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貞,皆有其歸

“應在我的身上?”

陳止聞言詫異,他雖也有猜測,覺得或許此番葛洪北上,其中或許有什麼玄之又玄的原因,但任憑他如何猜想,也沒有想到,會是這麼一個原因。

他本來還以爲,最多就是葛洪著述的時候,涉及到什麼問題,正好聽聞了自己通典傳聞,所以過來詢問,也準備了一點說辭,卻沒有料到,對方直接一個“元亨利貞”扔過來。

猝不及防啊。

這邊他還在想着,對面的葛洪又有了進一步的解釋。

這位丹道高人明顯也知道,自己的這番說辭,實在是有些不着邊際,貿然說出來難免給人意外和詫異,哪怕當今世人喜好探尋論道,甚至不乏故弄玄虛之徒,可談玄之人的心裡,並不是一團漿糊,往往都有其學術和精神的內核,怎麼說都在掌控之中,若是脫出了掌控,往往就會被人駁倒,也就是名望受損。

在葛洪想來,陳止這樣的名士、實權太守,那肯定是喜歡將事事都控制在手裡的,貿然聽聞這般話,事先沒有準備好,終究還是有些不適的。

所以,他後面的話,就讓陳止略微明瞭了前因後果——

“貧道所寫的這部分,本就是追求元亨利貞這四元之說,那家學流傳,便是‘元’,我祖上師從仙師左公,是爲初始,今天下談玄,乃爲脈絡,令玄妙之學能弘揚廣大;而歷經家傳,底蘊藏書皆不缺少,又有諸多通玄之士往來,得以讓貧道能接觸道家真意,因而能通典籍,此乃‘亨’;另一方面,家學底蘊、名望流傳,族人多有建樹,又有聰慧之士來投,有諸多師伯師叔、師兄師弟,以及貧道的諸多弟子,人和聚集,這邊是‘利’了。”

“原來如此,這‘元亨利’,就是道長的積累,因而能閉關著述。”陳止點點頭,覺得這些話聽着玄妙,其實仔細思考一下,近似於天時地利人和的意思。

當今之世,百家復萌,這就是天時。

沒有這樣的社會環境,沒有安定的社會局面,思想道德建設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本站立不起來。

而葛洪這一家子,基本上都是學的神仙方術,又雜糅道家之說,還能接觸到很多的人傑鴻儒,有着家學傳承打基礎,不用耗費時間精力求學,這就是地利了。

沒有這個地利,就要如那寒門學子一樣,連吃飯穿衣都是問題,爲了讀書求學而縮衣節食,一生時間的三分之一,都要用在獲得晉升之本上,往往得了一點根基之後,那爲學的心也變了,根本做不出什麼學術文章來,所以葛洪這樣的條件,才能讓他在年紀不大的時候,就成就斐然,否則一般的天才少年,年少成名,受困於家境,最終難免泯然衆人。

至於其人提及的族人、師長、弟子,這就明顯是人和。

任何事,歸根結底還是人去做,有了人脈,不能說無往不利,但事半功倍是必然的,至少很多事,只需要一句問候,就能得到解決。

要完成一部足以流傳千古的著作,甚至這部書的一部分散佚,而餘下的殘章依舊有重要價值,足以讓人追捧,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要花費時間,還要有大量的投入和資源,最起碼自身要底蘊深厚。

便比如陳止,他寫通典,看起來是一人之力,其實是集合了幾百年的智慧,更藉助了心中的大量藏書,利用科學的整理和歸納方法,在心中多次比對、取捨、權衡,這樣才能完成,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辦法,一口氣把全部的通典都寫出來——

這一方面是爲了吊胃口,另一方面則是因爲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涉及到的工作量太大,在陳止需要做戰前準備的時候,是根本分不出精力的,哪怕只是在記憶的藏書中查找,也好耗費太多。

一人尚且如此,這葛洪的情況,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爲了著述一部,他要集結天時地利人和,元亨利貞中的三個,但是第四個,要怎麼解釋?

“真的和我有關?”

