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想死

這一巴掌打得很重,事發突然,徐循壓根就沒能反應過來,硬生生地就被打了一耳光,她竟有片刻的恍惚——和皇后也算是敵對了這麼久,兩人雖然不睦,但彼此都還算是有點底線,她沒想到皇后恨她恨到這個地步,聽其意思,好像還是特地闖進來打的這麼一耳光。

“娘娘這又是——”臉有些麻麻的痛,她摸了摸臉頰,玩味地擡了擡眉毛,“娘娘,您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吧?”

皇后冷冷地望了她一眼,沉聲道,“大哥對你一片真心,還不如喂頭狗——好歹狗還養得熟,你這白眼狼,卻連眼淚都不會掉!”

一個人是否真正悲傷,其實一眼可知,真正哭得悽慘的人,不過幾天簡直都可以形銷骨立,徐循能吃能睡,雖然因爲食慾減弱多少也瘦了一點,但神態安詳、雙目有神,怎麼也不像是夜夜飲泣的樣子,皇后的責問,不能說沒有道理。

徐循略覺有趣,她本以爲自己在這宮裡的故事已經結束,如今看來,卻好像還有個尾聲,她道,“娘娘,都什麼時候了,您還和我計較這個?”

皇后對她,其實從來也說不上是厭惡,她們雖然敵對過好些時候,也過了很多招,但她對徐循一直都是抱着欣賞、友善的態度,倒是徐循自己曾多次將她的好意往外推拒,要說有誰熱臉貼冷屁股的話,那個人也一直都是皇后。可今日卻不一樣,她望着徐循的表情有失望、憤怒、妒忌,彷彿是真爲了皇帝不值,“我算是看透你了,大哥對你,不用我說,可你對大哥,卻從未有過一點真心。枉大哥那樣挖心挖肺地對你……唉!他若是變心愛上了別人,哪怕是袁嬪、諸嬪,只要她們也是真心對他,我又會好受一些。偏偏他倒是執迷不悟,只把你錯認了。”

她今日倒是坦白——不過,在一個快死的人跟前,再虛情假意似乎也無必要。徐循也沒有迴避話題的意思,她搖頭道,“我本來是處處比不上你,大哥就算變了心,也不是因爲我把他搶過去的,是你自己不該,若你沒有行差踏錯,旁人又哪有一絲機會?你怨別人,還不如怨自己吧。”

皇后頓時一驚,她望定了徐循,雙目閃閃,緩緩問,“大哥……大哥和你說了?”

雖說就這一句話,但皇后在這一瞬間流露出的患得患失、迷茫痛苦,已經足夠說明她的着緊,徐循心底,感慨萬千——她並不懷疑,皇后就算更看重後位,但心底對皇帝,也並非沒有一絲真情。

“當日爭奪後位,你的姿態太過了一些,”到這個地步,又何必再吊着她的胃口?徐循痛快地道,“你自以爲能瞞死大哥,能做了他的主,殊不知他管的是天下,每日裡都要和閣臣那樣貨真價實萬千人拼殺上來的角色打交道,又哪裡會被你完全瞞住呢?”

皇后似哭似笑,神色中現出幾分惘然,她張口欲言,卻似乎又不知說什麼,半晌,纔是一聲長嘆。

這脆弱也不過是片刻而已,她很快便恢復了那堅若磐石的模樣,冷然道,“這都是以前的事了,今日我來,只想問你一句:徐循,你想死麼?”

徐循雖然早有預料,但心裡也不乏波瀾——她不怕死,卻也不會趕着找死,若能有轉機,又怎會尋死?不論心裡對皇帝去世有多少感想,不論對人生有多少厭倦……她今日在此若放棄了努力,就等於是往自己臉上扇了一記重重的耳光。

“能不死,誰想去死?”她說,“但我不懂,娘娘對我還有什麼所求?竟要闖進來尋我?”

兩個人都不算笨,一些背景已經無需再分析解說了:皇帝既去,宮事順理成章由太后接手。畢竟管家的徐循已經被趙昭容助攻瞬間拿下,皇后體弱多年沒管家,威望、權勢都和太后無法相比。現在宮裡說了算的肯定是太后,殉葬人選,自然也由太后決定,皇后只能把人往裡塞,但要說她能輕易決定誰不必殉葬,那也是高看了她。尤其徐循現在身帶官司,要保住她,皇后必定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兩人多年來關係冷淡,誰也說不上喜歡誰,皇后救她,必有所求,而且這求還不能小了,起碼要對得起她的努力。

“若我說,我是念在大哥對你的情分上,要保住你呢?”皇后語氣鋒銳。

徐循不禁失笑道,“娘娘,別和我開玩笑了吧?”

