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2 天賦異稟

看到沈佺期一臉的驚容掩飾不住,李潼只是微微頷首,並不開口作答。

沒辦法,擔心一張嘴笑出聲來,那就太不高冷。

果然文抄炫技,是要在懂行的人面前顯擺,纔會有加倍的喜悅。比如此前因顏體筆法事情讓歐陽通因此大鬧鳳閣,雖然至今想來還難免心有餘悸,但除此之外,也是有一種得遇知音的美滋滋。

現在沈佺期又是這樣一幅難以置信的表情,李潼心內也是暗爽不已,但也在告誡自己要淡定,只要能夠保住小命、浪出大內,未來世道士流此類驚喜,必然陸續有來,眼下才哪到哪。

對於自己一首詩抄引來沈佺期,李潼也不感覺意外,還真就是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如果換了其他對詩歌藝術表達有着更高要求的詩人,如陳子昂之流,他要說自己的詩作有多高明,那真是要被呸一臉。

不過就算今天陳子昂來,李潼也不露怯。你詩壇健將又如何,我都在你這條藝術道路的終點趴窩很久了。高手寂寞,一敗難求,這種境界一般人還是不好體會。

至於沈佺期,那就是標準的御用文人,對於詩歌貢獻主要還是體現在律詩體例格式的研究探索上面,簡而言之形式美。明代臺閣體,體制之美那真是無可挑剔,匠意十足。

同樣是拍馬屁,你還在路上探索,我已經連自己都拍暈了。在應制詩這個本就個性缺乏的題材範圍中,近千年的技術積累所形成的這種境界代差,那不是一兩個人詩情才趣能夠彌補的。

就算是偶有詩才勃然的佳作,能夠超過這種技術積累的差距,但在水平線體量上,照樣能把你秒的渣都不剩。再說誰還沒有一兩首壓箱底的佳作,王維、李杜寫起應制詩來,那也是得心應手。

沈佺期觀佳作而心喜,興致勃勃而來,但在得知這一篇體例之雅正、在他看來自己都隱有不及的曲辭,居然是眼前這位少王寫出,驚詫之下,一時間反倒忘記了該說什麼。

雙方俱都沉默,氣氛便有些尷尬,還是李潼開口請沈佺期入席,態度在禮貌之外也透出一絲親切。眼下的他,所思所想、一舉一動,全都是出於功利,既然沈佺期來到了內教坊被自己看到,心中少不了一番盤算。

對沈佺期這個人,包括與之齊名的宋之問,李潼都興趣不大。他就算有什麼名人癖,也沒時間見人就作攀談。這樣的御用文人,他們能發揮的作用,李潼自己就能打包都幹了,在他看來還不如鍾紹京的價值大。

不過還是有一句話叫縣官不如現管,別的不說,單單沈佺期自陳直太樂署選詞事,就足夠讓李潼對他親近有加。更不要說此人待制年久,常年充當武則天的御用文人,可以說沈佺期的藝術理念,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武則天的審美愛好。

“小王久在禁中,不知沈員外仍執樂府事。此前淺才難耐,並受薛師鼓舞,狂念偶發,要制宮商新聲一較古舊。如今看來,倒是小王大大的不自量,樂府自有俊才,何須閒人露拙。”

講到這裡,李潼又微笑着望向沈佺期,繼續說道:“但總是情難自棄,趣力一擲於此,總是盼望能得方家一賞。今日員外至此,忐忑請教,請員外不要惜聲,良言警我,是否句讀不堪,難作示人?”

“唔……嗯?”

沈佺期低頭沉吟,仍有幾分遲鈍,聞言後才擡起頭來,稍作斟酌之後纔開口說道:“大王實在太謙虛,曲辭入案之後,卑職捧卷恭賞,只覺體例正直,章辭典雅,覽諸館閣,實在少有媲美……”

李潼聽到這話,眉梢頓時一揚,他倒是能理解個花入個眼的意思,但仍沒想到沈佺期對他這篇曲辭竟有如此高的評價。畢竟文人氣酸,難免冷眼相輕。

不過再一想,他自己除了文人騷情之外,本身還是一位宗室郡王,與沈佺期之間也沒有什麼競爭的味道。如果這篇曲辭出自宋之問之手,無論體制再美,於沈佺期眼中只怕也要打個折扣。

“員外謬讚,守義真是愧不敢領。年齒淺幼,舊受學於家,不久制藝內館,所學尚是微薄,才思不過卑鄙,豈敢較勝館閣羣長。所以斗膽制此雕蟲,無非意氣有感,情不能耐,發乎於心,雕琢於筆。也知員外雅量高風,美言提攜,或不及於所言一二,予心也是喜甚。既然員外嘉言慰我,《萬象》此曲應是可奏?”

“如此曲辭,若還不能入樂,更有何辭可入?”

永安王態度如此有禮,沈佺期自然也不好端什麼架子,於是便笑語回答道。

他不是不知永安王身份,只是自身不過一介詞臣,對朝局紛爭介入沒有那麼深。再說就算沒有薛懷義這一層關係,單憑曲辭優劣,沈佺期也覺得足夠入樂。

只是他即便有誇讚,仍只針對曲辭本身,因爲內心對於這曲辭是否永安王所作,仍然有所保留。

他是上元二年進士及第,當時不過年在十八歲而已,可謂國朝少俊翹楚,第一流的文辭人才,自度就連當年的自己,都無法制此華篇,對永安王這宗室少閒的才趣,也就自然難免有所保留。

聽到沈佺期的回答,李潼自是心喜,擡手召來部頭康多寶吩咐道:“樂府已經採辭,康部頭速取副簿與白丞等協律入樂,傳習音聲。”

說完後,他又轉對沈佺期笑道:“此部《萬象》大麴,是爲新年大酺獻制,禮期彌近,實在不容拖延,倉皇行事,倒讓沈員外見笑了。”

沈佺期聞言後,也有幾分好奇,開口問道:“大酺據此不過匆匆月餘,曲章不知定律幾番?卑職也是愛此辭麗,猶恐趕製不及辱沒曲辭……”

“倒是忘了,員外久歷樂府事,自爲此道賢秀。不知員外可有暇趣,留步於此爲我小施玉斧?”

