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

劉丙家學淵源,其祖父劉實爲宣德五年進士,入翰林院,正統初年任金華府通判,泰時召修《宋元通鑑綱目》於東閣,天順四年擢南雄知府,因忤朝使宦官,被誣下詔獄,庾死,南雄人爲之立祠。

劉丙求學期間,曾經接觸過許多心學方面的典籍,對於與朱熹齊名的南宋大儒陸九淵(即陸象山)主張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治學之法,概發明本心,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等理論並無偏見。

不過以心學來質疑理學,列出一些“怪誕”的理論,難怪會讓堅持理學的腐儒看不過眼。

劉丙非常清楚一件事,就算同爲尊奉儒家學說的讀書人,在治學理念上也有很多衝突的地方,學派之間往往會產生矛盾,但若以這種矛盾來強加到普通考生身上,會讓讀書人被刻板規劃,不知將來出路於何方。

作爲本屆汀州府院試的主考官,劉丙當機立斷,在院試第一場補錄一人,甚至他作出這決定的時候,外面發案已經開始,他臨時作出決定,也算是對自己失察的彌補。

劉丙的理由很簡單:“無論考生堅持何樣學術理念,但凡讀聖賢書者,領會先賢之道,當一視同仁。”

就這樣,沈溪大難不死涉險過關,但這給衆多參與閱卷者留下了極爲惡劣的印象。

畢竟這年頭尊奉理學的人佔大多數,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這些人自然希望取的是那些中規中矩的讀書人,而不是像沈溪這樣在考場上爲自己立言的後生。

中庸之道,一向是儒家學者尊奉的教條,這也是儒學界甚少有人標新立異的原因。

時間到了六月二十四,院試第二場考試正式舉行。

因爲考生數量銳減,考官監場容易了許多,劉丙甚至比考生更早進場。他坐在主位上,等着考生到齊,仍舊是依次點名,不過第二場的考題,他早就已經設好,裝在信封裡,讓考生自己抽取。

這次劉丙特別留意到坐在前排第一位的沈溪,或者是因爲昨日見到沈溪的文章,劉丙起了愛才之心。

而沈溪在複試時,刻意保持低調。昨日他被補錄後,衆童生再次拿他作爲靶子,現在沈溪想的是,能把這院試第二場考好,能中秀才自然最好,中不了也可以等兩年後。

只要把心態放平穩,考試時就不會背太大的包袱。

對於很多考生來說,隨着年齡增長,院試是考一次少一次,必須每次都要拼命爭取,可對沈溪卻是“來日方長”,有的是出人頭地的機會。

沈溪在第一場考試結束後,也覺得在這種場合爲自己立言太過激進,容易被人針對。

院試第二場,只考一篇四書文和一篇五經文。五經文沒什麼特別,但四書文的題目卻有些難。

“隱惡而揚善。號泣於旻天。”沈溪看到這題目的第一反應,真該把這抽題的手給砍了。

不抽別的,偏偏抽到截搭題。

“隱惡而揚善”,語出《中庸》,是孔子點評舜爲“有大智慧之人”時所說的話,說舜懂得隱藏別人的壞處,而宣揚別人的好處。同時點評舜“執兩用中”,這也是儒家中所推崇的中庸之道。

而“號泣於旻天”則是出自《孟子·萬章章句上》,同樣說的是舜,由萬章問孟子:“舜往于田,號泣於旻天,何爲其號泣也?”孟子回答說:“怨慕也。”大致的意思是,爲何舜要經常到田野裡,對着天嚎啕大哭,難道他是悲天憫人嗎?孟子回答說,其實舜是因爲孝道。

子欲養而親不待……

衆所周知的事情,舜是以純孝而聞名,“號泣於旻天”恰恰說明舜是懂得孝道之人。而孔子的話,則是說舜這個人懂得中庸之道,有當領導的天分。領導很孝順,而且會用人,這二者其實本身不衝突,但論述點不同,要把這二者切合在一起,就不太好找重點。

