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

朱暉做好了逃竄準備,爲防止消息外泄,並沒有跟沈溪打招呼。

諸如盔甲、布帛、酒缸等較爲沉重的東西,朱暉一樣不帶,只爲輕裝上陣,他知道大雪天帶着這些東西行路,車輪一旦陷進坑裡,到時候會拖累整個車隊。

沈溪壓根兒沒加理會。

朱暉出城後,慶幸之餘,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難道沈之厚從未在意過老夫去留,只是老夫空擔心一場?”

雖然滿腹疑惑,但朱暉去意甚堅,沈溪越是不加理會,他心裡的擔憂愈甚。

臨入夜前,車隊剛行至榆林衛城東五里的馬圈溝,來面傳來馬蹄聲。

來者共四騎,並非是朱暉預料中的前來阻攔,只是爲問詢事由。

到了朱暉的馬車前,四騎中一人翻身下馬,顯得很客氣,衝着車廂拱手行禮,問道:“公爺,我家大人讓小的傳話,詢問您爲何如此着急?不辭而別不說,還選擇在黃昏時分離城!莫不是有什麼要緊之事……”

朱暉讓車隊繼續行進,然後從馬車上跳下來,對前來傳話之人說道:“回去告知你們大人,就說老夫卸任後,在榆林衛城停留時日過長,眼看年關將至,必須得抓緊時間趕回京城向朝廷覆命,未及向他請辭,還望海涵。”

“至於夜間行路,老夫之前便已想過,主要是怕白日裡行路會有韃靼人偷襲,又擔心夜晚紮營大雪將營地填埋,進退不得,便定好在晚上行路的策略,而在白日紮營休息。讓他不必牽掛。”

問話者沒有再多說,只是行了禮,上了馬,折馬頭帶其餘三騎往榆林衛方向而去。

朱暉見到這狀況,終於放下心來,自言自語:“看來是老夫多心了。”

師爺過來請示:“公爺,今晚咱還急着趕路嗎?走夜路怕是不怎麼安全啊。”

“走,誰說不走了?”

朱暉惱火地道,“不管怎樣,都要儘快離開延綏地界,若被沈之厚知道朝廷派人來清查錢糧弊政,非派人前來追趕不可……這節骨眼兒上,早離開早省心。”

師爺一副受教的模樣,行禮道:“是,是,在下這就去安排。”

朱暉氣呼呼上了馬車,一股寒風襲來,忍不住哆嗦兩下。他用力搓了搓手,埋怨道:“該死的鬼天氣,若非沈之厚,老夫斷不至於頂風冒雪回京,這一路辛苦都拜沈之厚所賜。”

趕車的車伕聞聲忍不住問道:“老爺,不是被大雪鬧得嗎?”

朱暉罵道:“就你多嘴,若不是朝廷派沈之厚這樣不識時務的傢伙來西北,老夫至於如此着急離開?換了誰,都比他容易應付。”

……

……

夜間行路,氣溫低不說,且視野嚴重受阻。

跟隨朱暉一起趕路的侍衛和親兵,一個個精神萎靡,儘管身上裹得嚴嚴實實,依然感覺刺骨的冰涼。

這個時代的人基本都有夜盲症,不時有人慘呼着跌到路旁的壕溝裡,嚴重拖累了行路的速度。

若是平常時候,尚可以用火把照明和取暖,可今天晚上風雪太大,火把剛點燃就被大風吹滅,所有人都苦不堪言。

在這種極端嚴寒的天氣下,走了一夜,到天光乍亮,才走出三十多裡,距離前面封凍的葭河尚有幾裡。

又走了一個時辰,天地徹底亮開。

朱暉從馬車上下來,看了看不遠處封凍的葭河,又擡頭看了看天空,這時風雪漸漸停歇。朱暉滿意地點了點頭,回望榆林衛城方向,自豪地道:“這纔是我大明真正的精兵強將,一夜之間能頂着風雪走出這麼遠,不容易啊。這場風雪過後,相信沈之厚的人再也追趕不上。好了,原地駐紮,等休息一日,天黑再出發。”

