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

乾清宮大殿內,朝議正在進行。

這會兒兵部正埋怨工部鑄炮不力,工部則反過來指責兵部要求太高。這種事誰都不服誰,魯鑑振振有詞,我是奉陛下的皇命鑄炮,不是爲你劉大夏鑄炮,我在規定時間完成鑄炮任務,好不好用前線將士說了算,不是你兵部可以指手畫腳的。

按照明朝軍制,兵部具有奉皇帝之命下達調兵之權的職責,但沒有直接統兵的權力。而五軍都督府則統率下屬的都司衛所,平時管理操練、守禦、屯田、羣牧之事,戰時則奉命派將領統兵出征。

魯鑑此意,便是說人家五軍都督府都沒意見,你兵部鬧個什麼勁啊!

明太祖朱元璋爲制衡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把兵器鑄造劃歸工部,軍隊要鑄造武器裝備只能由工部兵器所負責,鑄造好後直接運到前線,名義上是兵部負責,但其實是工部兵器所直接面對九邊將士。

劉大夏很不滿意,鑄了兩百門炮,本以爲大明邊關無礙,結果只有一百多門炮管用,至於炮彈方面質量更是參次不齊,鑄造出一堆破銅爛鐵出來,戰場上別說是跟韃靼人拼命,就算是否能發射都成問題。

最後朱祐樘的話,打斷了魯鑑與劉大夏的爭執:“工部鑄炮既然出現問題,只管重新鑄造就是,目前邊關安寧,即便延遲交付也沒什麼問題。此事就這樣吧!”

一句話,就讓劉大夏恭聲領命。

朝議永遠是壓抑人的地方,即便是皇帝連續聽聞糟心的事情,心頭也難免不爽。大臣們看到弘治皇帝面色難看,識相的便緘默不語,但那些有責任心的,卻顧不了那麼多,明知道會觸弘治皇帝的黴頭,還是要據實上稟,力求把問題解決,這纔是做臣子應有的態度。

還有的大臣有眼力勁兒,在皇帝不開心的時候,提一點讓皇帝開懷的事情,比如說謝遷,趁着空當,趕緊出列上疏,轉奏戶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總制三邊軍務的秦紘的奏本,把三邊這兩年一些良好的變化呈奏,讓弘治皇帝高興一下。

謝遷把奏本遞上前,笑着稟奏:“……陛下,自韃靼撤兵後,由秦尚書總制三邊,沿邊關要隘,每二十里築一堡,屯五百兵,戰時爲兵,閒時爲農,軍人不足則自內地募人,兩年開田數十萬頃,歲得糧五十萬石,如今邊關將士已能自給自足。”

一句話說完,不但弘治皇帝眉開眼笑,衆大臣也是讚歎不已。

這頭還在爲錢糧發愁,另一頭邊關已經能做到自給自足,看起來是秦紘有本事,但其實邊關修土堡、屯田、招徠商賈發展貿易,這些建議都出自謝遷之手。

但要說根源,還是沈溪向謝遷提出的建議,謝遷全盤接受後上奏,被弘治皇帝採納並安排實施。

“秦尚書居功至偉,謝先生也是勞苦功高。”

朱祐樘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向謝遷施了一禮。

朝堂上,當着這麼多大臣的面,直接稱呼謝遷爲先生,並且還施禮以示尊崇,以往只有劉健有過如此待遇。

謝遷趕緊道:“主要是陛下英明,方令邊關將士衆志成城,外夷不敢犯邊,邊疆百姓可以安居樂業。”

衆官員趕緊行禮,一同拍皇帝的馬屁:“陛下聖明!”

朱祐樘擺了擺手,施施然坐下,他臉上雖然帶着抹自謙,但那洋洋得意的笑容,足以說明弘治皇帝欣然領受衆臣子的恭維。

謝遷又拿出一份上疏:“陛下,秦尚書奏請,以邊地修造戰車,名曰‘全勝車’,四周以火銃預備,戰時可作爲攻城略地之用,閒時可作爲運糧補給之用,請陛下示下!”

隨後,謝遷把一份圖紙呈遞上去。

弘治皇帝看過後大爲滿意,這會兒秦紘和謝遷都是大功臣,他們提出要造什麼“全勝車”,就算勞民傷財,也會欣然準允。

不過朱祐樘爲了表示他是個虛心納諫的君王,特意詢問在場大臣的意思,把“全勝車”的圖紙交由衆大臣傳閱。

等傳遞到沈溪手裡,沈溪只是瞄了一眼,不由暗自苦笑,他本以爲這“全勝車”應該有裝甲車的一些特徵,就是厚重的輪廓,留幾個孔洞往外發火銃,但其實秦紘根本沒多少見識,設計出來的“全勝車”,怎麼看都像是沈溪在榆溪一戰中用過的牛車。

隨着全勝車的圖紙,還有所謂的“車陣”,說起來不過是以戰車列陣,用其上的佛郎機炮向敵人覆蓋射擊,步兵和騎兵在前後掩護云云……

這種招數,用一次能打韃靼人個措手不及,用兩次就純屬找死了。

可惜沈溪沒議論和否決的權力,直接把圖紙交換給太監。

最後朱祐樘煞有介事地問道:“諸位卿家以爲如何?”

