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水韻天成”、“HqB”、“緣醒”投的月票。
吳爭手一攤,問道:“孤爲何要逃?”
“你就不怕我與你同歸於盡?”
吳爭搖搖頭,哂然道:“不怕。夔國公已經年過半百,如日落西山,而孤卻如旭日東昇……孤想不通爲何要怕你?”
李過憤怒地一揚刀,似乎在顯示,此時他手中有刀,話語權在他那。
吳爭笑了,笑得有些無奈,他慢慢將手伸進懷裡,取出一把短銃來,放在案上,“二百多年前,大明就有了火器,太祖皇帝麾下精騎皆裝備了三眼銃,可二百多年後的今天,夔國公卻依舊習慣於使用短匕……將軍尚且如此,奈何士兵?”
李過愣了,他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再拿着短匕。
他苦笑起來,原本想着爲兒子報仇,可這時看着面前的吳爭,他竟有些遲疑了。
他確實在遲疑。
否則,在吳爭背後這麼長的時間裡,往前一捅,什麼事都解決了。
他真的一直在猶豫,特別是聽了吳爭“我心裡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北伐”這句話之後。
五、六年過去了,無數的人死了,有兄弟,還有伯父。
可天下依舊混亂,百姓依舊食不裹腹。
李過曾經的雄心也隨着時間漸漸消逝,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個能結束這亂世的人。
能結束亂世的人,可能就是面前這個“殺子仇人”。
李過下不了手,正如李定邦在最後那一刻,選擇守護吳爭一樣。
他們守護的不是吳爭,而是心中的那一線希望。
因爲不好意思再拿着短匕,李過慢慢將短匕橫轉,倒捏着,放在案上,與吳爭的短銃並立放着。
怔怔地看了吳爭好一會,李過拱手道:“臣……今日沒有來過。若王爺同意,臣,明日再來向王爺請安。”
吳爭笑了,但收得很快,搖搖頭道:“不。夔國公明明來過,怎能說沒來過呢?”
李過目光一縮,沉聲道:“王爺是要斬草除根嗎?真逼急了李某……李某一樣可能拼個魚死網破!”
吳爭點點頭道:“這就對了嘛,哪有被欺負到自己頭上了,還慫了的夔國公?”
李過驚訝地看着吳爭。
吳爭指着地圖上安慶、廬州二府的位置,道:“去那吧……帶上你的廣信衛,兩年多了,是時候讓孤看看,原本叱吒半個華夏的忠貞營的風采。”
李過張大了嘴巴,死死地盯着吳爭,好半晌才問道:“之後呢?”
“北伐軍中,必有廣信衛一席之地。”吳爭淡淡地說道。
李過突然單膝跪地,沉聲道:“臣……謹遵王命!”
……。
“呯”地一聲槍響之後。
一切,都無法改變了。
夔國公反了,他趁吳王召見,私藏火器行刺,得手之後,在隨扈親衛的掩護下,逃向西城方向。
廣信衛反了,劉體仁率廣信衛破城而入,接應逃脫的李過。
吳王親衛魯進財、黃昌平等人,與金華衛副都指揮使厲如海,隨即率軍向西城發起了反擊。
經過半天的激戰,廣信衛不敵,撤向上饒城。
厲如海等人銜尾急追至上饒城,隨即向上饒城發起了進攻。
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從浙江趕來的北伐第一軍進入玉山縣,眼見大勢已去,李過、劉體仁不得不率廣信衛向北轉進。
金華衛銜尾追擊、緊咬不放,數天之後,廣信衛入廬州府,而被聞訊趕來阻擊的建陽衛,與金華衛形成東、南兩面合圍之勢。
李過、劉體仁不得不再次北上,進入清廷控制之下的鳳陽府,迅速攻佔定遠,與鳳陽城清軍形成對峙。
身負“重傷”的吳爭,被送回杭州府,大將軍府隨即派人出使順天府。
與清廷交涉,意圖南北配合,圍剿廣信衛“叛軍”。
但清廷始終態度愛昧,拖延着遲遲不回覆。
……。
武英殿中。
終於親政的小福臨心情非常好。
也對,再沒有比聽到強敵有了麻煩更讓人心情愉悅的了。
“皇上,隨李過至鳳陽府的廣信衛尚有三萬多人,而且,廣信衛所裝備的火器皆爲江南軍工坊提供,如果將這支軍隊收編過來,既可減輕朝廷購買火器的壓力,更可增加朝廷軍力,實爲一舉多得啊,同時,朝廷與建新朝實力此消彼漲之下,長江沿岸實力格局就會瞬間改變……臣自請前往鳳陽府勸降李過,請皇上恩准。”
嶽樂無疑是最希望收編廣信衛的人,沒有之一,原本他手中軍隊,在江北一役中,被北伐軍擊敗,損失慘重,加上沈致遠火槍新軍的逼迫,使得嶽樂不得不回京述職,雖說晉升了親王爵,可兵權卻反而下降了。
這讓嶽樂不禁“懷念”起與錢、沈二人編練三萬火槍新軍的時候,那個時候,雖說是郡王爵,但就連多爾袞也得給三分顏色。
小福臨聽得連連點頭,雖說今日心情好,但福臨心中依舊有根刺。
這根刺與建新朝無關,也與吳爭無關,而是來自已經死了的多爾袞。
多爾袞活着時,福臨不得不稱呼多爾袞爲皇父,可你說現在多爾袞死了,福臨還得爲其爲尊號爲“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這不是自己“啪啪”打自己的臉,拿自己的臉使勁按在地上摩擦嗎?
所以,福臨每每天想到此事,就夜不能寐,一個勁地尋思着,什麼時候挖了多爾袞的墳,再派人鞭屍。
可想歸想,現實做不到。
爲啥?
因爲新的睿親王就盤踞在兗州,且有十萬大軍,其中包括沈致遠三萬新軍。
顯然在這個時候,朝廷是無力與多爾博鬧翻的。
所以,福臨聽說岳樂要去勸降李過,自然是拍雙手贊成的。
“既然安親王願意爲朝廷效勞,那朕……。”
可福臨的話,被打斷了。
誰敢打斷已經親政的福臨說話?
自然是福臨他叔,如今的叔王英親王阿濟格了。
“陛下!”阿濟格大聲反對道,“定遠城的廣信衛有三萬多人,而我軍在鳳陽府,也只有三萬大軍,如果勸降了李過,試問……誰主鳳陽府事?”
福臨一聽,心想也對,於是調頭看向洪、範二人。