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二章 內外交困

朱祐樘急火攻心,加上懷疑、憂慮、煩悶、擔心、焦躁等負面情緒糾纏在一起,身體和精神狀況非常不好,根本就無法繼續會見大臣。

謝遷和李東陽也不得不暫時退到外殿,等候太醫緊急救治。

等二人出來時,聞訊趕到宮裡的大臣已不在少數,全都是朝中一等一的重臣,七卿中除了兵部尚書劉大夏在西北不能過來外,其餘之人悉數到齊,此時他們已從之前的隻言片語中,瞭解到宣府發生的狀況。

“於喬,爲何會有此等事?”馬文升上前去問詢謝遷。

因爲劉大夏奏報的“寧夏大捷”,謝遷在朝中的地位直降,主要原因在於他舉薦的沈溪在此番對韃靼的戰爭中作用不大,甚至還虛報宣府戰事,惹來皇帝和朝中衆多大臣的不滿。

但隨着現在宣府戰事情況落實,謝遷的地位忽然就突顯出來,別人有什麼事也都是先上來問謝遷。

謝遷搖頭苦笑:“我從何而知?西北的情況,不過是一份戰報接着一份戰報,我這邊所得到的情況,並不比馬尚書多多少!”

張懋問道:“那宣府失守,是幾時發生的事情?”

謝遷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尚不到兩日,北寇的兵馬,估計正在宣府城收拾殘局。下一步是繼續西進,又或者侵犯我宣府周邊城塞,暫且不得而知。不過宣府既下,接下來直面的是居庸關和紫荊關,而兩關之內就是大明京畿之地!”

謝遷所說的,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其實不用謝遷特意強調,別人也都知道宣府之地的重要性。朝中大臣在得知宣府失守的消息後,雖然心頭滿是擔心,但他們想到大同鎮和太原鎮尚且沒有被韃靼人攻破,料想韃靼人腹背受敵,未必敢直接揮師居庸關和紫荊關。

張懋道:“謝尚書,果真不知沈溪的下落?他不是領兵在宣府?上一次奏報還說在土木堡附近遭遇韃靼主力,莫不是……”

一句話便說到謝遷的傷心處。

謝遷之前最擔心的就是沈溪聰明反被聰明誤,留在宣府之地被人非議,現在他知道沈溪的判斷是正確的,心頭既感覺揚眉吐氣,又爲沈溪的安危擔憂,他怕沈溪一直留在宣府城,現在很可能已經跟宣府陪葬了。

禮部尚書張升有些擔心:“陛下本就龍體違和,發生這種大事,對陛下的打擊何其大也,若有個什麼不測……好在京師尚在戒嚴之中,總算不幸中的萬幸,不過如今更應該加強內關各處防備,尤其是居庸關和紫荊關,不能有絲毫懈怠!”

張升是禮部尚書,他不懂什麼軍事,但他也明白在宣府失守之後,紫荊關和居庸關的重要性。

尤其是居庸關,韃靼人若進犯京師,居庸關怎麼都繞不過去,畢竟居庸關是從張家口堡往來京城距離最近的一道關卡。

本來發生這種關係到大明江山社稷穩定的大事,應該由大臣主動請見皇帝,直言其中的利害關係,再將情況分析後,由皇帝來當機立斷!

可是,如今弘治皇帝的身體大不如前,受不了這種刺激,兵部尚書劉大夏又遠在寧夏之地,根本就是鞭長莫及,這會兒誰來代天子下達命令?又或者說如何贏得皇帝的首肯,這都是擺在衆位大臣面前棘手的難題。

太醫院的太醫正在爲皇帝診病,外面的大臣只能耐心等候,誰也不敢進去打擾皇帝的休息。

再明顯不過的事情,西北之地的戰事牽動了皇帝的心,原本皇帝的病情已隨着劉大夏的捷報到達有所好轉,可聽到這種噩耗後,氣血攻心必會令舊病復發,如此一來以皇帝的羸弱身體能否繼續熬下去是個大問題。

