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更年

太后的怒火來得突然,靜慈仙師和喬姑姑都是猝不及防,兩人詫異地交換了一個眼色,靜慈仙師起身徐徐勸道,“老孃娘,您也是有年紀的人了——”

她走到太后身邊,爲她親自換了一杯熱茶,“還是您教我的呢,有了怒火時,先喝一杯熱茶,茶喝完了,心也就靜下來了,否則,怒火攻心,可不是好事……”

太后眉宇間怒火猶存,但她畢竟是這把年紀的人了,聞言也是稍微緩了神色,接過茶杯沉吟不語,靜慈仙師便彎□撿起條陳,藉着拍打裙子、收拾摺子等小動作的掩蓋,快速地瀏覽了幾處文字,雖然沒有看全,但也是心裡一驚:貴妃的動作,不小啊!

她隨手把條陳就遞給一旁的喬姑姑了,轉而勸慰太后,“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左不過一些宮務罷了,都是些孩子們瞎胡鬧的事兒……”

太后喝了一口茶,忍不住就把茶杯給放下了,“這個徐循,真是條養不熟的白眼狼,這些年我如何對她,你也是看在眼裡的。上回臘月裡的事,我也忍了,她倒是蹬鼻子上臉,爲了自己的賢名,越發不管不顧了——難不成她以爲,就因爲坤寧宮裡有一個不聽話的,我就會一直慣着她?”

她不免冷笑了一聲,“好說歹說,坤寧宮那個還是皇后呢,她又算得了什麼!一個妃嬪罷了!給點好臉,還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

老人家情緒上來,難免管不住嘴,靜慈仙師神色一黯,卻也很快恢復了尋常,她徐徐笑道,“小循就是這樣,實心眼,您也不是不知道,她就是這個性子投合了陛下的喜歡,不然,也走不到今天這一步了……只怕她送着條陳過來時,心裡是什麼都沒多想呢,老孃娘不教她,誰教她呢?”

太后神色晦暗,顯然對靜慈仙師的話沒什麼好感,甚至都不願搭理,只是吃茶不語,靜慈仙師見狀,暗歎一聲,也就不敢再勸了:太后當久了,年歲又漸大,老孃娘如今的性子是越發執拗,再加上平時事情又不多,心眼難免就小了些,貴妃掌權,在她看來乃是自己出力,偏生她當家以後,對清寧宮的態度一如既往,也就是例行公事,並無特別卑弱友好,老孃娘心裡只怕是早有不滿。再加上元宵節當晚久候不至,臘月裡生髮出的那些新做法,這些事,老人家心裡不可能記得不清楚,只是有自己從旁規勸,又有坤寧宮那位在前,方纔沒有爆發出來,今日的摺子,不知是觸到哪片逆鱗,新仇舊恨一起算,貴妃娘娘一轉眼之間,便是由紅翻黑了……

喬姑姑不比仙師,入宮年份不多,她跟隨太后多年,深知底細:內安樂堂雖然是仁孝皇后時就創立的制度,但把病倒的宮人送到該處去休養,不好不得出來,卻是仁孝皇后去世後,老孃娘建言設立的規矩。在當時只是因爲宮人需要一個養病的處所,平常的下房太過逼仄,容易傳播疾病。不料這些年間,醫婆逐一凋零,漸漸的倒成了如今這樣子,老孃娘知不知道,喬姑姑不敢胡亂議論,反正其對內安樂堂平時也是不聞不問,按時撥給銀子罷了。以她來看,徐貴妃別的規矩倒罷了,以都人遇病無醫只能輾轉候死,要改內安樂堂,放宮人定時出宮,這一條,根本就是在打老孃孃的臉……

老孃娘可不會管徐貴妃知不知道前情,之前徐貴妃明知彩花是她所倡,卻還要削減,只怕已在她心底留下了一個疙瘩。這回在條陳裡又極言內安樂堂的慘狀,老孃娘看了,自然是刺心窩子,說內安樂堂不好,這不是揪扯她的臉面嗎?和彩花還不一樣,彩花畢竟只是略微奢靡,天家哪裡有支應不起的道理?只恐不能做天下表率而已。而內安樂堂的事情,一旦傳揚出去,那就是個殘暴不能憫下的名聲了……

雖然瞧着那定時放人出宮的文字,喬姑姑也覺得眼饞,但她的心已經是漸漸地涼了下去:貴妃娘娘這回,能否全身而退都不好說,這條陳,只怕是不可能推行下去了。

她沒有規勸太后:這時候多說一句,都會讓老孃娘生疑,以爲她也想着出宮,方纔爲徐娘娘說話。橫豎有靜慈仙師在前,她自然會爲徐娘娘盡心盡力的——沒了徐娘娘,她拿什麼來壓着坤寧宮裡的那位?

