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

大宋地方行政編制,最高一級叫路,如河北西路、河北東路等等,下面一級又按照地位和職能細分爲:府、州、軍、監四大類。

府是指傳統的地方政治經濟中心,比如開封府、京兆府、太原府、河南府、應天府等等。

而州和軍主要是按照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來區分,所謂‘地要不險爲州,當津會者爲軍’,也就是說戰略位置不重要,設爲州,戰略位置重要則稱爲軍,朝廷會一般會在這裡駐軍。

軍大多設在邊疆和經常爆發民衆造反的地區,無論面積上和地位上都要稍遜於州,主官也同樣稱爲知州,在北方邊疆有大大小小數十個軍,象順德軍、懷德軍、懷化軍、保安軍、保德軍等等。

第四類監,則主要指礦區,比如桂陽監,那裡是大宋著名的銀礦區。

但李延慶要去的保靜軍卻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支軍隊的編制名,軍衙位於延安府,大宋王朝在吸取唐亡的教訓和經歷五代十國的軍閥混戰後,痛定思痛,嚴防割據軍閥出現。

節度使在唐朝和五代是割據軍閥的代稱,但宋朝的所謂節度使只是一個虛名,設有節度使官衙,但下面沒有一兵一卒,節度使本身也只是一個虛官,又叫做養老官,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一衆軍頭都被封爲節度使,享受高薪厚祿,卻無權無事。

所以李延慶被任命爲節度使支使,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去一個閒置衙門當閒官,名義上是八品官,可實際下面沒有任何事情可做,整天就在軍衙內抓蚊子,宋朝的節度支使都差不多,很少有進士願意去出任這個職務,更不用說探花,所以當李延慶出任保靜軍節度支使的消息傳開後,跟多人都是報以同情或者幸災樂禍的態度。

但真正瞭解官場的人卻不會輕易下結論,他們會更加深看一步,他們會看擔任節度使的高官究竟是何人?

究竟是一個賦閒的皇族外戚,還是一個真正有實權的高官,這纔是評判一個職務是否有權的依據。

樑師成要想把李延慶培養成他的一個秘密武器,當然不會讓李延慶去軍衙裡抓蚊子,他之所以選擇保靜軍節度使,是因爲出任節度使的高官正是西北軍主帥种師道。

种師道真正的實權官是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這是他統帥河東、陝西七路西北軍的基礎,而保靜軍節度使不過是虛職,代表他目前的官銜。

李延慶名義上出任保靜軍節度支使,但他實際上是擔任西北軍中的機要文官,這才樑師道把他安排爲保靜軍節度支使的真正用意。

這天下午,李延慶抵達了太原府陽曲縣,陽曲縣便是今天的太原,在唐朝它是李氏的龍興之地,被封爲北都,就算到了宋朝,它的地位依舊十分重要,是河東路的首府所在地,同時也是鍾師道的軍衙所在地。

李延慶騎馬剛到城門前,幾名士兵便攔住了他,“是哪裡來人,爲何攜帶兵器?”

由於西北軍開始北伐戰備,各方面都開始趨緊,尤其各個關卡對奸細的盤查尤其嚴格,李延慶攜帶弓劍便引起了守城士兵的注意。

李延慶抱拳道:“我是今科進士,特來太原任職!”

“你請稍候!”

士兵不敢怠慢,連忙跑了回去,片刻,出來一個都頭,上前打量李延慶一下問道:“既是任職的進士,可有吏部文牒?”

李延慶取出文牒遞給他,都頭看了看,肅然起敬道:“原來是李探花,失敬了,不過李探花出任保靜軍支使應該去延安府,爲何來太原?如果只是路過,就當我沒有問。”

“我是來找種帥,他在太原城嗎?”

“這個不太清楚,在下官微職卑,不知道種帥的情況,不過確實好一陣子沒見到他了。”

就在這時,後面傳來一陣馬蹄聲,只見一隊百餘人的騎兵從官道上過來,都頭眼睛一亮,連忙笑道:“真是巧了,說曹操曹操就到,那不是種帥來了嗎?”

