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

由於皇太后並不支持自己的提議,皇帝只能悻悻而歸,繼續與朝臣糾纏暗鬥,商討隴西戰功犒獎問題。

人的悲喜並不相通,皇帝的焦灼以及朝堂上的紛爭,並沒有影響到雍王家人的好心情。

在服侍皇太后入寢之後,上官婉兒匆匆返回自己的居室,剛待取出白天裡宦官楊緒送來的信件,心中微微一動,決定還是先沐浴更衣。

上陽宮裡香湯常備,洗浴完畢後,上官婉兒換上了一襲素色的衫裙,凹凸有致的身軀籠罩在薄紗之下,臨窗獨坐,腰線玲瓏、臀線豐滿,散開的秀髮結攏於腦後,新浴的臉龐水汽未散,顯得越發嫩白嬌豔。

當其蔥白指尖觸在了信封上時,俏臉上霞暈自生,就連呼吸都隱隱顯得急促起來。

麻紙折成的信封平平無奇,唯信封上所書“上官應制親啓”,熟悉的端莊楷體,短短几個字彷彿一枚枚卵石丟入了心湖中,再得那愁結不散的情絲化作疾風推波助瀾,使得心情再也不復平靜,就連酥胸都因此而起伏不已。

她小心翼翼的用銀刀挑開漆封,信封裡抖落出一片摺疊整齊的帛書。帛布乃五彩的細羽織成,繽紛可愛,讓人愛不釋手。

“情之所繫,心之所往,關山阻遠,憑書寄意。”

看到開頭一行小字,上官婉兒美眸間已是水汽氤氳,嘴角卻是一抿,頗有幽怨的低斥道:“偏是薄情人,愛作有情語。”

嘴裡雖然這麼說着,但她視線卻須臾不離帛書。

“隴邊風物,殊異天中,西行以來,所觀諸類本平生所未睹,然所覽所感,竟與遐思依稀成趣。隴山山勢跌宕,溪谷存幽,徵行不易,使人疲憊,踏高攬勝,則美不勝收。譬如舊年苦情追逐,倏忽前後,左右不定,一旦芳心執獲,榻私相待,玉體橫陳,亦有峰谷趣致。

此喻雖未臻極、形骸強比,然以此爲樂,江山作我私物,秀山黛彩、峰嶺溝壑,俱長情待我。榻私所愛,豈容餘者染指!所以控弦陳戈,殺之誡之……”

上官婉兒看到這裡,俏臉上霞色更是層層暈開,遙想隴邊金戈鐵馬的壯闊,彷彿竟成了榻私帷幄之內的奇致調情,衫裙下的嬌軀竟也變得滾燙起來。

帛書的末尾,是一篇新辭,上官婉兒低誦之後,更是愛不釋手。她兩手相握,將這帛書緊緊貼在了胸口處,秀眸緊閉起來,睫毛上則掛起了晶瑩的淚光。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何如當初莫相識……心之所付,未以爲苦,若無這種心肝摧斷的折磨,漫長餘年,何處消遣?”

她再次展開那於心口處捂得發燙的帛書,逐字細品,燈花微炸,情思悠遠。

此時此夜,相思入骨者非只一人,王妃鄭文茵的寢居中,同樣燈火搖曳,佳人未眠。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既知情事糾纏之苦,更感以身許國之艱。天下奉此一家,忍以私情裹足,長作柵內豚犬?生死不能相代,唯禍福與共、甘苦並嘗。唐家藩籬,我自當之,庭私諸事,則仰王妃。吾妻馨若蘭芷,芳懷若谷,性謹能事,家事井井有條,使我從容於外……”

王妃同樣手捧帛書,逐字細讀,口中則喃喃低語:“婦流所患,唯是所託非人、夫郎不器。殿下有此胸懷風骨,人間羣芳羨我,無論如何,不讓殿下有家事之擾,後顧之憂!”

“出入孤影,耳鬢無親,眉筆難着,憑詩寄意,琴鼓歌詠,略作遣懷。長相思,在長安……”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但能夜夜相見,又怕什麼魂飛關山之苦?殿下言情,摹之入骨,三生有幸,得夫如此!”

鄭文茵手捧帛書,細吟良久,驚覺夜深,恐此夜無夢、難訪佳偶,這才忙不迭登榻作眠,但臨睡前還是吩咐道:“明日請幼娘至此,我要借公主殿下戲坊禮請都畿諸家命婦,號召她們捐衣施物,供故衣社饋養苦人。特別近日龍門鑿窟幾家宗親,一定要讓她們到場!她們能大難不死,富貴再享,可不是佛陀保佑,是殿下給她們奮爭來的轉機!”

王妃愛極了雍王殿下隨書所附的這首新作《長相思》,第二天一早便打算吩咐雲韶府因詩協律,按習排演,乃至於用在與諸家命婦聚會的宴席上。

畢竟她年歲也不算大,雖然不失穩重,但也難免少女懷春的炫耀之心。

可第二天一早,在瞭解到唐孺人未得此類饋贈時,王妃還是忍耐下來,沒有將之示衆,擔心唐孺人因此傷心。

同時王妃也不無好奇,講到殿下的寵愛,無疑唐孺人所得最厚,怎麼這一次殿下反而有所忽略。

很快,在入拜皇太后請安之後,王妃便明白了原因。

“雍王戍外勞遠,起居卻少近人料理。青海大破蕃奴,處境短得從容,也該稍解親員離遠的別情。這是你傢俬情內事,王妃自己安排。”

望着雍王家眷們,武則天微笑說道。

王妃聽到這話,心中便有了然,內心雖有不捨,但還是說道:“唐孺人久侍殿下,最知殿下心好,可以直赴長安,代妾侍勞,慰解殿下在事的辛苦。”

“我、妾能去長安?”