跟着朱暉趕路的人都在罵娘,但沒轍,這可是保國公親自下達的命令,他們只有遵從的份兒。這頭剛把營地紮好,還沒等埋鍋造飯,忽然有人指着南邊的雪原,恐懼地大叫:“不好,有韃子……”

一句話,就讓整個營地陷入極大的混亂。

官兵們狼狽地把武器拿出來,卻發現一夜行軍下來,整個人已精疲力盡,莫說上陣殺敵了,連握槍桿都很困難。

“直娘賊,好端端地怎會遇到韃子?莫非天要亡老夫?傳令下去,弓箭手準備,先射死幾個再說。”

朱暉雖然也驚恐交加,但頭腦大致還算清醒,衝出來站在高處大叫。

師爺一聽有些無語:“公爺,咱這是荒郊野外,箭射不了多遠,那韃子騎兵跟風一樣!公爺不必慌張,看那韃子數量,也沒多少,估摸也就二三十騎,應該是出來劫掠的散兵遊勇,若是看到我們隊伍龐大,或許就嚇得逃竄遠遁了。”

“對對,咱人多,怕什麼!先結盾陣……有什麼拿什麼,只要把馬車保護好就行,老夫站在中間指揮戰事。”

朱暉貪生怕死,又擔心丟失錢財,指揮把馬車環繞成一圈,他自己跳到最中央那輛馬車的車板上,靠馬車陣和侍衛、親兵保證他的安全。

朱暉滿心以爲韃子不敢來犯,但事與願違,韃靼騎兵見到亂七八糟的營地,以爲是頂風冒雪趕往榆林衛的商隊。以韃靼人的自負,在野外誰都不怕,見到數倍於己的明軍官軍他們也從無退縮之意。

“嗖嗖——”

一陣箭雨飛了過來,幾名圍在馬車前的明軍慘呼着倒地。明軍匆忙以弓箭還擊,卻沒多少效果,韃靼騎兵一掠而過,旋即又從另一個方向衝了過來。

連續幾輪騎射,朱暉手下已經出現二三十人傷亡,韃子卻依然來去如風,沒有一騎被車陣中還擊的弓箭射中。

糟糕的是,連續幾輪弓箭射下來,弓手已經力乏。

韃靼騎兵這時改變了策略,將弓箭背到肩上,揮舞着馬刀衝殺過來。

朱暉嚇得面無人色,全身抖個不停,眼裡全是韃靼人那明晃晃的馬刀刀尖,感覺一場災難就要到來。

恰在此時,遠處傳來“砰”“砰”的聲響,非常突然,以至於韃靼騎兵和朱暉的部屬都沒有反應過來。

“老爺,是火銃射擊的聲音。好像是咱大明軍隊來援!”

“大明軍隊?怎麼可能從東邊過來?之前沈之厚不是下令,讓各城塞堅守不出嗎?”朱暉驚喜交加,自言自語道。

雖然不見人影,不過火銃射擊的聲音卻讓奔襲的韃靼人受驚不小,那些韃靼人立即改換方向,不是向東正面迎敵,而是向北方的荒原逃竄。

“噢,噢!”

朱暉麾下的官兵大聲叫喊起來。

朱暉直想破口大罵,這會兒喊什麼,難道把韃靼人叫回來?

