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

劉瑾未推薦沈溪領兵,主要目的是防止沈溪掌控軍隊後對他不利,畢竟現在九邊重鎮主要職務基本爲閹黨控制,這次在叛亂中死去的安惟學和周東便是他的人,他要確保三邊局勢在可控範圍之內。

但朱厚照對劉瑾的說辭極爲不滿,皺着眉頭問道:“安化王謀反,朕深感憂慮,從某個方面講乃朕體諒民心不夠所致。爲及早平定叛亂,防止韃子捲土重來,最好以能征善戰的名臣領兵。”

“這……”

劉瑾察覺,朱厚照就差把“沈溪”二字提出。

現在皇帝就等他把名字說出來,好順水推舟應承下來。

但就算劉瑾心知肚明,還是故意裝糊塗,問道:“不知陛下屬意何人?”

朱厚照不悅地道:“這還用問嗎?當然是身在宣府的沈尚書,他剛平息地方民亂,勞苦功高,自從軍以來從無敗績,且次次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戰例,此番讓他領兵去三邊平叛,再合適不過……難道你有更好的人選?”

劉瑾一時間回答不出來。

從能力上說,劉瑾承認大明沒有誰敢保證自己可以超過沈溪,故他嘴上雖不承認,但心底早就默認了。

朱厚照已不再給劉瑾反駁的機會:“從宣府調兵再合適不過……寧夏鎮出現叛亂,三邊必然局勢緊張,若韃子趁機犯我疆土,或許會選擇從榆林衛、寧夏衛等地入侵,三邊各關隘必須要提高警惕,加大防守力度。而從宣府調兵則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劉瑾不知該如何勸說,朱厚照卻神采奕奕,自信滿滿地道:“朕準備讓沈尚書領兵三萬,從宣府鎮出發前往寧夏鎮,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將叛亂平息……劉公公,你沒什麼意見吧?”

劉瑾心想:“難道又要給姓沈的小子建功立業的機會?以他的能力,要平息安化王的叛亂,可說輕而易舉,而且他事後還可能拿安化王起兵是以‘清君側’的名義說事,絕對不是什麼好人選。”

但轉念又一想:“若其平叛不利,倒是可以製造些罪證,讓陛下覺得姓沈的小子跟安化王暗中溝通,將其徹底貶斥!退一步講,就算陷害不成,他回到京城也沒機會開口,誰叫陛下身邊都是咱家佈下的眼線?同時,咱家還有各種手段讓他回不了京!”

因爲劉瑾對沈溪恨之入骨,以至於張彩和孫聰千叮嚀萬囑咐的事情,被他拋諸腦後。

張彩和孫聰的意見,都是極力阻止沈溪領兵,因爲無論最後戰功如何分配,事關閹黨在朝大局,不可不預作防備。

劉瑾觀察到朱厚照態度堅決,再加上早就有算計沈溪之心,使得他對兩位謀士的建議不以爲然,反倒覺得沈溪領兵對他最有利,當即道:“老奴豈敢有意見?一切都聽憑陛下調遣!”

朱厚照板着臉,重重地點了點頭:“沒意見就好,現在寧夏鎮叛亂,三邊其他地方也要防止出現變故,尤其是要杜絕宗室中人暗中與之勾連,羣起響應……九邊重鎮都需要徹查一番。”

“是,是!”

劉瑾心裡又在算計怎麼利用這件事爲自己斂財,進而擴大自己在九邊的勢力,大權獨攬。

……

……

朱厚照沒對劉瑾交代太多。

隨即劉瑾便完全按照朱厚照的意思擬定聖旨,讓沈溪領兵平叛。

劉瑾走後,朱厚照坐在那兒發呆,小擰子侍立在旁不敢說話。

朱厚照突然擡起頭來,問道:“小擰子,你覺得朕派沈尚書去平叛,是否妥當?”

小擰子睜大眼道:“陛下決定甚是英明,有沈尚書在,叛亂應該很快便會平息。”

朱厚照嘀咕道:“但朕就是覺得有哪裡不妥……朕一邊懲罰沈尚書,一邊又不斷差遣他辦事,好像朕離開沈尚書就不行一樣,這讓朝中人怎麼想?”

