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聯手

時已深夜,本應是好夢正酣的時候,西楊大人有了年紀,平時更注重養生,若是平日,多數已經是摟着一房美妾睡得正香了。但今日卻叫他怎麼能睡得着?連帶着幾位心腹幕僚也不能安歇,全陪着首輔耗在書房內吃清茶,連點心也不敢多吃——腹中越是飢餓,思維就越是靈便,也就越能爲恩主排憂解難。

不過,現在就算是餓出火來,怕也無濟於事了,幾位幕僚彼此看着,都沒從彼此眼中看出什麼來:局面就是如此,老孃娘封住清寧宮,只不出門,還把嗣皇帝栓在身邊,正宗應了那位栓兒的小名。這一招實在是太絕了,不闖宮就沒有嗣皇帝,沒有嗣皇帝,哪來的登基大典?可這多少年、多少朝,哪有過大臣闖太后宮的道理?沒有通行令牌,文臣連後宮的門都進不去,要闖?這可不是地主家大院,你找兩個身強體壯的人伴着,飛奔到院子裡把嗣皇帝揪起來就走。從文華殿到清寧宮的確不遠,也就一里路多點兒,可內外有幾重高牆攔阻,士兵內侍把守——這內侍也是習練武藝,平日裡要舉行‘內操’的,誰要是擅闖一步,就不說當場打死,那也得立刻給拿下了,絕不會容許外男闖進去哪怕一步的。

當然了,要說恩主這麼多年的首輔當下來,在宮裡沒有自己的關係,那也是太小看了他,搭關係搭到兩重守將身上,不難,難的是這件事的得失極爲清楚。——放着人闖進去了,掉腦袋的可就是自己。別說搶出嗣皇帝來登基是大功一件,嗣皇帝今年才幾歲?能頂什麼事?皇后常年身子不好,連宮務也沒法管,其餘妃嬪,聽說除了南內那些沒名分的以外,已經全殉了。難道讓宦官來監國?少不得還要太后出馬。太后能放過這個秋後算賬的機會麼?現在闖宮,那等於是把腦袋夾在胳肢窩裡,已經是沒打算落着什麼好了。

不錯,去了的大行皇帝可謂是寬宏醇厚、柔定端方,和西楊大人也是君臣相得,可這也不能拿全族人的榮辱去填吧?就是西楊大人願意,那守門的還不願意呢,雖是頭兒做主,但上頭髮落下來,從人不一樣是有罪?這強搶,肯定是不成的了,老太太怕也就是心知肚明,仗着她是如今內宮僅存的人選了,這才如此篤定,就和內閣在這耗着呢。

內閣能有什麼辦法?除了一次次請見以外,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是死頂了。不論什麼‘國有長君,社稷之福’,這現放着冊立多年的太子在,忽然改立個皇帝親弟,觸犯的條例、律令之多且不說,更重要的,是此舉嚴重違背了讀書人心中的綱常!就連一向是最敢於投機的東楊大人,這一次也保持了沉默。這時候誰敢出來把老太太的心思挑明瞭放到檯面上,那他全家都完了,這輩子絕不能在官場上立足不說,只怕就連原本最親密的三同——同年、同鄉、同門交際圈,也要將他拒之門外。

可,這麼死耗也不是辦法,明日就是大行皇帝的頭七了,太子不露面,這實在說不過去啊,大行皇帝的喪儀裡,很多都需要嗣皇帝出面,沒人這怎麼辦事?禮部祠祭清吏司已經快發瘋了,還好天冷,不然,等到喪儀行完了,只怕連香料都遮不住那股味兒!

