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

“看你們的樣子,該是知道讓你過來是幹什麼了。”

看着兩名得力屬下過來,陳止就笑了起來,他從兩人的臉上,看出些許端倪,見周傲要開口,陳止先擺擺手。

“不用着急,聽我把話說清楚,”陳止止住了周傲,又看了眼神略有閃爍的董緒,心裡已經有數了,“我要外放爲一地的郡守,這個消息,你們肯定知道了,甚至比我知道的還早,我也是從董君的口中得知,要去的是那代郡,而非廣寧,這段時間以來,很多事也都多虧了董君在旁提醒,否則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

董緒面露慚色,正要說什麼,也被陳止擺手止住了。

“先聽我把話說完,”陳止說話的時候,笑容漸漸收斂,“本還想着將太樂署的幾位同僚,都一一調動過來,結果我自己都要走了,自是來不及了,不過此去北疆,不是旁人口中的被髮配,倒也能有一番作爲,擺脫了洛陽的諸多掣肘,更有施展的空間,這人手也是不夠的,這一年以來,你們二人輔佐於我,從太樂署到這秘書省,勞苦功高,我與兩位更是相處融洽,若你們願意的話,可以隨我同去”

他看着兩人的表情,頓了頓,道:“客套話我不多說,更不瞞你們,此去也有不少風險,但更有機遇,你們願意相隨,陳某絕不會虧待兩位,若是不願,我也不強求,況且京城洛陽,也要安排一二人手的,留下來也有留下來的益處,一樣可以幫我,最起碼可以把我明年的諸評風向。”

他話說完,對面的兩人都沉默起來,似在心中衡量、沉思,很快,周傲就打破了沉默,清楚的表明態度:“屬下唯監正馬首是瞻!”

“好!”陳止點點頭,笑道:“不過,還要讓吳屈等候些許時日,先得待我上書,爲你謀一職,我亦要一個月後方可上任,到時你我同往!”

吳屈是周傲的字,陳止之前在公開場合,都是稱呼下屬的職位,私下裡則是姓後面加一個“君”的尊稱,現在直接叫字,就是表現親近的意思了。

“好!”周傲做出了決定,整個人也平靜下來,不復擔憂、躊躇,“全憑監正吩咐!”至此,他與陳止的利益,是徹底綁定在一起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是真正的鐵桿心腹了。

謹記着,這位心腹又轉頭朝董緒看了過去,後者正一臉爲難的樣子,注意到周傲的目光,便要硬着頭皮開口。

陳止卻搖頭道:“董君,你經驗豐富,正好坐鎮京師,以爲聯絡,日後我等地方上有什麼需要,還要你居中出力,而且諸評新立,正是打基礎的時候,也需要你們這些、能夠理解我心思的人留下來主持,明後兩天,我會列個章程給你,以後諸評有事,你可以依章而行,也省得走上歪路,有你在這裡幫我盯着,才能讓人放心。”

董緒一愣,隨即明白過來,這是陳止看出自己的心思,主動給一個臺階讓自己下,所以他遲疑了一下,便雙手抱起,長揖一禮,也不說話,想着陳止言語,心中悵然若失。

等董緒退出去,周傲忍不住道:“監正,董緒能有今日,都是靠着你的提拔,結果他卻無視恩情,只顧自己,您又何必給他留顏面?”

陳止搖頭道:“人各有志,際遇各有不同,我能做到的,就是讓跟隨我的人,能有受益。”

周傲點點頭,忽然心中一動,又道:“對了,有些事要稟報監正,就是先前監正想將太樂署的一二人等調動過來,所以派我過去聯絡,如今高疆、馬選等人怕是不會過來了,但有一個人,昨晚派人過來與我聯繫,不知是何用意。”

“哦?是什麼人和你聯繫了?”陳止對原本下屬的選擇,並不感到意外,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他犯不着爲此責備他人,但如此一來,雙方的情分也就淡了,日後有事,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是明堂令的人,特地來詢問了有關監正的事,打探外放代郡的消息是否爲真,”周傲說的時候,臉上有一絲疑惑,“我不知道明堂令的心意,所以並未明確答覆,其人也不追問,就回去了。”

