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

隨着人員和裝備到齊,北軍營的訓練便漸漸走向了正軌,時間飛快消逝,眨眼又過去了一個月。

這天下午,在佔地遼闊的演練場東側,兩支軍隊正在訓練實戰拼殺,這是兩支各五百人隊的廝殺,他們手執盾牌和木刀,士兵倒地則算‘陣亡’退出。

在演練場上,每天都會有幾場這樣的實戰訓練,不過這一支軍隊的實戰訓練和別的隊伍略有不同,軍隊中不斷閃動着紅頭盔和藍頭盔,兩支軍隊都略顯得有些混亂,但混亂中又不失章法,只見士兵不斷地被衝散,又不斷的聚集,紅頭盔或者藍頭盔就像磁鐵一樣,在不斷地吸引着四周的士兵向它靠攏,使軍隊陣腳始終不散。

李延慶便騎兵在演練場邊緣觀戰,他手執一根長槍,不斷地用長槍指着士兵喝喊,要求倒地的士兵立刻退出戰鬥。

他卻沒有注意到,就不遠處的另一側,數十名親兵正簇擁着大帥种師道也在邊上觀戰。

這時,楊亮發現了种師道,連忙跑來向李延慶彙報,李延慶這纔將指揮權交給王貴,他翻身下馬,向种師道處奔來。

“卑職參見大帥!”李延慶行一軍禮。

种師道指着戰場道:“似乎有點混亂!”

“啓稟大帥,這些士兵平時各有隊頭,但戰場上則沒有了直屬隊頭,他們將隨時集結在距離自己最近的隊頭周圍,大帥也看到了,就是紅頭盔和藍頭盔,然後隊頭又向軍旗集結,這樣便能保證陣腳不會被衝散,只是目前訓練還不足,所以顯得有些混亂。”

种師道點點頭,他也看到了,士兵看似很混亂,但實際上還是有章法可尋,种師道一向以實戰爲準繩,所以他也不評論李延慶的這種戰法是好還是不好。

事實上,李延慶在玄武營的兩大改革:重改輕,亂戰法,在軍營內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前者爭議不大,輕騎兵有利於長途突襲,大家並沒有異議。

但在戰場上取消固定隊伍編制,卻遭到將領們的一致反對,大家並不是不理解李延慶的思路,只是大家都認爲不現實,太想當然,容易造成混亂不用說,而且隊頭容易成爲敵軍獵殺的首要目標。

更重要是,大宋軍制是戰爭爆發時才臨時集結,戰後各自歸營,這種戰法不符合大宋的軍制,反而會破壞大宋原有的底層將兵制,所以也只有李延慶的玄武營採用這種戰法,其他軍營一概不理會,連朱雀營也按兵不動。

好在種師道比較寬容,並沒有阻止李延慶的亂戰法,而是允許他去戰場上實踐。

這時,种師道不再提戰法之事,他沉吟一下對李延慶道:“上午天子緊急召見我,要求我們立刻出兵救援大名府,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我也不清楚,天子只說大名府形勢堪憂。”

“大帥是要求卑職去救援大名府?”

种師道點點頭,“現在我不得不承認你改爲輕騎兵有一定的道理,你率領玄武營連夜出發,我再撥付給你十艘大船作爲後勤所用,收拾一下吧!”

說完,种師道又遞給了李延慶一隻調兵龜符,“憑這隻龜符,軍隊可以一路暢通無阻,並得得到地方官府的糧食支援。”

李延慶接過龜符躬身道:“卑職遵令!”

.......

自從博州兵敗後,樑中書死守大名城,城內四千廂兵,加上逃回來的數千敗兵也加入了守城防禦,梁山軍缺乏有力的攻城武器,在攻城不利後便將大軍撤回了鄆州,只留下都統制張岑率領三千士兵駐紮莘縣。

就在五天前,梁山軍暗中向大名府增兵三千,由大將關勝統帥,張岑則率兩千軍佯攻館陶縣,樑中書中計,以爲莘縣只有一千守軍,便率三千軍出擊莘縣,卻中了埋伏,被關勝率軍殺得大敗,樑中書只率十幾人逃回了大名城。

梁山軍開始大舉攻城,大名城岌岌可危,樑中書萬般無奈,只得向朝廷緊急求救。

救兵如救火,李延慶率兩千步騎混合軍一路向北疾速行軍,在白馬渡過黃河後,在衛州黎陽縣稍作休整,軍隊隨即殺進了大名府,首先抵達了內黃縣。

內黃縣是大名府最南面的一個縣,距離大名城約一百五十里,目前內黃縣依舊被官府控制,但梁山軍卻在四十里外的清石寨駐兵五百人,這是因爲清石寨的地理位子比內黃縣更重要,內黃縣只控制住衛州方向的入口。