“這卻也未必是假。”皇后沉默了一下,才悠悠嘆道,“我早說過,徐循,你雖討厭我,但我卻一直都還算喜歡你……若換了是我做主,倒還真未必會安排你來殉葬——”

見徐循神色淡淡,顯然未被打動,她話鋒一轉,終於揭開了自己的來意,“但換做平時,若太后要你殉,我也不會怎麼努力救你,最多爲你說一兩句好話,也就算了……要我保你,你就得傾力助我。”

徐循愕然道,“如今大哥都去了,我還有什麼好幫助你的?”

想當年仁宗賢妃,生兒育女沒有少過,深得夫主寵愛,和主母關係密切,在宮中又何嘗不是地位超然?仁宗一去,頓時沒有一點聲音,和毫不受寵的敬妃比,待遇甚至還略有不如,這完全說明一個道理:人死燈滅,皇帝一去,他的意向頓時就是一文不值了。如果吳美人沒有犯過大罪,徐循現在只怕連壯兒都未必保得住,更遑論其他了,她實在想不到自己還有什麼殘餘的價值,可以給皇后利用。

皇后的眼神,更是亮得驚人,徐循忽然發覺,她眉宇間勃發的那股亮光,並非出於喜悅——以她對皇帝的感情,此時也實在不可能真心高興——皇后此時之所以如此亢奮,是因爲她正怒火中燒,但從她言談中可知,她又正在壓抑着自己的怒火,力圖做出最穩健的判斷。

究竟是什麼事,可令皇后如此着緊?徐循的眉頭漸漸地聚攏了起來。皇后亦是緊緊注視着她,她沉聲道,“我要你代我,去敲開長安宮的門,請胡姐姐出面,進清寧宮說項!”

也許知道徐循這幾天困在屋內,對外頭情況一無所知,她不過一頓,便很快地又補充了一句,“請老孃娘回心轉意,擁立栓兒爲帝!”

徐循一下就站起身來,驚聲道,“什麼?老孃娘竟有別意?”

她迅速地反應了過來——襄王可還在京裡,未曾離去!

“現在清寧宮中都有誰在?”她沒等皇后回答,便立刻改了問題,“襄王不會正在裡頭吧!”

“沒有,在十王府中,大哥去後,他就進來哭了一次,風聲傳出以後,便立刻回去了,一步也不曾入宮。”一切既然已經說開,皇后也不再遮掩,臉色幾乎沉得能滴下水來,她喘了口氣,忽然猛擊桌面,怒道,“襄王是親子,難道栓兒就不是親孫了?國家傳承,多大的事!她竟有如此滑稽想法,真是老背晦了!她這是要把栓兒往死路上逼——就不怕到了地下,難見大哥?虧得大哥對她處處留情容讓……他若有知,此時還不知有多傷心。”

說着,亦不禁有幾分哽咽,徐循聽了,也是默然:皇帝身邊的人,很少有不辜負他的,太后雖曾辜負過,但畢竟不是不能分說,在去後的這一番作爲,由皇帝來看,也算是負盡了母子親情了。若再往深一些想……

“只怕老孃娘是早有此意了。”她低聲道,“不然,夏天時候,也不會召襄王入京。”

“這我自然也想到了。”皇后不過感傷片刻,也就恢復了正常,她冷聲逼視徐循,“你我雖有齟齬,但此時亦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我也不瞞騙你,你目前還沒有被殉葬的危險,之後若你拋開一切尊嚴,苦苦哀求她,看在點點面上,也許她會免了你殉葬,也許又不會……我現在也不好說。你不助我,也有一定機率活下來,你助我,若是事敗,我也未必能保得住你。兩條路放在眼前,你自己選吧!”

她這一次也算是坦然無比了,居然連風險都體貼說明,甚至把對她不利的信息都拋出來了。徐循從她話裡,似乎捕捉到了一點信息,她沉吟片刻,問道,“什麼叫做目前沒有被殉葬的危險?”