舜那可是被堯看中的繼承者,古代禪讓制度下產生的明君,若是帝王有本事,那自然是形容其如同“堯舜禹湯”。這問題既可以論述君子做事之風範,也可以論述君王孝義和治國用人的關係,總的來說,就是讓考生自由發揮。

這種自由發揮的題,往往是最難的。

因爲可論的方向多,如果跟出題人或者是閱卷人,甚至是主考官的想法背離,會發生破題就跑題的情況,在八股行文中,只要破題錯,那後面你論的再好,也是零分,這就好像是議論文沒找對論點一樣。

沈溪反正也不着急了,兩篇文章,就算他做得慢,一個時辰一篇差不多便可完成。整個考試會持續六個時辰左右,遇到這種刁鑽的問題心急如焚,不是誠心跟自己過意不去嗎?

到中午時,沈溪完成了那篇相對簡單的五經文,還僅僅只寫在草稿紙上沒往卷子上謄抄。吃了點東西,沈溪又喝了幾口水,然後舉手示意上茅房。

本來沈溪能憋住,但連考兩場他都忍了下來,此番再不去茅房一窺,就沒機會了。在沈溪看來,這次自己抽到了最棘手的題目,通過院試的可能非常渺茫,若不提前適應一下中途上廁所這些細節,以後在院試乃至鄉試中遇到,可能會忙中出錯。

出去走上兩步,就當舒緩一下神經,放鬆下筋骨……

可惜這考場的茅房環境太過惡劣,而且適逢盛夏臭氣熏天,沈溪在排隊時就皺起了眉頭,等到了裡面看到白嫩嫩的蛆蟲爬得到處都是時,幾乎忍不住嘔吐。最後快進快出,沈溪疾步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他突然發覺自己的考卷像是被人動過,他趕緊仔細檢查一番。試卷上的內容沒有變化,本來就是空白的,也沒人誠心過來搗亂故意塗鴉什麼的,他自然擡頭看了主考官劉丙一眼,但劉丙這會兒正側着身子並未看向這邊。

眼看午時即將過去,那篇四書文沈溪想避也避不開,只能盡力寫,所論的是君子孝義與中庸之道。

一篇八股文作下來,沈溪自我感覺相當一般,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他心裡只能希望別人的題目也很難,這樣他的文章就不會顯得太過拙劣。

院試第二場考試只放排一次,到時間後,劉丙站起身來,讓衆考生停筆,就好像後世高考答卷到時間後收卷一般,不得再進行任何增改。而所有糊名的考卷會被放到信封之中,衙差依次將信封放在木匣裡,待收完卷之後,考場纔開鎖放排,考生依次離場。

出了考場,蘇通和鄭謙過來跟沈溪搭話,蘇通臉上有些感慨:“或者是我運氣不佳,四書文抽得太難了。”

鄭謙也道:“我的也不容易……哦對了,你是何題目?”

蘇通回答:“隱惡而揚善,號泣於旻天。”

鄭謙驚訝無比:“啊!?怎麼跟我抽的題目一樣?”

旁邊湊過來個人:“哎呀,我也是這題。”

結果衆人一合計,這次院試的四書文考題居然一樣,都是這道截搭題。聽到這裡,沈溪莫名就放心了,我的題目難,你們也一樣,那大家就彼此彼此。

旁邊已經有人開罵:“劉提學這麼做也太不厚道了,題目出一樣的,還似模似樣讓我們抽,早知道的話……”

“早知道你會如何?”

一個陰沉的聲音自那考生身後響起,把衆考生嚇得渾身一哆嗦。

所有人趕緊轉身恭敬行禮:“劉提學安。”

劉丙冷聲道:“即便安也被你們氣得不安了,本官之所以如此做,便是爲了防止你們串通作弊……如今一樣的題目,更容易分辨才學。你們回去等着發案吧!”

