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

沈溪見目的差不多達到了,這才冷聲道:“玉娘還是將實情相告爲好,劉尚書如今並不在送炮的隊伍中吧?”

玉娘打量沈溪,表情極爲嚴肅。

沈溪毫不退讓地與玉娘對視,從對方的目光中,察覺到不到她是否有意欺瞞,但玉娘就算不說,沈溪也基本上可以斷定,劉大夏壓根兒就沒有與自己同行,而且這會兒很可能劉大夏已經輕車簡從抵達大同府了。

“有些事,沈大人還是不知道爲好。”玉娘最後終於妥協了,沒有正面回答,卻等於是變相默認。

沈溪道:“玉娘回去吧,我會在朝廷規定的期限抵達邊關,但也別苛求太多,因爲速度太快的話……對你我沒什麼好處。”

“好處?”

玉娘不明白沈溪話中之意。

沈溪沒有解釋的興致,因爲不管怎麼說他都被劉大夏着着實實戲耍了一次,尊嚴受損,現在根本就不想對作爲劉大夏幫兇的玉娘推心置腹。

劉大夏有自己的計劃,我爲何不可有?

現在,沈溪幾乎可以肯定劉大夏往邊關去的目的並不是爲了所謂的追查攤派和剋扣軍餉等事情,也不是爲追查高明城貪腐,沈溪料想,朝廷派出節制北關軍政大權的三邊總督,多半就是劉大夏。

劉大夏是弘治皇帝最喜歡派出去當欽差的大臣,深得朱祐樘信任,也是朱祐樘心目中未來取代馬文升擔任兵部尚書的不二人選,既然劉大夏有治軍的能力,弘治皇帝派他去鎮守三邊,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因爲只有劉大夏這樣的能臣,才能震懾邊關如同土皇帝一般的邊軍將領,令韃靼人心生忌憚,不敢再度前來犯邊。

雖然從某些方面看,兵部尚書及不上戶部尚書,三邊總督遠離中樞更比不上兵部尚書。但對劉大夏這樣的忠直大臣來說,最重要的是皇帝需要他在那兒,他就會到那兒,根本就不會推辭。

在沈溪看來,劉大夏極有可能在鎮守三邊的同時,對邊疆地區進行一次大的清理和人手調動,這是他爲何要秘密行動的主要原因,要隱瞞的並不是外戚張氏兄弟,而是那些邊關將領,防止在他進行人員調動時軍中發生譁變。

沒有誰願意把自己手裡的軍權讓出去。

想明白這點,沈溪做事也就輕鬆多了,管你劉大夏是否追查高明城的案子,管你張鶴齡是否打算貪污,我只需要慢慢悠悠地過去,等劉大夏先把邊疆問題都解決了,我這邊把炮送到,就可以打道回京,邊疆的大小事項從此跟我沒有絲毫關係。

沈溪是聰明人,既然知道邊疆現在可能正在進行一番人員調動和清洗,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到誰誰倒黴,他急着過去純屬自找麻煩……此行本職工作是什麼?只需要按時完成就萬事大吉。

沈溪決定先到大同府看看,若劉大夏已經離開,他甚至可以在大同府多停留幾天,再往延綏去,因爲延綏就是三邊之一,去延綏沈溪可要先觀察好形勢再走。

此行送炮到大同府有時間限制,到延綏卻沒有太嚴格的時間規定,因爲在大同府畢竟要先教會大同鎮的邊軍如何使用佛郎機炮。

沈溪悠然自得的態度,在宋書看來非常不錯,但玉娘那邊卻只能乾着急。

其實現在玉娘也不知道劉大夏的確切動向,她只是從劉大夏交與的任務中,大致猜測劉大夏先一步往大同府去了,至於去做什麼,後續又會如何,就不是她能揣度的了。她只是擔心,劉大夏交待讓她督促沈溪早日到邊關的任務完不成。

……

……

之後兩天,沈溪仍舊在不慌不忙地往大同府“趕路”,而在京城,風流快活一夜後,朱祐樘的心情相對好了些,連續兩日召集老臣商討北部邊關防禦之事。

第一天召集三位內閣大學士和英國公張懋,第二天,弘治皇帝單獨召見了兵部尚書馬文升。

至於張氏兄弟,並未在朱祐樘的傳召之列,因爲朱祐樘也知道,讓兩個小舅子在五軍都督府擔任副帥,只是給他們一個加官進爵的機會,而不是讓他們真的要參與到軍國大事中。

“……劉尚書抵達延綏後,馬尚書以爲他幾時能整頓好軍務,領軍出擊?”

朱祐樘跟馬文升商討的是主動出擊迎戰韃靼人。

隨着韃靼人犯邊愈發頻繁,朝廷已經無法再向天下人隱瞞韃靼人肆虐邊關這個事實,如今京城不斷戒嚴來防備韃靼人的騎兵,嚴重干擾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民間衆說紛紜,對朝廷這種消極避戰的態度產生懷疑,輿論極爲不利。

北關將士的戰意如今也在快速消退,甚至東廠和錦衣衛來報,有將領試圖跟韃靼人達成互不侵犯的協定,以保全自身,消息傳到朱祐樘耳中,大爲震怒,所以才決定主動出擊,給韃靼人一個慘痛的教訓,讓他們知道大明不好惹。

馬文升臉上帶着些許憂色:“陛下,我軍將士對草原苦寒之地極不適應,若主動出兵,一旦過於深入,後路又無大隊騎兵保護,若糧草斷絕豈非自陷絕境?”

