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

皇帝如此反應,以謝遷和李東陽的政治覺悟,都意識到西北出事,很可能如同奏本票擬中描述的一般:韃靼人主動出擊,侵犯大明北疆,大明原本佔據戰略主動,但現在卻成爲被動挨打的一方。

蕭敬將奏本呈遞弘治皇帝面前。

朱祐樘先看了看奏本的內容,作爲皇帝的政治覺悟,都沒能從這份奏本中發現太多的端倪,但在他看過“謝遷”擬寫的票擬內容時,朱祐樘不由詫異地擡起頭來,用敬仰的目光打量謝遷一眼。

這票擬的內容確實跟邊疆緊急奏報的情況如出一轍,連韃靼人進犯的是榆林衛周邊地區也準確地預料到了。

朱祐樘凌晨得悉戰報,四天前,韃靼人進犯邊土,邊疆各處戒嚴。

李東陽和謝遷進來前,朱佑樘又看到第二份戰報,說是韃靼正在進犯榆林衛。

弘治皇帝正氣得慌,謝遷和李東陽就來了,還帶來這麼一份奏本和票擬……戰報事關大明最高機密,朱祐樘心中篤定別人不敢隨便將這種消息泄露與謝遷知悉。

謝遷見朱祐樘面色深沉,自己心裡也在打鼓,如果什麼事都沒發生,他這個場反倒容易圓。

其實在來乾清宮前,謝遷已經打好腹稿,準備跟朱祐樘解釋一下自己爲何會作出如此票擬,重點在於防患於未然,他想說關於韃靼出兵方向的猜測,只是出自他的臆測,不能用作前線將士的臨機決斷。

但若事情屬實,而且已經發生,那這麼解釋就屬於“故弄玄虛”。

跟皇帝說是自己猜出來的,還不如說自己懂得陰陽五行,夜觀星相掐指一算便有此發現。皇帝肯定會刨根問底,可不會聽信他準備的這番“老夫全憑猜測”之言。

“陛下,不知西北前線是否真有戰事發生?”就在謝遷爲難之際,李東陽開口打破乾清宮內的沉默。

朱祐樘擡頭看了兩位閣臣一眼,嘆息道:“朕也希望未有,但昨夜戰報傳來,西北邊關確實燃起了烽煙,但並非我邊塞兵馬出擊,而是被北夷搶了先手。”

李東陽憂心忡忡,雖然此戰大明準備良久,但所作準備都是爲主動出擊服務,諸如主攻方向、兵馬協同、佛郎機炮的使用、出擊後如何防止後方遭到騷擾等等。

現在尚未準備完畢,戰事已然開啓,然後邊關將士便會發現,之前準備付諸東流,戰事又恢復他們熟悉的節奏——韃靼人騎兵橫行無忌,大明官兵龜縮於城塞中,看着韃靼人囂張,對軍心士氣的打擊極爲巨大。

朝廷一再宣稱要破胡虜、封狼居胥,將蒙元餘孽徹底剷除,將士士氣被鼓舞起來,正摩拳擦掌準備建功立業,然而韃靼人的主動出擊卻讓大明官兵美夢成空。

原來被朝廷宣揚已在內鬥中苟延殘喘的韃靼人還是如此驍勇善戰,我大明將士還是畏縮不前,不堪一戰,那還建什麼功立什麼業?

就算韃靼人撤走,再做戰前動員,將士也不會再吃這一套,戰場第一線拼殺的士氣必將大幅受挫。

朱祐樘感覺一陣心塞,準備半天的西北之戰,因爲韃靼人突然神兵天降一般出擊,計劃就被完全打亂,那這一戰到底應不應進行?

朱祐樘問道:“謝先生,朕總算明白您爲何要上奏‘止戰’,看來這北夷並非如之前所料已退守漠北,不堪一戰,但敢問謝先生,您是如何從此奏本中,判斷韃靼人會主動出擊?”

一下子,謝遷成爲乾清宮內的焦點。

謝遷朝堂上答天子的問題不是一次兩次,他一向以能言善道著稱,什麼話從他嘴裡說出來,都是大事化小,一團和氣。此番未到午朝,謝遷跟李東陽前來面聖,看向他的不過朱祐樘、蕭敬、李東陽三人,謝遷卻有口難言,陷入張嘴說不出話的困窘之境。

李東陽道:“於喬,之前在文淵閣,我就問過你,你現在說說看,也好讓陛下知曉,之後北番再有何異動,我邊疆將士或能提前查知!”

謝遷本可把沈溪推出來,告訴皇帝這其實是沈溪判斷出來的,從爲國爲民的角度考量,讓皇帝看清楚沈溪的才華,之後對沈溪重用,甚至將沈溪調往西北彌補之前強留沈溪在京城的過錯,都是極好的事情。

但這麼做,等於是打謝遷自己的臉!

皇帝給了你票擬大權,你卻假手於人,就算只是顧問,也是你這個大學士未盡其責。

既然謝遷怎麼都不能將沈溪推出來,那他就要面對一個問題,從結果推論過程,找出沈溪作出如此判斷的理據。

這其實比起沈溪從蛛絲馬跡做出判斷容易許多,但還是令謝遷思慮重重。

“回陛下。”謝遷斟酌字眼,“老臣起先也未將此奏本慎重對之,以至延誤戰機,請陛下恕罪!”

