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

沈溪很明白,自己身居高位後,最大的問題便在於身邊人手不足。

以前他要刻意避免這些事,現在已不需要顧忌正統文官勢力的打壓,他可以隨意栽培自己的班底,李鐩卻比他更上心,幫他四處張羅。

沈溪回到京城次日,去內閣和吏部衙門走了一趟,把該見的人,該辦的事基本辦妥,然後手頭就沒什麼要緊事了,就算他不在,內閣和吏部也不會出亂子,只是這半年來樑儲和靳貴比較累罷了,皇帝現在依然沒有增補內閣大學士的打算。

“要不,之厚你去跟陛下提一提,適當地增加內閣人手,不然票擬沒法及時完成,又或者這邊完成了陛下卻不滿意,老是打回來讓內閣重新擬定,你看看這些……”

樑儲指了指左手邊堆着的一摞奏疏,沈溪好奇地拿起一份看了看,疑惑地問道:“不過是一些番邦奏請朝貢,還有地方遇災申請朝廷賑濟之事,這些幾乎都有範本可供參考,怎麼可能打回來重新擬定?”

樑儲有些無奈了:“偏偏陛下就是打回來了……若不趕緊完成,回頭還會派人前來追問……陛下最近對朝事關心多了許多,應該是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且不喜墨守成規……希望之厚能挑起重擔,畢竟你比別人都熟悉陛下的思路……”

說到後來,樑儲有些臉紅,顯然對於把事情推給剛剛回京的沈溪有些不好意思。

沈溪心道:“這是否意味着……陛下開始往明君發展了?”

當下點了點頭:“盡力而爲吧……這些奏疏我拿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明天或者後天全部票擬完……”

“番邦使節已快到京城……陛下連接待之人都未安排,之厚你看……”樑儲又想讓沈溪主動擔責。

當然以沈溪的身份,不可能再出任迎賓之類的職務,更多是讓沈溪迅速決定接待官員的人選,並奏請朱厚照快速通過。

沈溪道:“素來番邦納貢,都有陳規可循,這種事在下就不參與了……這些奏疏我先拿走,好好參詳下!”

沈溪不需要在內閣坐班,哪怕來一趟文淵閣,也不想待太久,更多是例行公事。

……

……

沈溪走後,樑儲嘆息着回到座位上。

這時靳貴從內屋出來,四下環顧一圈後問道:“之厚走了?”

“嗯。”

樑儲點了點頭,神色間多有無奈,“他對於朝事,並不太熱衷,卻不知現在已是多事之秋。”

靳貴道:“若不能請之厚上奏,不如以我們……”

樑儲打斷靳貴的話,搖頭道:“陛下長久未開朝議,就算我等進言未必能被陛下獲悉,如今能幫忙的人卻不肯出手……難!”

靳貴也多有無奈,道:“之厚到底只是在內閣掛職,不過是時常來走走……出了事,還是要我們自己承擔。”

……

……

紫禁城,永壽宮。

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趁着入宮向張太后問安時,大告沈溪的狀。

這次張鶴齡終於被弟弟說服,現在他倆的府宅天天被人盯着,之前更是被朱厚照派出的御林軍團團圍住,張鶴齡意識到大勢已去,想要東山再起或許真的要聽弟弟的,需要“鋌而走險”。

當然張鶴齡的鋌而走險有一定限度,最重要的是不能惹怒皇帝侄兒,更不能有絲毫謀逆之舉。

“……姐姐,姓沈的小子藉着公幹的機會,出去不知幹什麼了,陛下從宣府匆匆趕回來就一直關注此事,姓沈的小子已是心腹大患,你應該想想辦法,早點讓他退下來。”張延齡見到張太后告完狀,然後說出自己的看法。

張太后語氣悠然:“很多事情,哀家都管不着。”

張延齡急了:“姐姐,你不管誰來管?現在咱張家已落魄,姓沈的依然不肯放過我們兄弟,若擺明刀槍,正大光明地幹,我們不懼怕誰,可有些人偏偏喜歡用陰招,利用陛下的寵幸做文章。”

