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緊急朝議

七八名騎士在黑咕隆咚的夜色中縱馬疾奔,耳邊的風呼呼作響,馬蹄擊打着地面,激起滾滾黃塵。

馬上騎士穿着皁色公服,爲首公人後背一隻用紅緞子包裹的信筒,緞子有五個大字,‘金字急腳令’,後面幾名隨從手中甩着鈴鐺,‘叮噹!叮噹!’清脆的鈴聲在官道上傳得格外遠。

不多時,金字急腳令的送信隊伍便一路疾奔趕到臨安城北的餘杭門前,爲首騎士向城頭大喊,“我們是平江府趕來的金字急腳速遞,有緊急軍情要上報,請立刻開城門!”

金字急腳速遞有夜間入城的特權,但他們的理由讓人摸不着頭腦,城上士兵問道:“蘇州有什麼軍情?”

“不是蘇州,是蘇州接到西北橙色軍情鴿信,夜間無法用鴿信轉發,只能由我們緊急趕來送信。”

橙色軍情是最高級別的軍情,一刻也不能耽誤,城門立刻緩緩開啓,吊橋放下,幾名送信急腳速遞公人催馬奔進了臨安城,甩動着鈴鐺,‘叮噹!叮噹!’向南面的皇宮方向疾奔而去。

天還沒有大亮,文武百官便乘坐牛車和轎子,騎着馬匹從四面八方趕去臨安宮上早朝,天子趙構是個比較勤奮皇帝,堅持早朝制度,風雨無阻,不過最近的早朝卻讓大臣們都有點心情沉重,中原和山東的戰事吃緊讓大家繃緊了心絃,生怕一早來到宮中就聽見某某軍隊被全殲,州縣失陷的消息。

右相範致虛和往常一樣,卯時兩刻進了宮門,不過他發現今天氣氛似乎有點不對,大慶殿廣場上三三兩兩的大臣們聚在一起說着什麼,言語和表情都頗爲興奮。

“潘御史,出了什麼事?”範致虛向距離他最近的侍御史潘亮問道。

潘亮連忙上前行禮,“啓稟相公,有消息在傳,宋軍已經攻佔了太原府,不知是真是假?”

“怎麼可能?哪有軍隊會飛去太原?”

範致虛剛說完,卻猛然醒悟,難道會是李延慶的京兆軍?

他又連忙問道:“這個消息是從哪裡傳出?”

潘亮搖搖頭,“下官也不清楚,只是聽人這樣說。”

這時,大慶殿前傳來的低沉的鐘聲,‘咚!’這是召集鐘敲響了。

百官紛紛向玉階前走去,只見殿中少監朱惲高聲道:“傳陛下口諭,今天大朝取消,改爲小朝,請從三品以上官員到垂拱殿參加朝議。”

廣場上頓時議論紛紛,取消大朝,一定是有重大事件或者緊急軍情發生,難道宋軍真的奪取了太原府?

百官都不肯散去,依舊站在廣場上等待消息,這時,高深出來對百官笑道:“大家都回各自朝房做事吧!”

有人大聲問道:“高相公,傳聞是真的嗎?宋軍奪取了太原府?”

高深微微一笑,“我可以告訴大家,傳聞是真的,是昨天半夜得到的消息,京兆軍李都統在三天前已率軍攻下了太原府。”

廣場上頓時一片歡騰,百官有人激動得互相擁抱,也有人捏緊拳頭揮舞雙臂,縱情的大聲歡呼。

範致虛欣喜若狂,這就是李延慶之前所說的,他會從後方牽制金兵,使金兵無法南下淮河,果然成功了,攻下太原,確實會極大牽制住金兵南下的步伐。

不過範致虛心中也有點疑惑,李延慶不是在陝西路和完顏婁室的軍隊激戰嗎?這麼快就殲滅入侵陝西的數萬金兵?

範致虛很想知道細節,便轉頭向垂拱殿走去。

垂拱殿是官家平日處理政務、召見衆臣之所,又叫常朝殿,位於臨安宮第二座大殿寧福殿的南面,是一座小宮殿,比起空曠的大殿來說,它就顯得比較小巧溫馨,後半部分是御書房,前半部分便是召開小朝會的議事堂。

二十幾名從三品以上重臣都來到了殿中,找到各自的位子坐下,範致虛問旁邊的高深道:“具體是什麼情況?”

高深苦笑一聲道:“昨晚雖是我當值,當我也只接到平江府轉來的鴿信,信中內容比較簡單,就是說李太保率三萬軍隊攻取了太原城。”

“那陝西路的金兵呢?有沒有提到?”範致虛又急聲問道。

“語焉不詳,只是說困於鄜州。”

“等等!是困在哪裡?”範致虛忽然聽出了端倪。

“鄜州!”高深肯定地說道。

範致虛之前曾出任陝西六路經略使,在陝西路呆了一年,他對陝西路的情況非常瞭解,鄜州不就是洛水大峽谷所在地嗎?難道是

這時,有侍衛高喊一聲,“陛下駕到!”

衆人紛紛站起身,只見天子趙構腳步輕快地從御書房中走出來,擺擺手對衆人笑道:“讓各位愛卿久等了!”

趙構坐下笑眯眯道:“今天是朕半個月來最舒心的一天,什麼緣故相信大家也知道了。”

衆人都笑了起來,“天大的好消息,恭喜陛下了。”

趙構點點頭,又輕輕嘆一聲,“只可惜是一份鴿信,只有幾十個字,很多細節無法瞭解,朕尤其想知道進攻陝西路的金兵情況如何?心中也放不下啊!”

範致虛微微笑道:“微臣倒可以爲陛下解憂!”

“範相公知道?”