唐靈舒聽到這話,先是稍有錯愕,片刻後已經是驚喜不已。

聽到王妃這麼說,武則天滿意的點點頭,大氣不妒,這讓她對自己所挑選的孫婦更加喜歡。

雍王招唐孺人往長安去,本就在昨日送入上陽宮的家書中。這也意味着雍王短期之內並不打算返回神都,甚至還有繼續向西域經營的想法。

武則天對此是略有異見的,她終究還是覺得神都這裡的局面要更加重要。但昨日皇帝來見,也讓武則天意識到眼下不是召回雍王的良機。

眼下朝情局勢仍然糾結勢惡,雍王一旦歸朝,必然要做好以力破局的準備,但朝中內耗仍不夠嚴重,屆時所要面對的反撲必然也更兇狠,很難做到從速定亂。

如今雍王分陝自重,既能避免重新捲入朝局政斗的內耗中,又能保持一旦朝局失控、即刻入場干涉的超然,這樣的處境無疑要比直接歸朝從容得多。

也正是因爲了解到雍王這種想法,武則天才拒絕了皇帝的提議。這麼做無疑是對皇帝有些殘忍,要將其繼續擺在神都這困鬥局面的核心,也無怪皇帝昨日會那樣失態厲言。

但是話說回來,雍王在陝西所面對的局面未必就比皇帝要好。隴邊、河曲、安西乃至於蜀西複雜的羈縻胡情,還有吐蕃、突厥兩大邊患強敵,雍王都代替朝廷承受下來。

真要相比的話,皇帝的處境其實比雍王要優越的多。神都革命後,他被羣臣奉迎歸朝,身邊天然就有一批唐家老臣爲其擁躉,不能平衡情勢是自己能力有缺,並不能歸咎旁人。

皇帝只見到雍王青海大勝的風光,以及此勝給他帶來的龐大壓力,卻沒想過,一旦雍王此戰不勝,怕就要直接命喪隴右,甚至不能生歸長安。

對於這一對兒孫,武則天無所謂對誰偏愛更多。事實就是,到目前爲止,雍王的作爲的確要比皇帝優秀得多。

臨老遭此反制,哪怕仍有壯志不已,但年齡卻是一個天然不可逾越的限制。武則天不再奢望自己還能否復起,所考慮更多還是要把帝國交給更加合適的人選。

皇帝並非全無機會,如果真的有能力搶在雍王繼續勢大之前將朝局把控起來,甚至都不需要動情央求訴苦,武則天都會用其餘威將雍王召回榮養。

但若反之,她就要爲雍王歸朝繼統鋪平一下道路,使這唐家國業所託得人。大位取捨,本就不容私情。

且不說皇太后腹計如何,當唐靈舒知道自己能夠前往長安與殿下相聚的時候,已經歡欣的不能自已,恨不能背生雙翼,直接便飛往長安。

但她還是不得不苦等幾日,等待朝堂中的紛爭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才能隨犒軍使節同赴長安。

有關隴邊功事的紛爭,一直到了六月中才總算形成一個定議。最終這個結果,也並不僅止於對雍王和隴邊將士的犒獎,而是新一輪的朝事調整。

鎮國雍王功遷中書令,加太尉銜,實領陝西道大行臺尚書僕射。其分陝之勢更加彰顯,特別貞觀年間便被廢止的大行臺再次復設,而且還設在了陝西,無不透露出朝廷對於節制雍王的無能爲力。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雍王一系在朝中的失勢,陸元方停參知政事、以犒軍大使西進隴右。如此一來,雍王諸相唯餘歐陽通在朝。餘者諸員,也都各有調閒外使。

可以說,除了潞王李守禮所領左羽林軍,雍王一系於都幾之內已經不成勢力。

與此同時,宰相李昭德罷相,位爲特進,獲得當年被他鬥出朝局的武承嗣一樣的待遇。至於崔玄暐,則直貶爲涼州參軍,完全落進了雍王指掌中。

政事堂連罷三相,但也補入一人,那就是安西大都護王孝傑,以兵部尚書歸朝,再度拜相,安西副都護唐休璟則繼爲大都護。

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160 血洗丘宅0069 大麴《萬象》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014 一窩小雞崽兒0067 協律頌今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230 過平康款轡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184 洛陽女兒行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098 禁宮隱細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024 神皇鑑詩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279 飛錢承兌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137 好生是天德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049 莫厭金盃酒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016 大唐潑婦0060 唯望生,不望死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038 水漲船高0149 舊事再起波瀾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63 娘子隨戲0245 曲江櫻桃園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002 又一個才人0011 仁智院家人們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184 洛陽女兒行0202 大唐帶貨王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115 倩女幽魂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305 門牆生隙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038 水漲船高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317 尚方少監0095 東宮舊人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025 不如降黃巢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284 禍水東引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022 萬古愁難銷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008 聖母神皇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
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160 血洗丘宅0069 大麴《萬象》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014 一窩小雞崽兒0067 協律頌今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230 過平康款轡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184 洛陽女兒行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098 禁宮隱細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024 神皇鑑詩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279 飛錢承兌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137 好生是天德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049 莫厭金盃酒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016 大唐潑婦0060 唯望生,不望死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038 水漲船高0149 舊事再起波瀾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63 娘子隨戲0245 曲江櫻桃園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002 又一個才人0011 仁智院家人們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184 洛陽女兒行0202 大唐帶貨王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115 倩女幽魂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305 門牆生隙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038 水漲船高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317 尚方少監0095 東宮舊人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025 不如降黃巢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284 禍水東引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022 萬古愁難銷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008 聖母神皇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