朱祐樘之前查看奏本時,留意奏本抵達京城轉呈通政使司的時間,是在兩天前。

而韃靼人出擊是在四天前,就算謝遷及時發現,時間上也來不及了,過錯在於邊疆未將此奏本當成加急戰報,若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傳遞京城,謝遷當日察覺,或許事情會有轉機。

朱祐樘一擺手:“朕豈能因此而怪責先生?先生請起,將原委詳細道來便可!”

謝遷心裡別提有多爲難了,但他還是硬着頭皮,揣摩沈溪的心境,道:“回陛下,老臣忙碌一夜,老眼昏花,神思恍惚……”

“先生忙碌一夜?”

朱祐樘一驚不老小,謝遷這年歲,能在文淵閣值夜已屬不易,在朱祐樘看來,謝遷能在二更左右睡覺,已是勤勉克己的表現,三更那就是爲國爲民嘔心瀝血,結果謝遷是在文淵閣中熬了一宿?

這算什麼!?這簡直是濟世爲懷的聖人啊!

謝遷老臉有些掛不住,這種謊話他自己編不下去,不但胡說八道,還是欺君。

李東陽走出來爲謝遷說話:“陛下,臣巳時抵達內閣時,謝尚書剛小寐片刻,他昨夜票擬奏本不下四百本。或許是臣驚擾了他,他不顧休息,又起身觀覽奏本,發現此奏本,做出票擬後與臣商議,均覺事態嚴重,前來進言!”

李東陽出來爲謝遷“作證”,有爲自己洗白的意思,他在謝遷將奏本拿到眼前說話時,根本就沒意識到事態嚴重,只是想找個由頭過來問問皇帝在午朝上有什麼難以言說的事情,結果誤打誤撞,一語成讖。

李東陽對謝遷的佩服倒是實打實的,他跟謝遷年歲相仿,自問沒法跟謝遷一樣熬個通宵,還能準確作出此等票擬,從一份無關緊要的奏本中預料到戰爭的發生。

朱祐樘想到之前因沈溪與謝遷鬧出的彆扭,還有之前謝遷上疏“止戰”時他氣憤難平,面色有愧,站起身恭恭敬敬拱手行禮:

“謝先生,是朕誤會您的一片赤誠,請您寬宥!”

皇帝給大臣認錯,這種事自古以來罕見,更別說是皇帝跟大臣吵架之後主動認錯了。跟皇帝叫板,還讓皇帝低下身段,謝遷幾乎算得上是大明第一人。

謝遷趕緊行禮:“陛下不可,老臣也有過錯,陛下乃明君聖主!”

原本君臣間的嫌隙,因爲這一禮而變得煙消雲散,朱祐樘對謝遷的信任非但沒減少,反而愈發增加。

朱祐樘坐下,滿臉期待之色:“先生請講。”

“是,陛下

李東陽在旁看了,大受感動。

這纔是賢明的君主和赤膽忠心的大臣相處之道,彼此間就算會有爭論,也能跟朋友一樣將事情說明,互相體諒。

謝遷心裡慚愧,我這哪裡是“一片赤誠”,根本是借用沈溪那小子來幫我辦事,獲得皇帝的信任!

朱祐樘坐下來,滿臉期待地說道:“先生請講。”

“是,陛下。”

謝遷略一沉吟,道,“老臣觀此奏本,初時僅以爲是普通移民之事,本不爲重,但涉及北夷南遷,不得不反覆斟酌。”

“細細思量之下,韃靼數年未犯邊,以往犯邊時也未曾掠奪狄民。今入夏以來,我邊塞兵馬調動頻繁,韃靼定有察覺。”

“即便韃靼懼我軍威,要北撤躲避,也會趁我三軍立足未穩之時,掠奪一番,再行撤離,所以……老臣纔會有此判斷!”

謝遷邊想邊說,語速很慢,邏輯性不是很強,還有些顛三倒四。

但謝遷說出一個觀點,那就是本次韃靼掠奪邊疆,並非是要與大明正面交戰,而是要劫掠一番北逃。他說自己是根據韃靼牧民被掠奪這件事,想到韃靼人不止滿足於掠奪草原部族,還會來大明邊陲走一遭,搶劫一番後揚長而去。

這道理在李東陽和朱祐樘聽來,合情合理。

謝遷主要目的還是想滿足於朱祐樘這個“天朝上國”皇帝的虛榮心:韃靼並非是來跟我們正面硬碰硬交戰的,搶一番後,韃靼人就會夾着尾巴逃跑!

*************

ps:凌晨應該會有更新,天子想看看,明天究竟能爆多少章!求訂閱!求打賞!求推薦票!求月票!

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一五二三章 裝神弄鬼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九九八章 朝不保夕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二三章 最後幸福夜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六七四章 外室變內眷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一一九七章 突然變輕鬆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九八八章 三老議兵(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二一二七章 毒酒?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一二九二章 戰爭之王的落寞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八十八章 紅袖添香第十一章 哥哥還是弟弟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二四九章 特殊的使節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
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一五二三章 裝神弄鬼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九九八章 朝不保夕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二三章 最後幸福夜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六七四章 外室變內眷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一一九七章 突然變輕鬆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九八八章 三老議兵(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二一二七章 毒酒?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一二九二章 戰爭之王的落寞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八十八章 紅袖添香第十一章 哥哥還是弟弟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二四九章 特殊的使節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