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

就在衆大臣等得有些心浮氣躁,擔心弘治皇帝身體無法支撐時,突然有司禮監執事太監過來。

司禮監執事太監前來找的是掌印太監蕭敬,但此時蕭敬正在裡面寢殿裡面照顧朱祐樘,一時無法出來。

執事太監左右看了看,趕緊過去把劉健請到一旁,在劉健耳邊說了一番話,似乎事情重大,但又不能對外泄露。

劉健早已年老耳背,哪裡能聽得清楚被人咬着耳朵說出的話?劉健左右爲難之下,一招手,將謝遷叫到身邊來。

司禮監執事太監這才從懷裡拿出一份戰報,道:“兩位閣老,這是延綏巡撫沈大人,從宣府土木堡發出的戰報!”

謝遷聽到“沈大人”幾個字,聲音都顫抖了,連忙問道:“你……說的是……是誰?”

那執事太監回稟:“卻是……延綏巡撫沈溪沈大人!”

這句話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周邊那些耳朵尖的大臣可都聽得清楚明白。

以前就算沈溪在朝中混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別人也不怎麼在乎這名字,因爲在他們看來,沈溪就是個小人得志的典型,不知道走了什麼狗屎運三元及第,又仗着是東宮講官,在外面做了一點“小事”,就被皇帝寵信有加。

到後來,皇帝連朝廷的一些法度都不顧,讓沈溪來了個幾連跳,到現在已然是朝中正二品大臣,從官階上來說跟在場這些朝中重臣持平了,但沒有一人覺得沈溪有跟他們平起平坐的資格。

以前是不屑,但現在聽到“沈溪”這個名字,心中居然隱隱都帶着一抹激動。

誰都知道這次宣府失守有多危急,偏偏朝廷上下只有沈溪一人曾奏報過宣府危急,到現在沈溪不是從宣府發出的信函,而是從土木堡發出的奏摺,只有兩種解釋,要麼沈溪現在戰敗正在撤兵途中,不得已給朝廷發出信號,讓朝廷及早防備。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沈溪壓根兒就沒去宣府,一直帶兵留守土木堡……

謝遷這會兒已經激動得快說不出話來了,劉健想了想,問道:“哪天的上奏?”

執事太監恭敬答道:“回劉少傅的話,剛剛看過,是十天前送達的上奏,沈大人說他被困土木堡內,經過血戰後取得小勝,但仍舊無法突圍往援宣府。沈大人請朝廷派出援軍,火速援救宣府和張家口堡,說是這兩處正在被韃靼人圍攻。”

“小勝?”

謝遷嘀咕了一句,別的他沒聽到,唯獨沈溪取得對韃靼人作戰勝利這件事記住了,他可不管這勝仗有多小,只要沈溪能判斷準確宣府遇到韃靼圍攻,還能平安脫險,再有一點小小的戰功,那沈溪不但沒有過錯,反倒是大明功臣,謝遷覺得分外有面子。

謝遷此時在想一件事:“可憐的小君兒,此番終於可以不用當孀婦,沈溪小兒的命可真硬。也是,他預先便判斷到宣府城會有危難,知道宣大總督衙門自成體系,自己去了宣府城地位也不會很高,處處受到鉗制不說,甚至可能連手中僅有的兵權也丟失,還不如留在別處等朝廷兵馬接應!”

等劉健將沈溪的上奏接過手中,看到沈溪在上奏裡說全殲了韃靼騎兵,那種驚愕如何都掩藏不住。

“若這奏報所言非虛,這哪裡是什麼小勝,簡直是一場輝煌的大捷!”劉健輕嘆了一句。

此時旁邊正在等候弘治皇帝傳見的大臣都圍攏過來,想看看這份所謂的“小勝”奏報到底有多不可思議,等他們陸續看過之後,終於明白劉健並不是信口開河。

同時,這份奏報爲什麼會在五軍都督府被積壓十天之久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西北那邊接連傳回捷報的背景下,宣府這邊無聲無息,突然弄出個殲滅韃靼騎兵四千的捷報出來,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估計收到這捷報的五軍都督府官員,想的是先派人去弄個清楚明白,然後再決定是否上奏!

