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李延慶的強硬表態使秦檜在西夏難以立足,兩天後,秦檜便被五百騎兵‘護衛’着離開了靈州,向延安府方向而去。

此時,西夏滅國的消息已經被李延慶用飛鴿傳信的方式送到了臨安,距離天子趙構下旨停戰談判還不到十天,趕去談判的宋朝使者還沒有入川,戰爭便結束了。

儘管這個消息令朝廷略略有些尷尬,但臨安府卻徹夜沸騰了,人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以徹夜狂歡的方式慶祝大宋百年來最大的勝利。

皇宮內,趙構已經喝光了一壺酒,滿臉通紅,他兩歲的兒子趙旉興奮地在他腳邊爬來爬去,母親潘賢妃坐在一旁,不時將調皮的孩子拉回到自己懷中。

“官家喝得太多了,不能再喝了。“潘賢妃見丈夫還要倒酒,便忍不住勸道。

兒子趙旉卻端起酒壺,憨態可掬說:“阿爹再喝酒!“

趙構大笑,一把將兒子抱進懷中,在他小臉蛋上重重親了一下,對潘賢妃道:“朕高興啊!列祖列宗都沒有完成的宏圖大業,終於在我手上完成了,這是朕的豐功偉業,也是大宋中興的開始。“

潘賢妃一臉迷糊,“可臣妾記得不久前官家才下旨要求停止西夏戰爭,怎麼”

趙構呵呵一笑,“此一時彼一時也!”

這時,一名宦官在趙構耳邊低聲道:“高相公有急事求見!”

趙構微微一怔,但他立刻便反應過來,點點頭道:“讓他去暖閣等候,朕很快就到!”

高深在這個關鍵時刻求見必然是有深意,而且高深身上還肩負一個秘密使命,他是李延慶和趙構之間的秘密聯絡人,一些李延慶的私人絕密信件會送到曹府,由李延慶的丈人曹選接收,再交給高深,由高深呈給天子趙構,這個秘密只有曹選、高深兩人知道,連老爺子曹評和長子曹晟都被瞞在鼓裡。

所以趙構便猜到了,高深一定是帶來了李延慶的絕密消息。

不多時,趙構來到了暖閣,暖閣是趙構在宮裡的書房,分爲上下三層,其中一層是他臨時在宮中接見朝廷重臣的地方。

相比御書房,這裡更加隱蔽,也更加安全,此時高深正坐在書房內喝茶,他同樣還沒有從攻滅西夏的興奮中清醒過來,他本來也想在家中一醉方休,但曹選送了三份緊急鴿信,使他不得不打消喝醉的念頭,緊急趕來宮中。

這三份鴿信都是用紅色信筒,說明事態緊急,高深一點不敢耽誤。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有侍衛低聲道:“官家來了!”

高深連忙站起身,只見穿着一身常服的天子趙構快步走了進來,高深連忙施禮,“參見陛下!”

趙構擺擺手,“免禮,請坐吧!”

高深又重新坐下,等幾名侍衛退下,他才從懷中取出三隻紅信筒以及三份親自抄譽好信件,一起遞給了趙構,“這是今天下午收到的三份急信,李延慶似乎有什麼很急的事情需要通告陛下!”

趙構接過信件打開看了看,第一封信是李延慶希望天子儘快明確西夏地區的定位,並儘快派出新官員進駐西夏和河西,在信中,李延慶提議設靈夏路和河西路。

趙構沉思一下問高深道:“範相公幾時能回來?”

範致虛和呂頤浩作爲談判特使趕往西夏,但他們還不到巴蜀,西夏戰爭就結束了,兩人也沒有去巴蜀的必要,需要立刻趕回臨安。

趙構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爲李延慶提到的兩個儘快,都需要知政堂討論通過,他作爲天子沒有單獨對行政區劃和任免州官下旨的權力。

“啓稟陛下,回來是順水,最快五天後回到臨安。”

趙構無奈地嘆了口氣,又打開第二封信,第二封信的建議是趙構對天下發表攻滅西夏旨意,以鞏固他在這場戰爭中的領導地位,鞏固他的帝位。

趙構點點頭,這個建議可謂來得非常及時,自己還真沒有想到,確實有必要向天下軍民下達旨意,宣佈大宋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他當即把信放在一邊,準備立刻擬旨,不過這時,他又打開了第三封信,第三封信的內容讓趙構的臉色一下子凝住了,信中竟然是李延慶建議立刻冊立太子。

這個建議來得太突然,趙構還從未考慮過立太子之事,他目前只有一個兒子,當然是立兒子趙敷爲太子,只見兒子年紀還小,趙構考慮至少要等兒子十歲時再立他爲太子。

趙構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忽然停住腳步問高深:“高相公怎麼看這件事,李經略建議朕儘快立太子。“

高深微微躬身道:“陛下,李經略的建議正當其時!”