而清石寨同時扼守住了衛州和相州南入口,是李延慶軍隊去救援大名城的必經之路。

當李延慶的軍隊抵達內黃縣,知縣帶領其他官員和數十名鄉紳迎了出來,知縣姓楊,相州安陽縣人,三十餘歲,同進士出身,自從幾個月前梁山軍佔領清石寨後,他每天提心吊膽,唯恐梁山亂匪殺進城,將他和其他官員一起斬首,所以當李延慶率軍到來,楊知縣喜出望外,親自出城迎接。

衆人寒暄幾句,李延慶率軍進了縣城,在城門處李延慶望着遠處隱約可見的清石崗問道:“清石寨所在的山崗樹木茂盛嗎?”

“非常茂盛,以松樹爲主,很多人都靠在山上打柴爲生。”

李阿燕想了想又問道“山寨內的梁山軍從來沒有騷擾過內黃縣?”

楊知縣搖搖頭,“他們是一個多月前才進佔清石寨,一直在山上修築工事,不過就在前天,我們抓到一個清石寨的探子,我懷疑他們想打內黃縣的主意了。”

李延慶頓時有了興趣,“這個探子還在嗎?”

“還在,就關在縣衙中,如果將軍有興趣,請派人把他提走!”

李延慶隨即回頭對楊亮道:“你帶幾個弟兄去縣衙把這個探子提出來,交給王都頭審訊。”

“遵令!”

楊亮轉身匆匆去了,楊知縣又陪笑道:“下官在本縣最大的內黃酒樓擺了幾桌酒席給將軍接風洗塵,請將軍務必賞臉。”

李延慶淡淡笑道:“楊知縣的心意我領了,只是大名城形勢嚴峻,我必須立刻出發,以後再來赴宴吧!”

“將軍這就要出發嗎?”

李延慶點了點頭,“我就去攻打清石寨,請知縣關閉城門,鄉兵上城嚴守,防止意外!”

他原本打算派人去清石寨打探消息,不過既然抓到一名探子,一些基本的情報就不用再去打探了。

李延慶走下城牆,王貴匆匆上前道:“已經問出來了。”

“怎麼快嗎?”

王貴了冷笑道:“到了我手中,我會讓他生不如死!”

“他說了什麼?”

“清石寨大約有亂匪四百八十人左右,裝備和我們差不多,爲首是一名統領,叫做陶俊。”

“什麼?”

李延慶吃了一驚,陶俊不就是相州的亂匪嗎?同夥賈進被自己幹掉,他們居然轉到大名府來了。

“將軍知道這個人?”

李延慶點點頭,“相州的亂匪首領也叫陶俊,是不是同一個人我就不知道了。”

“那應該就是了,祖父告訴我,相州和趙州聯合五千廂軍前往滏山剿匪,但亂匪卻趁夜逃掉了,肯定就是這支軍隊。”

李延慶立刻下令道:“各軍集結,立刻殺去清石寨!”

鼓聲轟隆隆響起,正在休息的玄武營士兵迅速集結,只片刻便集結完畢,李延慶翻身上馬,長槍一揮喝令道:“去清石寨!”

兩千軍隊殺出城門,向四十里外的清石寨殺去,內黃縣城門隨即緩緩關閉,一千鄉兵奔上了城牆,張弓搭箭,嚴陣以待。

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絕爲相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場小規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八百六十三章 白銅宋奴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備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約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戰 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二十四章 初到縣城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六百五十一章 趙構之怒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馬大賽 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九百零七章 倉皇棄逃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一百六十五章 蹴鞠皇子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二十一章 王貴心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遇黑麪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擊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三十一章 另謀良策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九百八十二章 驚魂之變 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金兵將至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權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月初求月票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五十九章 軍費不足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弓馬大賽 二十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試探進攻 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轉被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一千零九章 關鍵一刀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
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絕爲相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場小規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八百六十三章 白銅宋奴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備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約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戰 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二十四章 初到縣城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六百五十一章 趙構之怒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馬大賽 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九百零七章 倉皇棄逃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一百六十五章 蹴鞠皇子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二十一章 王貴心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遇黑麪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擊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三十一章 另謀良策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九百八十二章 驚魂之變 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金兵將至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權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月初求月票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五十九章 軍費不足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弓馬大賽 二十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試探進攻 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轉被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一千零九章 關鍵一刀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