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

一羣出征專司打仗的將士,馬上就要充當勞役修造城池,不但下面的官兵有意見,就算唐寅跟張侖這樣軍中中上層的人也心有怨言。

這次修造城池,雖然他們不需要出大力氣,但監督和統籌、調度之事,很多要他們去負責。

唐寅跟張侖一起從中軍大帳出來,張侖側過頭,有些無奈地道:“伯虎兄,以後有事的話你多提點一下,免得被大人怪責,今天的事好在大人不追究,不然的話……”

唐寅直接懟了回去:“別什麼事都指望我,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揣摩……沈尚書的想法,很多時候他人捉摸不透。不過現在還好,軍中至少有人可以幫忙打雜,等民夫多起來,軍中將士就負責訓練和駐守便可。”

張侖眨眨眼問道:“大人可有對之後駐兵和日常訓練有何指示?”

唐寅直接搖頭:“沒有,不過相信馬上就會有了,大軍到了地方,該做點正事了吧?這海疆暫且平不了,滿朝上下都盯着,誰敢妄動?”

入夜,上海縣城內毗鄰縣衙的營地。

上海自打前元建縣到大明弘治年間都是沒有城牆保護的,主要是這裡作爲濱海城鎮,幾乎沒有遭受過戰爭困擾,戰火多在內陸發生,等到海疆時已經太平無事。還有就是這裡的居民多以航海爲生的船戶爲主,築了高牆反而不方便。

但這個世界受沈溪的影響,十年前他把閩粵之地的倭寇趕到浙江,使得舟山羣島一帶比歷史上更早成爲倭寇的基地,所以長年累月下來,浙江近海飽受磨難,南直隸地界沒有城牆保護的上海縣也遭了殃,去年趁着北方朝廷對韃靼人用兵,短短兩個月時間便被倭寇洗劫五次,縣令、縣尉等相繼殉國,縣內幾成廢墟。

松江府自然不可能放棄一個相對還算富庶的縣,加上守土有責,所以知府衙門通過士紳籌款和朝廷劃撥的方式,三個月時間就築起一座周長達九華里,高二丈四尺的城牆,也就是現在的上海縣城城牆。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倭寇從外戚張氏兄弟那裡得到先進火器及製造方法,使得攻堅比起以前容易許多,半年前上海縣城被倭寇攻破,從縣令到衙役全都戰死,官軍幾次組織反撲,與倭寇在這裡拉鋸了近一個月,纔不得不退守嘉定、太倉州和崑山防線。

沈溪麾下官兵經過連續行軍以及備戰,此時軍中上下瀰漫着一股萎靡的氣息。

沈溪當晚親自巡查營地,在唐寅、宋書和胡嵩躍等人陪同下,走遍全城,不管到哪裡雖然官兵都對沈溪表現得很尊敬,但沈溪依然清晰可以看到他們臉上的失落,因爲這次駐兵跟之前不同,很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戰事發生,他們也會從職業軍人轉變爲勞役,這種身份的落差很大。

“這些兔崽子看起來跟霜打的茄子一樣,都沒神了……這會兒其他人恐怕都在營帳裡睡覺,大人可以把他們叫起來訓話。”胡嵩躍道。

沈溪沒有打擾將士休息,只是跟巡防的部分將士見了面,不需要太多噓寒問暖的客套,只是用力地握手,拍拍肩膀,點頭示意,便讓將士紅了眼。

沈溪查看過營地後,感受到軍中低迷的士氣,不由有些感慨。

等到來到中軍大帳時,沈溪未讓宋書和胡嵩躍陪同,只有唐寅和馬九跟着進入營帳。

到了私下地方,唐寅毫不客氣評價:“將士思鄉和怠戰之心非常嚴重,沈尚書不得不防。”

沈溪微微頷首,繼而問道:“伯虎兄可有好對策?”