“嵇法的人麼?”陳止眯起眼睛,沉吟了起來。

明堂令是太常府的從屬官,品階、位格與太樂令一樣,之前陳止還和明堂令嵇法有過合作,兩人一同負責和大鴻臚那邊聯繫。

在這期間,名義上兩人是合作,其實更多的是陳止主導,嵇法只是在旁協助,或者乾脆就是看着,順勢學個一點一星的行事手法。

開始的時候,嵇法對陳止還有些成見,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了敬佩和推崇,等一場大典下來,更是對陳止尊敬有加,言必稱先生。

這樣一個人,派人來打探陳止的事,是本着何種目的,卻也不好猜測,因爲

“嵇法是嵇家之後,那嵇康何等人物,他的後世子孫多爲清貴,嵇法的伯父嵇紹將任御史中丞,嵇法未來的前途可謂光明,他來詢問我的事,又有何目的?”

心裡羅列出幾個可能,陳止也知道不是深究的時候,對方若是有心,自會親自登門拜訪。

“也罷,先不想這個,當務之急是將秘書省的事交接、安排好,過個幾日朝廷任命下達,我就可以閒上幾日了,有什麼事,到時候再說。”

果然如他所料,這後面的日子裡,陳止的生活重新恢復平靜,只不過多了一些過來表示遺憾的宗師。

“朝廷也真是胡鬧,”之前來過的宗師郭象,很快得到了消息,他最近正編著新書,正是需要頻繁查閱書籍、簡牘的時候,兩天隔三差五的就來,一來就忍不住議論,“好好的一個人才,正是做學問的種子,留在洛陽好生爲學,以後爲經學大家也好,爲書畫大師也罷,風流揚名,纔是名士正道,怎麼偏要將你派去那邊疆之地,那等苦寒之所縱然爲官,也是苦官,豈不是浪費人才?簡直胡鬧!”

也就是他這等年齡、這種地位的人,可以毫無顧忌的批判朝廷了,更是一口一個胡鬧,絲毫也不畏懼那位尚書令的威嚴——此時,洛陽內外,都知道是何人想讓陳止離去了。

面對這樣的宗師,陳止也只能笑臉以對,畢竟人家是爲自己打抱不平。

“守一啊,你是什麼心思啊?聽說這次的事有張家插手,我們幾個老傢伙合計了一下,若你不想去,我們豁出老臉,一起給聖上上書,讓他改派他人過去,幽州的情況我們也知道,不太平啊,你這樣的爲學種子,不該去那樣的險境。”

郭象這話一說,讓陳止驟然一愣。

這個提議,是他事先沒有想到的。

其實不光是郭象,洛陽城其他幾位宗師,這幾天有的過來,有的讓人帶話,都在和陳止接觸,話中的意思也很明確,都不想陳止去北疆赴任,尤其不想陳止從秘書省卸職。

這些宗師的想法,陳止當然知道,由他執掌秘書省,無論是查閱資料,還是瞭解文獻,乃至歸類著作,都是事半功倍,效率提升不是一點半點,讓諸多宗師在查閱、總結的時候,能省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專注於做學問。

要知道,但凡宗師,年齡大多都不小了,深感時間有限,能讓他們省去繁瑣的環節,等於是節省了壽命,在有限的壽元裡,完成更多的學術,續命也不過如此了,當然捨不得陳止離去。

只是陳止沒有想到,這些宗師居然願意爲了自己,聯名上書挽留。

即便知道這樣的選擇,實際上含有宗師們的功利念頭,可陳止還是心中一暖,無法否認對方的愛護之心,但也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若上書成真,對陳止的名聲大有提振,卻未必能阻止此事,反而要讓張應和王浚誤會,何況陳止對去往邊境並不排斥,甚至還有些熱衷,因爲那樣的地方固然危險,但受到的控制也小,可以做一些在中原腹地做不了的事。