正這麼心不在焉地思忖着,西楊大人一咳嗽,幾位幕僚立刻都收攝了心神——吃茶吃到現在,東翁一直都是瞑目不語,不知道的人,怕還以爲老人家是睡着了。

“襄王那裡……還沒有動靜?”西楊大人問。

素來最受信重,在京城諸位官員心中,威望甚至不下一部尚書的蘇先生欠了欠身子,“還是閉門謝客,毫無動作。”

“不老實。”西楊大人又咳嗽了兩聲,他疲倦地衝一邊伺候着的美婢點了點頭,頓時便有一盞淡蔘湯送了上來,西楊大人含了一口。“大行皇帝待兄弟一片赤誠,兄弟卻是辜負他了。”

蘇先生也嘆了口氣,又道,“東楊大人、南楊大人也都沒有大動靜,今早和您進宮請見不果後,東楊大人往文華殿值班,南楊大人去過大行皇帝靈前行禮,便回府了。雖說府前候見人數不少,但他一個也沒見。”

“都不老實。”西楊大人非常悲觀,他深深地吐了一口氣,搖了搖頭,“楊勉仁最多再忍耐十天,十天內如無動靜,他要跳出來了。”

蘇先生沉聲道,“怎麼說他也是顧命大臣……”

“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西楊大人淡淡地道,“勉仁之起,不就是因爲這個道理?能忍二十天,已算是他還有幾分良知了。”

局就在這裡,內閣拿太后毫無辦法,但太后對付內閣,辦法卻很多,晾着不動就是個辦法。須知道讀書人都是如此,雖然把臉面看得重過天,但任何時候也都不乏有投機者,只是現在,他們沒有西楊大人的角度,還無法高屋建瓴地把局勢看明白,所以不敢輕易涉水。一旦搞懂了局面,想走楊勉仁路線的人,還會少麼?幾天內要是拿不下太后,時日久了變數就多。畢竟,支持嗣皇帝,報復在眼前,好處在日後,而支持襄王,這個好處,折現是很快的!

蘇先生也沒轍了,他只好把那不是辦法的辦法拿了出來,“東主,如今黔驢技窮,只好……只好夾裹民意了吧?”

這民意說的不是百姓,而是百官,如果能提前串聯,搞出百官聯名上書的聲勢,先一步把可能動搖的官員夾裹進來,一來震懾太后,二來也是統一一下輿論,妙用自然無窮。

能進書房的,除了那兩個婢女以外,都不會是笨人,立時有人問,“蘇先生意思,難道是請東主挑頭?”

“局面如此,非東主出面,不能服衆。”蘇先生坦然道,“如楊勉仁輩,不是東主,誰能夾裹得住他?”

“殺伐氣也太重了些吧?如此一來……”那人搖頭嘆了口氣,“不成功,便成仁,卻是沒有退路了。”

何止如此,若是鬧出了這樣的動靜,太后服軟,則內廷體面盡去,以後如何節制臣下?太后不服軟,那就真是無轉圜餘地了,她已是沒有別的路可走,誰知道會對養在身側的嗣皇帝做出什麼來?這一招雖然妙用無窮,但風險卻也一樣很大。

蘇先生顯然早已把前後都想得通透了,此時侃侃而談,“若行此計,應當雙管齊下。在外,聯絡百官上書,請行嗣皇帝登基儀,在內,聯繫心向先皇的忠誠健壯宦官,強搶清寧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禮行了再說。”

他面上透出一絲狠辣之色,“而後,當請皇后攝政,送太后清修!”

清修在這裡意味着什麼,也不必多說了,衆人一時俱都不言不語,只是目注西楊大人。有人輕聲嘀咕了一句,“臣主廢立,不祥啊……”

有一就有二,大臣插手皇帝冊立、後宮攝政人選,這都是極其不祥的徵兆。權力一旦失去平衡,就算皇后是在文官支持下上位,也會感到不安,提拔宦官外戚用以制衡,也是她唯一的選擇,這種事,就和太宗奪位、大行皇帝廢后一般,雖然看似都是個人行動,又或者都是‘被逼無奈’,但對後人的負面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畢竟,學壞容易,學好卻很難!有此一事,西楊大人本來看似安寧的晚年政治生涯,頓時便又是危機四伏,一個弄不好,都可能是身敗名裂的下場。

西楊大人又合攏了眼睛,彷彿一尊石佛般坐在那裡,沉寂了半晌,方低聲道,“韃靼……動靜如何了?”