唐寅搖頭,他對於眼下軍中的情況大概還是拎得清的,不過如何解決他卻沒有絲毫辦法,倭寇逃回海上,相當於龍入大海,人家的船隻比起朝廷的船隻都要威猛,就算沈溪可以在陸地上戰無不勝,卻很難以小船跟倭寇在海上正面開戰。

沈溪微微嘆息:“這場戰事,其實耽誤了四五年時間,讓倭寇壯大至斯……當初我曾領兵到沿海之地平息盜寇,那時候倭寇之患遠未有今日這般巨大。”

唐寅當然清楚一切因由,因爲那也是改變他命運的一件事,正因沈溪南下當東南沿海三省總督強行綁他南下,他才就此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如今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不再復當初窮困潦倒的窘狀。

沈溪沒有評價太多,對馬九道:“每個官兵暫發賞銀二兩,就從今日繳獲中扣除,再把軍中儲備的慰問品發下去,將士思鄉心重,就在花銷以及吃喝用度上儘量滿足他們,這兩日先在黃浦江上下游和與蘇州河交匯處各建十座磚瓦窯,然後按照武昌工業園區的規劃,在磚瓦窯旁修建配套的水泥廠、玻璃廠、陶器廠等等……至於船廠位置,我還得考察黃埔江沿岸的情況,擇地修建。”

“是,大人。”

馬九領命而出,他要先把軍中一些還算拿得出手的醃肉、鹹魚以及布帛等物分配下去,每個將士還要賞銀二兩,等於說先滿足將士物質上的需求,讓他們暫時沖淡心中那份倦怠之心。

馬九離開後,營帳內只剩下唐寅跟沈溪二人。

唐寅苦笑道:“這次拿下上海縣城繳獲黃金五千餘兩,白銀六萬兩,這麼一賞賜就剩不下多少了。另外光是靠收買人心來提振軍心怕是無濟於事,倒不如繼續征剿倭寇,將建造城池的事交給旁人。將士最怕的不是長途跋涉跟倭寇開戰,就怕沒仗可打。”

沈溪微笑着說道:“伯虎兄倒是看得很透徹。”

唐寅慚愧地道:“或許沈尚書更應該從江南本地徵調兵馬,留這些北方兵在南方,一天兩天不打仗或許還不會怎麼樣,若是長久……真不知要鬧出多大的亂子來。”

……

……

當晚,沈溪回到保存還算完好的縣衙,惠娘和李衿剛準備休息。

對於三軍將士來說,上海縣城呈現出的荒涼和破敗讓他們覺得這裡是不可接受的蠻荒之地,對惠娘和李衿這樣的女人來說,這裡也不太容易接受。

惠娘和李衿沿途也算吃了不少苦,本以爲到了有城池的地方能稍微安定下來,至少不用餐風露宿,結果到了地頭才發現這裡還不如沿途荒野,至少帳篷裡乾淨整潔,而縣衙這邊前後三任縣令都死在這裡,名副其實的凶宅,加上入住的時候,惠娘和李衿親眼看到侍衛拖出去不少屍體,一入夜就覺得鬼影憧憧,讓人不寒而慄。

“老爺回來了?”

惠娘走過來,手上端着木盆,裡面有熱水卻不是很多,她解釋道,“城裡的幾條河都漂浮着屍體,縣衙和臨近屋舍院子的井裡也有屍體,好不容易找個乾淨的古井,將士們還要飲水,所以打的水不多,將就着用吧……”

惠娘和李衿到底是女人,那些大老爺們可以幾天不沐浴更衣,但惠娘和李衿卻無法接受,好歹從營中伙房那邊分來一點水。

沈溪坐下,先洗了臉,然後將就着洗腳,末了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等明日將士將城裡河流的屍體打撈乾淨,然後再把那些撈出屍體的古井填埋,另外打水井,很快就可以解決用水難的問題。這裡可是江南,乃是大明水資源最富裕的地方,還怕沒清水?”

“嗯。”

惠娘微微點頭,將裡面水已呈現渾濁狀態的木盆交給李衿端走,然後坐到沈溪旁邊的矮凳上,低聲問道,“那以後咱們就要長久住在這裡嗎?”

沈溪道:“沒錯,接下來我準備用幾天時間把城裡好好清理一遍,把完好的屋舍整理出來,安排將士住進去,這裡非常潮溼,長期躺在地上睡身體可受不了。等解決完將士住宿問題,然後就拆城牆,把城牆磚用到沿海的工坊區,待水泥廠、磚瓦窯等修建起來,就可以大張旗鼓建設船廠和全新的居民小區,讓到來的工匠和民夫住進去,這樣慢慢發展,要不了多久一個城市就會成型……”

惠娘驚訝地問道:“老爺是說……這座城市以後都沒有城牆?”