葛洪長舒了一口氣,似乎之前的講述,也讓他繃緊了心神,此時放鬆下來,便笑道:“這元亨利貞,第四個所代表的,在貧道看來,乃是正固、正本之事,若能參悟通透,才我這部書,就真的能有點睛之筆,或許存有流傳後世、廣大道門、丹道的機會,但這一點我卻久久難以思慮通透。”

“這關鍵在哪裡?”陳止的眉頭卻皺了起來,“陳某自問,與道家之學也就知道個皮毛,還多數都能歸結於道家之史,屬於半個史家的範疇,我不覺得能提供給道長一個正固根本的幫助。”

“哈哈,實不相瞞,貧道也是一頭霧水,”葛洪則是笑了起來,“此事乃是以易卦佔得,是以貧道纔來此處,本以爲見了太守之後,便能有所明悟,誰知道一番話說完,貧道固然還不明其意,太守也糊塗起來了,這麼看來,此次登門,真是冒昧了。”

“哦?”陳止心中一動,他沒有想到,葛洪的到來,居然是因爲易卦,這等玄物爲指,是否和更爲玄奇之物有關?

“難怪,難怪,”想着想着,陳止搖了搖頭,“難怪陳某這還在想着,道長動身之時,我這代郡戰雲密佈的消息,也該是傳開了,何以道長還要過來,原來根源就在於此,如此看來,道長的求道之心果然甚堅。”

葛洪卻搖搖頭道:“貧道也是在半路才知道戰事消息,但當時已經過了冀州,進退維谷,幸好靠着一點人情,和濟陰太守祖逖有些交情,他派兵護持了幾天,正想着要不要回返,就傳來了太守大捷的消息,卻也不用糾結了。”

陳止點點頭,跟着心中一動,說道:“如今道長見了陳某,也不明其中關鍵,不知有何打算?若是不嫌棄的話,不如先在這裡住下,細細探查。”

“此亦貧道之願也,”葛洪也不矯情,“實不相瞞,貧道此次北上的馬車裡,就有些書稿,一路上最擔心的就是書稿散落,如今來了此地,正好與太守討教一番。”

“這是好事,求之不得!”陳止聞言,確實歡喜,他正打算探究一下道門玄奇,看能不能對百家籤筒的情況,有進一步的瞭解。

另外,能讓葛洪在這裡暫住,同樣意義非凡,而且有着現實意義。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謀劃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八百四十八章 斷首而亂軍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天下亂!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單于”第六百零六章 閉眼觀勢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人如掛畫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幽州動,泥塑立第三十一章 禍心露端倪,一宴欲揚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五百二十三章 觀商而知動向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舉,先入籍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四十八章 此人當爲友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誘士,牧民網羅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二百零二章 前後行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三百三十八章 爾如行在崖邊,我則如履平地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六百二十章 厚顏無恥!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兒郎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起高樓親受益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說久仰,心中暗算計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二百四十四章 甲乙丙丁走一人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飛揚跋扈,哪堪此時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五百二十四章 說動則得其兵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來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九百三十二章 陣前論禮第三百七十一章 爲國背鍋,使人驚懼第八百二十六章 兵動!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七百三十三章 竹籤消,銅板碎,乃成眼中景第九百三十八章 來助你一臂之力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三百二十二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騁意馬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二百八十八章 爲拯救陳止而來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二百零二章 前後行第八百六十七章 再搗幽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守一罵死王彌 新春快樂!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封師而吞氣,劫來走一遭第五百七十章 不用審了,斬之!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一百零三章 彭城第一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街燈火書明字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陰雲前兆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戲第一百七十二張 諸葛之禮第七百零四章 何以讓人趨之若鶩?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謀劃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八百四十八章 斷首而亂軍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天下亂!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單于”第六百零六章 閉眼觀勢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人如掛畫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幽州動,泥塑立第三十一章 禍心露端倪,一宴欲揚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五百二十三章 觀商而知動向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舉,先入籍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四十八章 此人當爲友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誘士,牧民網羅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二百零二章 前後行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三百三十八章 爾如行在崖邊,我則如履平地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六百二十章 厚顏無恥!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兒郎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起高樓親受益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說久仰,心中暗算計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二百四十四章 甲乙丙丁走一人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飛揚跋扈,哪堪此時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五百二十四章 說動則得其兵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來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九百三十二章 陣前論禮第三百七十一章 爲國背鍋,使人驚懼第八百二十六章 兵動!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七百三十三章 竹籤消,銅板碎,乃成眼中景第九百三十八章 來助你一臂之力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三百二十二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騁意馬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二百八十八章 爲拯救陳止而來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二百零二章 前後行第八百六十七章 再搗幽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守一罵死王彌 新春快樂!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封師而吞氣,劫來走一遭第五百七十章 不用審了,斬之!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一百零三章 彭城第一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街燈火書明字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陰雲前兆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戲第一百七十二張 諸葛之禮第七百零四章 何以讓人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