衆人頓時悚然而驚——遷都才十幾年,國勢又旺盛,很多人思維都還沒轉變過來,都以爲韃靼兇人,距離京城尚有千里。被閣老一語方纔驚醒:這十年間,大行皇帝輕徭薄賦,民力漸舒的同時,韃靼勢力也有所回暖,就是去年末,大行皇帝纔剛重申了整頓武備的重要性,可見邊境局勢,已經不是那麼理想了。

誰也不會相信韃靼在京城沒有細作,若是藉着君臣相爭,朝中大亂的時機打了過來……從邊境到京城,也就是兩三百里的路!

氣氛頓時又沉悶了下來,蘇先生在心底嘆了口氣:若是依他,快刀斬亂麻,還是會努力一把。但西楊大人行將就木的年紀,怕已是沒有這樣的銳氣了。

他強打精神,又爲東主謀劃道,“既然如此,倒不如就依了老人家——”

“蘇先生!”

“蘇兄!”

屋內頓時響起了一片驚呼,餘下幾位幕僚均是長身而起,或是震驚、或是不屑地瞪着蘇先生。蘇先生對此,不過付與一笑,他望着西楊大人,沉聲道,“東主,如今業已技窮,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西楊大人搖了搖頭,卻又很果斷地否決了,“先主待我恩重,我老了,死後事就在眼前,若是此時背主,怕連死都死得不安心。”

西楊大人也的確是在大行皇帝手上,才被提拔爲內閣之首,他這一番話,說來平平淡淡,但卻自然體現了堅定的決心。衆人這才露出安心感佩之色,個別性情中人,還狠狠地剜了蘇先生幾眼。

蘇先生並不在意,身爲幕僚,儘可能出謀劃策,使東主多幾條路走,這是他的職責,至於採納不採納,那是東主自己的事。只是如今西楊大人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他也不禁有幾分焦躁:東楊不必說,南楊一向借聖意立身,自此事上態度必然軟弱。內閣三人已去其二,英國公乃是武將,地位超然不好介入國君之爭,顧命五臣,餘下也就是一個胡大人,也就是個禮部尚書,位尊權小,靠資歷立身而已,在這件事上,正統派看似拿住大義,其實是危機四伏,東主又要顧全君臣情分,又瞻前顧後不肯行險,這讓人怎不心焦?

連着數日殫精竭慮地推算計較,蘇先生已有心血耗費之感,此時也覺腦際一陣眩暈,他撫了撫額頭,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慌之感,正欲再行籌算時,屋外忽然傳來了輕輕的叩擊聲。一名美婢轉身出去,不片晌回來,低聲在西楊大人耳邊,說了幾句話。

在蘇先生訝然的目光中,今晚一直寡言少語,如同石雕的西楊大人,猛然一掀壽眉,目中精光四射,一時竟是喜動顏色,連說了三聲,“好!好!好!”

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引他入靜室說話!”

蘇先生心底,也是猛然一動,他是又驚又喜:從東翁的表現來看,只怕,東翁一直等待着的轉機,已是來了!

“某家今日來此,”別看馮恩在皇帝跟前,謙卑得恨不得讓額頭長在地上,一出宮廷,他也是架子十足,即使當着首輔的面,都有底氣自稱某家。“乃是奉了皇后娘娘、皇貴妃娘娘手諭。”

他從懷中掏出一張諭令,遞給了西楊大人,“兩宮寶印在此,還請老先生過目。”

西楊大人只是瞥了一眼,見其上只簡單寫了兩宮的確派馮恩到此說話,所言均代表兩宮意思,便將其放到一邊,先理了理衣冠,纔對馮恩欲拜,“臣楊東里拜見上使——”

就算來得再隱秘,馮恩也是奉上意而來,代表后妃的意志,這一禮是對皇后和皇貴妃行的——不過馮恩雖然大感有面子,卻亦不敢生受,忙彎腰扶起,“老先生!太多禮了!您有年紀的人,快請安坐,現在大小主子,可都指望着您那!”

