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

隨着朝廷中樞回遷長安,長安城再次活力煥發,變得更加繁榮起來。

過往幾年,在行臺的治理下,雖然長安城市井風貌也大有起色,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較之貞觀、永徽時期還是頗有遜色。畢竟行臺雖然獨大於陝西,但終究不算真正的國家中樞所在,上層的政治紛爭也難免會給民間帶來不小的影響。

類似長安城這種等級的存在,繁榮與否也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政治、經濟、文化等大凡有一方面的因素不到位,都不足以將整座城池的潛力都完全挖掘呈現出來。

如今海內重歸一統,社稷恢復秩序,大量時流也都伴隨聖駕前後涌入了長安城中。不過如今的長安城,較之他們記憶中還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各種各樣的差異大可留待日後慢慢體會,首先需要解決的還是基本的居住問題。特別是對一些隨駕官員而言,朝廷重新返回長安,他們當然也要在長安城中各自置業,基本生活穩定下來,才能安心於事,謀求仕途上的進步。

朝廷當然也考慮到了官員們的居住需求,所以在大禮結束後的犒獎過程中,賜給宅邸也是一項重要的獎賞內容。基本上五品以上的官員,人人都獲賜宅邸一所。但這也僅僅只是滿足了一部分需求,畢竟五品以下的中下級官員才佔了主流。

有關這一點,朝廷也並非全無準備。早年長安城中轟轟烈烈搞了幾年清算勳貴的工作,在城中百坊收回了大批的宅業,如今則就按照百司各自需求比例劃給諸司,然後再由各司以市價稍低的價格租給各司官員、供其居住。至於所得回款,則就充入各司公廨本錢中,以應付日常的福利發放。

此前朝廷針對羣臣賞賜出大批的財物,以至於府庫都略有空竭。現在通過這麼一運作,困境便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緩解。官員們可以各自拎包入住本廨公宅,避免了奔波置業的勞累辛苦,而他們各自手中賜物也得以回收上來,可以維持各司日常基本運作。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朝廷這種解決方案,畢竟官員羣體本身就屬於社會中的精英階層,對於基本的起居環境自然也就難免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還是有許多官員並沒有選擇入住公宅,而是打算在城中另覓住處。

可是在經過一番訪問後,他們才發現長安居大不易。本來長安城規模便比東都洛陽大了許多,哪怕在城池最爲繁榮的高宗時期,城中百坊都沒有住滿居民,特別是西南諸坊有許多整坊俱空,居住需求並不緊迫。

然而如今再看來,長安城卻是百坊滿盈,幾無閒地。甚至就連最偏僻的坊區,都住滿了民衆。至於一些貴坊熱地,則就更加的一屋難求。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則是大量的宅業收爲官有,二則就是原本行臺政令對居民附籍的刺激。特別是去年行臺民爵賜給與丁權發授,規定只要役滿五年,民衆就能因戶籍所在而獲得衆多的惠利。

從垂拱年間一直到行臺分陝行政時期,兩京之間本就是人員高速流動。大量關西民衆被遷到河洛地區卻沒有得到妥善安置,而行臺方面又極爲重視流民入籍,所以其中大部分民衆又重新流回關中。

雖然行臺是鼓勵民衆各歸原籍,但無論是實際的路程還是州縣編籍安置的效率、都遠遠比不上長安京畿所在。再加上行臺在長安城周邊開設了大量的官造工坊,也急需勞動力的補充,所以許多民衆乾脆就選擇落籍長安。

隨着行臺民爵、丁權的發放,籍戶們的黏性被進一步拉昇,許多人都盼望着能夠成爲真正的長安人,享受戶籍所帶來的種種惠利,更加不願意放棄如今所擁有的宅業。

當然,具體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充滿着各種利弊權衡,只要價錢給得高,不是不可以談。但是當原本價值不過千數錢的偏坊半畝草屋都叫價百數緡的時候,這買賣似乎也沒有談下去的必要。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聽到當地居民獅子大開口的報價,許多後來的買主都不免氣極反笑,只覺得這些人腦筋有問題。

然而賣主們卻仍振振有詞,拍着自家搖搖欲墜的柴扉不無自豪道:“客人所見只是半幅草屋,但對我家卻是興家之所!再過四年丁權到身,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能知我家不會青蒿立樑,也出一位明經、進士?現錢百緡,已經是冒了家道中落的風險,再要削價,那真是談不得!”

買主們看看那格局狹促、幾根蟲蝕爛木支起的草房,實在觀察不出還有什麼繼續家道中落的餘地,但屋主仍是咬緊牙關不鬆口,也實在讓人好氣又覺好笑。

這種坐地起價的口吻,當然只是刁民無賴習性,但其背後所仗恃的,還是對朝廷政令惠民的信心。衆志成城,長安城哪怕一塊臭水溝爛地,那也是價比千金!守住此處家業,哪怕此生窮困潦倒,誰知幾代後不會門前列戟?