沈溪道:“也不是沒有城牆,只是暫時沒有。我考慮圍繞着吳淞江跟黃浦江交匯處爲軸修建城市,北界虯江,南抵龍華港,東臨黃浦江築城,這座城池以城牆結合棱堡構成立體式防禦,城牆不必太高,主要是棱堡起防禦作用,敵人發起攻城,不論任何角度都會遭致全方位的打擊……”

惠娘雖然不清楚地理,但沈溪大致拿出張地圖比劃給她看,看完後她目瞪口呆:“新的城市有這麼大嗎?這豈不是比京城還要大多了?”

沈溪笑着道:“那是自然……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一旦發展起來,前途不可限量,尤其是在目前的大航海時代,它必將成爲東方的一顆明珠!”

惠娘想了半天不得要領,只好搖頭:“你小時候就老想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最後還讓你搗鼓成了,希望這次也不會例外吧!”

……

……

翌日一早,將士起來忙碌。

這次並非是行軍或者練兵,而是要開始充當清潔工和建築工,把整個城市仔仔細細疏離一遍,那些垮塌的房屋全部拆除,得到的拆料用來修補那些相對完好的屋舍,以後老城區將作爲軍事重地使用。

沈溪作爲主導者,也沒有閒着,不過他不需要做力氣活,而是帶着馬九和侍衛到處查看情況,對很多事情進行指導。

當然沈溪手頭上最重要之事,還是實地考察他規劃的各個區域的位置,之前的所有計劃都不過是紙上談兵,對於實地情況並不是很瞭解,畢竟大明跟後世差別很大,他需要拿着圖紙去各處查看,而後在圖紙上進行標註,甚至還要讓人在不同的地方插上木樁等標誌,留下一些有用的信號。

作爲一座城市的規劃者,未來這座新城的工坊在哪裡,百姓居住何處,通商區域又在哪裡,沈溪必須熟稔於心……

很多事,並不是說圈一塊地指明用途便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一應事務沈溪都需要提前考慮清楚。

“大人,您忙着呢?”

快到中午時,沈溪即將回營地吃飯,張侖過來笑着說道,“京城那邊來聖旨了,說是請您過去接旨。”

沈溪沒說什麼,剛到他身邊不多時的唐寅好奇問道:“是宮裡的公公來傳旨嗎?”

張侖搖頭道:“不是,是南京這邊的人前來送聖旨,說是還捎帶有魏國公和張永張公公的信函,他們邀請沈大人隨時去南京做客。”

唐寅嘟噥:“按理應該先跟地方官府對接,怎麼直接跟南京對接上了?以後要什麼東西難道要去應天府討?”

沈溪沒理會唐寅的非議,帶着張侖、唐寅和馬九等人回到縣衙,老遠便見到一名穿着太監服飾的人在那兒等候,見到沈溪眼前一亮,那人趕忙走過來行禮,公鴨嗓子老遠便嚷嚷開了。

“這位一定是沈大人吧?小人跟你見禮了……您老可真是器宇不凡,人羣中小人一眼便認出來了!”

這話說得很假,旁邊張侖湊過來道:“沈大人,他見到卑職的時候,也是同樣的話,只是認錯人罷了。”

沈溪笑了笑,不以爲意:“有事進去說話。”

……

……

中軍大帳內,來人將自己的身份和目的表明,卻是南京神宮監太監,算是張永手下,幫張永做事,名叫馮姜。

而這次馮姜過來的主要目的是將朝廷給沈溪的御旨送來,乃是欽令沈溪調撥江南人力物力的聖旨,還有南京守備府以及六部衙門對沈溪的背書,還有便是跟之前魏國公徐俌答應幫忙募集物資有關。

徐俌不能在沈溪面前隨便說說便完事,這才幾天工夫,徐俌便集合地方官紳,籌集一批錢糧物資,包括部分產自武昌府的水泥、磚瓦、布匹以及用來造船的柚木、松木和杉木,通過船隻送到上海縣城。

雖然這批物資不是很多,但足以應付初期建設,可見張永和徐俌非常在意,足以體現對沈溪的支持。

“沈大人,這些東西剛剛籌措上來,現在只有清單,至於要送過來需要調撥和運送時間,可能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成行,至於送來……則需要一個月後了。”馮姜說道。

旁邊張侖嘲諷道:“怎麼不等年底再送來?”