這下小擰子不敢隨便亂說話了。

朱厚照繼續道:“之前劉公公進言,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他說讓朕從三邊挑選主帥人選……”

小擰子詫異地問道:“陛下不是已做決定了麼?連聖旨都擬定了……”

“決定的事情可以更改,再說現在只是初步擬定由沈尚書領兵,到明日早晨聖旨發往宣府前,隨時都可以變更。”朱厚照道。

小擰子再次緘默不言。

朱厚照琢磨半晌後,道:“不行,不行,朕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不妥,讓劉公公回來一趟……”

“陛下,您……”

小擰子着實爲難,他現在很怕跟劉瑾單獨相處,因爲他配合謝遷做了許多對劉瑾不利之事,難免做賊心虛,情不自禁就會緊張。現在劉瑾大權獨攬,很多以前得罪劉瑾的人都被其報復,甚至身死族滅,這讓小擰子深感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在跟自己小命過不去。

“快去!”

朱厚照喝道。

小擰子只能連忙再去傳召劉瑾。

而此時劉瑾正要跟張彩和孫聰說說派沈溪領兵平叛是否合適,結果還沒等他回府,身後便有快馬趕來,傳他再去豹房面聖。

這次他到了地方,房間裡卻只有朱厚照一人,小擰子不見蹤跡。

“陛下……”

劉瑾惶恐不安,朱厚照舉止太過反常,讓他不知發生了什麼。

朱厚照道:“宣劉公公回來,是覺得有些事應做出一些改變……讓沈尚書領兵之議不變,但朕要安排副手監督,除了設監軍太監外,再增設副帥!”

“陛下要增副帥?”劉瑾以爲自己聽錯了。

照理說主帥人選決定後,副帥人選由主帥來指定,但因沈溪在宣府,跟京城通信不便,很多事只能由朝廷決定。

劉瑾遲疑道:“陛下,就怕軍中權責不明,令出多門,影響戰鬥力。倒不如……”

朱厚照聽到這話,非常不滿:“之前朕總覺得你處處針對沈尚書,現在看來也不盡然,你居然尊重他在軍中的權威,不願讓他分權?”

劉瑾心想:“我這不過是不想給自己添麻煩罷了,跟尊重沈之厚有何關係?”

不過嘴上,他還是顯得很恭敬:“同殿爲臣,沈尚書爲大明鞠躬盡瘁,老奴豈能針對朝中重臣?”

朱厚照點頭:“有這想法很不錯,不過,有些事情還是穩妥些爲好。楊一清不是剛剛從陝西巡撫任上回到京城嗎?讓他去給沈尚書當副帥,監軍太監則由張永出任,你再安排一人任楊一清的監軍,兩路人馬齊頭並進,楊一清帶地方換戍京城的兵馬出征,如此也能爲宣府減輕些壓力,沈尚書所帶人馬,由三萬降至五千!”

劉瑾一聽,心裡樂開花。

朱厚照主動提出要給沈溪分權,意味着皇帝對沈溪也產生懷疑。

他卻不知,朱厚照並不是懷疑沈溪,完全是因爲面子問題。

朱厚照這邊不想讓人覺得他什麼事都要倚重沈溪。

劉瑾問道:“那從京城調撥多少人馬赴寧夏平叛?”

朱厚照道:“兵馬一多,必然導致行進緩慢,最好調精兵良將,又以騎兵爲主……暫時調撥一萬兵馬,具體事項由你安排。”

劉瑾更高興了。

之前五軍都督府被經營得像塊磐石,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他沒辦法涉足其中,軍權集中在一衆勳貴手上,又以張懋權柄最大,而外戚黨則牢牢掌握京營,讓劉瑾平時做事受到不少掣肘。

現在朱厚照讓他安排出兵事項,意味着他可以便宜行事,除了可以藉機斂財外,還讓他接觸到兵權,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能夠影響京畿安危,跟九邊之地的軍權大不相同。

劉瑾當即表態:“陛下信任老奴,老奴一定把事情安排得妥妥當當,至於第二位監軍太監人選,不如讓魏彬魏公公擔任,他做事一向穩妥,且之前有督軍三千營的經歷……”

“嗯!”

