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

接見過張仁願之後,李潼又即刻將其人所帶來、有關安西的情報傳告給前線的黑齒常之,特別是有關吐蕃在安西方面的軍事動向,這對於接下來隴右的軍事行動是有着直接的影響。

安西與隴右,兩處皆可開戰,也都有理由開戰。但如果吐蕃將主力投放於安西,戰略形勢無疑對大唐更有利。

Wωω ▪тt kān ▪C O

按照張仁願的說法,吐蕃投入安西的軍隊號有五萬之衆,但結合種種跡象進行相對更加實際的分析,其投入軍力應該在三萬人左右。

不要以爲三萬人很少,雖然吐蕃這個政權頗有軍國色彩,以軍事動員能力強大而著稱,單單大非川一役便投入兵力四十萬。但事實上,不同時期,吐蕃的動員能力也是不同的,而且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特別是在本土之外的遠程作戰。

吐蕃軍隊想要投入西域作戰,要麼是經象雄故道、出勃律國,直達蔥嶺以西,進入吐火羅諸國。但在當下這個時節,此路不通。

一則這一時期吐蕃象雄故地叛亂不斷,局勢非常的不平穩。二則眼下無論是大唐,還是吐蕃,對西域這一區域經營度都不夠高。

高宗時期,波斯末代王子俾路斯向大唐求助,大唐一度派兵護送其前往吐火羅組建復國武裝。但還是那句話,當時的大唐全力攻滅高句麗,並沒有在西域更進一步經營的想法,俾路斯兵敗入唐並客死異國。

至於吐蕃更不用說了,走下高原沒幾年,雖然滿腦子的騷操作,但卻不知該往哪處伸手。

此前的吐蕃想要抵達西域,就需要穿越羌塘無人地、跨越崑崙山,光聽這幾個地理名詞就知道這不是人能走的路。

幸在吐蕃拿下了吐谷渾,可以從海西沿疏勒河西向,沿祁連山抵達西域南部的且末城,從而進入安西區域。

這一條道路雖然相對順暢一些,但同樣途路遙遠,且當中多有山嶺溝壑,吐蕃於其本土中那種後勤動員方式完全沒有作用,輜重方面同樣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甚至較之大唐經隴右進入安西的運輸成本還要高。

吐蕃底蘊就是那個樣子,三萬人遠赴西域作戰,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舉國之力的投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欽陵沒有率軍前往西域,而是親自坐鎮吐谷渾,在青海方面能夠調用的力量也將要大打折扣。

此前唐軍攻克赤嶺西麓的烏嶺橫堡事有蹊蹺,李潼與黑齒常之便懷疑欽陵奸計內藏。

在瞭解吐蕃於西域的動向後,現在再看來,雖然也不排除欽陵用計的可能,但吐蕃在青海方面的戰略收縮也的確是出於戰略的需要。眼下的吐蕃底蘊仍淺,且君臣矛盾深刻,並不能支持兩線都大投入的長期作戰。

赤嶺西麓的黑齒常之在收到這一情報後,也很快給出了迴應,表示自己一定會加派遊弈,儘量掌握更多青海周邊的局勢。同時黑齒常之還表示,等到赤嶺西麓防事初步修築完成後,雍王殿下也可親往一覽。

收到這一消息,李潼自然非常高興,他雖然沒有什麼卓越的軍事才能,但生在此世,自然也向往那種金戈鐵馬的激昂。特別是吐蕃這個與大唐糾纏兩百年的大敵,有機會的話,李潼當然也想親眼看一看其人其境。

於是他便又在湟源大營待了幾天的時間,其間有鄯城方面榷場有關的事務需要雍王處理,跟諸胡部有關的一部分事務,李潼也都交代給張仁願去做。

西域同樣胡情複雜,張仁願監軍彼境,少不了要跟一些邦國酋首打交道,這方面的經驗累積不少,兼之其人才能卓越、足智多謀,因此上手很快。

甚至許多此前李潼因爲精力而兼顧不到的細節,張仁願也都在着手充實,並已經將西河行社下一次的行動提到了日程計劃中,只待諸胡卒力到位,就可進行下一步的發展。

有這樣得力的屬下分擔事務,李潼也是大感輕鬆。眼下在隴右,有婁師德主管營田事宜併兼統籌政務,黑齒常之主要負責征戰事宜。就連他自己搞出來的行社與榷商物流,都有劉幽求、張仁願與宋霸子等人分管方面。

諸事有委,不需要再事必躬親,只需要總領全局、兼顧大概,這纔是上位者該有的待遇啊。

閒下來之後,李潼一邊等着赤嶺西麓的消息,一邊也搞一些自娛自樂的活動,比如說跟剛剛從一線戰場退回的遊弈兵衆們打打馬球,搞搞聯誼。

這樣的日子過了約莫有七八天,四月中旬的時候,黑齒常之終於再報信赤嶺西麓的大本營初步修建完畢,雍王殿下隨時可往檢閱。

李潼聞訊也是大喜,當即便拋掉了球杖準備出行。河源軍這些遊弈們實在太沒眼色,嘴上說着崇慕殿下,結果球場上一個比一個狠惡,很多時候一場馬球打下來,李潼幾乎連球都搶不到。