“已經殉了一批了,沒你。”皇后爽快地道,“現在就餘南苑那羣小賤人沒處置,但一旦老人家騰出手來,也就是遲早的事,若要殉你,或是單獨處死,或是和她們一批,都有可能。但話又說回來,第一批沒你,也許她心裡就沒打算要你殉葬了……這件事現在對局勢毫無影響,只她一念可決,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是怎麼想的,也許就是把你忘了,也許是要等日後從容料理,也許是沒打算你死。”

“已經殉了一批了?”徐循不由自主地擡高了聲調,“都——都——都有誰?”

皇后撇了撇嘴,毫不在意地道,“有名分的都殉了,唯獨就餘下你我二人。”

都去了?徐循一時都找不到自己的聲音,雖然早想過起碼有一半人以上難以逃生,但卻也真沒想到,居然這麼快,居然這麼狠……

“我記得文皇帝那次,起碼還等了一個月——”她胡亂揪了個話頭。

“哦,是了,昭皇帝那次你不在京裡。”皇后說,“因文皇帝那次,辦得不妥當,她覺得丟了臉面。昭皇帝那次就不那樣辦了,文武大臣不曾廷辭,嗣皇帝也不出面,昭皇帝一去,便聚集到景陽宮偏殿,由我們在外送,一起吊死了事。免得她們自知要死,神思不屬的,在葬禮上還丟了天家的臉面。”

徐循瞪着皇后,半晌才道,“那,仙仙……”

“你也知道,殉葬要免,肯定是要有些特殊情況,”皇后還是維持着鋼鐵般的冷靜,“她雖有女,但莠子去了,平時又深居簡出,根本不在老孃娘跟前討好,如何能免?再說,都是低等妃嬪殉葬,也不像話,總是要去個位高點的撐場面。”

“她好歹和你是一批晉封的……”徐循艱澀地道。

“我那時自顧不暇,哪有閒心管這個事。”皇后哼了一聲,“她還算是受了十多年的恩典,去得也不吃虧了。我聽說殉掉的人裡還有四五個是剛選入宮的秀女,本是今年春入宮,待要再挑選一番,給大哥充實後宮的,這回也都跟着去了。這幾個小姑娘,又該上哪去哭呢?”

徐循正是主辦宮務的人,如何不知道這一撥候選秀女?本來按例正是夏天選的,沒想到遇上瘧疾,誰也沒心思搭理她們,一耽擱就是一年。年前剛剛辦完了終選,因皇帝身子不爽,全是徐循和馬十一道做主,挑選了幾個來定了名分。沒料到這十幾天以後,就要爲連面都沒見過的人殉葬……

她想問一聲爲何,卻又知道也是白問,爲什麼不放回去?爲什麼不改爲女官?爲什麼不賞賜給藩王——這些爲什麼,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太后她不想,其餘所有理由,也就是因爲這一個念頭引發,去尋找出來的而已。沒有不得已、沒有不情願,甚至沒有在意、權衡,只因爲太后輕飄飄、無傷大雅的一念,她們的命運,便已經終結在了正月初三那個晚上。

進宮這麼久,其實,她早該習慣。

“那趙昭容——”她猶有些不解,“老孃娘不會連她也——”

“第一個死的就是她。”皇后冷笑了一聲,“不知天高地厚的淺薄東西,她知道什麼!大哥去世症候,和昭皇帝如出一轍,按冉太醫說法,甚至文皇帝也是這麼去的。血脈裡有病根罷了,若是你照顧出來的,昭皇帝去世前,還不是老孃娘在側服侍,這是說老孃娘也有問題?”

趙昭容喊那一聲,實在很符合她趨炎附勢的作風,她的反應之快,也算是一絕了。只徐循沒想到居然還有此前情,她這才明白爲什麼皇后分析殉葬可能時,沒算上皇帝的病情,昭皇帝去世還沒有十年,宮裡的老人還有很多都正當壯年,太后不可能也犯不着拿趙昭容這句話來打自己的臉,這一記馬屁,是拍在了馬腿上。

徐循搖了搖頭,不再糾纏這個問題,她道,“罷了,不說殉葬的事,只說如今清寧宮的狀況。這改立襄王的事,進行到哪一步了?大哥的遺詔裡都說了什麼,你仔細說給我聽。”

皇后苦笑道,“這幾天也亂得可以……我從頭和你說吧。”

皇帝突然去世,第一件事自然是找人了,雖然他的家人基本都在這裡,但天子畢竟不同,太后的反應也很標準,先不報喪,而是立刻急招內閣三臣、英國公入宮,大家在最初的震驚和悲痛過後,自然要坐下來商討遺詔問題。一切程序都和徐循猜想得差不多,遺詔也是中規中矩極爲簡單,無非就是國家大事皇太后皇后做主,傳位於皇長子,喪事怎麼辦等常規問題。