朱厚照沒多少主見,他一邊要防備劉瑾,一邊卻又倚重劉瑾,覺得自己可以做到運籌帷幄,各方面利益都兼顧到了,卻不知是在養虎爲患。

朱厚照道:“就按照你說的辦,讓魏彬擔任楊一清的監軍,楊一清出任寧夏巡撫,名義上是討賊軍副帥,但擁有自行調兵的權力,無需事事聽從沈尚書吩咐,避免貽誤軍機。”

“那陛下是否要見一下楊大人?楊大人目前正在京城候缺。”劉瑾請示。

朱厚照打了個呵欠,只覺腦袋昏昏沉沉,無精打采地揮揮手,道:“人朕就不見了,所有事情交由你來安排,你要記得,此番涉及大明邊疆安穩,若安排得當,回頭朕會記你一功!”

……

……

或許是朱厚照的甜棗來得正是時候,劉瑾之前心中擔憂,一掃而空。

他生怕安化王謀反的旗號問題,會影響到他在朝中的前途,但以目前的情況看,朱厚照對他信任如故,讓他倍感心安。

回去後,劉瑾找來張彩和孫聰商議。

以張彩和孫聰的精明,也沒看出這件事有何不妥,甚至對沈溪被任命爲討賊軍主帥也都淡然處之。

張彩道:“既然陛下執意讓沈之厚去寧夏,足見對此事看重。不過想想也是,此番安化王叛亂,乃是陛下登基以來最大的事件,重視也屬正常!”

劉瑾冷笑不已:“咱家豈能不知陛下對此戰的重視程度?但讓沈之厚去寧夏立功,咱家不甘心啊。”

孫聰笑道:“現在陛下讓楊大人自京城帶兵去寧夏,不也是對沈尚書有所懷疑?兩路兵馬齊頭並進,最後功勞歸誰還不一定,公公足以高枕無憂!”

“高枕無憂算不上,至少不會讓姓沈的小子繼續風光得意!”劉瑾握緊拳頭道。

這邊劉瑾剛剛跟張彩和孫聰商議妥當,便有下人進來傳報,說是楊一清和魏彬二人前來拜訪。

張彩臉上浮現遲疑之色,劉瑾知道他在顧慮什麼,手一揮:“尚質跟克明入內等候,讓咱家見過他二人,做一些交代。”

張彩和孫聰沒多言,依言進入後廳,這裡跟前廳只隔着一道門簾,如此二人能聽清楚劉瑾跟楊一清、魏彬的對話。

楊一清五十歲上下,之前被劉瑾藉故調回京師,閒置不用,跟歷史上劉瑾誣陷楊一清冒領、浪費邊疆錢糧下獄,雙方結下深仇大恨有所不同。即便如此,楊一清也屬文官集團中堅力量,對於閹黨專權之事憤恨不已。

但因爲這次楊一清以爲是劉瑾舉薦自己領兵出征,所以就算是盡到禮數,也要先登門拜訪一下,畢竟他沒資格面見君王,兵馬出征有很多事需要安排好,只能先來聽聽劉瑾說些什麼。

“……應寧可說是朝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大才,咱家早就有意登門拜訪,今日一見實在是三生有幸!”