不能不說,這幾年來,仙師是完全拿住了老孃孃的性子,太后那厚重的怒火,被她輾輾轉轉,不露煙火氣息的三說兩說,竟也說得沉澱了下來,不再像剛纔那樣,好似立刻就要去把徐貴妃鎖來問話的氣勢。她甚而也覺察了仙師在勸慰後的那幾分莫名,喝完了茶,便問道,“你不知道,內安樂堂的規矩是我立的?”

這話一出,喬姑姑暗道果然,仙師恍然大悟,忙又道,“此事,我是完全不知,相信貴妃也是毫無頭緒……老孃娘只怕是有所誤會了。”

“誤會不誤會,也不打緊了。”太后脣角一抽,似笑非笑。“你們年小不知道,宮裡有得是人知道,尚宮局那兩個尚宮,便是多年的老人了……”

她閉上眼沉吟了一會,哼了一聲,似乎是下定了決心,卻未再說此事,而是淡淡地道,“本來好好的,被她這麼一鬧,倒是乏了起來——我歇一會兒,你們自便吧。”

居然是直接就下了逐客令……

仙師卻沒有走,而是輕輕在炕上改了跪姿,“母后,此事真要追究,莫說是您,連我和孫娘娘又何嘗沒有過錯?總是因循守舊,的確少了幾分關心,也不知道內安樂堂居然到那個地步了。小循上此條前,未必想到了這點,否則,得不得罪母后不知道,得罪我和孫娘娘是眼見的事——就算她不在乎得罪孫娘娘,我和她相交莫逆,她總會顧忌幾分我的面子的……”

“你對她倒是仁至義盡了。”太后望着仙師,想要說什麼,卻又到底有幾分憐意,她哼了一聲,“都到這時候了,還想爲她兜着?”

“我也是有私心的。”仙師大方自陳,她略略低眉,“阿黃時常和我說起徐姨姨對她的照顧。”

祭出阿黃,總算使得太后神情再緩,她揮了揮手,失笑道,“放心吧,難道我還會吃了她不成?你也太多顧慮了,我又怎會做這等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仙師得了太后這句話,終於鬆了口氣,給喬姑姑遞了個眼色,便起身行禮,“那您好好休息,奴告退了。”

喬姑姑還在斟酌着,是否該接力爲徐娘娘說幾句好話呢,太后卻也衝她揮了揮手,她沒有辦法,只好緊隨靜慈仙師,前後腳退出了屋子。

兩人一道跨出了高高的門檻,相視都露出苦笑,靜慈仙師把喬姑姑拉到身畔,低聲交代了幾句話,這纔回自己的居所去了——雖然名義上她在長安宮修道,但如今太后年老,十分依賴她的陪伴,仙師住在清寧宮,已經很久了。

“老孃娘因此事大發雷霆?”皇帝有些詫異,“這事,答應就答應,不答應就不答應唄,還值得動怒嗎?不應當啊。”

張六九便仔仔細細地將來龍去脈都告訴了皇帝,一句不敢添減。“……不過經身邊人苦勸,也沒那樣生氣了。喬姑姑打量着您若不知道,過去又說起徐娘娘,只怕老孃娘……是以請奴婢來私下傳個話,告訴一聲兒。”

皇帝哪裡在乎這等場面話,他心裡清楚:這麼大的事,徐循不可能貿然提出,肯定要先通過自己這個男主人,纔到老太太那裡去備案。只是喬婆子沒有根據不能亂說話,這才找了個藉口來報信而已。

“貴妃那裡,她去說了嗎?”他皺眉問道。

“——仙、仙師當時在側,”張六九有些結巴,但很快又儘量調整得自然,“她和徐娘娘一向交情好……”

是了,喬婆子畢竟還是下人——甚至於,若沒有胡氏的關照,只怕都未必敢貿然來乾清宮報信……皇帝的心思,總算從棋局裡收回來了,他隨手揮退了陪侍他對弈的宦官,沉吟了一會,倒覺得今次是太后有些沒理了。