自白水溝、即就是石堡城所在方位穿越赤嶺,道路還算比較暢通,自不及平原川穀那麼開闊,但早在吐谷渾時期,這一條道路便是東西交流的要道。

特別當年隋煬帝都還來過這裡,所以車馬通行也是綽綽有餘,只在有些絕險之地,需要拆掉車輪軸,用磨盤絞索將物資搬運過去。

李潼一行從清早出發,在赤嶺山道之間蜿蜒前行。

這一條道路已經完全爲唐軍所掌控,沿途大大小小的烽堡關隘多達十幾個之多,行道上車馬戍卒絡繹不絕,這是唐軍主力在向赤嶺西麓進行增兵。兵員的增派還倒罷了,難的還是各類物資的運輸,哪怕晝夜不間斷的轉運,起碼也要忙碌上小半個月。

中途李潼還在沿途的烽堡中留宿一夜,第二天繼續出發,及至傍晚時分,才終於抵達了大軍前陣所在的烏嶺橫堡,黑齒常之等衆將也早已經在堡壘外列隊迎接。

一路行來雖然也疲憊不已,但李潼並沒有急着入城,而是登高眺望,觀察了一下這座堡壘周遭的地形。

烏嶺橫堡史上並沒有留名,大概是使用時間並不長,又沒有發生石堡城那樣慘烈的大戰,因此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烏嶺又名陰嶺,夕陽垂照,光色不鮮而得名……”

黑齒常之跟在雍王身後,介紹着周邊的地理形勢。

赤嶺在後世又名日月山,因其山體由紫砂岩組成,日照之下呈獻赤紅色,所以古稱赤嶺,兩峰差不多是平行並立,東側朝陽、西側朝月,這是後世日月山之名的由來。烏嶺橫堡就是位於西側山嶺的一座堡壘,或者說堡壘羣。

單從地勢上來看,烏嶺並不像東側的石堡城那麼險峻,雖然也依傍祁連山,但山勢碎裂、谷隘衆多,並沒有扼一處而守全域的軍事地利。

站在赤嶺山巔向西望去,已經可以看到橫陳於高原上的青海,在陽光的照耀下彷彿一面泛着金光的平鏡。

天空萬里無雲,視野極望開闊,望着這一幕畫面,李潼忍不住感慨道:“如此壯麗山海,既爲我見,自當收我囊中,能忍爲蕃國橫取?”

黑齒常之等衆將聞言後,無不叉手凝聲道:“末將等必披肝瀝膽,勇戰蕃賊,拱從殿下飲馬青海!”

風景也看了,豪言也喊了,接下來李潼才行下坡嶺,直入烏嶺橫堡中。

這座堡壘因山而成,下有人工修掘的明渠聯通山嶺外的尉遲川,西行百數裡連接青海。

堡壘規模雖大,但內裡建築卻簡陋,僅僅只是此前駐守在此的蕃國將士們存放器杖物資的一個據點。至於吐蕃將士們還是在山外的尉遲川駐紮,當然隨着唐軍攻拔橫堡之後,駐紮在尉遲川的吐蕃軍衆們也都被驅逐一空。

唐軍攻下堡壘,至今不過堪堪一旬時間,因此對堡壘本身的改造並不大,主要還是在堡壘周邊加設了一些配套的遠程防事。像橫堡東南側的一處坡嶺上,就採石集聚,一旦吐蕃軍衆在嶺下集結,即可滾石殺敵。

當然,唐軍懂得這麼做,此前駐守於此的吐蕃自然也不會無視這樣的地理優勢,同樣是有着類似的設置。因此對於攻拔烏嶺橫堡,黑齒常之也準備了多套方案,並做好了損失慘重的準備,卻沒想到吐蕃竟然把這堡壘拱手相讓。

“欽陵遺此堅堡於我手,無非壯我驕志、誘我輕進,如今我既不出,不知他後悔沒有?”

入堡的時候,李潼還忍不住笑語說道。能用極小的代價控制住整個赤嶺通道,無論怎麼說都是賺了,吐蕃放棄容易,日後再想奪回,那就得拿人命來填。

黑齒常之聽到雍王此言,嘴脣張了張卻又有些猶豫,斟酌片刻後還是說道:“殿下能守此清明,誠是軍伍之幸。堡中留設幾物,應是欽陵留置以待殿下,希望殿下能平常視之。”

李潼聽到這話,不免有些好奇,倒是沒想到欽陵居然還爲他準備了一些小動作,於是他便也笑道:“如此那倒要看一看,若不合我的心意,來日兵進青海,兩軍戰陣名列之際,那就要譏笑蕃人慳吝,珍物還要代我親取。”

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206 一支穿雲箭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033 雕蟲與公賞0062 禁中亡命徒0226 瘋狂的武周0072 天賦異稟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097 壯力當賞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286 竇七暴斃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292 留財不留人0254 邪言鑽心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263 娘子隨戲0148 橫財浸金汁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088 貌類乃父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091 恩賜瑞物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093 被甲登殿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23 兵事再興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177 大王才思敏捷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114 友誼的河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270 兵入武氏邸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234 刑威如玩物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159 皇孫李寶雨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196 卑職願從大王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229 心似雙絲網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
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206 一支穿雲箭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033 雕蟲與公賞0062 禁中亡命徒0226 瘋狂的武周0072 天賦異稟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097 壯力當賞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286 竇七暴斃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292 留財不留人0254 邪言鑽心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263 娘子隨戲0148 橫財浸金汁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088 貌類乃父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091 恩賜瑞物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093 被甲登殿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23 兵事再興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177 大王才思敏捷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114 友誼的河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270 兵入武氏邸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234 刑威如玩物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159 皇孫李寶雨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196 卑職願從大王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229 心似雙絲網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