“爲什麼?”

“陛下應該知道,立儲有利於帝嗣延傳,有利於鞏固陛下的皇位,太上皇很難再言興廢之事。”

趙構沉思片刻,點點頭道:“等西夏之事結束,朕就開始着手立儲之事。”

這時,高深又低聲問道:“上次李經略提到劉正彥和苗傅,讓陛下小心這二人,似乎陛下並不在意!“

趙構搖搖頭,“李經略有點草木皆兵了,苗傅主管臨安外圍防禦,劉正彥是朕的心腹,一直替朕監視隱龍山莊,他們怎麼會有問題,李經略久不在臨安,他已經不熟悉情況了,這件事朕自有分寸。”

趙構對李延慶的這個建議頗有些不以爲然,他心裡有數,以前的臨安的駐防大將都是李延慶一手提拔起來,像徐寧、張清等人,現在臨安府的殿前都指揮使由王淵出任後,基本上李延慶提拔的手下都被外調了,劉正彥和苗傅就是王淵的心腹,李延慶不提王淵,而提到小心劉正彥和苗傅,顯然是出於對自己舊部被排擠的不滿。

在劉苗這件事上,趙構對李延慶有點不高興,認爲他的手伸得太長,去西北這麼久了,居然還想掌控臨安軍權,怎麼可能。

高深看出了官家不悅,便不再提此事,事實上,高深自己也覺得李延慶是在對王淵不滿。

次日一早,趙構向天下發布了,一反之前批評滅夏的不仁義,而是大力讚賞西北軍將士在都統李延慶的統帥下奮勇北上,與敵軍浴血奮戰,屢戰屢勝,打出了大宋軍人的士氣和軍威,最終戰勝百年宿敵,一洗百年之恥,特贈西北軍神威西軍的稱號。

隨即趙構下旨封賞西北軍,賞全軍將士銀五百萬兩,絹兩百萬匹,同時賞賜將士良田萬頃,所有有官階的將士皆升官兩級,李延慶加封太師,賞黃金十萬兩,良田萬頃,同時冊封李延慶父親李大器爲國公,追封其母親誥命國夫人。

五月底,知政堂將西夏故地改爲靈州、夏州府和銀州府三府,設爲靈夏路,河西走廊恢復爲河西路,設涼州、甘州、肅州、瓜州和沙州五州,任命劉韐爲河西路經略使,任命原陝北經略吳階爲靈夏路經略使,李延慶兼任秦鳳路和熙河路經略使,同時節制靈夏路和河西路軍事。

又從天下各地州府調精明能幹的縣令趕赴河西路和靈夏路任職。

六月初,西夏各地餘孽清剿完畢,李延慶留五萬大軍鎮守靈夏路與河西路,他則率十萬大軍帶着俘虜的西夏王公貴族三萬餘人,浩浩蕩蕩凱旋迴關中。

這時,李延慶的妻子曹蘊和趙福金分別誕下一女一子,曹蘊生下一個女兒,起名李靈,而趙福金則生下一子,起名李夏,以紀念這次西夏之戰。

李延慶返回家中,一家人團聚一堂,其樂融融,其中房中之樂,不足爲外人道也。

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贓陷害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八章 以直報怨 中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婚之禮 上第八百七十九章 攻城不利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軍情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七百六十八章 年輕氣盛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三十一章 另謀良策第七百九十六章 激起民憤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九百一十二章 決戰太原 上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絕爲相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試科舉 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五百四十八章 小縣有匪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九百二十六章 賀蘭老劍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顯身手 下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六百章 偷襲燕京 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馬大賽 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軍譁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三百零六章 圍殲敵軍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小縣有匪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贓陷害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六百章 偷襲燕京 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試探進攻 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顯身手 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住把柄第三百四十一章 初戰銀川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戰 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九百八十二章 驚魂之變 上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四百零一章 玄武初擊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八十四章 岳飛抉擇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
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贓陷害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八章 以直報怨 中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婚之禮 上第八百七十九章 攻城不利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軍情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七百六十八章 年輕氣盛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三十一章 另謀良策第七百九十六章 激起民憤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九百一十二章 決戰太原 上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絕爲相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試科舉 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五百四十八章 小縣有匪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九百二十六章 賀蘭老劍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顯身手 下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六百章 偷襲燕京 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馬大賽 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軍譁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三百零六章 圍殲敵軍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小縣有匪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贓陷害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六百章 偷襲燕京 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試探進攻 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顯身手 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住把柄第三百四十一章 初戰銀川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戰 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九百八十二章 驚魂之變 上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四百零一章 玄武初擊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八十四章 岳飛抉擇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