東邊傳來騎兵奔馳的聲音,大批明軍騎兵從東邊雪原殺奔而來,到二三裡遠的地方,朱暉終於看清楚,的確是大明龍旗。

朱暉看着韃靼人遠去的背影,心裡滿是忌憚,有種死裡逃生的感覺。

他不敢下令對韃靼騎兵發起追擊,只能等來援的大明騎兵靠過來。

過了大約一刻鐘,騎兵直接從厚厚的冰層上過了葭河,到了營地前。

這時候,朱暉才發現,來援的明軍只有一百多騎,數量甚至不及自己部屬的數量。但這些騎兵基本裝備新式兵器,分散開警戒的十多名官兵手上所持赫然是沈溪之前送到西北的新式火銃。

朱暉畢竟是前任三邊總制,他立在營地高處,喊道:“來人報上姓名。”

這些騎兵身上裹着厚厚的盔甲,臉都被遮住,看不清模樣,當前一名白盔將領從馬匹上下來,單膝下跪行禮:“末將林恆,參見保國公。”

朱暉聽到領兵來援的將領是林恆,頓時鬆了口氣,他從馬車上跳下來,走到林恆身前,將林恆攙扶起來,道:“伯之,沒想到是你,你這是……自何處來啊?”

林恆因土木堡之戰和京師保衛戰的功勞,如今已是延綏總兵下的參將。

林恆恭敬地道:“回公爺的話,末將之前奉命鎮守鎮羌所,兩日前奉調返回延綏鎮駐地榆林衛,未曾想這一路上接連遭遇韃靼騎兵,沿途已擊潰數股韃靼遊騎,斬下六顆首級,正要回駐地與沈大人奏稟。”

朱暉聽到這話,徹底打消是沈溪故意給他找麻煩的想法。

“林伯之兩天前就奉調回榆林衛,必不知曉京城那邊的情況……還好他來得及時,不然連命都保不住了。”

朱暉笑道:“快起來吧,此番多虧你趕走那些韃靼人,老夫會向朝廷爲你請功。對了,你後面那位就是王陵之將軍吧?”

林恆身後戰馬的馬背上是個身材魁梧的少年郎,聽到這話,他揮舞一下手上雙鐗,用渾厚的嗓音回道:“是啊。”

朱暉嘆道:“早就聽說王家郎所向披靡,武勇之盛九邊無人能及,可惜一直無緣得見,今日總算見到了。”

林恆回頭看了王陵之一眼,道:“王將軍,還不快下馬來參見保國公?”

林恆在西北摸爬滾打多年,又是官宦子弟,就算曾是落罪之身,但到底讀過書,對官場規矩極爲了解,生怕王陵之得罪朱暉遭其記恨報復。

王陵之雖然虎頭虎腦,但生性樸實,知道自己哪裡不足,平日對林恆言聽計從,聞言立即翻身下馬上前對朱暉拱手行禮,臉上卻沒多少尊敬之意。

朱暉一向以慧眼識英才著稱,別人都喜歡稱他爲伯樂,他見王陵之此等模樣並未生氣,畢竟人家剛剛解圍救了他一命。

林恆行禮:“公爺,我等這就要回榆林衛城向沈大人覆命,您這是往何處去?”

朱暉被問及自己去處,不知該如何回答。繼續上路,他已經沒那膽量,於是問道:“伯之,你沿途過來,真的見到不少韃靼騎兵?”

林恆道:“是的,公爺,雖然韃靼騎兵未成建制,但一路散兵遊勇甚多,聽聞乃今年北方大旱所致,那些蠻夷沒糧食過冬,只能大批涌入邊關,到我大明腹地來搶劫過活。”

朱暉咳嗽兩聲,道:“那老夫不去別處了,跟你們一起回榆林衛城便是。”

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三四三章 向盜匪問路(第八更)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二〇七七章 溝通世界的橋樑第一三三三章 大權在握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禮數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五章 選人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三九一章 跟師兄師姐過日子(第一更)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二〇九章 義氣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一八〇五章 無條件信任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
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三四三章 向盜匪問路(第八更)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二〇七七章 溝通世界的橋樑第一三三三章 大權在握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禮數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五章 選人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三九一章 跟師兄師姐過日子(第一更)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二〇九章 義氣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一八〇五章 無條件信任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