朱祐樘點頭表示同意,但他仍舊態度堅決地說道:“此事之前既已商定,如今再改……怕時間上來不及,朕相信劉尚書的能力,他在整頓軍務後,定能一舉而勝之。”

其實之前商定劉大夏指揮兵馬出擊,並不需要取得多麼輝煌的戰果,只要能起到振奮軍心士氣,讓邊軍知道韃靼人並非不可戰勝,同時讓百姓會朝廷恢復信心即可。

跟韃靼人在草原上拼命很不值得,所以朱祐樘對劉大夏的命令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至於糧草方面……”朱祐樘補充道,“朕已派了高侍郎押運,以其在頭幾個月賑濟災情的表現看,足以確保大軍糧草後顧無憂。”

馬文升很想說,若是別人還好,這個高明城絕對不可用。但他又不忍心打擊弘治皇帝,馬文升心想:“只要糧草運抵,邊疆糧食武器充足,此番又只是試探性出擊,應該不會有差錯。”

至於沈溪押送的那二十門火炮,被皇帝和馬文升選擇性地忽略了,因爲佛郎機炮的主要威力在於城頭守城,韃靼人幾次犯邊都沒侵犯關隘城池,更別說是這次屬於主動出擊。馬文升預料到,劉大夏爲人謹慎,若是發覺出動出擊不合時宜,肯定會撤兵,如今正將寒冬臘月,韃靼人不會主動進犯,要進犯也要等到來年開春以後。

所以沈溪押不押送那二十門火炮到邊關,甚至有沒有沈溪這個人,對這次的主動出擊戰都不會形成任何影響。

……

……

朱祐樘跟馬文升協商軍務,任何人都不許入內,連侍奉的太監都只能站在乾清宮外面。

入夜後,君臣會談仍舊沒有結束。

坤寧宮那邊,張皇后得知乾清宮再次宮門緊閉後心情非常糟糕,她雖然尚未病癒下牀,不過還是從她安排在乾清宮的探子那裡得知那日弘治皇帝臨幸一個女道士的事情,這讓張皇后火冒三丈。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

我的親弟弟居然給我的丈夫送女人,眼裡還有我這個姐姐嗎?

張皇后生氣之餘,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因爲她是個聰明人,皇帝事後把人送走,說明皇帝也知道此事是錯的,和那女人只是逢場作戲,而她現在身體尚未痊癒,不能盡妻子的責任,而且她自己也怕失寵,所以就算心裡再窩火,也要竭力隱忍。

“陛下今日又在見誰,爲何要關着殿門,難道里面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張皇后對弘治皇帝是千依百順,可對侍奉她的宮女和太監卻經常大發脾氣,有時候氣急敗壞杖斃的太監和宮女都有好幾位……她也不怕皇帝知道,因爲沒人敢捅到皇帝那裡。

“徐公公呢,讓他過來見本宮!本宮倒要問問他,到底是誰給他的膽子,有些事情居然連本宮也要隱瞞?”

張皇后本來病體尚未恢復,但這一氣,好像是受到刺激,精神好了許多不說,連身體似乎也康復了,喝罵時中氣十足。

“皇后娘娘息怒!”

坤寧宮的太監和宮女們趕緊跪下勸告。

“息怒?哼哼,人呢,把他叫來!”張皇后怒不可遏。

結果到最後徐公公都沒有前來坤寧宮見駕,因爲徐公公一直在弘治皇帝身邊伺候,分身乏術。

“不行不行,這個徐公公是老宮人,雖然表面上對我知無不言,但有很多事情都刻意欺瞞。他的心,終歸向着皇上多一些。”

張皇后自己也在盤算這件事情,“看來必須找個進宮不久的人過去盯着,只有把我當成唯一的主子,纔會對我忠心耿耿,可到哪裡找這樣一個懂得做事的人?”

張皇后想到這裡,目光自然而然落到跪在地上的那些人中,尋找合適的對象。

沈明堂,進宮只有幾年,先後跟了兩任內侍太監,能夠讀書識字,如今的名字是張苑。

“其他人散去吧,張苑留下,本宮有話對爾說。”

************

ps:第四更到!

雖然無比艱難,但天子好歹完成承諾,再次捍衛了男人的榮譽!理直氣壯地求訂閱、求、求、求!

▪ ttka n▪ ¢ ○

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二五九七章 驚魂未定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一六四〇章 讓他回不了京城第一三六九章 進展順利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二五〇七章 一隅之地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應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四一二章 南宮第一(第二更)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
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二五九七章 驚魂未定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一六四〇章 讓他回不了京城第一三六九章 進展順利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二五〇七章 一隅之地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應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四一二章 南宮第一(第二更)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