“公公也坐。”時局緊急,兩人都未太謙讓,未幾便相對安坐,西楊大人親自給馮恩倒了茶——屋內就他們兩人了,別無旁人服侍。“不知公公此來,可有受阻?”

馮恩今日會來,其實已經說明立場,西楊大人問的也不是那些把守宮廷的禁衛,以馮恩主掌東廠的身份,尚且無人能攔得住他。他問的是宮中權璫們的立場,天子去世,朝廷罷政,司禮監在新皇登基前也沒法批紅,內閣和宮內,事實上已經失去了消息溝通的能力。

“不曾,”馮恩搖了搖頭,忽地露出苦笑,“連某家都來了,老先生請想,宮裡還會有人朝着十王府麼?”

馮恩昔日奉太宗令查檢太孫宮,冒犯了太孫,後來太孫登基,立刻被投閒置散,若非太后幫着說話,哪有再起之日?當然日後他掌握東廠,那是他有本事重得了大行皇帝的歡心,不過不論如何,他和清寧宮淵源深厚也是真的,連他都不支持太后改立襄王,可見宮裡那些大貂璫,意見是高度統一的。

休說宦官閹人陰毒,實在論忠義,有時竟勝過讀書人許多。西楊大人心中暗歎一聲,忙又問,“嗣皇帝可還安康否?”

“還安康,”馮恩道,“清寧宮如今不是心腹宮人,也難進屋,不過,昨夜靜慈仙師孃娘進清寧宮探望老孃娘,見到了嗣皇帝,嗣皇帝就在老孃娘跟前養着,精神還很安定。”

一句話信息量十分豐富,西楊大人沉吟片刻,還未說話時,馮恩又道,“不過……仙師孃娘問得,老孃娘心意越堅,已是決意立襄王爲帝。清寧宮內外,都有健僕把守,我等素日在皇城辦公,也只能孤身入覲……”

這等若是委婉地把闖宮的可能給否決了,西楊大人最後的希望,此時似乎也已斷絕,他心頭一沉,思來想去,終是下了決心,咬牙道,“如此,還請公公傳話,老臣必定不會讓皇后娘娘失望。”

這等於是在表忠心了,表態會和太后做殊死鬥爭,當然要放的也肯定是大招,事態的激化似乎不可控制。不過馮恩卻也是放心地一笑——值此,他終於可以完全確定了西楊大人的心意。

“兩位娘娘,如今也是破釜沉舟了。兩位娘娘有言:‘婦人只知相夫教子,宮外事無法去管,只能仰仗老先生,我等略盡綿薄之力罷了’,”他道,“皇后娘娘已經去信十王府,若襄王還有半點爲人臣、爲人弟的本分,當也會有所動作了。”

襄王沒動靜,其實就等於是最大的動靜,否則,早就忙着要避嫌自證清白了。不說上表辭位吧,怎麼也得動身回長沙去,這時候留在京裡,哪怕不進宮了,居心也很叵測。就算不敢真的回去,做個姿態來也好啊,如今鬧得皇后要親自去信,可以說叔嫂間已經是完全沒有情分可言,撕破臉了。但這件事,也的確只能由皇后出面,在西楊大人來看,皇后的動作,都是有點嫌晚了。

“皇貴妃娘娘又言,也許有一人能幫上一點忙。”馮恩又說,“此人名爲劉胡琳,乃是太醫院一御醫,大行皇帝臘月發病,胡琳便是主治。”

這件事西楊大人心中也是有印象的,爲此,他和幾個同事也沒少犯嘀咕:大家都在乾清宮值過班,怎麼看不出來?宮中說話算數的根本已是皇貴妃了,只看皇帝病危時單單隻要她在一旁隨身服侍,皇后只能時常過來看望,便知道親疏遠近。甚至就連主治醫生,似乎也是皇貴妃一手挑選,若是事有不測,皇貴妃又想爲養子爭取一把,到時,還不知要鬧出什麼風波呢……

“大行皇帝此次生病,也是一反常態,只用劉胡琳一人主治,冉萬芳施針,此事不知大人有無印象。”馮恩進一步問道。

西楊大人心底,漸漸升起一股預感,他點了點頭,沉聲道,“難道此事另有隱情不成?”