在場的大臣同樣擔心西北戰事繼續惡化,如果京城又要舉國喪,那整個大明很可能會亂套。

最後抵達來乾清宮的,是內閣首輔劉健,以及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侯張延齡兩兄弟。

劉健是因爲年老體邁,身體狀況不便,所以來得晚了些,張鶴齡和張延齡則完全是因爲半夜起牀拖拉所致。

在所有到來的大臣中,張氏兄弟最年輕,不過三十出頭,不過他們的精神狀態卻是最差的,因爲他們完全不適應這種深更半夜臨時舉行的朝會。

“大哥,我剛纔打聽過了,似乎是宣府失守了!”張延齡從別處聽來一些消息,湊到張鶴齡耳邊說道。

張氏兄弟雖然在朝中地位不低,但他們卻是每每被冷落的兩個。朝中這些老臣沒有誰去刻意巴結二人,即便是有心逢迎,也不能在這種地方顯露出來,而是在暗地裡進行。作爲科舉正途出身的大臣,總是會顧着自己的臉面,跟外戚和太監走的近,對他們的聲名都會有損害。

張鶴齡瞥了自己的弟弟一眼,板起臉道:“宣府失守,你很愉悅嗎?”

“愉悅談不上,不過也不至於跟那些老傢伙喪事臨身一般……宣府是失守了,但內關不是還有居庸關、紫荊關的防備,外面也有大同鎮、太原鎮等地兵馬。韃靼人這步棋走的可不怎麼妙,腹背受敵,宣府貧瘠又大肆劫掠,怎麼韃靼人老做這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張延齡似模似樣分析。

張鶴齡苦笑不得:“這都不懂?宣府是九邊物資中轉之地,打下宣府,整個草原冬天都不用發愁了,可以從塞外源源不斷調兵到宣府,窺伺我大明江山。”

“誠然,大同鎮和太原鎮兵馬,必然會回師勤王,但倉促之下,在野外與韃靼兵馬遭遇,你以爲勝算幾何?韃靼人佔據了戰略上的絕對主動,你覺得我大明兵馬,是進是退?”

“一旦各處援軍兵敗,居庸關和紫荊關勢必無法阻擋韃靼攻勢,那時京師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劉尚書的兵馬遠在寧夏鎮,沒一個月以上怕是無法回師,京城危險了!”

張延齡聽到問題這般嚴重,不由深吸了口氣,隨後又回了一句:“居庸關外,不是還有沈溪那小子在麼?”

張鶴齡臉色越發難看:“沈溪之前上奏在宣府遭遇韃靼主力,朝廷上下沒一人信他,連謝閣老自己也不信,現在倒好,都知道沈溪上奏屬實,然而如今宣府已失守,朝廷援救的最佳時機已喪失,韃靼人趁機東進,除了居庸關、紫荊關和京師戒備,還有什麼兵馬能阻擋韃靼人東進的步伐?”

張延齡心頭無比惱火,喃喃自語:“早知道如此,我就不私扣沈溪和張永後續發回的軍報了,免得到如今火燒眉毛。不過沈溪小兒死在西北,也算是解了我心頭之恨,京師若發生戰事,京營地位突顯,那時我更是掌握兵權,若是再能立下大功,或許我可以取代張懋的位置!”

張延齡可不去想什麼國破家亡的風險,他所想只有自己的前途,但他根本沒多少軍事才能,所瞭解的也無非是徵調兵馬駐守京師,至於怎麼個駐守法,需要對兵馬如何進行分配,卻是一無所知。

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五四六章 不參與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贏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轉轉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四七二章 你幫我,我幫你(第六更)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八二七章 被輕視了(第三更)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八五七章 變批發爲零售(第二更)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應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四三九章 潛力是逼出來的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三〇二章 沒着落第九八四章 圍山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
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五四六章 不參與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贏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轉轉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四七二章 你幫我,我幫你(第六更)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八二七章 被輕視了(第三更)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八五七章 變批發爲零售(第二更)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應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四三九章 潛力是逼出來的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三〇二章 沒着落第九八四章 圍山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