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

夜色凝重,午門外一片寂靜。

劉健和李東陽等大臣還在跪諫中,隨着時間推移,他們不可避免感到一陣疲倦,但以他們內心之堅定,沒有絲毫離開的意思……莫說跪諫一兩日,大明自開國以來,臣子跪諫幾天的情況常有,這些個大臣只是把今天晚上當作一個開始。

不吃不喝,也是跪諫的必然後果。

就在幾人感覺疲憊不堪時,遠處有人打着燈籠過來,等走近才知道原來是蕭敬帶着幾名太監出來。

劉健和李東陽等人算是在爲蕭敬“伸冤”,蕭敬心中對在場大臣帶着感激,但他過來後卻是滿臉爲難之色,道:

“諸位大人,你們請回吧!太后娘娘說了,明日會找陛下言及此事,諸位大人年事已高,經不起這深秋的風霜。天很涼了,據說張家口外已經下了大雪,若是諸位大人有個什麼三長兩短,那就不好了。”

劉健道:“多謝太后娘娘體諒……我等一心爲朝廷明辨是非,勸諫陛下遠奸佞、近賢臣。請蕭公公回去跟太后娘娘通稟,臣等繼續在這裡跪諫,一直到陛下回心轉意爲止。”

如今張太后派蕭敬出來勸說,在劉健等人看來,算得上是階段性勝利,下一步就要乘勝追擊,讓皇帝出來跟他們賠禮認錯,並且表示不再撤換蕭敬,再遵照朝臣的意見,將劉瑾等奸宦誅殺,就算最後免其一死也要趕出宮門,永遠不允許這些人回京。

蕭敬眉頭皺得緊緊的:“這……這不是讓太后爲難嗎?太后不希望諸位大人跟陛下關係鬧得太僵,如今先皇剛故去不久,陛下年少無知,需要諸位大人輔佐……請諸位大人體諒一下太后娘娘的苦心……”

李東陽態度堅決:“蕭公公只管回稟便是,我等在這裡跪諫,純粹是爲大明江山社稷考慮,並非爲私人得失,一切要看陛下意願。”

蕭敬見勸說不動,只能尋思回去後該如何向張太后稟告,最後帶着遺憾的心情離開。

待蕭敬的身影消失在午門後面,李東陽自言自語道:“看來陛下快要回心轉意了。”

李東陽的聲音雖然很小,但參與跪諫的所有臣子都聽到了,劉健“嗯”了一聲,沒說什麼,顯然對此有一定預判。

現在太后派蕭敬前來勸說無用,那下一步就會跟皇帝施壓。皇帝衆叛親離,必然不會爲了保幾個太監而令君臣不睦,只能被動妥協,甚至前來認錯……

設想是好的,但究竟能否達成,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

……

正如李東陽預見的那樣,蕭敬回去見過張太后,張太后馬上前往乾清宮見兒子。

朱厚照對提拔劉瑾爲司禮監掌印太監一事態度堅決,別人勸說不動,張太后作爲母親,覺得自己有必要讓兒子迷途知返,她準備跟朱厚照闡明大臣對大明江山的重要性,讓兒子去跟劉健等人認錯。

張太后抵達乾清宮時,朱厚照還坐在桌前發呆,等張太后走到他面前,他才反應過來。

“母后?您怎麼來了?爲何沒人通報?”朱厚照顯得很驚詫。

張太后沒有帶蕭敬前來,身邊只是跟了幾名宮女,她柔聲道:“皇兒,母后過來是想跟你說幾句知心話,不想別人打擾……無關人等都退下吧!”

“是,太后娘娘。”

所有太監和宮女都退出殿外。

等大殿內只剩下張太后和朱厚照,朱厚照情不自禁地低下頭,眼睛發紅……就算平時他再任性胡鬧,可始終還是個半大的孩子,遇到困難,自然會對母親產生一種依賴和傾訴的願望。

朱厚照問道:“母后,你覺得……朕在這件事上,做錯了嗎?”

張太后搖頭:“你沒錯,你父皇也沒錯,那些大臣和劉公公、蕭公公他們,也都沒錯,唯一錯誤的就是君臣間的利益出現了衝突。”

“其實就算生在農家,也會有爭奪財產等情況發生,兄弟鬩牆勾心鬥角之事實屬尋常,而且一旦被朝中權貴盯上,動輒家破人亡。身在皇室,至少沒有人敢欺辱,但利益糾葛同樣存在……”

“你身爲皇帝,坐擁天下,一言一行都被大臣們盯着,一旦行差踏錯就會引來指責,從根本上說這並非是你的錯,只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臣子不希望你完全脫離他們的掌控,給大明江山社稷帶來不確定性!”

張太后是個注重親情的女人,她對兒子說出這番話,讓朱厚照感受到一種認同,他鼻子一酸,險些流下淚來。

朱厚照道:“母后,既然朕沒有錯,現在這種情況下朕該怎麼辦?那些大臣把持朝政,覺得兒子沒用,什麼事都由他們決斷,不跟朕商議……可朕纔是大明真正的主人!”

“現在朕想當一個稱職的皇帝,將來還想勵精圖治,成爲一個世人稱道的好皇帝……可大臣們卻想一直控制朕,讓朕成爲傀儡,朕……實在受不了!”

張太后嘆道:“皇兒,你不能這麼想,其實……劉少傅他們的本心是好的,他們也希望大明蒸蒸日上,能完成你父皇的囑託。”

“朕不覺得如此,朕覺得他們是故意跟朕唱反調,把持朝政不願放權。”朱厚照態度無比堅決,“朕不想再忍氣吞聲!”

