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

沈溪以十歲之齡過縣試的事,經過街坊鄰居和商會中人的傳揚,很快就傳遍汀州府城。一時間引爲佳話。

先是街坊四鄰前來討喜,說上兩句祝賀的話,就在藥鋪裡白吃白拿。

最初惠娘和周氏還能忍受,太平年景,又都是擡頭不見低頭見的鄰里,施一點小恩小惠是有必要的。

最初是弄巷和街口的大嬸大媽,到後面,不管認識不認識,甚至是隔着幾條街的老太婆,打聽着方位就到了藥鋪,隨便說上兩句好話伸手就拿東西。

這些人若是等藥鋪關門了來倒也好,偏偏是在藥鋪正常營業時,好像挑準了時間,讓你沒機會說沒準備好禮物,因爲藥鋪裡都是藥材,這些人也不嫌棄,反正只要值錢的東西就可以了。

準備的點心、茶水人家碰都不碰,就算沒領到裝銅錢的紅包,也會跟你討上兩副藥,不管有用沒用,人家拿回去“有備無患”,話還說得特別好聽……回頭把錢送過來!

周氏怎麼可能相信這種鬼話,她本來就是急脾氣,爭吵兩句在所難免,連帶影響了藥鋪生意。

“姐姐,這麼下去不行啊,白天總是有人來打秋風,掌櫃又不在,咱這生意怎麼做?”最後連謝韻兒都急了。

街坊們來討喜,本來不大不小事情應付過去就算了。

可來的人越來越多,都覺得白撿的便宜,不拿白不拿,這些人拿不到東西還死賴着不走,非要上樓去看看“未來的小狀元”長什麼模樣,周氏就算不想理會,也怕這些人打擾沈溪讀書。

本來說沈溪要在家裡備考,最後周氏只能把兒子送到學塾,以免除外界干擾。

還是惠娘當機立斷,決定一次性把該發的喜錢都發出去。

三月十四這天,惠娘從外面請來廚子和幫工,在藥鋪後巷壘起竈臺,設下流水席請街坊過來吃喝,前來的人每個都能領到裝着兩文銅板的紅包。

惠娘言明,等三天的流水席完畢,以後再有人打攪藥鋪做生意,那藥鋪這邊也不會給好臉色,直接趕人出門。

這招使過之後,最初幾天還是有那些死皮賴臉的人過來說恭喜話,周氏乾脆不予理會,有了之前的宴請,給街坊的禮算算是盡到了,再有不識相的也不用再顧忌情面。

這些人喜歡一來就坐下,然後便賴着不走,周氏便讓秀兒趕人。

這些人罵罵咧咧出了門,就算是不甘心,但他們純屬打聽到消息來佔便宜的,連藥鋪當家人是誰都不知道,來個一次兩次自討沒趣後就不再來了。

街坊鄰居討喜的小風潮剛過,第二波人又上門了。

這波人可不是來打攪藥鋪做生意的,同樣以女人居多,同樣是大媽大嬸,可人家專挑鋪子關門後來,進來後還客客氣氣,也不討賞……人家來就是爲了說一件事,要給沈溪“做媒”。

剛開始惠娘和周氏得知這些人的目的,還有點兒反應不過來。

頭年裡,也曾有過這麼一羣三姑六婆,造訪也是爲說媒,但對象卻是惠娘。

城裡很多遊手好閒的男人,聽說惠娘是寡婦還漂亮得體,家裡有不小的產業,覺得這寡婦久曠一定想男人,他們只要派媒婆來一說,那婚事就成了,屆時他們就可以攀上高枝,偌大的產業也都歸到他們名下。

當時惠孃的態度非常強硬,來一個趕一個,後來媒婆見雞蛋沒縫,她們也就不過來瞎嗡嗡了。

但這纔不到一年,人又來了,還是帶着禮數來的。

這些三姑六婆說的話,基本是一個套路:“……沈家小公子,十歲過縣試,想來二十歲就能中舉人,三十歲就能取進士點狀元,誰家姑娘不想嫁過門來享福?那某某老爺,家裡良田百頃,姑娘出落得如花似玉,跟沈家小公子那叫一個般配,而且屁股大好生養……”

沈溪每次聽到後會無比鬱悶。

這些媒婆來說和的對象,小的七八歲,大的十二三歲,都還是小姑娘,怎麼看出來“屁股大好生養”?難不成是因爲家世好吃得多,個個都是小胖妞?

這種時候,一般由惠娘出面,對這些三姑六婆解釋一番,說沈溪年歲小,忙於學業,現在考慮婚事太早了云云,但這絲毫不減媒婆上門的熱情。今天來一趟,明天還要來,今天介紹的對象是城東寧家,明天就改爲介紹城北胡家,說年歲小也不頂事,都說可以先把親事定下來,算是娃娃親。

最後還是周氏有魄力,使出她的暴躁脾氣,拿着掃帚衝進後堂,喝道:“誰說我們憨娃兒沒媳婦?我們家娃兒,早就有了養媳,再不走,姑奶奶讓你們吃掃帚灰……”

周氏挺着個大肚子,再把她潑辣的性子表露出來,頓時把三姑六婆嚇得全都不敢登門了,再碰到大戶人家想請人說媒,她們便把沈溪有個潑辣孃的事說出來,那些大戶人家一聽就犯嘀咕,他們可不想自家女兒將來嫁過來受氣。

