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

終於到了六月二十,沈溪很早就起來了,把趴在牀頭上睡着的林黛給推醒。

小妮子也算盡職盡責,一晚上都留在沈溪牀榻邊,到後半夜沈溪給她蓋了一層衣服,小妮子睡得很踏實。

“嗯?怎麼了?好睏……”

林黛睡眼惺忪,一點兒精神都欠奉,沈溪乾脆扶她到牀榻上躺下,給她蓋好毯子,這纔出門。

簡單洗漱過後,還沒等沈溪扒拉幾口早飯,周氏已經催促上路了。

等沈溪跟着沈明鈞,在周氏陪伴下出得門口,隔壁送考的也來了,惠娘帶着家裡幾個丫鬟出來相送,她親自準備好的吃食一個勁兒地往沈溪考籃裡塞。

臨別又是一番殷殷囑託……

沈溪從巷口出來,到了外面的大街,隨處可見前往考場的考生。

沈溪畢竟參加了縣試和府試,對於入場規矩已經很熟悉了,只是在入場時,沈溪考籃裡用瓦甕裝的湯水卻不讓帶進去,因爲衙役怕湯裡面藏了小抄。

沈溪沒辦法,只能把瓦甕交給幾個差役,看他們的模樣也不像是準備歸還,周氏熬的湯一準會進他們的肚子。

沈溪因爲上屆府試中拿到案首的位置,按規矩需要提“堂號”,即座位更靠近主考官,沈溪的考號很特殊,甲字壹號,在這考場位於西北角,一擡頭就能見到主考官的案桌,七百多名考生,由他來領銜。

沈溪已經不是第一次坐甲字號桌,只是縣試沒有提堂號的說法,而寧化縣試時甲字號考棚是在靠外的地方。

沈溪的身邊,貳號是吳省瑜,叄號是蘇通,伍號是鄭謙,都是在頭年府試拿到前十的人物,就算別的人不常交集,同屆的府試前十最少都臉熟知道名字。

除了蘇通和鄭謙跟沈溪打過招呼,別的人,包括吳省瑜在內,對沈溪都是視若不見。

等考生差不多到齊,天正好矇矇亮,跟以前考縣試和府試有所不同,這次院試是在盛夏進行,白天很長,等天色通明之時,唱名還沒結束。

考生當中已經有些聒噪,意思是主考官不按照規矩來,一般來說,像這種考試,一考一天,應該是天不亮就放題,等天黑之後交卷。

但就算下面再吵嚷,劉丙坐在案桌後面卻若泥菩薩一般雷打不動,甚至不時喝上幾口茶顯得很悠閒,只是偶爾有唱名不清的考生,他會親自看一眼,比對一下親供,然後擺擺手示意讓考生回座位。

各地的院試從三四月份就開始,輪到汀州府時已是最後一場,劉丙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找平衡。

唱名結束,緊接着便是放題。

這也是考生最緊張的時候,之前一年背的程文、範文是否能派的上用場,就看考題如何了。

以之前衆人從各地傳來的情況所知,知道這劉丙喜歡出多道考題,而出題又相對較偏,所以互相之間串聯作弊的人基本沒有,因爲就算跟周圍的人提前打好招呼,也很難碰上一樣的題目。

可當衆考生見到劉丙親自把第一道四書文小題的題目寫好,讓人貼上巡視牌後,衆考生心中才意識到這次劉丙並未按常理出牌。四書文第一題居然是全場考生考一樣的題目。

“止於至善!”

四個字,清清楚楚,人人皆是耳熟能詳,衆人見到之後不由譁然。

這種可以說是通俗到不能再通俗的考題,簡直是剛學八股行文的稚子也能背出個一兩篇程文來,對於考生來說,那實在是太容易了。

但容易就容易得過頭了。

語出《大學》的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單從“止於至善”四個字,可以理解爲,必須要停止在絕對完美的境界,其實就是鼓勵人在修身方面,一定要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在看到這考題之後,有人已經興奮得找不到北了。

這麼容易的題,那些乙科出身的縣太爺都不屑於考,你一個進士出身曾供職於翰林院的名士,居然這麼掉價出小兒科的題?我背的程文千千萬,就是爲了一朝能押題,今天終於被我碰上一回,豈不是老天開眼?

但有心人顯然不敢輕易下筆,光是這一個題目,就足以審讀一上午。

首先在於,爲何劉丙在福建省考了一圈,到汀州府的院試,一改之前在別的府主考時,四書文小題上出不同題目的習慣,而只出一題?

