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

無論貢士在殿試發揮有多好,作爲殿試閱卷官是不能去稱讚或者吹捧的,程敏政在禮部會試的舉動就是前車之鑑。

言多必失,很多事就事論事便可,有些話傳到別人耳朵裡,難保不會讓人心生聯想,其中是否有私相授受之事。

而且,謝遷和李東陽作爲內閣輔政大學士,更不宜對考生卷子作出直觀的評價,這也是爲何李東陽要特別拔擢王守仁,卻未對別人表露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現在謝遷讚歎禮部會試前十名貢士中,有一人卷子寫得老辣,以謝遷的地位和才學,那實在是心中十分感慨纔會作出如此評價。

李東陽好奇之下,將卷子拿過來看了看。

哎呀,真心不錯啊!

果真如謝遷所言,這份殿試考卷中文章圓潤自如到幾乎無可挑剔的地步,就算是在翰林院供職十幾年的老翰林,都未必寫得出如此華章美卷。

“這應該是……豐熙的?”

李東陽嘴上嘀咕了一句,但依然不確定。

對於豐熙的文采,李東陽早有耳聞,但豐熙在禮部會試中並不是十分出彩,主要是他沒有答上那道“四子造詣”考題,單就從四書文和五經文來論,豐熙是有當狀元潛質的,所以就算豐熙“四子造詣”題沒有答對,他還是在所有貢士中名列第四,僅次於沈溪、倫文敘和孫緒三人。

在本次禮部會試前十中,李東陽熟悉的並不止倫文敘一人,作爲本屆禮部會試主考官,在見過會試前十名的考卷後,他自認很快能對號入座,知道誰的文章是誰的。

就好似倫文敘、劉龍和王守仁這些人,就算是糊名,他也知道誰是誰。可因爲這篇文章的出現,反而讓李東陽心頭迷惑,主要是剩下幾個人,特別不好判斷,一個孫緒、一個沈溪、一個豐熙。

這三位,李東陽根本分不清楚誰是誰的文章。

更可甚者,李東陽在北鎮撫司時曾讓沈溪和孫緒默寫過禮部會試的卷子,見過二人的手筆,可到了殿試,居然前十名的卷子裡,沒一人的字跡跟他當日見過的沈溪和孫緒的筆跡相同。

每個人的字基本上都是定型的,一個考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時間裡字體有那麼大的轉變,若是其中有一人字體有所不同,李東陽倒能接受,可這兩人的字都有了變化,難免會讓他揣度,難道殿試也會涉及替考之事?

沈溪和孫緒在禮部會試中一個會元,一個第三,屬於衆目睽睽,進宮時依然會列在頭三個,想找人替考,難度也忒大了些,這分明是要把腦袋往鍘刀裡送的節奏!但若說沒替考,字跡與以往不同,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彌封官在糊名時把卷子搞反了,把會試靠後的卷子,當成是沈溪和孫緒的,列到了前十。

這種可能性也不大,因爲李東陽無法判斷主人的三份卷子,從論點、論據、文筆等等上說,均爲上乘之作,都是擁有狀元之才的。

李東陽看過之後,把三份卷子交給劉健,道:“閣老,請您看看。”

三人都是內閣大學士,但劉健畢竟是首輔,地位最是尊崇,連李東陽也不敢有絲毫怠慢。劉健把三分卷子接了過去,看過一篇,滿意點頭,看過第二篇,還是點頭,到第三篇時,頭點得更加勤快了。

“誰的?”劉健側目問了李東陽一句。

李東陽微微沉吟:“料想不錯的話,應是沈溪、孫緒和豐熙的卷子。”

劉健想了想,道:“這三人,將來或許是國家棟梁之材,不過……賓之啊,這篇是誰寫的?”

李東陽湊過頭一看,劉健所問的那份,正是謝遷剛纔評價爲文筆老辣的那份文章,他蹙眉想了想,最終搖了搖頭。

劉健不由一笑:“連賓之你都不知道爲何人所作,真是稀奇,稀奇……也罷,交給旁人閱過就是。”

其實對於內閣大學士來說,殿試閱卷又不用寫評語,好壞只是一個圈一個叉的問題,殿試成績公佈後,也沒有追訴制度,就算結果有所偏頗,考生也要認賬。

更何況,殿試前十名是由皇帝親自排定名次,覺得文章不錯,只管上呈給帝王,交給皇帝定奪就是,他們並不需知道文章背後到底是誰。

經過一天閱卷下來,卷子重新彙總到三位內閣大學士手中,次二等二百零二份考卷已經選擇完畢,這二百零二人將會是本屆殿試的三甲,被賜“同進士出身”,至於被列入二等的卷子,還要內閣大學士重新選拔一下,看看有沒有特別優異的卷子,可以進補到呈遞給天子的前十名中。

結果是沒有。

本屆禮部會試前十名考生在殿試中的卷子,沒有出現任何意外,全部中選,悉數要呈遞給天子。

也就是說,狀元只會在這十個人中產生。

在李東陽看來,最有可能被皇帝選爲狀元的,從禮部會試成績排名,是沈溪、倫文敘、孫緒、豐熙、劉龍和王守仁。

關於倫文敘、豐熙和王守仁的文章,李東陽已基本判斷出是哪篇,心中有數,可對於沈溪、孫緒和豐熙的文章,他卻辨認不出。

最後所有十四名閱卷官聚在一起開了個小會商討一下,刑部尚書白昂突然來了這麼一句:“這沈溪倒是不簡單,殿試之後還能列於前十?”