“讓徐氏先別去清寧宮了。”她那性子,去了也只會壞事。皇帝道,“先冷一冷吧,過一陣我讓她去了,她再過去也不遲。”

張六九自然點頭哈腰,連聲應是,趕快步出宮廷傳訊去了。

這後宅的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來就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皇帝一直也覺得自己還算是善於拿捏住妻子和母親之間的分寸。起碼孫氏雖然因自作自受,飽受太后揉搓,但還沒有在他這裡涼了心。不過,此事他卻不太能理解太后——徐循那性子,和她計較什麼?她要是畏首畏尾的,也就幹不出那些事來了。再說,雖然也有讓人頭疼的地方,但也就是因爲敢想敢幹、不講情面,才能把宮裡的秩序給維持住。哪有那麼好的事,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改改宮裡現在的種種弊病,又要歌頌老孃娘昔年的種種能耐?

又不是說,指出內安樂堂一個毛病,就否認了老孃娘昔年在重重重壓下斡旋週轉的功勞……不管是不是親孃,這女人年紀大了,真有幾分難以理喻。皇帝不免笑着搖了搖頭:只希望孫氏和徐循老了以後,別變出這麼一副莫測的脾氣來。

他並不打算慣着母親,有些人是越扶越醉的,縱使親如母子,牽涉到家庭關係,也要做出點規矩來,否則,不孝有三,其中之一,便是一味順從、過分愚孝。

今晚去永安宮走走好了,他想,勸慰勸慰徐循,讓她安心多等幾日。相信母親看到自己對她的寵愛,多少也會調整一下對徐循的態度的。

當然,如何讓母親意識到她需要徐循來制衡孫氏,那就是皇帝的功夫了。

——論暗示己意、操縱人心,誰又比得上靠這個吃飯的皇帝?後宮些許事情,在他看來,不過是反掌之間的小事罷了。從前有所不爲,只是不想在自家後院,還要玩弄這些手段,如今麼……

徐循雖然也不理解太后的怒火,但她並不像皇帝想得那樣恐懼驚惶,惴惴不安。相反她還覺得有點好笑,如果太后覺得與己無關也罷了,可偏偏太后覺得這是在打她的臉,也就說把這事算自己身上了。

那倒好,太后平時是最信佛的一個人,按說知道了就在這宮廷裡,便有這麼些女子因爲自己的疏忽而只能婉轉就死,如此的情形持續了起碼三到五年——怎麼都該吃幾天齋求個安心吧,沒想到她不但不懼怕陰司報應,反而還有臉生氣。

當然了,這話是不好和皇帝說的,再怎麼說那也是他媽麼,她表面上只是表態堅決聽從皇帝指示,儘量不惶恐擔心云云。皇帝看來好像沒被她糊弄過去,他奇怪地看了她幾眼,似乎想要問,可嘴脣蠕動一下,又忍住了——應該也猜得出來,她藏住沒說的,準沒好話。

第二日她還是照常視事,倒是皇帝那邊鬧騰出了點新動靜,他下旨令人去江南搜求名醫,‘以備皇后、公主之用’。

宮裡需要名醫的公主也就是莠子了,但莠子如今也就是熬日子,她那是天生弱症,治不來的。明眼人都知道,那不過是捎帶來的罷了,這名醫真正,還是爲皇后治病所用。

徐循聽了也覺得挺好,孫皇后的病,吃劉太醫的藥似乎不能見好,太醫院給身份越尊貴的人用藥,往往就越是小心,寧可是不好不壞,做個太平方子,也不敢冒一丁點兒險,指不定外來的和尚還會念點經。皇后這事也是個契機,若能留用的話,以後太醫院裡的選擇就又多了一個了。

如此過了四五天,皇帝那邊還沒送信,徐循這裡也就沒有動靜,她倒是好奇皇帝會如何規勸太后,爲自己開脫——這對母子好像從來沒有口角過,起碼皇帝沒對太后頂過嘴,雖然這件事上他是站在自己這邊(她當然感覺得出來),但徐循還真不知道他會不會和當年在太后和孫貴妃之間調停一樣,把事情越調停越糟。

不過,雖然她的條陳現在推行下去的可能性已經是不太大了,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不知道是哪邊走漏了風聲,現在滿宮裡都在傳這事兒了,徐循這裡整天就接待着一些上門探口風的人,連何仙仙都撥冗跑了一趟——別人她基本都不見的,但何仙仙的面子要給。

何仙仙主要是來罵她的,“你這一鬧,人心浮動,以後誰還能安心服侍,不都想着過幾年出去?我看以後宮裡的貴重物事都會沒得快些——都是偷走了做日後出宮用!”