結果現在證實,宣府確實是韃靼兵馬進攻的主要方向,這份奏報終於引起重視,被五軍都督府的相關官員從故紙堆裡找了出來,連夜送交司禮監,成爲了宣府遭遇韃靼主力的又一佐證……看看,連沈溪殲滅的偏師都有這麼多人,可想而知宣府遭遇了多少兵馬圍攻。

當然,如此重要的緊急軍情,居然被五軍都督府的官員私自扣下,用瀆職來形容也毫不爲過,估計經手的官員接下來丟官免職都是輕的,甚至可能抄家滅族。但做出這等事情的,在朝中都有倚靠,不管是李東陽還是外戚張氏兄弟,亦或者是其他幕後黑手,都會暗中給予庇護。

宣府失守,朝野震驚,皇帝更是因此而病情加重,連大臣都無法接見,在這種情況下,沈溪的上奏引發巨大轟動,讓大明朝廷知道,原來在張家口堡和宣府淪陷後,還有一個叫土木堡的地方在堅持。

沈溪親率兵馬,並沒有在宣府之戰中全軍覆沒,而是爲朝廷留下了一支可以跟韃靼人周旋的軍隊。

圍攏過來的人,在看到奏報內容後,不由議論開了。

皇帝這會兒正在裡面接受治療,他們不敢說得太大聲,只能儘量壓低聲音議論,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沈溪如今手頭有多少兵馬,是否擁有跟韃靼人一戰的能力。

戶部尚書韓文想了想,有些不確定地說道:“如果我的記憶沒有出錯的話,沈巡撫手下有五萬兵馬,可對?”

對於朝廷出兵數量,就連朝中這些個重臣也不是很清楚,涉及到軍事機密,一旦韃靼人在朝中有細作,將事情泄露出去,韃靼人就會對大明兵馬布置情況瞭若指掌,誰也不敢冒這個險。

所以沈溪帶兵數量,對外一律宣傳五萬兵馬,只有朝中少數人知道其實只有六千步卒,再有極少人知道,其實沈溪所配備的兵馬多爲老弱,戰力堪憂。

沈溪說跟韃靼人交戰,第一戰就讓韃靼四千騎兵全軍覆沒,那沈溪麾下剩下的兵馬用手指頭都可以扒拉出來,堅持到現在土木堡還未失守,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別說再有什麼建樹,就算想多支撐幾天都不可能,甚至隨着宣府淪陷,這會兒是否還在堅持都難說!

李東陽直言道:“沈溪在西北,親率兵馬不過六千,土木堡一戰折損嚴重,此時兵馬糧草皆都無法補充,朝廷恐無法增援!”

一句話,先堵上派兵增援沈溪這條路,因爲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土木堡都沒有固守的價值。

本身這就是一座被廢棄的城塞,那裡最大的弊端便是補水艱難的問題,西北戰禍連連,宣府、張家口堡、榆林衛城這種固若金湯的堡壘,駐守兵馬都數萬,尚且無法堅守,去增援一座幾近廢棄的城塞,怎麼都說不過去。

很快,蕭敬從寢殿內得知司禮監收到了新戰報,親自出來,問明情況後,蕭敬有些驚喜地問道:“沈大人如今還在鎮守要隘?”

謝遷有些遲疑地說道:“蕭公公,沈溪小兒並未進兵到宣府,也未撤兵至居庸關,而在……土木堡,距離懷來縣城,倒是不遠。”

蕭敬有些犯糊塗,什麼懷來縣城,他似乎有點兒印象,但他對大明地理沒有一個較爲清晰的概念,不知道懷來縣跟土木堡之間有多少聯繫。

就算是司禮監太監掌握很高的權力,但他們畢竟是從內侍太監中挑選出來的,資質有限,在見識上無法跟朝中這些進士出身又在官場磨礪幾十年的老臣相提並論。

謝遷雖然也是個“老糊塗”,但在內閣多年,對於全國的山川要隘多有了解,加之近年來西北邊關不太平,他對於三邊以及宣大一線的地理研究得很深,很多事可以張口就來。

蕭敬道:“諸位大人,今日陛下龍體有恙,本不宜再面見諸位,但陛下執意讓老奴出來傳召諸位進去,一會兒有好消息就提一提,糟心事能少言便少言,這沈大人獲得勝利的事情倒是可以大書特書。”

“陛下如今對邊關形勢多有憂慮,得知沈大人在西北平安無事,還殲敵四千建立偌大的功勳,有這麼一路人馬能爲朝廷分憂解難,陛下一定歡欣鼓舞,指不定對病情有所助益!”

謝遷代表一衆大臣表態:“不用蕭公公提醒,我等知道該如何做!”

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一一四八章 裡應外合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七四六章 第二份文幣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一四五三章 迴光返照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八二七章 被輕視了(第三更)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二四二七章 不幸言中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三八〇章 自負的江櫟唯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一五三章 金錢帝國(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三五九章 銀子換命(求月票)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二八章請女工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六四九章 夜路難行第二一八〇章 出戰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九六八章 實戰考覈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六四二章 將行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一四九四章 小事一樁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一二〇一章 紫荊關失守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
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一一四八章 裡應外合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七四六章 第二份文幣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一四五三章 迴光返照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八二七章 被輕視了(第三更)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二四二七章 不幸言中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三八〇章 自負的江櫟唯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一五三章 金錢帝國(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三五九章 銀子換命(求月票)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二八章請女工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六四九章 夜路難行第二一八〇章 出戰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九六八章 實戰考覈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六四二章 將行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一四九四章 小事一樁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一二〇一章 紫荊關失守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