“微臣曾任陝西六路經略使,對陝西路的情況比較熟悉,微臣可以分析一下,不過需要一份陝西路的地圖。”

“朕御書房就有!”

趙構急忙吩咐兩名宦官,“速去取來!”

兩名宦官飛奔而去,片刻連同木架子和地圖一同擡來,範致虛讓宦官把木架放在殿中間,正對着天子趙構,大臣們紛紛圍上前,從兩側查看。

範致虛用木杆指着地圖笑道:“陝北是黃土山嶺地區,溝壑縱橫,地表破碎,山巒衆多,從陝北進入關中比較困難,自古以來就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西面的馬嶺河—涇水谷道,北方胡騎殺入關中基本上都是走這條路,另一條是洛水谷道,也是通過洛水峽谷進入關中,不過這條道的谷底不好走,秦朝始皇帝就在山腰處修築了秦直道,至今可以使用,從延安府可以順着直道南下進入關中,首先明白了這兩條道,對下面的分析就至關重要了。”

範致虛又問趙構道:“請問陛下,鴿信中是否有一句話,金兵困於鄜州?”

趙構點頭,“確實有這句話!”

“這就是關鍵了,鄜州在哪裡?請大家看,就是東面的洛水道,如果能把金兵困在,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性,金兵被困在秦直道上。”

“就算困在直道上,難道就不能突圍嗎?”左相呂頤浩不解地問道。

“左相國問得很對,難道是宋軍在直道兩端修建了工事,使金兵無法突圍了,如果是這個原因,那麼李延慶也不敢揮師去攻打太原,畢竟只要金兵拼命,還是有突圍的可能,所以我猜測,必然是另外一種金兵無法突圍的情況。”

趙構忍不住問道:“什麼情況?”

“陛下,微臣所說的情況就是大雪封路。”

“啊!”四周衆臣一片驚呼。

範致虛淡淡一笑,又繼續道:“延安府有句俗語,叫做風雪下關中,小心把命送,指的就是直道上遇到大雪封路,會進退兩難,尤其是遇到雪崩,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了,所以鴿信說,金兵被困於鄜州,微臣就推斷,金兵一定遇到大雪封路,甚至遇到雪崩,纔會被徹底困住。”

“那金兵能逃脫嗎?”趙構又問道。

範致虛搖搖頭,“如果真遇到雪崩,逃脫肯定是不可能了,能不能活到明年春天,只能看天意了。”

衆人這才明白其中的奧妙,在興奮之餘,大家又在考慮下一步該怎麼應對?

趙構在臺階上負手走了幾步,對衆人道:“朕希望李太保能一直能守住太原,就不知道我們該怎麼援助京兆軍,大家都說說吧!”

臨安府尹曹儼起身道:“陛下,我們和金國之戰,實際上打的就是國力,京兆軍能否一直堅持下去,就看是否有充足錢糧物質以及兵源來支撐,兵源微臣相信京兆軍能解決,關鍵還是錢糧物質,微臣建議調整李太保的職權,儘快實施川陝一體,以巴蜀的物資錢糧來支援陝西路抗金。”

高深也應和道:“曹府尹的建議非常正確,當初李太保出任西北三路經略使,主要是考慮應對西夏危機,現在西夏危機已經解決,李太保也從對抗西夏轉爲對抗金國,實施川陝一體確實有必要。”

“範相公的意見呢?”趙構又問範致虛。

範致虛點點頭,“微臣認爲可行!”

緊接着呂頤浩和鄭望之也表示贊同,除了新相國朱勝非前往荊襄巡視,而另一個新相國範宗尹表示需要再議外,六個相國中四個已經表態贊成,也就意味着知政堂通過了這個方案。

趙構便下旨道:“既然如此,就免去李延慶西北三路經略使之職,改任川陝經略使,同時兼任河東路防禦使,另任命劉韐出任熙河路經略使,秦鳳路轉運使張所升任秦鳳路經略使。”

趙構隨即又下了第二道旨意,將四川兩路各州府庫錢糧立刻運送關中,支援陝西京兆軍抗金大業。

同時爲了防止金兵突破淮河防禦線,奪回中原和山東,趙構又封張浚、劉光世、王彥、岳飛和韓世忠五人爲都統制,各率精兵在淮河以及中原地區抗金。

爲了解決兵力不足的難題,趙構特地頒發了自募令,准許各路抗金將領自行募集軍隊,所募軍隊人數交兵部備案,並由樞密院統一監管。

這也是爲了解決朝廷財力困難,無力募兵而採取了臨行性應對措施,不少大臣認爲這會導致武將擁兵自立的危險,但趙構在權衡利弊後,還是決定以抗金大計爲重,允許各路抗金將領自行募集軍隊。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三百九十三章 備戰不力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約黃昏 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種辭官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八百一十章 出發南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三百五十三章 暫停進攻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一百八十一章 驛站突圍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三百一十一章 楊亮送信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再見易安第九百六十八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一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權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國投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排名之爭 中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絕女將 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任原職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黨爲餌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接花移木 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第九百二十六章 賀蘭老劍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羣衆運動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絕女將 上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一百零二章 縣試初考 中第六百七十七章 輿論沸騰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六十七章 夜裡來客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一百七十章 西郊狩獵 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絕女將 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三百九十三章 備戰不力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約黃昏 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種辭官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八百一十章 出發南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三百五十三章 暫停進攻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一百八十一章 驛站突圍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三百一十一章 楊亮送信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再見易安第九百六十八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一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權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國投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排名之爭 中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絕女將 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任原職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黨爲餌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接花移木 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第九百二十六章 賀蘭老劍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羣衆運動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絕女將 上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一百零二章 縣試初考 中第六百七十七章 輿論沸騰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六十七章 夜裡來客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一百七十章 西郊狩獵 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絕女將 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