張太后無奈苦笑:“皇兒,你以爲當皇帝就一定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你父皇當太子時,朝中有人要害他,他每天都戰戰兢兢,生活在恐懼中,一直到賊人死去,他依然不能安心,因爲朝中大臣都不聽他的。”

“後來你父皇登基親政,任用徐太傅和劉少傅等人,權力才逐漸轉移到他手上,即便如此,你父皇想爲你外公封侯,朝中還是有那麼多聲音反對……你多跟你父皇學一下,他也是在不斷隱忍中成長起來的。”

朱厚照站起身,揮舞着拳頭道:“朕纔不要跟父皇一樣窩囊……朕要執掌江山,朕要平定四海,讓萬民臣服,八方來朝。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這江山是朕一個人的,而不是那些朝臣的!”

張太后看着兒子激憤的樣子,問道:“你現在有這能力嗎?”

一句話就把朱厚照問焉了,他重新坐下來,委屈地道:“母后,您爲何總打擊孩兒的積極性?”

張太后道:“我沒有打擊你,你自己看看形勢如何……既然你沒能力執掌朝政,爲什麼不哄着那些大臣?劉少傅年事已高,用不了一兩年就會退下來,李大學士雖然年歲小一些,但他現在無心朝政,致仕也是遲早的事情。”

“朝中諸如馬尚書、劉尚書等人,也都是六七十歲的老臣,你跟他們置什麼氣?”

朱厚照想了想,儘管他不想承認,但還是點點頭表示同意。

張太后繼續道:“以母后看來,你去跟劉少傅他們和解,讓他們繼續幫你打理朝政,至於劉瑾等人,你也別殺了,留他們在宮裡當個閒散的差事,甚至送到皇陵守靈,或者調到地方當個守備。總之你不會虧待他們,你也算是盡到了一個主子的心。”

朱厚照咬着牙,不想答應這件事。

張太后最後苦口婆心地道:“時候差不多了,本宮能跟你說的都已說了,剩下的就看你如何跟大臣們交待,現在劉少傅和李大學士都在午門,如果你能處置好這件事,乃是你登基後做的最用心最有能耐的一件事,若處置不好……母后不知該怎麼形容,一切都看你自己。”

朱厚照起身道:“朕送母后離開。”

張太后道:“本宮寄希望於你,希望你能處置好這件事。”

說完,張太后便離開乾清宮。

朱厚照佇立良久,這才一擺手:“戴義,你給朕過來,朕有事讓你去辦!”

……

……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二更,夜深人靜,除了午門外有大臣跪諫,皇宮各處已陷入沉寂。

便在此時,戴義匆忙而來,代表皇帝來跟參與午門跪諫的大臣商議事情。

“劉少傅,李閣老,諸位大人,陛下讓老奴過來……是想請諸位大人到乾清宮敘話。”戴義說道。

李東陽看了劉健一眼,見劉健不動聲色,立即板起臉,用堅決的口吻道:“陛下未回心轉意,臣等就不過去打攪陛下休息了……”他所說的“回心轉意”,其實是讓朱厚照親自來午門賠禮道歉。

這個時候劉健才問道:“陛下是何意見?”

戴義道:“太后之前去見過陛下,閉門協商良久。待太后離開,陛下想跟諸位大人商議司禮監掌印人選之事。”

李東陽忍不住又看了劉健一眼,劉健點頭:“既如此,那便去見過聖上,看看聖上如何說。若陛下執意不肯,那臣等還是迴歸此處……”

戴義抹了把冷汗,心裡發怵,不知該如何應對眼前的事情。

李東陽等人以劉健馬首是瞻,劉健說要往乾清宮,衆人都站起身,因爲長時間跪地而腿腳麻木,此時還需彼此相扶才能站穩,在一聲聲吆喝和呻吟中,相互整理好朝服,這才準備前往乾清宮。

衆人拔足欲走,劉健突然擡手:“請韓尚書等大臣進宮,一起面聖。”

“這……”

戴義不知該如何作答,因爲之前朱厚照可沒吩咐說要請韓文等人一同前去。

劉健不悅地問道:“怎麼,陛下既然要跟我們談,就不能加上韓尚書他們?”

戴義趕緊解釋:“陛下絕無此意,老奴這就去請示,讓陛下下旨,開宮禁,宣韓尚書等大臣入宮……”

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三〇章 文會(第五更)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一八一八章 爭權第八六三章 以茶換鹽(第三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二七四章 找藉口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九一五章 倉促變招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一三七八章 太子下秦樓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三七八章 相見不見(第四更)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五〇七章 一隅之地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二六〇七章 體面第六九六章 逼上門(第一更)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六章 爭奪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二五一七章 談判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四一九章 生意人本色(第二更)第一八二〇章 失策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三三八章 再鬧失蹤(第三更)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六四三章 皇宮祈福
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三〇章 文會(第五更)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一八一八章 爭權第八六三章 以茶換鹽(第三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二七四章 找藉口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九一五章 倉促變招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一三七八章 太子下秦樓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三七八章 相見不見(第四更)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五〇七章 一隅之地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二六〇七章 體面第六九六章 逼上門(第一更)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六章 爭奪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二五一七章 談判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四一九章 生意人本色(第二更)第一八二〇章 失策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三三八章 再鬧失蹤(第三更)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六四三章 皇宮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