又是這句沒營養的話,衆大臣面對這問題能說什麼?他們又不懂造車和鑄炮,既然是功臣秦紘上奏要修造的,連皇帝本人都覺得好,大臣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於是造車的計劃就此通過。

本來壓抑的朝議氛圍,因爲謝遷的上奏而變得活潑歡快起來,弘治皇帝也不再陰沉着臉處理政務。

接下來商議的事情,就算又是跟朝廷伸手要錢要糧,或者涉及到彈劾、扯皮那些破事,弘治皇帝都一一認真聽了,並積極作出回饋。

由始至終,沈溪沒機會插一句嘴,他發覺自己在朝議上顯得很多餘,就連那些寺司的四五品少卿都能搭茬,而他卻沒那資格,因爲朝堂是最講究論資排輩的地方,他地位低自然就沒發言權,皇帝也不會主動詢問他的意見。

朝議,在一種相對緩和的範圍中結束。

百官即將行禮告退時,朱祐樘突然往人羣最後面看了一眼,吩咐道:“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

謝遷趕緊給弘治皇帝打個眼色,朱佑樘這纔想起來,連忙改口:“……右庶子,暫且留下,朕有事細說。”

除了沈溪,弘治皇帝沒留旁人,也就是說,朱佑樘這次是單獨召對。

所有大臣都退下後,沈溪恭謹地立在那兒,大氣都不敢喘一下,面對皇帝,他必須要小心謹慎,一句話不慎都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有明一朝,伴君如伴虎可不是開玩笑,想想大明殺了多少文臣就知道在這個朝代當官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必須得如履薄冰對待。

朱祐樘笑着從面前案桌上擺放的一沓奏本下面,拿出一份,打開來看過,道:“沈庶子,這是你上奏條陳東南沿海防備事項,朕看過,提議很好。看來你是用心了。”

沈溪心想,這不過是謝老兒把我叫到家裡,我在推辭不掉的情況下倉促寫成,哪裡用心,根本是依靠腦子裡的一些常識臨時總結出來的。

但得到弘治皇帝誇讚,沈溪還得裝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恭謹地回答:“回陛下,爲大明邊疆防備獻策,乃臣子本分。”

“好。”

朱祐樘擊掌而嘆,感慨地說,“沈卿家年紀輕輕,卻文武全才,之前派爾往泉州,不過是做使節,卻能降服佛郎機人,護我大明海防安穩。前兩年北疆一行,本是替兵部送炮,未料……呵呵,劉尚書爲你請功,說當時他已處於絕境,你帶着十門火炮前往榆溪助陣,一戰奏功,居功至偉……”

沈溪聽到這裡,心頭暗自震驚:“劉大夏啊劉大夏,你終於良心發現了,這會兒爲了讓我去東南沿海,居然不惜把當初我的功勞上奏皇帝知曉。不過……你這奏請是不是晚了點兒?”

朱祐樘幽幽一嘆,道:“……當時劉尚書未與沈卿家請首功,乃是爲維護邊關之穩定,如今他向朕自請罰奉,以懲不能論功請賞之過錯。朕今天就代他,向沈卿家你說聲抱歉。”

沈溪趕緊道:“爲陛下和大明驅除外夷,爲臣之本分,不敢居功。”

“甚好。”

朱祐樘暢快地笑了起來,他對沈溪如此謙和的態度非常滿意。

當皇帝的,都喜歡那種明明功勞很大,但卻從不主動爭功的大臣,尤其是像沈溪這麼年輕的官員,更是得到他的欣賞,“東南沿海匪寇盛行,地方多有奏請,朕不知該派何人前去。見到沈卿家這奏本,有些話,想問個究竟……”

朱祐樘知道沈溪以牛車陣破韃靼鐵騎的壯舉,對沈溪多了幾分信任,居然單獨召對沈溪,問詢沈溪關於平東南沿海匪寇的良策。

沈溪準備了好幾天,對於弘治皇帝的提問,可謂對答如流。

沈溪所提,不過是地方上自行納糧,兵員從地方衛所徵調,然後在地方徵調民船爲戰船,平定沿海的海盜和倭寇,保大明海防安穩。

另外一條,就是整頓吏治,東南沿海一向山高皇帝遠,再加上大明中葉時,東南沿海很多地方都非王化之地,********凸顯,叛亂時有發生,沈溪提出很多歸化少數民族的想法,又提及一些緩和地方矛盾,休養生息等一系列安民措施。

“……沈卿家所提甚合朕意。”朱祐樘最後道,“與汝對談,卿家每一言均有見地……頗爲老成啊。”

第一次面聖,沈溪不但不緊張,臨場對答、回話都合理有據,基本皇帝問什麼,他能馬上答出來,許多見地連皇帝也要思索半晌。

劉健、李東陽、謝遷這樣的老臣都無法做到如此對答如流,難怪弘治皇帝有此一說。

沈溪自謙道:“臣只是在進宮前有所準備,並非老成。”

************

ps:第一更送上!

今天天子力爭四更,如果成績好的話或許會有五更,請大家多多支持,、什麼的多多益善哦!

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一〇八章 大腳丫鬟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一八七九章 有何陰謀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一〇四八章 自不量力的熊孩子(第三更)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一八八七章 因愛生恨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第五九四章 偷樑換柱(第四更,謝書友)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第二四六五章 區別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五〇一章 不着調的差事(第一更)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一七六九章 爲功勞發愁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九〇一章 送禮要從家眷開始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六六章 菊潭郡主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二〇〇一章 總有搶戲的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四七九章 修復名畫(第二更)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一五六六章 ****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三四六章 沒見過世面(第三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來的戰機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九八八章 三老議兵(第一更)
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一〇八章 大腳丫鬟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一八七九章 有何陰謀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一〇四八章 自不量力的熊孩子(第三更)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一八八七章 因愛生恨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第五九四章 偷樑換柱(第四更,謝書友)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第二四六五章 區別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五〇一章 不着調的差事(第一更)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一七六九章 爲功勞發愁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九〇一章 送禮要從家眷開始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六六章 菊潭郡主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二〇〇一章 總有搶戲的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四七九章 修復名畫(第二更)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一五六六章 ****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三四六章 沒見過世面(第三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來的戰機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九八八章 三老議兵(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