“不錯。”馮恩神色肅穆,頷首道,“大行皇帝臘月發病時,劉胡琳白於皇貴妃,此疾,實則是因爲夏天時……”

這一番勾心鬥角的陰微故事,要解說出來可不容易,馮恩說得也很仔細,不疾不徐,每個細節都從不同角度再三印證。西楊大人聽得目射奇光,心底一片雪亮,對兩宮暗示的道路,已經是全盤洞悉。

好!雖然此事不大,但已經足以扭轉乾坤,奠定江山。饒是他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在這幾日的煎熬後,忽得了轉機,也不由是心情激盪,馮恩一說完,他便迫不及待地沉聲問道,“太醫院檔案,可還留存?”

“此事清寧宮絲毫不知,皇貴妃娘娘只同皇爺說起,皇爺——”馮恩忽地嘆了口氣,黯然改口,“大行皇帝聽說後,當即就換了主治醫生。因他猝崩,劉胡琳、冉萬芳尚在東廠羈押之中,不過此乃例行公事,兩人並未受到多少爲難。”

對昭皇帝去世的細節,西楊大人也還記得很清楚,大行皇帝這頂多是頭疼以至於引發了遺傳病,不太像是治出來的,但是話又說回來,畢竟是猝死,太醫也要接受調查,論證藥方。羈押在東廠不是錦衣衛,雖然已表示出東廠燻人的權勢,但此時看來,真乃是天予之便,他斬釘截鐵地道,“好,公公,你可回報兩宮,此事,臣下心中有數,自然知道該如何操辦了!”

馮恩微微頷首,“某家也自然會遣人在太醫院檔庫附近把守,免得萬一。”

不過幾句話,兩人頓時已經達成一致,擬定了一個未曾言說的默契方案,心情也都和片刻前大不一樣了。西楊大人輕鬆之餘,也有些納悶:怎麼到了今日,纔拿出如此有價值的信息來?若早幾日,只怕局勢根本不至於被拖到這地步……

“還有一事,需請老大人成全。”馮恩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肅然道,“皇貴妃娘娘因日前被羈押在偏殿中,等着殉葬,一直未能脫困,是以無法將此事告知皇后娘娘。昨日皇后娘娘將她救出後,方纔得知此事……若是襄王登基,一切休提,但,如嗣皇帝能夠登基,只怕老孃娘怒火所向,卻會是皇貴妃娘娘……”

皇貴妃一手主持了大行皇帝的病情,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她的行爲本來就引人疑竇,如今揭出底細,太后除非傻的,不然肯定知道是她所作所爲。而就算嗣皇帝登基,她也還是太后,要爲難皇后也許難了點,逼皇貴妃殉葬,卻不是什麼難事。

“皇后娘娘畢竟是爲人媳婦,只怕保不住皇貴妃娘娘。”馮恩道,“還請西楊大人念在她微末功勞之上,屆時略微迴護少少。皇后娘娘也感念您的恩情。”

言罷,他平靜望着西楊大人,似乎並不打算再多解釋什麼。

西楊大人的腦子,卻早已經是急速地轉動了起來:后妃不合,也不是什麼新聞了。事實上她們二人能夠攜手發令,已經大出自己意料。剛纔馮恩的話中已經透露了不少信息,皇貴妃一脫困,靜慈仙師就去了清寧宮,皇后往十王府寫了信,馮恩往自己這裡送了消息……如無意外,這三個行動,都是皇貴妃的手筆,此女子,只怕大不簡單啊!