基於如此考慮,他最終還是婉拒了郭象的提議,表示自己會遵守朝廷的分派的。

這樣的回答,讓郭象頗爲惋惜,但也不堅持,勉勵了一番,就再次投入到了查閱之中,不再提及這事。

這個世界,離開誰,都是一樣的運作。

接下來的幾天,陳止的幾位好友接連過來拜訪,詢問情況,也想要略盡綿薄之力,相助於他,都被陳止一一安撫。

五天之後,陳止離開了秘書監,隨後就被告知,在一個月之後,就將去往北方上任,爲代郡太守。

皇帝劉岱還特地派莫安節過來,對陳止勉勵了一番,這位皇帝始終相信,讓陳止前往代郡,對王朝和陳止而言都是好事,是以傳達的話中,滿含着期待。

隨後,就是陳家和楊家的一些故交,看在家族的面子上,紛紛過來慰問一番,但他們似乎並不看好陳止此行,但即便如此,在陳止離開洛陽、啓程回鄉到時候,還是有大批的人過來送行,上到官吏,下到布衣,中間還有各大書院的學子。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邊塞鎮,老農不與外鄉言第六百四十一章 襲屯先投毬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將軍的錯!第八百四十五章 跟着兄弟搞事!第八百六十六章 先破遒城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爭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五百八十七章 權癮難戒第九百九十六章 論品排姓驚覺醒第四百八十五章 陳施主的口氣好大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爲,而郡王可爲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五百三十六章 種猜忌心,待風聲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爲官,那就與虎謀皮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他方可成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二百四十四章 甲乙丙丁走一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五百八十三章 計成矣!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民之術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五章 不在對錯在喜惡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嚇破膽了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十五章 一念荒唐,願者上鉤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糧與田第二百一十八章 善惡在行在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運如樹,以羣力爲養,承郡縣於世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路找人,無人敢出頭第八百三十六章 軍中卒,林中將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賊尚且不敢攻幽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六百九十四章 籤筒異動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難定品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後一段城牆第四百四十章 牽軍入局是何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四百七十章 他還能翻了天不成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一千零三十章 黑甲!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一百八十章 當除禍根第四百九十一章 爲老不尊只爲書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十章 賭約與字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六章 峰迴路轉爲哪般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爲玄甲兵事以觀工坊第三百四十二章 當日請而不來,今日送貼相召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異族初顯跡,朝廷使已至!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刮目三年,砍殺族首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縣陳已知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七十二章 穿街拜老再抽籤第八百四十九章 臨機決斷,身陷囹圄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無禮今親訪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強勢面前,何來心機?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畫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邊塞鎮,老農不與外鄉言第六百四十一章 襲屯先投毬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將軍的錯!第八百四十五章 跟着兄弟搞事!第八百六十六章 先破遒城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爭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五百八十七章 權癮難戒第九百九十六章 論品排姓驚覺醒第四百八十五章 陳施主的口氣好大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爲,而郡王可爲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五百三十六章 種猜忌心,待風聲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爲官,那就與虎謀皮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他方可成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二百四十四章 甲乙丙丁走一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五百八十三章 計成矣!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民之術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五章 不在對錯在喜惡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嚇破膽了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十五章 一念荒唐,願者上鉤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糧與田第二百一十八章 善惡在行在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運如樹,以羣力爲養,承郡縣於世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路找人,無人敢出頭第八百三十六章 軍中卒,林中將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賊尚且不敢攻幽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六百九十四章 籤筒異動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難定品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後一段城牆第四百四十章 牽軍入局是何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四百七十章 他還能翻了天不成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一千零三十章 黑甲!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一百八十章 當除禍根第四百九十一章 爲老不尊只爲書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十章 賭約與字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六章 峰迴路轉爲哪般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爲玄甲兵事以觀工坊第三百四十二章 當日請而不來,今日送貼相召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異族初顯跡,朝廷使已至!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刮目三年,砍殺族首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縣陳已知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七十二章 穿街拜老再抽籤第八百四十九章 臨機決斷,身陷囹圄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無禮今親訪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強勢面前,何來心機?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畫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