尋常市井間風氣已經如此,至於城中那些貴坊、名坊,買賣雙方的交涉那就更加熱鬧。長安城雖然規模雄大,但講到宜居性卻並不如東都洛陽,但這只是整體上的一個差別,具體到一些特殊的坊區,還是很有可比性的。

城北諸坊因爲地近皇城,所以是當之無愧的貴坊,早年間便是勳貴名臣扎堆居住的區域。不過如今城北諸坊住戶大部分都遭到清洗,朝廷劃給百司的官廨公宅大多數便集中在這一片區域,也是爲了保證百官免於奔波之苦,上下班方便。

但貴坊未必宜居,否則皇家便不會放着好好的西內太極宮不住,又勞工費力的另造大明宮。真正講到宜居,還是城東萬年縣樂遊原到曲江池這一片區域。此境地勢頗高且水域不少,自然也是城中置業的上佳選擇。

因此許多隨駕返回長安的朝臣權貴們,便將視線落在了這一片區域中,或是派遣家奴,或是親自前往遊訪,挑選符合心意的住宅。

不過他們也無可避免的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眼挑花了、錢不夠了。城東諸坊大凡能上眼的宅邸,價格都已經超出了普通人能夠理解的範疇,而且交易起來要更加繁瑣。

當然,對於真正的權貴而言,市場價格從來也不會對他們得到自己心愛之物形成阻礙。權力變現,有着各種各樣的途徑。甚至都不需要他們掏錢,只要流露出對這宅邸感興趣,自然會有人拱手奉上。

千百年來,世情如此,哪怕此世也不例外。所以城東諸坊的宅業易手頻率,反而較之普通坊區還要更加頻繁。

但是很不巧,如今長安城中有一個特殊人物存在,那就是平陽公武攸宜。武攸宜如今官居太府少卿,總掌市易平準事宜,同時兼判社監署事。前者讓他有足夠的權力干涉城中宅業買賣事宜,後者則讓他有足夠的耳目監察相關事宜。

武攸宜這個傢伙也是一個異類,神都革命中大難不死,早早的便投靠了當今聖人,非但沒有遭到閒置冷待,反而在行臺中混得風生水起。如今新朝新秩序,同樣又獲得了一個實權要位,大把熱情亟待發揮。

最開始,武攸宜在長安城園宅買賣的熱潮中還乏甚存在感,可是當宰相姚元崇之子姚彝以錢五十緡購得永樂坊數畝園宅、因亂市而被判令歸還時,等待多日不見執行,武攸宜親率府吏直入坊中,拆門拖走。

這件事自然造成了不小的轟動,甚至就連聖人都親自過問,羣衆們也都紛紛觀望事態發展。事情最終結果則是姚元崇勒令兒子歸還園業,聖人則親賜甲第一所供姚氏子弟立業成家,以示對姚元崇愛護,但卻並沒有追懲武攸宜。

經此一役,武攸宜“拆門少卿”之名響徹京畿,而城東諸坊圍繞園宅所滋生出的官商賄結之風一時間也爲之肅然。而且在武攸宜的建言下,朝廷於太府寺再設宅廄署,專門負責管理園宅買賣相關事宜。

當然,武攸宜也絕不是什麼不畏權貴、剛正不阿之人。在宅廄署設立之後,便親自參與擬定《宅廄式》,相關令則二十多條,從頭到尾突出一個重點,那就是要錢。

長安這樣的大城,本不該因爲園宅住所而產生什麼糾紛,可是隨着籍民激增以及宜居住所的稀缺性,已經到了不設法監管便會亂套的程度。

當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是人之本性,不該加以壓制,但若以此投機炒熱、牟取巨利,又或官商勾結、權力變現,則就必須要管。

而且,《宅廄式》的頒行,還給目下朝廷捉襟見肘的財政直接開源創收,極短時間內,便從京畿過熱的宅業買賣市場中抽取稅錢鉅萬,也讓這種風氣爲之一斂,不再像此前那樣濫無節制。

對於武攸宜的這一次行爲,李潼表示很欣賞,但他也沒有想到,很快報應就降臨到自己頭上。

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268 薰蕕不同器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015 仁智院掌直0245 曲江櫻桃園0105 人間滋味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248 太平積忿0035 嬌花藏毒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065 人情難測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046 京華遊仙窟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211 不宜輕沾俠名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064 薛師信義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445 死不入黃泉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327 南省氣象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076 祈求長生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176 倒黴的獨孤氏0019 一隻大青鵝0055 一人而敵一族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360 祖孫情深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263 娘子隨戲0281 牡丹花下死0296 通泉縣大街痞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055 一人而敵一族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067 協律頌今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291 獻業求命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
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268 薰蕕不同器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015 仁智院掌直0245 曲江櫻桃園0105 人間滋味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248 太平積忿0035 嬌花藏毒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065 人情難測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046 京華遊仙窟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211 不宜輕沾俠名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064 薛師信義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445 死不入黃泉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327 南省氣象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076 祈求長生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176 倒黴的獨孤氏0019 一隻大青鵝0055 一人而敵一族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360 祖孫情深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263 娘子隨戲0281 牡丹花下死0296 通泉縣大街痞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055 一人而敵一族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067 協律頌今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291 獻業求命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