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

太平公主對她母親的瞭解還是比較深刻的,一番深思已經將武則天的心意揣摩大概,只是在有關她自己的方面仍存未竟。

武則天對河東王這個孫子很不滿,應該說是失望。她以女身爲帝,對人才的臧否與使用自然有着自己的一套方略。

此前對河東王這個孫子,她真的是由衷喜愛,從早年明堂大酺,之後種種事蹟,少王真的是給了她不小的驚喜。

此子不以血脈俗情爲界線,諸謀立於事前,那種對時局的機敏與任事的敢當,都讓武則天大感欣慰。特別是跟她迫於無奈、不得不託付重用的侄子們相比,這個孫子無疑能讓人寄予更多的期待。

別的不說,單單這個小子能夠放下神都已經擁有的一切,自甘寂寞的西行服禮,這種進退有度的秉性,就值得武則天對其青睞有加。

不過青睞是一方面,少王雖然身份尊貴,但卻年資淺薄,如果貿然託以大任,或難免勢大氣驕、小節失察,被奸人陰附其下而興風作浪。

少王能夠安在乾陵全禮始終,不受外界風波滋擾,這與武則天的刻意保護不無干系。

說得更深刻一些,相對於唐家餘澤所繫的兒子與小算盤打得劈啪作響的侄子,武則天心裡是更加親近這個表現得知情識趣的孫子,甚至於心裡都有幾分要將之培養起來的打算。

天授革命以來,朝堂紛爭快速轉爲嗣序之鬥,焦點不再是女主應不應該當國。最開始,武則天的確是藉此清理一部分身在高位又態度頑固的唐家老人。

可是漸漸的,這種紛爭就變了味道,尤其是眼見聚集在她武家那羣侄子身後的時人越來越多,這便讓武則天心裡隱隱有些發堵。

她奮鬥半生,尊位方享,天下人卻不恭伏女主恩威之下,反而熱衷於議論嗣位何屬,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真的以爲她苦心織錦,爲他人作嫁衣裳?

武則天心裡很清楚,她的權術不可謂不巧妙,天下人也未敢對她失於敬畏,但她最大一個劣勢就是年齡。人都想一勞永逸,一時的奮鬥博取長遠的富貴,也正因此,朝堂中才會有如此洶涌的奪嗣之爭。

這種勢頭如果不再作扼制,一定會有奸懷之人斗膽弄險!

河東王失孤兼識趣,不戀唐家餘澤,敢爲革命勇作陳策,同時還是一個人勢不預的少流。老實說,武則天心裡是很期待這個孫子在除服之後,能夠飛快找準定位,於時局中再作興弄,讓人不再只關注嗣位何屬。

但是少王的表現,卻不能盡如人意,怯於神都局勢洶涌、客留西京不前。若僅僅只是如此,武則天還可當他遁世年久、人事陌生而謹慎小心。

可是見到西京奏表中所夾雜的少王筆信,武則天是真的大失所望。幽居經年,不盼他能才力長進,現在看來,連舊年那種“唯情活我”的明識都沒有了。

武攸宜在西京做得好不好,且不說少王沒有置喙餘地,即便是有,就要憑此邀好武氏新王?

這麼做,與那些昧於忠義、取道邪情,急作爭儲的人又有什麼不同?莫非他也以爲祖母恩眷不足久恃,要逞邪能再攀高枝?

除了對少王的不滿,對於留守西京的武攸宜,武則天也是心中暗惱。這個侄子到現在都還沒有弄明白,究竟爲什麼將他安排在西京留守!

脅迫少王作美政虛言,戲弄風月粉飾世道太平,難道這樣就能掩飾他在西京的種種劣跡?更何況,武則天如果要的是一個安居樂業、民生殷實的關中,何必要將關隴之間幾十萬生民遷入河洛?

之所以在武家二王面前直言對少王的不滿,武則天也是心存兩個意思,一者自然是敲打警告,讓侄子能夠知警自誡,不要鬧得不可收場。

不過武則天也明白,她的侄子們未必有這樣的明覺,如果真的這麼知警知足,甚至不需她再作這樣的警告。

所以第二個意圖纔是重點,暗示鼓勵侄子們去針對少王,最好是有落實在實際上的打壓之舉。敲打一下少王,讓他明白誰纔是他真正的依仗,不要自恃邪能便自作左右之顧。

至於更深一層的原因,那就是太平公主所想到的了。

羣衆奔趨西京,可見少王譽望仍然不淺,魏王等想要收拾掉少王,也要做一番人力的佈置與投入,而且可能還會引發一些變數,當中就有可供利用,將朝局秩序重新調整一番。

雖然這樣會將少王置於不利,但一切因果,概是自求,他本來可以避免,昏計念差,不怨旁人。

但言雖如此,對於將這個本來還比較看好的孫子放棄掉,武則天還是頗感可惜的。

所以當太平公主幾番提及,那種急於迴護的心意畢露無遺,也讓武則天頗有感念,同意太平公主將兒子派往西京,爲少王小助人勢。

她這個女兒是有心幹事,但卻乏甚頭緒。武則天對此也看在眼中,同時不免想到,如果少王能夠知警而返,與武氏劃清界限,託庇於其姑母,女兒與孫子、再加上一個武家的定王武攸暨,已經可以自成一勢,讓針鋒相對、岌岌可危的時局變得重新穩定起來。

可如果少王拙於謀身,或者魏王等手段太凌厲,武則天是做好了犧牲這個孫子的準備,但定王武攸暨的兒子也別想生歸神都!名王身死,自應有殉,也能憑此在她這羣侄子們當中製造出不和諧。

“陛下,已經到了亥時。”

靜謐的殿堂中,宮官趨行入內,小聲稟告時辰。

“這麼快?”