“嗯。”

張太后點頭,卻未置可否。

張延齡還想說點兒什麼,卻被兄長一把抓住,張鶴齡衝着他搖搖頭,然後恭敬地道:“太后娘娘,此番沈尚書和其家眷順利回京,說明很多栽贓我們兄弟的事實乃子虛烏有……姐姐就算現在難以藉助陛下的力量打壓此人,也應該從其他方面着手,避免有人坐大。”

張太后嘆道:“很多事,說來容易做起難,你兄弟倆又何嘗讓哀家省過心?”

張延齡急了:“怎就不省心了?小弟我做事從來都是考慮後果的,這次誰都沒亂來,大哥也一樣,只有沈之厚暗中搞鬼。姐姐,你不要輕視自己在朝中的影響力,大明以仁孝治國,陛下就算貴爲天子,也得聽你的話!”

“如今陛下不問事,您就該出來頂着,只有您站到前臺,我們張家纔有出頭之日,不然以後都要被沈家壓在下面。”

……

……

張太后對於執掌朝政還是有興趣的,但她卻怕跟兒子交惡,導致母子關係破裂,一時進退維谷。

送走兩個弟弟,張太后沉思良久,讓李興給沈溪送去一份“禮物”。

說是禮,價值卻不高,多爲宮中常用之物,張太后以賞賜功臣的名義送到沈溪府上。

沈溪當天休沐,等候下午家眷回府,吃過午飯他就會出城迎接。

領了懿旨,沈溪陪着李興一起進到正堂,李興笑道:“沈大人,您可真是好福氣,以前沒那個大臣得太后賞賜,說明太后看重你呢!”

沈溪淡淡一笑:“都是宮中御用之物,平常百姓哪敢隨便用?平日還得供着……”

李興嘿嘿笑了兩聲,卻沒否認。

沈溪再道:“李公公不在司禮監做事,幾時淪落到要給人送東西的地步?現在司禮監很閒嗎?”

李興緊忙解釋:“事實並非如此,司禮監忙得很,每日都有數不清的奏疏需要硃批,重要的還要彙報到陛下跟前……不過現在監內有蕭公公和張公公坐鎮,在下只是做點打雜的小事,太后娘娘的吩咐比旁的事要來得重要,自然要親自走一趟。”

“嗯。”

沈溪笑了笑,未加評價。

李興湊上前,小聲問道:“沈大人,太后娘娘給您送禮的意思,您可明白?”

“明白什麼?”

沈溪反問道。

李興一怔:“到底是太后娘娘的一片心意,賞賜功臣,您不打算說點兒什麼?照理說您應該進宮去謝恩,太后娘娘的意思,希望你以後有時間經常到宮裡走動走動。”

這話入耳,沈溪頓時明白張太后的用意。

張太后現在想將他收攬成“自己人”,所以特意拋出橄欖枝,看看他接不接招。

沈溪心道:“以前謝遷和楊廷和經常去見張太后,被張太后耳提面命,二人在朝中很多事上都會給張太后面子,甚至在張家有危難時出面相幫……張太后這是想讓我接謝遷的班哪!”

沈溪明白張太后的用意,卻沒說破,故意驚訝地問道:“在下一介外臣,怎能隨便入宮闈禁地?”

李興道:“以您的身份,進宮有何難?而且您並非入宮面聖,只要去了,自會有人跟太后娘娘通稟,太后娘娘一道懿旨下來,您便能進內帷,無須得到誰的準允。”

“呵呵。”

沈溪笑而不語。

李興是聰明人,明白張太后跟沈溪間的隔閡,道:“在下是代太后娘娘遞個話,哪怕您入宮去看看皇后娘娘也可以啊……陛下之前不是準允您隨時去見麼?在下這就告辭,得趕回去覆命。”

“嗯。”

沈溪站起身,做出恭送的姿勢。

李興道:“沈大人不入宮謝恩也罷,不過……您真的不打算跟太后娘娘說點兒什麼嗎?”