李潼也是又想起來,沈佺期可不只是一個律詩大手子的御用文人,進士及第後解褐協律郎,歷事多年,可謂此中專才。像是剛纔隨口提議,便讓他打開一個新的思路。

他的辭得到認可,已經可以放心,但是在曲式方面還是有些信心不足。如果能夠得到沈佺期這樣的高才把關賞鑑,無疑是更有保障。

“觀大王佈設器樂,章法有度。卑職事外閒人,倒是也想近窺全才,還望大王勿厭。”

沈佺期倒是對永安王制曲興趣不大,心中念念不忘還是想搞清楚那篇曲辭究竟是否永安王所作,聞言後便也點頭應承下來。

李潼聽到這話,心情自然更加暢快。說起來他來到這個世界這麼久,除了家人們和歐陽通那種遠程操作,還真是第一次有人主動往他身邊湊。雖然蓬戶久塵、無人問津,但他大唐郡王李守義,不是臭狗屎!

對坐閒聊幾句,李潼又吩咐樂工繼續上演幾段此前所挑選的曲律。雖然沈佺期誇他已經是章法有度,但他自知是個什麼貨色,覺得還是要讓專業人士來聽一聽才更穩妥。

沈佺期安在席中,側耳傾聽,雖不言語,但卻眉弓頻顫,看得出是有一些感受不吐不快。

李潼坐在一側,則作洗耳恭聽狀,對於自己這個包羅萬象的編曲思路本來就不太抱有什麼信心,沒能從沈佺期臉上看到什麼驚豔神態,倒也並不感覺失望。哪怕是還得大刀闊斧的劈砍雕琢,也得先提供一個足夠臃腫的材料本體不是。

幾曲奏完之後,沈佺期稍作沉吟,然後才徐徐開口,所言卻非針對樂曲本身,而是講起了不同樂器、曲風之間的淵源與差異。

李潼也算是聞絃歌而知雅意,聽到沈佺期這麼說,便明白了他拼湊起的這幾段樂章是有些灌耳朵的。講起詩歌,他倒可以教一教沈佺期,但講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還是要虛心接受。

沈佺期對樂曲本身興趣便不大,及至對談起來,又發現永安王幾乎沒有什麼音律基礎,心中難免狐疑更深。須知曲辭本身便是需要協律的,永安王樂理知識這麼匱乏,能夠創作出那麼典雅工整的曲辭?

心念一動,他便嘆息一聲,轉又說道:“聲辭協律,只是曲辭根本。大王筆工辭麗,想來也是厭極卑職這些牙慧舊聲?”

李潼聞言後便笑起來,臉上帶着幾分自嘲:“人事或有難言,但也可作撿訴。小王幼來雖喜律呂,但深居謹慎,卻少操絲竹之器。偶作娛情者,野歌徒唱,五音佔在一口,聲辭也都由此而出。因不通宮商,制藝才務求平仄調式,見笑大家……”

沈佺期所意指的這個問題,李潼也早有考慮。他要靠文抄混日子,結果連基本的律呂格式都不是太懂,難免不能取信於人。基本的技術都不過關,更不要說更高一級的詩趣意境。

他所講的這個理由,正是後人在研究詩歌的問題。因爲沒有曲調的搭配,只能更加專注於聲辭的琢磨。這個標準,要比聲詩協律更加的直觀簡單。

類似平仄仄平之類的變化,李潼最初接觸唐詩的時候都有些不理解,就這麼簡單的律式變化,值得幾代人上百年的摸索完善?

但隨着瞭解越多也越明白,所謂的平仄格式,只是方便法門,詩的才情韻意纔是精髓所在。失於協律的問題,並非後世纔有,古樂的丟失是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所以詩這一題材逐漸發展,成於工整,毀於氣象,以至於格律之外,再無其他。

可是現在,李潼是身處於一個曲辭完善的時代,我不通律呂,只押平仄,居然還佳作頻出,你說氣不氣人?這大概就是天賦吧。

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287 靈前敲詐0220 如意元年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080 豬狗之才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070 頌聖臺閣體0320 高句麗遺民0079 神宮巍峨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399 行驛命案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011 仁智院家人們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317 尚方少監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242 蜀女有才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93 太平托子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05 再愛我一次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304 待罪慈烏臺0069 大麴《萬象》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121 徐敬真引誣楔子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120 諸用仰於國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018 跋扈宗王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014 一窩小雞崽兒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191 少王竟知有我0034 狄公滿腹荊棘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068 食心婢子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088 貌類乃父0148 橫財浸金汁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
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287 靈前敲詐0220 如意元年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080 豬狗之才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070 頌聖臺閣體0320 高句麗遺民0079 神宮巍峨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399 行驛命案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011 仁智院家人們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317 尚方少監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242 蜀女有才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93 太平托子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05 再愛我一次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304 待罪慈烏臺0069 大麴《萬象》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121 徐敬真引誣楔子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120 諸用仰於國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018 跋扈宗王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014 一窩小雞崽兒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191 少王竟知有我0034 狄公滿腹荊棘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068 食心婢子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088 貌類乃父0148 橫財浸金汁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