馮姜笑着回答:“小公爺可真會開玩笑,這些事乃是張公公跟魏國公親自協調,同時他們還要主持在地方徵調工匠、民夫,一切都按照沈大人吩咐辦事,這次小人回去要帶沈大人的公函纔可,免得來回跑。”

沈溪微微搖頭:“公函就不勞煩馮公公了,相信你回去的路不會太平順,不如讓驛站傳信。”

馮姜意識到自己的好臉並未得到沈溪認可,沈溪看起來是和氣,但也僅僅只是賣他個朝廷天使的面子,甚至對他回去的速度都有所懷疑。

馮姜仍舊笑着說道:“不遠,路上也沒劫道的水匪和倭寇,這不都知道沈大人親自領兵前來,水匪和倭寇都躲得遠遠的,他們可不敢在沈大人跟前亂來。”

張侖道:“真不湊不巧,之前倭寇擺出空城計,卻在城池內以及周邊埋伏火雷,幸好沈大人有所警覺,不然的話將士不知要死傷不少,就怕有人對戰事有太過樂觀的估計,在背後故意拖延。”

www¤ ttκΛ n¤ C ○

馮姜面色尷尬,卻不敢跟張侖辯論,畢竟他知道張侖的身份,英國公府嫡孫完全有資格這麼跟他說話。

旁邊唐寅和馬九不由往張侖身上看了一眼,平時張侖態度還算和善,完全不會拿國公世子的身份和態度壓人,看來是因爲之前馮姜將他誤認爲是沈溪,言語上有一些冒犯,使得張侖對馮姜的態度很惡劣。

馮姜道:“沈大人若是不用小的回去傳話,那小的便在城裡休息一日,明早才走。”

唐寅好奇地問道:“馮公公難道不着急回去交差?怎還要在城中多停留一日?”

明擺着馮姜是想留下來看看沈溪軍中的情況,以及沈溪對於在上海縣城以及周邊造城的準備工作,回去後能對關心此事的人講述一番,大有監督的意思。

但他越是想留在這邊,越是激起沈溪手下的反感,對馮姜挑刺的地方便多了起來。

唐寅如此說話,大抵有聲援張侖的意思,若單純只是張侖一人施壓,不但會讓馮姜多想,回頭沈溪也可能怪責,唐寅明白人情世故,爲了體現出沈溪麾下團結一心,開始出面幫張侖說話。

馮姜道:“這不是要看看南京那邊有何能幫到沈大人的地方?沈大人旅途勞頓,剛跟倭寇交戰結束就要修造城池,還要在此修造大船,若是沈大人回頭要帶話給南京的故人,可以跟小的說一聲,小的想多逗留一天跟沈大人學習一二。”

馮姜看起來沒多大本事,就會恭維人,不過到底是權力場上浸淫多年、迎來送往日久的老太監,在言語上面面俱到,愣是把藉口說得跟真的一樣。

唐寅還想說什麼,被沈溪伸手打斷,朗聲道:“馮公公想留在軍中一日,那是本官的榮幸,馮公公看到此地有何不妥的地方,希望不吝賜教。”

“小人誠惶誠恐,哪裡敢啊!”馮姜對於沈溪客氣的話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趕緊行禮。

沈溪手下對他態度很差,不過本人卻對他保持基本的禮重,這讓他意識到自己這趟沒白來,畢竟他不是爲了巴結唐寅和張侖等人而來,沈溪軍中能被他看上眼的其實只有沈溪一人罷了。

又是一番寒暄,馮姜從縣衙離開,笑眯眯的模樣好像他從來就不會生氣。

第二二八章 小蘿莉長大了(第三更)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六〇八章 能臣(第三更,求訂閱)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二〇八章 院試本就沒那麼簡單第一二九七章 和諧的觀禮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爭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一五六六章 ****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四十章 天花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一九〇〇章 秉燭夜話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二四八〇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
第二二八章 小蘿莉長大了(第三更)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六〇八章 能臣(第三更,求訂閱)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二〇八章 院試本就沒那麼簡單第一二九七章 和諧的觀禮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爭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一五六六章 ****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四十章 天花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一九〇〇章 秉燭夜話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二四八〇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