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

三更末,沈溪已將城外駐紮的兵馬悉數調進城內,第一時間將城內各處防務接管。如此一來,就算軍中譁變,城門也在沈溪麾下官兵控制中,城外匪寇別想踏進城池一步。

“大人,突然接管城防,城中守軍多有怨懟,南北兩道城門均有衝突,有人說大人將蔣知縣殺了,軍中流言四起……”

隨着城內各處消息傳來,沈溪心頭帶着幾分謹慎,現在要保證的是城中的安穩,杜絕譁變產生。

而要令軍心安穩,沈溪覺得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給城中守軍將士發錢。

沈溪道:“傳令下去,明日午時城中所有官兵,每人發四百文伙食補助費,二百文車馬補助費,本官會親自主持犒賞事宜,城中原本守軍官兵也在此列。”

荊越吃驚地問道:“督撫大人,這不對啊,仗還沒開打怎麼就先發犒賞,似乎不合規矩啊?”

“先發犒賞並非無先例可循,軍中上下一視同仁,如果六百文錢帶在身上不便,可以折換爲六錢碎銀,或者同等價值的米糧和絹布。”沈溪道。

這下連荊越也在眨巴眼。

對於副千戶來說,六錢銀子不多,可按照以往規矩,士兵手裡的錢長官剋扣一成,那每個人他都能剋扣六十文,合起來非常可觀,但他瞧了沈溪一眼,知道沈溪絕不會給他上下其手的機會,既然是補助並非餉銀,那他能領到的也就跟普通士兵一樣。

六百文錢,對普通士兵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對荊越這樣從五品的副千戶來說就少了些誘惑力。

等沈溪指派親衛去傳達命令,荊越道:“大人,能否給加點兒?您看弟兄們都想多拿點兒犒賞回去,養家餬口……”

沈溪眯着眼打量荊越:“老荊,做人要知足,這六錢銀子並非本官必須要發的,爲的是穩定城中軍心民心。將士既然想以犒賞養家過上好日子,那就在戰場上見真章,多殺敵,犒賞自然就會到手。”

荊越有些羞慚地說道:“沈大人,末將並非不識好歹,只是身在其位,不得不替軍中將士說句話罷了。”

這話說得漂亮,但不過是老兵油子的心態,就算荊越看起來滿臉正氣,還依然被這個時代濁氣浸染,貪小便宜怕死……等等。

如今三軍上下,只是爲了一個共同的建功立業的目標,才臨時拼湊在一起,現在看來是上下齊心,真遇到事,還不知道會怎樣呢。

……

……

是夜沈溪麾下完成城中南北兩道城門以及城牆各段的換防,黎明時分,城中已是一片流言蜚語。

很多人都在傳,說剛來的督撫已將蔣知縣殺死,這是督撫想邀功,準備在城中肅清反對力量,有的說是督撫跟匪寇秘密定下約定,殺一些無足輕重的賊人請功,最後會放過那些大賊……

謠言有鼻子有眼,但沈溪並未第一時間對謠言作出解釋。謠言止於智者,沈溪準備直接帶蔣舜和程風惟到南北城門走一趟,謠言自然就會平息。

而在此之前,他從熙兒和派出去的斥候那裡得知,蔣舜昨夜並無明顯動作,似乎蔣舜在大軍抵達澄海之前就已將隱患清除,如此也就是說,就算明知道蔣舜有問題,現在也找不到確切的證據來指證他。

大半宿未睡,直到寅時開始,沈溪才補了三個時辰的覺。

翌日出城剿匪,沈溪心中已有定策,要把蔣舜帶上,留程風惟這個縣丞守城,這也是防止他帶兵出城後被蔣舜從背後捅一刀。

中午犒賞,每人六錢銀子,沈溪親率兵馬有三千人,加上城中守軍,合起來有四千五百之數,那就需要兩千七百兩銀子,這對沈溪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爲了穩定人心,除了沈溪親自露面,蔣舜也會與他同去。

到午時,沈溪和蔣舜同時出現在澄海縣北門前,城中一千多守軍終於可以放下心結,把六錢銀子領到手。

接下來守軍將化整爲零,一部分分配進入衛所官軍中,充當斥候和嚮導,其餘則集中在東西兩側城牆下方的空壩,進行軍事訓練,一旦匪寇攻城,將作爲預備隊拉上去。總而言之,就是不讓其碰具體的城防,以免出現意外。

蔣舜陪沈溪繞城一圈,最後帶着幾分不滿,抗議道:“沈大人,您應該看到了,下官可是非常配合你工作的,您不能隨便冤枉好人哪!”

沈溪笑道:“本官有冤枉好人嗎?”

由始至終,沈溪都沒有說是蔣舜與匪寇勾連,現在他卻自己主動提出來,其實是扇自己耳光。正是因爲擔心泄露,纔會隨時把事情掛在嘴上,找到機會就未自己開脫。可關鍵從他去送禮,就被沈溪歸爲重點懷疑對象,現在再辯解也是無濟於事。

犒賞分發下去,不但基層官兵歡欣鼓舞,縣丞程風惟也很高興。程風惟提着裝滿六百文錢的布袋,手裡掂了掂,眉飛色舞地說道:“這位什麼督撫,我老程先謝過了,不過你可不能對我們蔣知縣有何不敬,否則我依然不會放過你!”

“混賬!”

這次不是荊越開口罵,而是蔣舜斥責,“督撫大人乃是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曾是太子之師,對督撫大人不敬那是要掉腦袋的,也就是督撫大人寬宏大量,纔不跟你計較!”