當然可以解釋爲劉丙考到汀州府已經累了,想省事,畢竟他任期將滿,這次主考完回到省城就要卸任,等候朝廷新的委任狀,出同樣的題目,而且題目出的簡單,更容易辨別考生的才學好賴。

但沈溪卻知道,劉丙的性格很謹慎,他之前剛以諸葛亮的《誡子書》來喝斥那些胡攪蠻纏的考生,這才過了兩天,有什麼理由在治學上不嚴謹?如果他真的要偷懶,就不會在考生看考場時,親自到考場來監督坐鎮。

這麼一個負責任的人,絕對會做到善始善終,而不會在福建提學任上最後一場,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那這事情可能與頭兩天考生當衆喧譁抗議之事有關。

考生本來應該是守禮守節,一個個出來都是翩躚公子,說話都是出口成章,爲人處事更要光明磊落,這應該纔是劉丙要選拔秀才的標準。可偏偏,他在各地考試,請託送禮之事比比皆是,士子爲了考試不背聖賢文章,一個個只顧背程文押題。

當下士子風氣讓他覺得痛心,纔會有感而發,在他福建提學任上最後一次當主考官,他就要表達心中這種不滿,出了一道看似簡單,但其實滿含深意的題目。

那就是闡述修身與做學問的關係,論修齊治平的問題。

想到這裡,基本考生就可以作答了。但沈溪仍舊沉思不已,苦苦思索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

這句話是《大學》的開篇之言,而“大學”是相對於“小學”而論的,小學是學習六藝,屬於學習層面,而大學則要昇華一些,學的是修身之道,學着當君子。但問題是,“至善”是一個形容詞,人要做到至善是不可能的,連大聖人孔子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連被後人尊爲聖賢的孔子也承認自己有過錯,更何況凡人?

朱熹在《四書集註·大學章句》解釋“至善”爲“事理當然之極”,即就事論事後的最高原則,即無可挑剔之善。

但這論述其實是唯心的,因爲這世上沒有絕對的最高原則,就不存在當然之極,因爲要評斷爲“當然”,就要有個標準,誰來給設這個標準呢?

反倒是幾十年後的王陽明,在《傳習錄》論述中中更爲妥帖,“至善者,性也。性元無一毫之惡,故曰至善”。意思是人性本善,只要迴歸本源,就達到至善的最高標準,至善是迴歸本性。

這也是王陽明所推崇的心學最高境界。

沈溪平日裡做文章是應付了事,但這次他卻選擇了長時間的沉默,一個時辰過去,他甚至連筆都沒提起來過。旁邊的吳省瑜和蘇通等人雖然也審題良久,但都沒有沈溪用這麼長的時間去思考。

等吳省瑜專心致志把這篇四書文小題的文章作好,準備修改謄寫到試卷上時,卻發覺沈溪還在拿着筆沉思,這讓吳省瑜驚訝不已:“如此簡單的題目,不涉及會與不會的問題,他的才學不在我之下,是何原因讓他思索如此之久?”

沈溪遲遲不下筆,並非是他沒有想好自己的論述點,甚至所有的文字已在他腦海中形成,整篇文章不需要過草稿紙,就已經瞭然於胸。他甚至可以提筆就將他的文章書寫於試卷上。

但問題是,心學雖然一直是一個學派,但在王陽明將其發揚光大之前,心學一直不爲主流理學學派所接納,那他的文章就很可能是褻瀆聖人之言,要知道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早就是公認的聖人,他這是在明目張膽挑戰權威。

沈溪拿着筆,心中着實爲難,明朝中葉的學術界批判學風,使得心學開始逐漸昌盛,爲王陽明最後自成一家而創造了條件,可王陽明是誰啊,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哲學家,而他只是個考秀才的小屁孩而已。

沈溪在猶豫寫不寫的時候,別人已經相繼把第一題的文章完成。

“想什麼寫什麼,大不了老子兩年後再考!你可以不同意我說的每一個字,但必須要尊重我說話的權力!”

沈溪也是拼了,若是有見地而不能抒發,那是對人格的侮辱,我帶着唯物主義的態度,覺得在這命題上心學更勝一籌,你憑什麼讓我違心爲理學歌功頌德?去你老孃的,不就是一次院試嗎,管你劉丙崇尚理學還是心學,反正我就想這麼寫了,你能把我怎麼着?

吳省瑜把他的題作好之後,忍不住又看了看沈溪,想知道他到底在做什麼。

突然沈溪拿起筆,連草稿都不打,直接把文章往正式的考卷上寫,而且一臉的憤慨,這讓吳省瑜頗爲驚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概說的就是沈溪此時的狀態。

沈溪提筆而就,洋洋灑灑三百餘字,字數不多,但文章妙手天成,連一向爲他所掩蓋的書法,這時候也被他信手拈來。雖然吳省瑜看不清沈溪在寫什麼,但他心裡已經感覺到一種危機。

**********

ps:第三更啦!

從重慶回來整個人好疲倦,今天已經好幾次碼着碼着趴電腦桌上睡過去!諸位兄弟姐妹來一波訂閱、和刺激下天子,拜託!

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二三七七章 還她自由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適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五十五章 不顧家的老爹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一一八二章 天經地義第一七一二章 塵埃落定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一一二三章 切記切記(第一更)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一二四二章 神兵天降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
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二三七七章 還她自由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適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五十五章 不顧家的老爹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一一八二章 天經地義第一七一二章 塵埃落定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一一二三章 切記切記(第一更)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一二四二章 神兵天降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