皇后是真心要救她嗎?卻又未必,多數是破局無計,病急亂投醫做了交換而已。嗣皇帝還小,皇貴妃是皇次子養母,後宮裡真有必要留個如此厲害的人物嗎?若只餘皇后一個,一切就要清爽得多了。

瞥了馮恩一眼,見其似笑非笑,西楊大人心中一動,忽又是念頭一轉——皇后計短,皇貴妃計長。若是一切順利,自己和太后之間,已經結下了三山五海都清洗不去的仇恨,不在皇后身邊留個臂助,只怕皇后是坐不穩後宮之主的位置!若又由得太后翻覆重新掌權……

再說,聽聞此女和皇帝身邊的權璫淵源深厚,若不是她穿針引線,說不準,皇后未必能確定馮恩的立場,和他建立起信任關係。又往深了說,派馮恩過來,焉知不是在安他的心,堅他的意?連馮恩都倒向嗣皇帝了,宮內人心,已不必再懷疑。這一切謀劃,若是出自於皇貴妃的手筆,那麼事成以後,垂簾聽政,這簾子背後是誰——

紛至沓來的念頭,彷彿算盤上的珠子,在腦海裡發出了清脆的滴嗒聲,西楊大人也肅容答道,“還請兩位娘娘放心,老臣必定竭盡全力,護得皇貴妃娘娘周全。”

馮恩終於露出笑容,起身行禮,“奴婢代兩位娘娘記下此情!”

事不宜遲,即使是首輔,這時候也不會玩什麼慢節奏,僅僅是第二日一早,流言就已經遍佈了京城官場,直指了皇帝真正的死因。

更新咯,又是多送一千字,對早買的大家|

22 過夜111 敲打第251章 錦瑟第271章 顧慮第300章 安靜第233章 失敗第234章 病魔64 提點第288章 逼宮28 寵愛第200章 呵呵46 親近第228章 中年第172章 願望第143章 驚訝第157章 玫瑰131 重輕得福春睡嫁妝29 福運65 難測破瓜91 驚變38 挑剔第214章 爲難第166章 恭讓77 怨恨第193章 醫藥111 敲打47 病中44 行李第151章 陽謀86 色戒第156章 正確第191章 願意27 二次冊立89 微妙74 鬧心65 難測正文205代表88 清醒135 掌權第148章 踏實第170章 黑鍋50 事故第153章 回去52 駕駛第272章 接班第192章 冒險86 色戒第273章 心思139 感情第251章 錦瑟第171章 雪崩第240章21 疼嗎第216章 北斗選秀112 吵架得福40 元宵89 微妙第193章 醫藥107 孃家第290章 決斷48 同居第241章 便當第192章 冒險無寵第251章 錦瑟第229章 影響正文205代表第226章 不振第229章 影響134 離奇第249章 坑死第166章 恭讓第229章 影響27 二次185 許諾第175章 封妃第253章 春雨第301章 餘韻65 難測體面26 藍寶太孫53 甜蜜第181章 妙人35 端平67 東廠第239章 官僚第197章 相思第152章 失望嫁妝第274章 天道106 大紅25 賞賜
22 過夜111 敲打第251章 錦瑟第271章 顧慮第300章 安靜第233章 失敗第234章 病魔64 提點第288章 逼宮28 寵愛第200章 呵呵46 親近第228章 中年第172章 願望第143章 驚訝第157章 玫瑰131 重輕得福春睡嫁妝29 福運65 難測破瓜91 驚變38 挑剔第214章 爲難第166章 恭讓77 怨恨第193章 醫藥111 敲打47 病中44 行李第151章 陽謀86 色戒第156章 正確第191章 願意27 二次冊立89 微妙74 鬧心65 難測正文205代表88 清醒135 掌權第148章 踏實第170章 黑鍋50 事故第153章 回去52 駕駛第272章 接班第192章 冒險86 色戒第273章 心思139 感情第251章 錦瑟第171章 雪崩第240章21 疼嗎第216章 北斗選秀112 吵架得福40 元宵89 微妙第193章 醫藥107 孃家第290章 決斷48 同居第241章 便當第192章 冒險無寵第251章 錦瑟第229章 影響正文205代表第226章 不振第229章 影響134 離奇第249章 坑死第166章 恭讓第229章 影響27 二次185 許諾第175章 封妃第253章 春雨第301章 餘韻65 難測體面26 藍寶太孫53 甜蜜第181章 妙人35 端平67 東廠第239章 官僚第197章 相思第152章 失望嫁妝第274章 天道106 大紅25 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