沈溪笑道:“在下感謝太后娘娘恩賜,不過礙於朝中規矩,在下只能在這裡遙祝她老人家萬壽無疆。”

“嘿,沈大人真會言笑,要恭祝,還是入宮當面說比較誠心……也罷,在下會把您的話轉達給太后娘娘,您請回……在下走了。”

李興一陣無趣,在沈溪相送下出了沈府大門。

……

……

張太后拿沈溪沒辦法,便在其他方面動腦筋。

張太后現在要做的,並非真的想把沈溪招攬過去,而是逐步瓦解朱厚照跟沈溪間的“聯盟”,讓沈溪失去皇帝的信任。

這在張太后看來,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果不其然,張太后派人送禮後,朱厚照很快得知消息,當即大發雷霆,顯然他對於張太后的舉動並不認同。

“婦道人家,身居禁宮內苑,居然給大臣送禮?成何體統?”朱厚照怒氣衝衝道。

來告知朱厚照此事的人正是張永。

畢竟張永提督東廠,張太后的一舉一動都爲朱厚照留意,張永隨時隨地都在找機會表現自己。

張永道:“陛下,以老奴所知,兩位國舅入宮後,太后娘娘才做此決定,派去送禮的乃司禮監秉筆李興李公公。”

“他怎麼沒來?”

朱厚照冷聲喝問。

張永低下頭:“李公公並不知道老奴要來通稟陛下。”

朱厚照氣息濃重,盛怒未消,開始琢磨如何對付他那兩個舅舅。

張永見朱厚照遲遲不言,當即請示:“陛下,是否傳召李公公?”

朱厚照沒好氣地道:“叫他來作何?太后交待他辦事,他能回絕不成?太后明顯要跟沈尚書攀關係,想讓沈尚書跟謝老頭一樣,有事就去跟她請示……如此一來,她就好遙控朝政。”

張永意識到,自己有可能弄巧成拙,本想坑李興一把,現在卻導致朱厚照對張太后及張家人更加憤恨。

當太監的,始終要爲太后和皇帝母子間的感情考慮,哪怕想利用這件事做文章,也不敢太過火,否則會殃及池魚。

朱厚照自言自語道:“不行,不能讓她奸計得逞,沈尚書若被她拉攏,以後豈非她就是太上皇了?歷史上有太上皇的皇帝,下場通常都不太好,比如唐中宗李顯,還有便是宋欽宗趙恆,幾乎都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

張永試探地說道:“陛下,事情並未到如此境地,不過是送了點東西,乃是皇家的恩賜。”

朱厚照怒道:“朕的臣子,需要宮裡的婦道人家去送禮拉攏?若是皇后給的,朕自然不會有意見,但太后嘛……嗯,朕決定了,朕也要賞賜沈尚書,你們說朕賞賜什麼好?”

朱厚照說“你們”,但在場能答話的除了張永外只有小擰子,小擰子卻不想牽扯進這件事裡,最後回答問題的只能是張永。

張永心中別提有多彆扭了,戰戰兢兢地道:“陛下,要不……賞賜田地或者美宅,又或是黃金珠寶等等……”

朱厚照皺眉:“沈尚書缺錢花嗎?給這些,能體現出朕的誠意?朕記得以前父皇在世的時候,給劉少傅他們送的……是蟒衣,對,就送蟒衣,這樣還能節省點兒銀子呢。”

這話說出口,張永和小擰子都傻眼了,朱厚照送禮現在都需要考慮“節省”的問題了?!

朱厚照道:“馬上讓御用監的人準備一件適合沈尚書身材的蟒衣,再由張公公親自送過府去,時間要快,不得有任何耽擱。以後太后再有什麼動作,一定要第一時間告知朕,朕不信有人比朕還會收買人!”