這份遺詔雖然是皇帝口氣,但太后也是絲毫不能做主,必須閣臣草詔,嗣皇帝又小,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當時很順利地就草詔好了,等着用印簽發,接下來大臣自然退出開始操辦喪事,太后這裡也忙活起了各種瑣事,比如說殉葬什麼的,一切似乎是井井有條——結果纔是當晚,太后就反悔了,竟扣住遺詔不發,召集三楊進宮議事,有立襄王爲帝之意,用的理由都是現成的: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襄王素來賢德,比起幼小而且不知天賦的栓兒,更適合做國朝之主。

這種思維自然不可能被三楊贊同,然而沒有遺詔,皇帝理論上又不算是死透了,也無法進行下一步驟,所以現在就僵在這兒了,皇帝已經去了第六天,就快到頭七了,喪事還沒開始辦,但天下人又從各種渠道知道他已經去世了,可想而知,如今的朝局該有多麼動盪不安、人心惶惶,宮裡又是多麼的議論紛紛了。

“如今她就帶着栓兒住在清寧宮裡,也不大見內閣。”皇后沉聲道,“亦不見襄王,內閣請見了幾次,她都沒有反應。我也去了幾次,結果自不必說了。”

這是正月裡,還沒公務,不然簡直宮務都要停擺,徐循望着皇后,凝重問道,“你老實和我說,你覺得她欲立襄王,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

公心不必說了,真是爲社稷考慮。畢竟襄王有賢名,且兒子多、身體好,和似乎不算多聰明,也根本不知能否養大的栓兒比,肯定更適合管理國家大事。徐循憑自己常識判斷都知道這肯定對國家是更好的,栓兒上位,伴隨的自然是更爲複雜的權力和宮廷鬥爭,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小的孩子,讓人如何能夠放心?

至於私心,那也沒什麼好隱瞞的,栓兒被皇后養大,自然和她親,祖母可比不得母親,現在還說不出什麼,等栓兒再大兩年,開始有主意了,皇后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做太皇太后,有時可不如做皇太后舒服。再說,栓兒上位那是名正言順,沒什麼好感激的,若是襄王繼位,必定會對太后百般孝順,太后只要活着一日,在內宮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肯定會遠比皇帝在時又或者栓兒上位後,得意許多。

“這有區別嗎?”皇后反問了一句,她似笑非笑道,“若我是她,只怕也有公私兼顧的考慮,到底哪個佔上風,卻不好說。”

“區別大了。”徐循冷然道,“若是私心爲主,胡姐姐出面勸說,也許還能收到一點成效,把清寧宮的門給你推開了,你再過去磕頭認錯,此事倒也不是沒有轉圜餘地。若是公心,你以爲她的決心,會爲和胡姐姐的一點情分動搖嗎?——這清寧宮門口,你也不是跪過呀。你和她當年情分,豈非更是深厚?”

“那能一樣麼,我是主動和她翻了臉,胡氏那裡,她多少還覺得有些虧欠……”皇后略微猶豫了一下,卻立刻下了決心,“我哪知道她現在想什麼——可也管不得這麼多了,死馬當活馬醫,怎都要搏一搏!”

她轉身逼視徐循,冷道,“今日越發說破,她原本也許事多,把你忘了,可你若找上長安宮去,她卻不可能再忘了你的存在,到那時要殺要剮,我卻不能承諾絕對會幫你,只能說見機行事……你要不要去長安宮,你自己選吧!”

徐循失笑道,“走出去是也許死,留下來也是也許死,你問我想不想死,又有什麼用?”

皇后呵了一聲,“你若真想隨大哥去,我也許又會更想救你了。你不想隨他去,我反而心裡有些不情願……這一問,誰說沒用?”

她對皇帝的情感,實在是太過複雜,徐循簡直不知該怎麼評論,她道,“那你剛纔又何必再蒙我?你闖進這裡,如何能瞞得過太后,就算她原本忘了我,這不馬上就要被人提醒了麼?你到底是希望我和你去,還是不希望我和你去?”