武則天擡起頭來,放下手中的奏章與毛筆,略作沉吟後問道:“阿師還在麟趾殿?”

宮官聞言後便點頭道:“薛師意興正濃,仍在宣講經法。”

“倒是用心了。”

武則天聞言後便笑一聲,然後又吩咐道:“吩咐司燈加送火燭用物,內外燃亮,佛法高義,哪能宣在幽處。”

宮官應是之後又作請示道:“儀駕張設是否一併送去?”

“送去吧,案頭還有餘事,不要再來問。”

武則天擺擺手,將宮官屏退,然後繼續低頭批閱奏章。

時間又過去了小半個時辰,武則天才從御牀站起身來,並對殿中待命的健壯女官說道:“今夜入寢芙蓉亭。”

麗春殿中仍是燈火通明,薛懷義所在的麟趾殿同樣如此,但女皇卻已經在幾十名健壯宮婦拱衛下抵達了芙蓉亭。入睡之前,武則天又隨口問道:“今日值守者誰?”

“是左武衛大將軍,交河郡王……”

聽到宮婢的回答,武則天便頷首笑道:“倒是可以睡個好覺了。”

韋團兒送走太平公主,返回上陽宮時,時間已經到了子夜。她直登麗春殿,自然撲了一個空,也沒有再仔細追問陛下寢在何處,讓人收拾麗春殿後一處廂室,便也解衣入眠。

可是她躺在牀上,心中卻不免回想此番隨行太平公主言談種種,心裡有些不踏實,輾轉難眠。熬到了黎明時分,也沒有宮官傳告入侍,但她還是披衣起身,於殿外遊蕩片刻,舉手招來一名早起灑掃的宦者,低聲吩咐道:“讓你阿耶覓時來見。”

女皇一日無召,韋團兒便也一直閒在麗春殿,到了傍晚時分,楊衝便在養子楊緒的陪同下匆匆來見。他如今身爲司宮臺內常侍,已經是內官當中頂級品秩,但在見到韋團兒的時候,仍然不敢託大失禮。

“楊老翁不必多禮,今日招你,是有一事相詢。昨夜公主殿下着我隨行出宮,途中不乏言誘,我是沒有忍住,多說幾句,想請阿翁參略可有失言……”

說話間,韋團兒便將昨夜言行事蹟詳細敘說一遍。

楊衝聞言後,略作沉吟,又問道:“陛下言評大王時,公主殿下有沒有在場?韋娘子有沒有透露此事?”

見韋團兒搖頭,他便微笑道:“韋娘子請放心,不是壞事,公主殿下是要意結大王,託娘子轉訴幽情呢。”

“這不就是說,公主殿下已經知道我是大王耳目?這可如何是好……”

韋團兒聽到這話有些發慌,楊衝則笑語道:“不是大事,朝野親徒內中放置耳目也只是常態,如此才能窺意度情,更作恭順。公主殿下知此,只會對大王更作敬重。只是日後禁中細則,娘子謹記不要濫說於外,公主殿下倒是可以適時有告。”

楊衝是知韋團兒乏甚心計,真正的機密也不會向她透露多少,至於太平公主向韋團兒打探幽隱,他倒覺得這對韋團兒而言也是一樁好事,關鍵時刻不乏貴人照拂。

略作沉吟後,他又說道:“近日陛下是否對娘子略有疏遠?”

韋團兒聞言後便點頭道:“是這個樣子,陛下常有整日不召。”

“放心,這也只是短時。”

楊衝並沒有分析太細,否則更深的緣由講出來,他怕韋團兒會驚得睡不着。

那就是女皇陛下都未必不清楚韋團兒兼作少王耳目的事情,韋團兒短時遭受冷落,可能是受大王波及,陛下怨她傳信不及以致大王聖意偶失,如此可見大王仍有眷意在守。

天下之主雖有聖心獨裁,但若一味的意高難度,也會讓近人無所適從。這種尺寸之內,韋團兒是掌握不好的,女皇短時之內或會厭此拙劣,但也不會設防太多。

楊衝並不清楚韋團兒何以肯爲大王用,倒是覺得趁此將韋團兒這層關係轉在太平公主那裡更靠譜一些,於是又仔細向韋團兒交代一些與公主往來的細則。

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23 情新因意勝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104 王居大不易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290 懼親如仇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316 鸞臺給事中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032 君子滿朝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056 金吾衛大將軍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035 嬌花藏毒0049 莫厭金盃酒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368 薛郎鐵頭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240 少陵原逢故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080 豬狗之才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063 明月暫未有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142 就怕有壞人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117 權門惡事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016 大唐潑婦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078 死而無憾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060 唯望生,不望死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169 酷吏授首0015 仁智院掌直0149 舊事再起波瀾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095 東宮舊人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317 尚方少監0097 壯力當賞0180 豈能笑罵由人0067 協律頌今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
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23 情新因意勝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104 王居大不易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290 懼親如仇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316 鸞臺給事中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032 君子滿朝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056 金吾衛大將軍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035 嬌花藏毒0049 莫厭金盃酒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368 薛郎鐵頭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240 少陵原逢故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080 豬狗之才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063 明月暫未有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142 就怕有壞人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117 權門惡事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016 大唐潑婦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078 死而無憾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060 唯望生,不望死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169 酷吏授首0015 仁智院掌直0149 舊事再起波瀾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095 東宮舊人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317 尚方少監0097 壯力當賞0180 豈能笑罵由人0067 協律頌今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