉?”

陳止聞言,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指着窗外,說道:“陸兄,你再看下去,差不多就能明白了,品評書院高低,只是今日的一個環節,我說過要根治書院爭執的亂局,單純品評高低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轉變觀念。”

“什麼觀念?”劉綱好奇起來。

陳止笑而不語,而此時那窗外,則進行到了新的環節,在一番問答過後,陶涯將孫特的形象突出出來,在陶涯的口中,這孫特赫然成了一位品學兼優、孝敬尊長的有爲青年,連孫特自己都不由挺起胸膛,覺得自身的形象高大了幾分。

隨後,五位大家就都得到了孫特的這篇文章,開始品評,而且讓在場衆人意外的事,剛纔朗讀文章的時候,這太樂署還配了專門的書吏在旁邊聽寫,那邊唸完,這邊也抄寫完畢,成了四篇,加上孫特帶來的那篇文章,正好五篇,五位大家人手一篇。

孫特的本篇,被交給了王衍,畢竟是資歷最老的。

隨後,在陶涯的引領下,五位大家開始品評,首先說好的,說文章的結構,說遣詞造句,然後又說了不足之處,說了改正之法。

不知道,是不是先前的介紹起了作用,那孫特爲了附和陶涯總結的“謙遜好學”這個特性,在面對不足的時候,居然沒有像之前那樣性急,反而是低頭受教,表示改正。

當然,這也有面對幾位大家,他不敢太過放肆的原因。

只是這樣的行爲,多多少少讓旁人對他生出了改觀和好感,引得院中不少人竊竊私語,評價頗高。

這些議論聲傳入了盧阡的耳中,頓時讓這位南山書院的佼佼者眉頭皺起,暗暗握緊拳頭。

“我可不能讓這孫特比下去了……”想着想着,他的目光落到了陶涯的身上,想着剛纔情景,料到自己也會被詢問寫文章的情形,不由盤算起來,“等會問我的時候,我當如此這般的回答……”

漸漸的,他投入到了編造寫文環境的思緒中,連本來擔心的事,以及答應了徐府的事,都拋之腦後了。公告:筆趣閣app安卓,蘋果專用版,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過年同往豐陽街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見格局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陳氏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動腦……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請陳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世家富足,官府缺糧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張爲將,領三百入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來客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貶夏!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若有膽,不妨一聽第三十章 蒼頡循聖,作則制文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書北上請玄兵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千鈞一髮,門扉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許...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復叛,亂而驚天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縛,以賈誘,溫水煮之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十九章 得聞七哥書法了得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八百九十三章 慌而忙改道,悔不早聯陳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二百六十五章 餘波漸進波瀾起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動人心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國亡了!九百三十二章 陣前論禮第五百零三章 皇帝略送小禮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帳內書信,帳外炮響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七百七十一章 《語錄紀要》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九十無章 品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
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過年同往豐陽街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見格局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陳氏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動腦……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請陳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世家富足,官府缺糧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張爲將,領三百入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來客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貶夏!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若有膽,不妨一聽第三十章 蒼頡循聖,作則制文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書北上請玄兵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千鈞一髮,門扉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許...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復叛,亂而驚天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縛,以賈誘,溫水煮之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十九章 得聞七哥書法了得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八百九十三章 慌而忙改道,悔不早聯陳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二百六十五章 餘波漸進波瀾起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動人心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國亡了!九百三十二章 陣前論禮第五百零三章 皇帝略送小禮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帳內書信,帳外炮響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七百七十一章 《語錄紀要》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九十無章 品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