這股風,來得快去得也快。

惠娘和周氏終於鬆了口氣,這下終於沒人來煩了,但以後沈溪出門,每次都有街坊鄰里指指點點,說他命不好,文曲星投胎到了掃把星的家裡。

那些媒婆斷了財路,更是在背後使勁編排周氏,話說得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很快到了三月下旬,府試考期日益臨近,各縣過來的考生慢慢變多。

明朝童生試的三大門檻中,縣試在各縣舉行,事前會規定好錄取人數,通常是小縣五十,大縣一百;院試則涉及到國家錄取生員的數量,早已形成定例。

與一頭一尾的縣試和院試不同,府試的錄取人數卻不確定,這與每年考生多寡有關,而錄取機率,差不多有十分之一。按照往年的慣例,今年汀州府的府試有千人蔘加,取個整數,錄八十人或者一百人都有可能。

隨即知府衙門公佈考期,時間定在四月十九。

跟縣試一樣,府試也分多場考試,但只要第一場順利通過,就可以掛上“童生”的名號參加院試、考試,正正經經考秀才。童生沒通過院試前,縣試和府試均不用再考,考上秀才後則需要參加三年兩次的複查考試,就是往年沈明文參加的歲考。

中了秀才,無論考得再好,進入府學或者縣學後最初也只是個附生,想增補爲有名額限制的廩生和增生,就需要在歲考中發揮才能。

秀才有考鄉試的機會,但並非只有秀才可以參加鄉試。從景泰年間開始,那些考秀才屢試不第之人,可以通過納粟入監的方式,獲取監生身份,便可參加鄉試,但所費銀錢太巨,並非一般人家能承擔得起。

隨着考期確定,府衙這邊的報名工作隨即展開。

跟縣試的報名基本相同,仍舊需要親供、具結、互結這些基本流程,唯一不同的是所尋找具保的廩生,從一名變成兩名,但無須從戶籍所在地找尋,可以在府城就近尋找,這也給沈溪的報名帶來一定的便利。

惠娘是商會會長,人脈廣路子寬,要找兩個廩生具保非常容易。

這段時間,沈溪緊張備考,馮話齊給他安排的任務就是背題。

因爲府試考覈的內容與縣試並無太大區別,只是應考考生的學問普遍要比縣試考生高出一籌,不會出現許多類似縣試中試圖渾水摸魚的泛泛之輩,想從這一千人中脫穎而出並非易事。

臨陣擦槍,不亮也光,馮話齊認爲短時間內無法提升沈溪的八股文水平,唯一能增加通過幾率的,就是多背現成的“程文”。就好像當初蘇雲鍾教給沈永卓那些學生考縣試的辦法一樣,在四書五經中分成仁義道德等類型押題,各類題都背上幾篇優秀範文,考試的時候只要是同類型就可以引爲己用。

能押中題那自然最好,不能押中也能學習一下,總歸對應試有好處。

並不是馮話齊不想好好教,實在是到了府試和院試這個份兒上,他能幫忙的地方已經很少,他自己本身也不過就是個秀才。

沈溪其實知道這種死記硬背作用不大,好在前世他深諳八股文的寫法,擔任鷺島大學教授期間曾與編撰過《八股文編匯》的龔大師長期書信交流,明清諸八股文大家之文,以及歷科程墨、各省宗師考卷,差不多看過六千餘篇,他自己作出來的八股文章理真法老,花團錦繡,曾深得龔大師稱讚,這纔是他參加科舉考試的底氣之所在。

沈溪備考沈明鈞夫婦和惠娘都幫不上忙,雖然他們沒奢求沈溪這一次府試會過,但既然考了,總歸要有個盼頭。

惠娘思來想去,既然馮話齊那邊沒有什麼好辦法,她就要發揮一下身爲商會會長的優勢,準備去爲沈溪請個“舉人老爺”回來,單獨輔導沈溪功課。

沈溪知道後卻趕緊阻止惠娘這種“燒錢”行爲。

這年頭只要考中舉人,社會地位突飛猛起,因爲舉人見了知府這樣級別的官員都不用下跪行禮,也就是說,在官方所定的品階中,只要中了舉人,那就跟正五品的官差不多。

當然說是一回事,實際上又是另外一回事。要是舉人跟知府劃等號,汀州府少說有幾十個知府。

這些舉人都是眼高於頂的一類人,這些人要麼在閉門苦讀準備考會試,要麼在等着哪個地方官員出現缺額赴任,成天做着當官的美夢。

別說請個舉人回來要多少銀子,就算能花得起那銀子,這些人也不會好好教。

他們根本就不把自己當成是凡人,怎會紆尊降貴教小孩子讀書,那不跟市井的“窮秀才”一個檔次了?

**************

ps:第一更!

明朝中葉,學塾教育還沒有形成定例,這時候的八股文也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遠沒有達到巔峰,塾師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教導學生,所以水平參差不齊。一直要到清康乾年間,學塾纔會把哪個階段學什麼規劃得清清楚楚,一目瞭然,這在《儒林外史》和《紅樓夢》中都有具體體現。

從這樣的學塾教導出來的學生,都成了應試機器。

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裡的女人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學的毒(第三更)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四八六章 你不覺得臉紅嗎?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二四五章 贓官上任(第九更)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潑婦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第一八三八章 前途未卜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五四六章 大戰爆發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四〇〇章 千里尋夫(第十更)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一三六七章 改造地方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
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裡的女人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學的毒(第三更)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四八六章 你不覺得臉紅嗎?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二四五章 贓官上任(第九更)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潑婦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第一八三八章 前途未卜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五四六章 大戰爆發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四〇〇章 千里尋夫(第十更)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一三六七章 改造地方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