顯而易見,白昂對於兩天前殿前議事時,他的“正法紀”提議被馬文升等人駁回而耿耿於懷。

其實這件事最大的問題,來自於會元沈溪或許牽扯進了禮部會試鬻題案。

但是,從殿試最終的結果看,雖然不知道哪份卷子是沈溪的,但最起碼,沈溪有進入殿試前十名的實力,儘管沈溪的前十近乎於“保送”,而非從所有殿試文章中層層選拔。

馬文升道:“多說無益,還是早些將前十考卷呈遞陛下,請陛下定奪。”

……

……

三月十六,一天的閱卷忙碌終於結束,因爲時間比較晚了,前十名的卷子雖然會呈遞給天子,但當天並不會出最後結果。

三月十七一大清早,所有十四名殿試閱卷官,前往華蓋殿面朝天子。

雖然名義上,殿試前十名的排次是由天子來最終決策,但天子在決定的時候,也會參照殿試閱卷官之意,尤其是朱祐樘這樣喜歡納諫,同時手下還有一羣能臣的有爲君主。

華蓋殿內,朱祐樘將十份考卷拿起來,道:“朕昨夜連夜審閱過這十份考卷,感觸頗深,今日與衆卿擬定一甲之人選……”

朱祐樘手上所拿的殿試答卷,名義上是他跟士子們問詢的天子致治之法,屬於問策。就算朱祐樘看過這十篇文章後覺得不合心意,也要說“感觸頗深”,是爲彰顯君王虛心納諫的寬容之心。

但實際上,朱祐樘已將五到十名的排次列好,最後具體要議的,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這四個人的排次。

“朕尚且有一事說。”

就在衆臣以爲朱祐樘要說天子屬意於何人爲狀元時,朱祐樘突然岔開話題,衆殿試閱卷官屏氣凝神聽着,“此番殿試之後,朕決意不遴選庶吉士……”

在禮部會試鬻題案發生後,朱祐樘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此事,但之前提出並不正式,這次算是一次天子照會,君王的意志不容置疑。

在十四名殿試閱卷官中,大多數人對此並無意見,可李傑、王鏊和焦芳三個翰林學士,對此卻有些看法。

歷來的規矩,殿試之後,要從進士中重新考覈,遴選二十名庶吉士補充到翰林院,雖然庶吉士是沒有品階的,可這是一種巨大的榮耀,因爲明朝內閣必出翰林院的規矩擺在那兒,這次不遴選庶吉士,那意思是說,除了三甲可入翰林院外,這屆的進士以後別想入內閣,斷了這屆大多數進士位極人臣的盼頭。

可天子已用照會的方式說了,連大臣議論的機會都不給,就算李傑等人心裡覺得不妥,但卻不敢發出任何反對意見。

說過此事之後,朱祐樘才重新把沒排定名次的四份卷子拿起來:“殿試一甲如何,就看衆卿之意。”

劉健作爲內閣首輔大臣,最先拿到四份考卷,打開來看過,一點兒都沒超出想象,其中只有一人可以確定爲倫文敘,剩下三人,就是他跟李東陽、謝遷探討過不能明辨身份的沈溪、孫緒和豐熙。

有意思就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就將在這四人中產生。

雖然二甲第一名看起來也榮耀無比,可因爲這屆進士中並不遴選庶吉士,一名之差,等於是日後的仕途大相徑庭。

如同王守仁,就算他造詣再大,對朝廷貢獻再多,也因爲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而終生無緣入閣。

劉健看過之後,輪到李東陽和謝遷了。

李東陽看到四份考卷,心裡一嘆,他最推崇的王守仁並沒列在其中。如今皇帝又說了這屆不遴選庶吉士,那意味着,他所屬意的王守仁,這輩子不可能繼承他的衣鉢成爲內閣輔政大學士了。

等衆殿試閱卷官,把四份卷子都看了一遍,其實每個人心中都大致有數。

在這四篇文章中,唯一知道是誰寫的那篇是倫文敘的,但其實倫文敘的文章質量在四人中居於最末。但除他之外剩下三人,多少都有一些文章之外的“缺憾”。

沈溪太年輕,孫緒太狂傲,豐熙腿腳有疾。

在明朝,狀元作爲科舉中的佼佼者,還要擔當起天下士子表率的作用,等於是科舉取仕的代言人,要是這個代言人是個瘸子跛子,會令朝廷蒙羞。

本來豐熙的缺點不是缺憾,但在這種原則之下,豐熙是四人中最不可能被列爲狀元之人,最多被列於榜眼。

**********

ps:第一章!

天子早上起來,右肩膀鑽心地痛,這一章是在極爲困難的條件下碼出來的!敲擊完一章,手臂疼得都不像自己的了,右手五指也麻木不仁。

再這麼下去,天子非常擔心右臂會廢掉,因此在這兒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從今天開始到下週五,天子保持每天基礎兩更,然後再爲所有書友加更一章,如果當天成績好,天子會再爆發一章,也就是三章加一章的模式!

暫時計劃休息六天,如果身體好轉,天子繼續恢復爆發……天子的理念是生命不止,爆發不熄,與諸君共勉!

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三七一章 這個真沒有(第四更)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八六一章 矛盾結合體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五二一章 未來探花郎(第九更)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二二一五章 深夜之戰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馬九?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六一五章 先解燃眉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儀式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
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三七一章 這個真沒有(第四更)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八六一章 矛盾結合體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五二一章 未來探花郎(第九更)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二二一五章 深夜之戰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馬九?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六一五章 先解燃眉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儀式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