衆童生被主考官訓斥,大氣都不敢喘一下,要是一言不妥,錄取了也會把你刷下來,這就是主考官的權力,能捧你起來,也同樣能讓你摔得很慘。如果考生能遇到一個欣賞你文風的主考官,一定要趁着三年內考上秀才,否則三年以後換了別人,指不定你要考到猴年馬月去了,基本主考官可以決定一切。

等劉丙黑着臉走了,衆考生才悻悻然各自回家。

走出一段路後,蘇通低聲道:“沈老弟,你不知道,在你出恭的時候,劉提學拿起你的卷子看了幾眼。但他看過後搖了搖頭,似乎對你的文章不太滿意。”

沈溪笑了笑,當時他試卷上空空如也,劉丙能滿意那就怪了。

但對於劉丙突然來看他卷子的事,沈溪卻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當然也有可能這只是劉丙的好奇。

鄭謙在一邊道:“沈老弟,這事情有些蹊蹺,昨日你被補錄,外界對你的傳言甚多,今日劉提學竟然親自翻看你卷子,親眼目睹這事兒的人不少,難免院試之後,會跟府試一樣有人藉機鬧事。”

沈溪仔細一想的確如此。

現在院試種種跡象表明,他得到了主考官的特別優待。若他沒中秀才還好,若中了,士子肯定又要羣起攻之。

別人會想,劉丙之所以要考試中途去翻看沈溪的卷子,是要記下來沈溪寫的什麼,爲之後徇私舞弊做準備。

這年頭的士子,因爲社會地位高,再加上都是桀驁不馴的性格,一衝動起來那真是天王老子都不怕。

但有些事經不起琢磨。

若劉丙真的想讓誰中或者不中,他一句話就行了。糊名又怎樣,等開卷,我就是要拿下誰扶上誰都是我說了算,犯得着跑去看考生的考卷落人口實?

即將作別時,蘇通突然笑道:“沈老弟,無論這屆中不中,之後都不用再緊張備考了,如今爲兄請你過府,你沒理由推辭了吧?”

沈溪搖頭苦笑,未置可否。

蘇通笑道:“那明日在下就把請柬送到貴府上,屆時一定要蒞臨啊。”

沈溪什麼都沒說,回到家,剛進藥鋪,又是一大家子人圍上來,連林黛和陸曦兒兩個小妮子也過來湊熱鬧。

“考得如何……”

惠娘沒去商會總館那邊,就是爲了知道沈溪院試第二場的具體情況。

沈溪想了想措辭,擡頭咧嘴一笑:“我自己覺得,還行吧。”

周氏馬上眉開眼笑:“笑了笑了,頭兩天第一場回來時垂頭喪氣好像老孃我死了一樣,最後還不是過了?”

“這次笑了就說明考得好,哈哈,一定是過了!”

**********

ps:第四更!

現在已經有61張和32人了,還能來一波鼓勵嗎?順帶求求免費的!

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六四〇章 讓他回不了京城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三八〇章 自負的江櫟唯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爭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一六七八章 賄賂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三六二章 帶女眷上京(下)(第三更)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二十四章 絕色佳人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第三一〇章 謝小姐,沈夫人(第三更)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一七二三章 千里送信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二五七三章 紅顏難覓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二四四七章 不睦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一八〇六章 放權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二一四八章 認義父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一〇五章 彩色連環畫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〇〇三章 終須一別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
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六四〇章 讓他回不了京城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三八〇章 自負的江櫟唯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爭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一六七八章 賄賂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三六二章 帶女眷上京(下)(第三更)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二十四章 絕色佳人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第三一〇章 謝小姐,沈夫人(第三更)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一七二三章 千里送信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二五七三章 紅顏難覓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二四四七章 不睦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一八〇六章 放權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二一四八章 認義父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一〇五章 彩色連環畫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〇〇三章 終須一別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