好話賴話都讓他一個人說了,首先肯定沈溪的官很大,又替沈溪表態說不會追究程風惟的責任。

沈溪不屑地瞥了蔣舜一眼:我追不追究他,關你什麼事!?

說話的時候,荊越走過來,遞上一封信:“大人,這是潮州府衙剛發來的信函。”

蔣舜有些驚訝,沈溪昨日剛進城,潮州府衙那邊那麼快就發信函來,這說明沈溪進澄海縣城是屬於計劃中的一環,早已派人給府城那邊送信通氣。

如此一來,不僅府衙對這邊的情況一清二楚,潮州衛方面肯定也會聞風而動……這代表即便能將沈溪在澄海縣境內的兵馬控制住,也無法對沈溪這個三省督撫下手,因爲“援軍”隨時可能開到。

“沈大人,不是應該附近幾個千戶所的信先到麼?”蔣舜試探地問道。

沈溪打量着蔣舜,道:“各衛所不需來信,中午過後兵馬就會陸續來到,至於潮州府方面,只是幫忙調度錢糧,估摸接下來一兩日內補給車隊便會抵達澄海。明天本官親率兵馬出城平息匪患,接待之事,就交由蔣知縣負責。”

蔣舜聽說沈溪要走,心裡鬆了口氣,但他不敢掉以輕心,道:“沈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盡全力辦好此事。”

沈溪笑道:“蔣知縣應該是誤會本官的意思了,本官是想請蔣知縣親自帶人前往府城迎接,確保錢糧物資安全。”

蔣舜一聽,馬上板起臉:“沈大人,您這就過分了吧?本官身爲澄海知縣,一定要恪守本分,豈能輕易出城?平常倒也罷了,可如今澄海周邊匪患不斷,本官離去,若城中有失,誰擔待得起,沈大人您嗎?”

沈溪看着拿着六錢銀子喜不自勝的程風惟,呶了呶嘴道:“這不有程縣丞麼?”

“他……”

蔣舜險些脫口而出,這他孃的是個傻子,你寧可讓一個傻子守城也要讓我去迎接所謂的潮州府運錢糧隊伍,也就是說你還在懷疑我,是吧?

沈溪語氣中帶着不容拒絕的味道:“蔣知縣務必遵命而行,很多時候本官並非不想大開殺戒,只是不願意讓境況變得更糟。無論蔣知縣以前做過什麼,只要就此罷手,本官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難得糊塗。”

蔣舜一怔,默唸:“難得糊塗?”

沈溪說的這境界,跟“揣着明白裝糊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爲鄭板橋這詞,在大明目前尚屬首創,蔣舜聞所未聞,只是一聽便覺得其中大有深意,再仔細琢磨後,更覺其中蘊藏的東西很多。

最重要的一條,沈溪分明是告訴他,我不會計較你以前做了什麼,我全當糊塗人做糊塗事,湊合着便應付過去了。

蔣舜這會兒學聰明瞭,馬上在沈溪面前表態:“沈大人,您也知曉澄海過去兩年的困窘,很多事……其實是下官不得已而爲之。”

蔣舜這會兒開始爲自己跟盜寇暗中勾連找理由,把這一切歸咎於澄海被賊寇圍困的困窘。

“嗯,我知道了。”

沈溪點了點頭,算是接受蔣舜的說法。

“沈大人難得糊塗,下官卻是難得不糊塗,很多事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此番大人既然來了,就請爲澄海這數萬百姓做主,以後您有何吩咐,只管知會一聲便好。”蔣舜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在沈溪面前表忠誠。

沈溪心想:“先來硬的,再來軟的,又來巴結這一套,所有花招用了個遍,你蔣舜只是當個澄海知縣可真是屈才啊!”

沈溪不動聲色道:“既然蔣知縣如此說,那本官就直言了。其實本官說是來剿匪,不如說是來趕匪,你說這些匪寇,不在別的地方作惡,偏偏到東南沿海之地興風作浪,如果能驅逐他們離開,不在本官面前礙眼,那該多好?”

“如此朝廷那邊本官能交待,百姓也會感念本官的恩德,就連蔣知縣的畫,本官也能帶去京城找人鑑定。唉!可惜啊,這些不開眼的賊人非要留在澄海和南澳山,若此番不能將其趕走,接下來只有兵戎相向了,本官發愁啊!”

“本官在年前平匪中是取得一點成績,得蒙陛下賞識並嘉獎,可小股賊寇跟眼前的大量賊軍、倭寇始終無法相提並論。在剿匪之事上,本官有不明之處,還望蔣知縣多多提點。”

“那是自然!”

蔣舜臉上浮現一抹得色,看向沈溪的眼神中多了幾分不屑與玩味。

沈溪暗自觀察,微微點頭,心說只要你配合我就對了,只要把匪寇給滅了,最後怎麼樣還不是我說了算?

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一九二二章 連番籌劃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贏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一三九五章 微服出巡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七六九章 爲功勞發愁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聖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二二四五章 日期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一三四〇章 熊孩子又失蹤了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裡的女人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一〇四二章 冷眼旁觀(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七二七章 事情不好收場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二五六三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二一二二章 去喝西北風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
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一九二二章 連番籌劃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贏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一三九五章 微服出巡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七六九章 爲功勞發愁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聖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二二四五章 日期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一三四〇章 熊孩子又失蹤了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裡的女人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一〇四二章 冷眼旁觀(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七二七章 事情不好收場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二五六三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二一二二章 去喝西北風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