徐循啼笑皆非,也不辯解,順着何仙仙的話自責了幾句,“是我不對,合該你罵——罵舒服了嗎?”

何仙仙喘了口氣,也笑了,“罵舒服了,我成天照顧孩子,心裡窩火得很,偏偏你又不安生,罵了你幾句,我還舒服點。”

兩人談了幾句話,她又要回去了,“莠子該醒了,醒來還吃藥呢!”

這幾年爲了這個女兒,她瘦了不少,也老得很快。

何仙仙登門的第二天,太后估計也耐不住了,她打發了一個面生的老都人來給徐循送東西。

“聽說娘娘前陣有咳嗽,”這宮女板着一張臉,語氣比冰還冰。“老孃娘給您送了新下來的枇杷,最是潤喉的。”

徐循心領神會,也樂於配合,她恭恭敬敬地送走老宮女,第二天便喚了劉太醫過來生病。

太后大怒的主要原因不是更年期,哈哈哈,雖然次要原因是這個,還有一點點長期陰陽無法調和的問題。

賞賜118 喜訊第168章 躺槍80 平衡正文205代表第170章 黑鍋第175章 封妃第228章 中年37 年關32 內媚第245章 聯手第251章 錦瑟第302章 繞樑第282章 胡鬧第143章 驚訝98 風向72 餘波78 着急27 二次第176章 釣魚108 震怒春睡第166章 恭讓第300章 安靜第156章 正確第149章 糊弄52 駕駛第245章 聯手第210章 人品93 逼宮49 遊覽第233章 失敗第164章 神展34 管家太孫66 生女第295章 醬油92 定計第172章 願望第272章 接班第255章 篡權第287章 抗爭第197章 相思87 堅壁38 挑剔34 管家第243章 想死44 行李第286章 綢繆91 驚變第154章 和好第267章 權柄第242章 先別看121 主角第247章 脫生34 管家38 挑剔身家140 順遂98 風向29 福運初見第220章 安樂26 藍寶第298章 放心92 定計第224章 羞恥第269章 選秀33 有喜培訓第177章 未眠第163章 涸魚31 本分變化第152章 失望第270章 當年113 冤屈88 清醒第281章 不安第216章 北斗第166章 恭讓第269章 選秀185 許諾134 離奇68 抄檢77 怨恨47 病中63 體面第259章 花季第172章 願望21 疼嗎50 事故第177章 未眠119 大事春睡126 太平43 美差85 升職
賞賜118 喜訊第168章 躺槍80 平衡正文205代表第170章 黑鍋第175章 封妃第228章 中年37 年關32 內媚第245章 聯手第251章 錦瑟第302章 繞樑第282章 胡鬧第143章 驚訝98 風向72 餘波78 着急27 二次第176章 釣魚108 震怒春睡第166章 恭讓第300章 安靜第156章 正確第149章 糊弄52 駕駛第245章 聯手第210章 人品93 逼宮49 遊覽第233章 失敗第164章 神展34 管家太孫66 生女第295章 醬油92 定計第172章 願望第272章 接班第255章 篡權第287章 抗爭第197章 相思87 堅壁38 挑剔34 管家第243章 想死44 行李第286章 綢繆91 驚變第154章 和好第267章 權柄第242章 先別看121 主角第247章 脫生34 管家38 挑剔身家140 順遂98 風向29 福運初見第220章 安樂26 藍寶第298章 放心92 定計第224章 羞恥第269章 選秀33 有喜培訓第177章 未眠第163章 涸魚31 本分變化第152章 失望第270章 當年113 冤屈88 清醒第281章 不安第216章 北斗第166章 恭讓第269章 選秀185 許諾134 離奇68 抄檢77 怨恨47 病中63 體面第259章 花季第172章 願望21 疼嗎50 事故第177章 未眠119 大事春睡126 太平43 美差85 升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