皇后被她戳穿,也不羞惱,她沉默了一會,忽然也嘆了口氣,別過頭去不看徐循,低聲道,“我希望你是爲了大哥,才同我去。”

就算皇帝和她日漸疏遠、移情別戀,就算兩人之間有着極其複雜的感情糾葛,到底她心裡還是希望他鐘愛的皇貴妃,能爲他拋開自己的生死,還是希望他向別人付出的感情,能有迴應,別再被辜負了去。

徐循心領神會,她望着皇后,實在百感交集,思量半晌,方纔搖頭嘆道,“算了,要去就去,哪那麼多廢話。”

說着,便去撿自己的厚襖子——天氣雖冷,但也沒人來送衣服,在室內還好,一旦要出門,她別無選擇,還是得穿當時新春喜慶的紅衣。

才站起身,手背又爲皇后按住。

她擡頭望着徐循,眼神陰鬱似水,輕聲問道,“告訴我,你是爲了誰出去?”

徐循再嘆了一口氣,她打從心底感到一陣疲倦,也不顧打磨言語,便隨意道,“隨心所欲而已,到底爲了誰——我怎麼知道?”

皇后微微一怔,便不再問,見她要去穿那紅襖,她一皺眉,又揚聲喚道,“周嬤嬤進來!”

片刻之後,徐循裹着還帶了周嬤嬤的襖子,和皇后一起,步履匆匆地走出院子,貓着腰,鑽進了皇后的鳳鑾暖轎之中。

不知不覺,雪又開始下了,片片六角晶瑩,落在石板地上,不片刻就積起了薄薄一層,迎着剛升上天空的上弦月,一頂轎子身邊簇擁了寥寥數人,急急地往西面長街行了過去。

吃完飯去寫盛世~

第189章 誠實50 事故第220章 安樂第270章 當年76 操心第154章 和好第293章 丟人70 懼怕第198章 態度第248章 差一小段第196章 復出第247章 脫生第221章 活死第301章 餘韻嫁妝第201章 不來85 升職第180章 吐血113 冤屈第191章 願意第253章 春雨128 福運第284章 作死65 難測第142章 富貴112 吵架44 行李第189章 誠實第286章 綢繆45 疼寵身家46 親近123 喘氣第233章 失敗第171章 雪崩第197章 相思第206章 冬夜125 雙元春睡第191章 願意82 駕崩43 美差41 侍膳第194章 深喉42 隨駕第210章 人品第198章 態度58 陽根第238章 偕老第283章 快意第293章 丟人136 忠奸第282章 胡鬧第210章 人品137 渾水第238章 偕老第226章 不振第235章 輝映53 甜蜜第154章 和好第294章 太后53 甜蜜第173章 選秀第151章 陽謀第222章 成熟第254章 尷尬25 賞賜37 年關第239章 官僚初見第273章 心思第171章 雪崩51 喜事第226章 不振第141章 對策28 寵愛正文208好命第292章 侷限108 震怒第293章 丟人嫁妝第164章 神展盛會第284章 作死76 操心第169章 細節正文205代表87 堅壁內幕嫁妝第243章 想死第298章 放心第159章 真愛28 寵愛140 順遂第238章 偕老第201章 不來第183章 晉封120 出事
第189章 誠實50 事故第220章 安樂第270章 當年76 操心第154章 和好第293章 丟人70 懼怕第198章 態度第248章 差一小段第196章 復出第247章 脫生第221章 活死第301章 餘韻嫁妝第201章 不來85 升職第180章 吐血113 冤屈第191章 願意第253章 春雨128 福運第284章 作死65 難測第142章 富貴112 吵架44 行李第189章 誠實第286章 綢繆45 疼寵身家46 親近123 喘氣第233章 失敗第171章 雪崩第197章 相思第206章 冬夜125 雙元春睡第191章 願意82 駕崩43 美差41 侍膳第194章 深喉42 隨駕第210章 人品第198章 態度58 陽根第238章 偕老第283章 快意第293章 丟人136 忠奸第282章 胡鬧第210章 人品137 渾水第238章 偕老第226章 不振第235章 輝映53 甜蜜第154章 和好第294章 太后53 甜蜜第173章 選秀第151章 陽謀第222章 成熟第254章 尷尬25 賞賜37 年關第239章 官僚初見第273章 心思第171章 雪崩51 喜事第226章 不振第141章 對策28 寵愛正文208好命第292章 侷限108 震怒第293章 丟人嫁妝第164章 神展盛會第284章 作死76 操心第169章 細節正文205代表87 堅壁內幕嫁妝第243章 想死第298章 放心第159章 真愛28 寵愛140 順遂第238章 偕老第201章 不來第183章 晉封120 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