劉瑾以前對楊一清不屑一顧,爲了掌握九邊軍政大權,強行把礙眼的楊一清扳倒,如此纔可安插人手取而代之。現在爲了要利用好楊一清這顆棋子,卻不得不說一些違心的話,以求楊一清能站在他這邊。

魏彬本來就是劉瑾的人,再加上魏彬爲內監,如今不得劉瑾器重,只能站在旁邊當個陪客。

楊一清雖已屆知命之年,但形容矍鑠,精神奕奕,向劉瑾行了一禮:“劉公公謬讚,在下不過是朝中一介閒人罷了。”

劉瑾笑道:“應寧可不是什麼閒人,朝廷之前未調用,只是因爲沒有合適的官缺,本想讓應寧到南方任差,但又怕屈才,如今恰逢寧夏軍亂,安化王謀逆,咱家便跟陛下舉薦……在咱家看來,沒有誰比應寧更合適領兵平叛。”

在楊一清面前,劉瑾把什麼好事都往自己身上攬。但楊一清不是笨人,他之前在朝處處碰壁,閹黨對他的態度可謂惡劣至極,而他也不止一次表示過要剷除閹黨的決心,在劉瑾說舉薦他一事上始終存疑。

不過當着劉瑾的面,楊一清沒有出言質疑,顯得很恭敬。

魏彬問道:“劉公公,鄙人是給楊大人當監軍?”

劉瑾瞥了魏彬一眼。自打魏彬丟失三千營統領權,就讓劉瑾心生不滿,現在只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否則監軍太監之職怎麼都落不到魏彬頭上。

“正是。”

劉瑾神色凝重,“寧夏平亂之戰,事關重大,陛下接連派出兩路人馬,除了楊大人這一路,還有宣大總督沈之厚一同出兵,所以首功要從兩路人馬中決出。”

話語間,劉瑾極力挑唆楊一清跟沈溪展開競爭。

魏彬非常識趣,主動幫腔:“是啊,沈尚書雖然以前建立不少功績,在朝聲望甚隆,但始終年輕氣盛,這次鄙人一定跟楊大人精誠合作,拿下這首功。”

說話間,魏彬看着楊一清,想激起楊一清的爭強好勝之心。

雖說楊一清對沈溪這樣的年輕人身居高位很不爽,但到底在西北履職多年,可說是從中下層官員慢慢升遷起來的,關於沈溪的能力和領兵風格,他很熟悉,心底由衷地佩服。

所以就算劉瑾和魏彬在旁挑唆,楊一清也沒有對沈溪生出太大的敵意,反而對擾亂朝綱欺上瞞下的劉瑾恨之入骨。

楊一清微微拱手行禮,權當領會劉瑾和魏彬的用意。

劉瑾道:“應寧,你此番往寧夏,不能從宣大和三邊抽調兵馬,只能從京城調派軍隊,回頭咱家就讓人把兵馬給你配備齊全,明日一早便出兵,至於糧草和輜重之事,咱家會幫你安排好。”

“多謝劉公公。”楊一清再次行禮。

劉瑾笑道:“應寧,你這是說得哪裡話?若是你在寧夏建功立業,咱家舉薦你也能跟着沾光,況且爲朝廷效命本理所應當,何必那麼生分?此番京城調派人馬,大部分是地方駐京師部隊,都是以前兵部調京師換戍之用,能力參差不齊,具體如何得應寧你悉心調教。”

“是。”

楊一清一直客客氣氣,對劉瑾看似恭謹,但更多是在敷衍。

劉瑾看出楊一清似乎對自己沒多大感恩之心,好像不願投靠麾下,便沒有再多言,隨口囑咐幾句,便送楊一清出門。

在禮數上,劉瑾也算做到禮賢下士。

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八七四章 喜婚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二〇一五章 特殊的賄賂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八五七章 變批發爲零售(第二更)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後(第四更)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一二五八章 城門失火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一一三八章 信使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七二五章 蠟槍頭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二五四二章 一團糟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二五七〇章 才女說情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一八一八章 爭權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八八七章 風林火山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一九七章 姨?乾孃?或者……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潑婦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八六五章 網開一面(第二更)第八八五章 浪裡白條
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八七四章 喜婚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二〇一五章 特殊的賄賂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八五七章 變批發爲零售(第二更)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後(第四更)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一二五八章 城門失火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一一三八章 信使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七二五章 蠟槍頭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二五四二章 一團糟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二五七〇章 才女說情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一八一八章 爭權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八八七章 風林火山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一九七章 姨?乾孃?或者……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潑婦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八六五章 網開一面(第二更)第八八五章 浪裡白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