李延慶只見騎兵中有一名頭戴金盔的老將,他頭頂一杆旗幟獵獵飛舞,上書一個斗大的種字,這名老將正是西北軍主帥种師道。

只片刻,先頭騎兵經過李延慶身邊,忽然一名年輕俊秀的小將大喊道:“延慶,是你嗎?”

這聲音.....李延慶頓時認出了這員小將,竟然是楊再興,李延慶大喜,“三郎,你怎麼在這裡?”

兩人在馬上親熱一擊掌,楊再興道:“我是種帥的親衛都頭,當然應該在這裡,倒是你.....怎麼來太原了?”

這時,旁邊傳來种師道笑呵呵的聲音,“我就在擔心李探花別真跑到延安府去了,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兩年未見,李探花別來無恙乎?”

李延慶向他抱拳行一禮,“節度使在太原,下官當然來太原報到,保靜軍節度支使李延慶參見種帥!”

“不必多禮,我們先進城再說!”

種帥道異常高興,他麾下武將有餘,而文官奇缺,大宋重文輕武,象進士這樣的高層次人才一般也不會來軍中任職,所以當种師道得到吏部快報,探花李延慶被任命爲保靜軍節度支使,他頓時喜出望外,弓馬大賽第一名,科舉探花,這樣文武雙全的奇才居然成爲自己的麾下,簡直讓他做夢都想不到。

他當然不會讓李延慶去保靜軍空衙賦閒,爲此他還特地派一名手下去延安府蹲點,一旦李延慶去了延安府報到,就立刻把他帶到太原城來。

李延慶跟隨种師道進了城,一股熱鬧繁華的氣息撲面而來,陽曲縣畢竟是河東路首府,雖然不能和汴京相比,但依舊是一個異常熱鬧繁華的大都市,早在隋唐時代,它聞名天下的雄城之一了。

經歷了上百年的繁華髮展,這裡早已成爲近百萬人口的大城,人口密集,商業發達,一眼望去,店鋪密集,瓦肆勾欄內到處是各色各樣的店鋪。

“李探花,感覺太原如何?”种師道笑問道。

“啓稟大帥,感謝很繁華!”

李延慶又連忙欠身道:“種帥還是叫我延慶吧!探花已經過去了。”

“好!就叫延慶,這次應該是你自己選擇來保靜軍吧!”

李延慶沉吟一下道:“來西北軍任職是我的本意,不過我託了一點關係,才最終能如願以償。”

“來軍隊還用得着託關係麼?”

种師道苦笑一聲,自嘲地笑道:“一般都是託關係不要讓自己分到軍隊吧!”

“這個真的難說,如果我不託關係,恐怕就會到州學教書去了。”

种師道連連搖頭,“讓你去教書,那真是埋沒人才了。”

兩人邊說邊走,不多時便來到了都指揮使軍衙,种師道對楊再興道:“你先去安排延慶住下,就按上次我說的,現在就去!”

“小將遵令!”

种師道又對李延慶笑道:“一路辛苦了,今天先休息一天,明天我們再具體談職務安排,跟楊都頭去吧!他會把一切都安排好。”

“多謝種帥厚愛!”

“去吧!”

李延慶這纔跟隨楊再興向軍衙北面走去。

楊再興大步流星走着,一邊走一邊道:“大帥接到吏部的文牒便立刻讓後勤官爲你安排好了食宿,看得出大帥很看重你啊!”

“安排食宿就是重視?”

李延慶笑道:“我千里迢迢來西北軍報到可不是爲了食宿待遇。”

“不會讓你失望的!”

楊再興停住腳步,回頭肅然對李延慶道:“弓馬大賽後,大帥就寫信給童貫要你,但童貫卻沒有理睬,氣得大帥大罵童貫私心誤才,你不知道大帥接到吏部文牒時,歡喜得跳起來,連連說老天開眼,我們都在旁邊親眼目睹。”

“說說你自己吧!”李延慶笑着岔開話題,“你怎麼當上了親衛都頭?”