……

……

朱厚照氣憤歸氣憤,但對張太后無可奈何。

到底是他老孃,是他心中過不去的坎,朱厚照只能用這種方式“敲山震虎”,說白了就是警告張太后,你送禮的事朕已知曉,朕會自己賞賜大臣,不用你來操心,朕送去的東西比你實在多了,賞賜蟒衣那可是天大的恩賜,是要載進史冊的。

在朱厚照催促下,張永當天便把御賜蟒衣送到沈溪府上。

沈溪卻不想接受。

自從弘治十五年明孝宗朱佑樘賞賜內閣三位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蟒衣後,這麼多年了,前後兩任皇帝再未有賞賜蟒衣的舉動,今日正德皇帝只賞沈溪而不賞他人,明擺着把沈溪當作超脫於其他朝臣的存在。

皇帝如此“禮遇”,他回京後卻連面都沒見上,顯然不能讓沈溪心安,這更像是朱厚照跟張太后之間的一次博弈。

沈溪道:“如此貴重之物,在下如何能接受?”

張永無奈地道:“沈大人,這是陛下的恩寵,旁人只有羨慕的份兒……您莫不是不想接受?”

沈溪搖頭:“但凡賞賜,都該有規矩,這算怎麼個說法?”

“呵呵。”

張永笑道,“賞都賞了,還要何說法?這是陛下對您過去幾年功勳的獎賞,旁人沒有……也是因旁人功勞沒您大不是?”

沈溪道:“那功勞大小,如何界定?難道只有領兵之人有功勳,而在朝兢兢業業之人就沒功勞?”

張永聽到這裡只能苦笑,轉而勸說:“沈大人,很多事其實您明白其中緣由,不需點破吧?陛下賞都賞了,就沒有收回去的道理,如太后娘娘的恩賜一樣,您只管收着,這是陛下和太后對您的賞識,若您不接下,反倒讓兩位貴人爲難。”

沈溪臉色陰沉,卻不再跟張永說什麼。

張永生怕沈溪提出要入宮跟朱厚照死諫等言論,他現在只想早些抽身事外,連忙道:“沈大人,您纔跟家人團聚,咱家便不多叨擾了,告辭告辭。”

說完逃命一般離開。

這邊張永剛走,沈溪讓人將蟒衣送到書房,卻沒有往顯眼的地方掛,照理說這種恩賜他應該去皇宮謝恩,但朱厚照沒這麼安排,他也就不打算這麼做。

“相公,這是何物?爲何這官服,跟平時的不同?”謝韻兒從內院出來,見下人舉着的金燦燦的蟒衣,不由問道。

沈溪不想去跟謝韻兒解釋太多,道:“陛下的恩賜,太過顯眼,暫時不會穿。”

謝韻兒點頭,目光一直落在蟒衣上,最後跟沈溪一起進了書房,卻見沈溪愁容不展,於是問道:“相公莫不是有煩心事?妾身在此會打擾嗎?”

沈溪沒有讓謝韻兒離開,道:“本來今天因爲你們回來,我心情很好,卻因太后和陛下接連前來送禮,讓我陷入苦惱境地……對於外間事我有的是辦法解決,唯獨對於宮內紛爭,鞭長莫及啊!”

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九〇三章 鴻門宴?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八二〇章 失策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〇一章 早熟的小蘿莉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一二五章驚魂旅途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八八九章 黃金萬兩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四九四章 小事一樁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一四五七章 沈家軍第六六一章 是否出兵,這是個問題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七九七章 右庶子是個臨時工(第七更)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二〇三章 與人爲善(第四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七二六章 綁一送一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三五九章 入太學讀書(第六更)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
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九〇三章 鴻門宴?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八二〇章 失策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〇一章 早熟的小蘿莉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一二五章驚魂旅途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八八九章 黃金萬兩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四九四章 小事一樁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一四五七章 沈家軍第六六一章 是否出兵,這是個問題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七九七章 右庶子是個臨時工(第七更)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二〇三章 與人爲善(第四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七二六章 綁一送一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三五九章 入太學讀書(第六更)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