楊再興吞吞吐吐道:“和我是楊家子弟有點關係,大帥很敬重楊家將,他封我爲親衛副部頭,去年秋天升爲都頭,其實我應該不叫都頭,我率領三百騎兵,其實應該叫軍使纔對。”

都頭相當於步兵連長,而軍使則是騎兵連長,爲這件事,楊再興一直耿耿於懷。

這時,李延慶忽然想起一事,連忙問道:“你見到王貴和牛皋了嗎?他們也來太原了。”

楊再興點點頭,“見到了,不過他們現在不在太原,在晉寧軍一帶參與修築工事去了。”

“去修工事?阿貴不是說他家有人情嗎?”

“在西北軍,從不來看人情!”

楊再興嚴肅地說道:“他們兩人是武學出來實踐,按照慣例,先任一年的押官,明年升爲隊頭,如果能考上武舉,則再升一級爲都頭,讓他們任押官,也主要是讓他們接觸底層士兵,對他們將來發展很有好處,至於修工事,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李延慶只是笑了笑,卻沒有說破,若沒有人情,他楊再興怎麼可能當親衛都頭?應該是王貴認識的人根本就沒有幫忙。

兩人很快來到軍舍,這是一片佔地數百畝的建築羣,是軍官宿舍,宋朝軍隊是職業軍隊,允許攜帶家屬,所以每個重要的軍隊駐城都有大量的軍隊宿舍,西北軍的宿舍條件較好,最差的隊頭軍舍也是單人一間屋,主要是住家屬,軍官本人則住在大營內。

一羣羣孩子從他們面前嘻嘻哈哈奔過,不遠處,兩個女人叉着腰在門口大聲爭吵,到處晾滿了各種衣物被子,空氣中瀰漫着一股隔夜飯菜的濃厚味道。

走到最裡面,四周稍微安靜了一點,“這裡是高級將領的軍舍區,環境不錯了。”

楊再興推開一扇院門,帶李延慶走進了一間獨院,他嚴肅的表情中終於透出一絲笑容,“怎麼樣,這是大帥特地給你安排的,三間屋的獨院,有水井,各種物品齊全,你以後就住在這裡了。”

李延慶卻搖了搖頭,“我不喜歡這裡,這一帶的家屬氣味令我厭惡。”

楊再興愕然,半晌道:“那你想要住在哪裡?”

“帳篷!”李延慶淡淡笑道:“我更喜歡土地上青草的味道!”

=======

【向大家求月初月票!】

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九百五十六章 滅國之戰 九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七百二十六章 試探進攻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一百四十一章 接花移木 上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四百九十章 青兒失蹤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三百三十章 軍弩事件 上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議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議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二百零二章 鄭氏壽宴 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焦急等待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攻城不利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約黃昏 上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四百零八章 集訓鄉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四百四十九章 曹府家宴 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三百六十章 小道消息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八十二章 下馬之威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八百零九章 籠絡之念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二十四章 初到縣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試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煩惱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八百二十三章 賊船難下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顯身手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綱罷相第二百五十一章 全力以赴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視察銀礦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訪曹府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
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九百五十六章 滅國之戰 九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七百二十六章 試探進攻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一百四十一章 接花移木 上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四百九十章 青兒失蹤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三百三十章 軍弩事件 上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議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議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二百零二章 鄭氏壽宴 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焦急等待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攻城不利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約黃昏 上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四百零八章 集訓鄉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四百四十九章 曹府家宴 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三百六十章 小道消息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八十二章 下馬之威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八百零九章 籠絡之念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二十四章 初到縣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試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煩惱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八百二十三章 賊船難下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顯身手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綱罷相第二百五十一章 全力以赴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視察銀礦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訪曹府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